第106頁
沒錯。老夫正是在年屆花甲前夕封筆的。
封筆後,老夫便窩身家中,以終日閱讀自己年少時之怪異見聞、或他人撰寫之珍奇巷說為樂,一路活到了這把年紀。
是的。
將自己所見所聞加以記載,便成了物語。
而一切物語均為虛構,絕非事實。
而百物語——一如其名,亦是物語。
沒錯。
猶如於虛構與現實之間,造出一模稜兩可之場域。
百物語即為以此為目的之咒術。
噢,或許有人視其為召喚妖物之法術。妖物這東西即便存在,亦是超越人智所能想像,絕非憑人之手便可操弄。故召喚妖物之手法,當然要被視為咒術。
不過。
妖怪這東西,亦屬虛構。
這道理在江戶是人人知曉。
無人相信妖物果真存在。
或許這番話出人意料,維新後,世人反倒較昔日更相信妖怪的確存在。噢,雖然人人堅稱,鬼神之說純屬迷信,世上絕無妖怪幽魂,不過是疑心生暗鬼罷了。但這純粹是為了不如此堅決主張,便難以理解世上無鬼神一事使然。
往昔可不是如此。
世間無鬼神的事實,可是人人皆知。
可是因古人較為誠實正直?是的,當然是較為純樸。因此,方有荒野妖物皆止於箱根之外這句俗諺。江戶人認為,唯有鄉巴佬才相信世上真有鬼怪。
但實際上,鄉下百姓也和江戶的城裡人一樣,不相信世上有這些個東西。
是的。老夫當然也不認為世上真有鬼怪。
不過,多年前倒曾聽聞又市先生說過以下這番話。
世間生活本是悲苦。
故此,人非得欺騙自我、並於同時欺騙他人,方能安然度日。
亦即,世間一切本是謊言。若誠心相信這些個謊言,人生終將現破綻。
話雖如此,若斥萬般謊言為虛假,悲傷痛楚又將使人痛不欲生。
是的。故此——又市先生表示,唯有雖知謊言非真,但又誠心信之,人方能安穩度日。雖置身五里霧中,雙眼為謊言所蔽,但仍能遨遊夢中。雖明了夢境非真,仍對其深信不疑,唯有如此活於夢中,人方能安然度日——
因此,妖物之說雖為謊言,但妖物的確存在。
沒錯。
凡事僅需加以敘述,便將成為物語。
百物語之用意,則為借敘述連篇物語,使諸事於現實與謊言之間往返流轉。
沒錯,不僅是移轉,尚須能回返。總之,若僅能將之移至他處,卻無法將之遷返,將是了無意義。
畢竟,包袱不能總是背在身上。
終究得找個地方放下。
方才,老夫亦曾提及須先確保安全。百物語能在述至九十九則時及時打住,便可供人判定此說純屬虛構。沒錯,若是虛構,必不至於有什麼異象發生。即便真有,亦是僅於人心,實際上絕不可能發生任何怪事兒。
是的。若不能如此,這便不再是個咒術了。
沒錯。咒術之本意,乃供人自由操弄原屬未知領域之事物。若僅能將事物移至他處卻無法遷返,便稱不上自由操弄了。
故此,百物語乃一將失敗之可能性納入考量的咒術。
算得上是個極為合理的咒術罷。即便無法召徠任何異象,但這絕非失敗。
重要的,乃是如何執行。
沒錯沒錯。
故此,這回正馬先生的判斷,不愧是慧眼獨具。
是的。
總之,該怎麼說呢。
老夫——年少時曾浪跡諸國,於夢與現實之間、夜與晝之間頻頻往返,噢,不過……
想必是疲倦了罷。
或許是對夢過於戀棧,僅想於其間苟活。
是的。
到頭來,淪為僅於書卷之中苟活。
老夫不樂見百物語閉幕。哪管述足百則是否將起異象,均不願見其就此告終。故此,方才試圖將之加以保留。
這便是老夫未出版百物語的理由。
只願於物語之中頻頻流轉。
或許,亦打算就此終老一生罷。想必就是如此。
自此,老夫便未曾離開江戶。不,就連房門也幾乎沒踏出過半步。
沒錯,正是如此。
封筆後至收養小夜之間那些年裡,老夫可是一步也沒踏出過京橋店家內的小屋。唉,也不知是因自己生性膽小,還是不擅於做結論。
噢,就別再提老夫的事兒了。
咱們回頭談談百物語罷。
唉。
至於稍早提及的青紙燈籠及燈芯。
兩者應算得上是標準規矩罷。
是的,而且還是源自江戶的規矩。應是江戶的文化人所創的法式罷。
噢?
不不,這絕稱不上是高尚的規矩。
百物語這遊戲,並非僅限於有教之士間流傳。沒錯。
想必在鄉間,也有類似的規矩流傳。於爐火旁為孩兒說故事,不也有一夜不可說太多的規矩?
