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與次郎先生,歡迎歡迎。不知先生來訪,抱歉讓先生久候了。」

  「不不,擾您會客,還請老隱士多多包涵——」

  先生可是為了百物語來的?老人說道:

  「不知老夫借給先生的書卷,是否有派上用場?」

  與次郎正欲回答,卻發現老人依然朝小夜定睛凝視。

  若不介意,還請先生入屋詳談。這下,一白翁方才低聲說道。

  【肆】

  噢?

  原來如此,先生果然獨具慧眼。

  沒錯,正是如此。百物語這東西,其實不過是出教人心生畏懼的戲。與其說是迷信,其實是符合道理的。

  沒錯。原來與次郎先生也做如是想?

  諸位先生,尤其是揔兵衛先生,不時對正馬先生所陳述的西洋知識百般挑剔,但真理其實無東西之分。

  不僅如此,亦無古今之分。凡古人所言、古人所信者,皆不該以迷妄斥之。凡對古人合理之事,對今人亦是合理。或許說明或解釋方式略有出入,但水往低處流這類道理,古時如此,如今亦然。即便到了異邦,亦不可能有任何不同。

  只不過,主張所有西洋知識均是嶄新、正確,的確有待商榷。

  但凡西洋知識均斥之為無稽,並視陳述者為假洋鬼子而不加理睬,亦是有失公允。不論是古是今,亦不論出自何人之口,凡真理者,均是正確無誤。總而言之,所謂天然攝理,本就是無可改變。

  人倫世理,豈可能簡單改變?

  是的。

  沒錯。應是神經過敏所致。

  因此,一如正馬先生所言,對真理無須過度拘泥於特定法式。只要效果相同,即便形式有異,亦屬有效。

  沒錯。

  只要原理相同,采任何法式,結果應是大同小異。但誠如正馬先生所言,擇一眾人均可遵循之法則,的確重要。

  即便不知正確法式,但百物語這東西應是廣為人知。

  於夜中聚眾陳述怪談,而且須述足百則。

  房內益漸昏暗。

  述足百則將起異象。

  噢,請容老夫更正。

  應是——據傳將起異象。

  沒錯,並非註定將起,而是據傳將起。

  正是如此。誠如揔兵衛先生所言,並不會起任何異象。

  僅是口頭陳述,豈可能發生任何事兒?不過,就氣氛與內心所感而言,與會者的確能產生某種仿佛有異象將起之心境。

  沒錯。

  任何人均無例外。

  不過是為此而設的戲碼。誠如正馬先生所言,這規矩任何人皆知。在夜裡漸暗的房內聆聽接連不斷的鬼怪故事,會帶來何種情緒,想必任何人均不難想像。

  沒錯。

  故此,老夫稍早表示這並非迷信,但就某種意義而言,百物語依然是個迷信。不,或許該說,是種借佯裝迷信方能成立的戲碼。

  先生認為這道理實難理解?

  是的。舉例而言——若能確定述足百則將起異象,會是什麼樣的情況?若能證明述足百則將起不祥災禍,將會是如何?

  沒錯。

  誠如先生所言。

  如此一來,任誰都無膽嘗試。

  當然要敬而遠之。

  欲一窺可怖事物的好奇,絕非出於樂於遭逢危險、災難、或不幸的心境。觀看令人厭惡、催人作嘔、令人不忍卒睹之事物的欲望,絕非出於對令人產生不快之事物的喜愛。

  無人樂於觀看令人厭惡之物,亦無人樂於遭逢不幸之事。

  凡為人者,皆知自己不想看見或遭逢某些事物。但若能確定不祥後果可以迴避,出於好奇,仍可能放膽一試。

  沒錯。絕對無人勇於正面面對不祥異象。

  頂多只敢偷窺一眼。先是略事窺探,若不願再觀看下去,便能立刻停止。是的,得先確保安全,一窺可怖事物的好奇心方可能湧現。若無法確保安全,對此就該敬而遠之,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正是如此。

  若真能起異象,任何人均無膽嘗試百物語。

  但若將起異象一說若僅是傳言,人們可就樂於嘗試了。

  若氣氛真的變得過於駭人,便可就此打住,以確保安全。

  沒錯。故此,並無人知曉真相。不過,凡人通常均視此為不可能,認為此事絕無可能發生,畢竟是毫不合理。但既然有此傳說,便教人認為或許不妨一試。

  此即老夫所指的佯裝迷信。

  是的。正是如此。

  就連古人,理應也知進行百物語怪談會絕不至於起任何異象。話雖如此,卻仍有此傳說。

  沒錯。

  的確是曖昧不明。

  也不知究竟是虛是實。

  是夜是晝。

  是明是暗。

  是的,正是如此模稜兩可,宛如築羅之海(註:出現在日本中世文學作品中的假想海域,據傳位處日本、朝鮮、中國之間)。

  百物語就是這麼回事兒。

  沒錯。故此,百物語書卷所採用之手法,便是反此道而行。

  是的。最初的百物語書卷乃是咄本,即滑稽本(註:咄本為江戶時代將流行笑話集結成冊的書籍,亦作滑稽本)是也。

  不不,老夫並未將此類書卷借給先生。

  沒錯沒錯。內容多陳述幽魂現身、或妖怪出沒一類奇譚,再斥之為無稽一笑置之。亦即借世間絕無此事的態度,主動將模稜兩可之百物語予以推翻。

  藉此,讀者得以宣洩心中鬱悶。

  沒錯,讀來當然教人心神暢快。

  發現世上既無異象,亦無鬼怪,任誰當然都要安心大笑。

  是的。接下來問世的,則是反此道而行的書卷。

  這可有趣了。

  即便無人嘗試百物語,坊間怪力亂神之巷說依然不絕於耳。有人便煞有介事地將此類傳說加以詳實記載,佯裝此類怪談乃真有其事。哪管此類故事是虛是實,皆擬史實撰法加以記述。沒錯沒錯,正如與次郎先生所言,若不如此撰述,讀來可就不駭人了。有人便是採用此法,記述連篇百物語逸聞。

  如此一來。

  是的,大致上便是如此。雖知世間絕無此事而欲一笑置之,但嘗試百物語,卻仍可能碰上令人不寒而慄之異象,甚至可能教人丟了性命。

  這傳言究竟是真是假?

  若果真如此,結果將是如何?

  噢,除此之外,此類書卷亦以百物語為題。可見體裁乃擬古傳之百物語法式,僅是改口述為筆述,如此而已。

  當然,進行百物語什麼也不會發生。而此類書卷中之記述,也均是難判真假。猶如搖擺於虛實之間,究竟是創作抑或實錄,根本是無關緊要。

  沒錯。

  原來先生還記得。

  老夫欲出版者,即此類百物語書卷是也。

  此乃老夫長年之夙願。不過……

  是的,到頭來還是沒能如願。多年間,老夫僅為生計隨手寫些人情故事、滑稽趣聞、乃至無趣至極的談情說愛故事,最後流於倦怠,索性封筆。唉。

  年紀輕輕便過起退隱生活,二十數年後,方才驚覺自己年事已高。如今,已是個如假包換的隱居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