沒錯,正是如此。
既然是說給孩兒聽的,想必淨是些虛構的娃兒故事罷。沒錯沒錯,大抵是民間故事。
在同一夜裡敘述多則此類故事,亦被視為禁忌。
這類民間故事,應淨是虛構的。如今這類故事叫做什麼來著?就是寄席的高座(註:寄席中位置較高、以供藝人演出的舞台)上演出的那些個……沒錯,就是咄家(註:以口述落語、人情咄、芝居咄、怪談咄等為業者,亦稱落語家)所說的——
是的,就是人情咄、怪談咄、芝居咄、落咄(註:皆為落語之類型。人情咄以世間人情為題材,怪談咄為以鬼怪故事為題材、芝居咄為述說故事時佐以歌舞伎表演者、落咄則為以滑稽故事為題材者)一類。
所謂落語——想必原意即遺落的故事。噢?是麼?事實上,落語也曾被稱為民間故事。
是的。
噢?是麼?
呵呵。
噢,這可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正馬先生數度表示是神經過敏使然,讓劍之進先生想到了累之淵(註:茨城縣常總市法藏寺旁的鬼怒川沿岸一帶,因三游亭圓朝的怪談咄曾以此地為背景而聞名)?
敢問——這是何故?
噢?叫做《真景累之淵》?
這指的想必是《累之淵後日怪談》罷,記得老夫曾聽聞的是這麼個書名。噢?原來如此。
這「真景」,原來是「神經」的諧音?
這可真是滑稽呀。三游亭圓朝(註:一八三九~一九○○,活躍於幕末至明治時期的知名落語家,本名出淵吉郎次。因將演說故事以白話文記錄連載出版,確立了現代日文的基礎,故亦被譽為近代日文鼻祖。除影響早期白話作家二葉亭四迷,此嶄新文體亦間接影響於一九○四~一九○六留學日本的魯迅,促成中國的白話文運動)果然教人佩服。
唉,圓朝的演出,可真是精彩絕倫。
噢?
是的。老夫曾觀賞過好幾回。安政大地震前不久圓朝先生擔綱壓軸那場演出,老夫也曾前去觀賞。當年圓朝年歲尚輕,算得上仍是個孩兒,故並未吸引多少看官,但老夫可是甚為喜愛。《累之淵後日怪談》,就是當年的創作。是的,內容與二代目圓生之《累草子》截然不同。當時可是博得了不少好評哩。
封筆後,老夫便窩身家中,以終日閱讀自己年少時之怪異見聞、或他人撰寫之珍奇巷說為樂,一路活到了這把年紀。
是的。
將自己所見所聞加以記載,便成了物語。
而一切物語均為虛構,絕非事實。
而百物語——一如其名,亦是物語。
沒錯。
猶如於虛構與現實之間,造出一模稜兩可之場域。
百物語即為以此為目的之咒術。
噢,或許有人視其為召喚妖物之法術。妖物這東西即便存在,亦是超越人智所能想像,絕非憑人之手便可操弄。故召喚妖物之手法,當然要被視為咒術。
不過。
妖怪這東西,亦屬虛構。
這道理在江戶是人人知曉。
無人相信妖物果真存在。
或許這番話出人意料,維新後,世人反倒較昔日更相信妖怪的確存在。噢,雖然人人堅稱,鬼神之說純屬迷信,世上絕無妖怪幽魂,不過是疑心生暗鬼罷了。但這純粹是為了不如此堅決主張,便難以理解世上無鬼神一事使然。
往昔可不是如此。
世間無鬼神的事實,可是人人皆知。
可是因古人較為誠實正直?是的,當然是較為純樸。因此,方有荒野妖物皆止於箱根之外這句俗諺。江戶人認為,唯有鄉巴佬才相信世上真有鬼怪。
但實際上,鄉下百姓也和江戶的城裡人一樣,不相信世上有這些個東西。
是的。老夫當然也不認為世上真有鬼怪。
不過,多年前倒曾聽聞又市先生說過以下這番話。
世間生活本是悲苦。
故此,人非得欺騙自我、並於同時欺騙他人,方能安然度日。
亦即,世間一切本是謊言。若誠心相信這些個謊言,人生終將現破綻。
話雖如此,若斥萬般謊言為虛假,悲傷痛楚又將使人痛不欲生。
是的。故此——又市先生表示,唯有雖知謊言非真,但又誠心信之,人方能安穩度日。雖置身五里霧中,雙眼為謊言所蔽,但仍能遨遊夢中。雖明了夢境非真,仍對其深信不疑,唯有如此活於夢中,人方能安然度日——
因此,妖物之說雖為謊言,但妖物的確存在。
沒錯。
凡事僅需加以敘述,便將成為物語。
百物語之用意,則為借敘述連篇物語,使諸事於現實與謊言之間往返流轉。
沒錯,不僅是移轉,尚須能回返。總之,若僅能將之移至他處,卻無法將之遷返,將是了無意義。
畢竟,包袱不能總是背在身上。
終究得找個地方放下。
方才,老夫亦曾提及須先確保安全。百物語能在述至九十九則時及時打住,便可供人判定此說純屬虛構。沒錯,若是虛構,必不至於有什麼異象發生。即便真有,亦是僅於人心,實際上絕不可能發生任何怪事兒。
是的。若不能如此,這便不再是個咒術了。
沒錯。咒術之本意,乃供人自由操弄原屬未知領域之事物。若僅能將事物移至他處卻無法遷返,便稱不上自由操弄了。
故此,百物語乃一將失敗之可能性納入考量的咒術。
算得上是個極為合理的咒術罷。即便無法召徠任何異象,但這絕非失敗。
重要的,乃是如何執行。
沒錯沒錯。
故此,這回正馬先生的判斷,不愧是慧眼獨具。
是的。
總之,該怎麼說呢。
老夫——年少時曾浪跡諸國,於夢與現實之間、夜與晝之間頻頻往返,噢,不過……
想必是疲倦了罷。
或許是對夢過於戀棧,僅想於其間苟活。
是的。
到頭來,淪為僅於書卷之中苟活。
老夫不樂見百物語閉幕。哪管述足百則是否將起異象,均不願見其就此告終。故此,方才試圖將之加以保留。
這便是老夫未出版百物語的理由。
只願於物語之中頻頻流轉。
或許,亦打算就此終老一生罷。想必就是如此。
自此,老夫便未曾離開江戶。不,就連房門也幾乎沒踏出過半步。
沒錯,正是如此。
封筆後至收養小夜之間那些年裡,老夫可是一步也沒踏出過京橋店家內的小屋。唉,也不知是因自己生性膽小,還是不擅於做結論。
噢,就別再提老夫的事兒了。
咱們回頭談談百物語罷。
唉。
至於稍早提及的青紙燈籠及燈芯。
兩者應算得上是標準規矩罷。
是的,而且還是源自江戶的規矩。應是江戶的文化人所創的法式罷。
噢?
不不,這絕稱不上是高尚的規矩。
百物語這遊戲,並非僅限於有教之士間流傳。沒錯。
想必在鄉間,也有類似的規矩流傳。於爐火旁為孩兒說故事,不也有一夜不可說太多的規矩?
沒錯,正是如此。
既然是說給孩兒聽的,想必淨是些虛構的娃兒故事罷。沒錯沒錯,大抵是民間故事。
在同一夜裡敘述多則此類故事,亦被視為禁忌。
這類民間故事,應淨是虛構的。如今這類故事叫做什麼來著?就是寄席的高座(註:寄席中位置較高、以供藝人演出的舞台)上演出的那些個……沒錯,就是咄家(註:以口述落語、人情咄、芝居咄、怪談咄等為業者,亦稱落語家)所說的——
是的,就是人情咄、怪談咄、芝居咄、落咄(註:皆為落語之類型。人情咄以世間人情為題材,怪談咄為以鬼怪故事為題材、芝居咄為述說故事時佐以歌舞伎表演者、落咄則為以滑稽故事為題材者)一類。
所謂落語——想必原意即遺落的故事。噢?是麼?事實上,落語也曾被稱為民間故事。
是的。
噢?是麼?
呵呵。
噢,這可就是另一回事兒了。
正馬先生數度表示是神經過敏使然,讓劍之進先生想到了累之淵(註:茨城縣常總市法藏寺旁的鬼怒川沿岸一帶,因三游亭圓朝的怪談咄曾以此地為背景而聞名)?
敢問——這是何故?
噢?叫做《真景累之淵》?
這指的想必是《累之淵後日怪談》罷,記得老夫曾聽聞的是這麼個書名。噢?原來如此。
這「真景」,原來是「神經」的諧音?
這可真是滑稽呀。三游亭圓朝(註:一八三九~一九○○,活躍於幕末至明治時期的知名落語家,本名出淵吉郎次。因將演說故事以白話文記錄連載出版,確立了現代日文的基礎,故亦被譽為近代日文鼻祖。除影響早期白話作家二葉亭四迷,此嶄新文體亦間接影響於一九○四~一九○六留學日本的魯迅,促成中國的白話文運動)果然教人佩服。
唉,圓朝的演出,可真是精彩絕倫。
噢?
是的。老夫曾觀賞過好幾回。安政大地震前不久圓朝先生擔綱壓軸那場演出,老夫也曾前去觀賞。當年圓朝年歲尚輕,算得上仍是個孩兒,故並未吸引多少看官,但老夫可是甚為喜愛。《累之淵後日怪談》,就是當年的創作。是的,內容與二代目圓生之《累草子》截然不同。當時可是博得了不少好評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