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此外,百介也有幾分猶豫。
至於是為了什麼猶豫,百介也不清楚。不,或許是自己也不想弄清楚罷。
這可說是一種逃避。
不過在旅途中,百介為此作了一番思索,也得到了答案——這應是個關乎覺悟的問題。
自己該以何種心態活下去的覺悟。
這是個他遲遲下不了的覺悟。
與又市一伙人相識,數度與這夥人同進退,已有一隻腳踏進了黑暗世界的百介,在那段時日裡不時徘徊於明暗之間。過了幾年曖昧不清的日子,遲遲無法決定自己是該棄暗投明,還是棄明投暗?僅能渾渾噩噩地跟在這群匪類後頭,窺探那頭的世界一眼,再回到生駒屋的布簾與哥哥宮位的保護下,在這頭過著舒舒服服的日子。
身處晝夜之間、宛如黃昏或拂曉般的朦朧之地,這就某層意義上甚至堪稱卑鄙懦弱的處世態度,對生性窩囊的百介而言,魅力可謂不小。
不過。
這夥人的蹤影,如今已不復見。
小股潛又市自百介眼前消失,至今已過了兩年。
宛如原先就在等待百介事業有成,待他的戲作一付梓,又市就毫無預警地從百介的生活中銷聲匿跡。至於山貓回阿銀、算盤名手德次郎、御燈小右衛門——
這些原本圍繞著又市生息的同夥們,也悉數消失無蹤。
兩年前的確曾發生了一件大事。據傳,當時在黑暗世界裡,曾起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衝突,就連百介也知道,江戶和京都之間曾發生過一場規模龐大的殊死斗。不難想見其中必有位高權重的黑手在幕後撐腰,而且個個都是令這群不法之徒難以招架的大人物。
百介曾耳聞事觸治平為此丟了性命,雖然就連喪事也沒辦,多少教人感到真偽難辨,但根據一位與又市一伙人交情匪淺的陰陽師的證言,那面目可憎的老頭的確已在當時命喪黃泉。
此外,京都那伙不法之徒的頭目十文字狸——亦即為百介與江戶的出版商斡旋的十文字屋仁藏,也是沒來得及見到百介的戲作付梓便告亡故。就連治平這種老滑頭、以及十文字狸這等豪傑部落得壯志未酬身先死,這場衝突想必是十分激烈。
不過。
百介聽說,最後的贏家還是又市。
至於又市是和什麼人、以何種手段、為了什麼事抗爭?到頭來還是沒能打聽清楚。就連治平都賠上了性命,或許結果僅稱得上險勝。但在這等人的世界裡,能活下來的便是贏家。既然又市和阿銀都保住了性命,贏家還是非他們莫屬。
只不過贏是贏了,這夥人竟就此銷聲匿跡。
頭一、兩個月,百介還沒放在心上。
到了第三個月,百介便開始抱怨起又市的無情了。
他原本以為又市想必又在幹些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抱怨為何不乾脆邀自己也湊個一腳。雖然即便湊個熱鬧也幫不了什麼忙,至少讓自己增長點兒見識。
他也曾上麴町的念佛長屋,卻發現長屋早已退租了。向棺材匠泥助打聽,始終也沒能問出個所以然。
半年過去後,百介終於也開始擔心了。
他懷疑,又市是否對已是小有名氣的自己開始有了點戒心。
畢竟又市平日不宜拋頭露面,深知自己終生都得隱姓埋名,如今見到百介終得嶄露頭角,或許也不想對百介有所連累罷。
倘若真是如此。
那麼,就忘了這交情罷。
原來就是這麼回事。
實際上,百介在庸庸碌碌中度日,不時也會忘了又市以及其他屬於另一世界裡的人。
到頭來一年、兩年過去了,他都沒再聽見又市的鈴聲。這段期間,百介可說是拼了老命搖筆桿子,寫起東西來根本沒餘力想其他事兒,但不時仍會在剎那間憶及。
這種時候——
百介便感到分外寂寞。
這寂寞,並非出自見不著又市。
而是不想教他們給遺忘。或許這寂寞,其實就來自教人給遺忘的失落。
倘若一個人在明處過日子,不僅瞧不著暗處的景況,也沒必要窺探。
過去那一切仿佛不過是場夢,近日他甚至有種一切都沒發生過的錯覺。
只不過……
這段過去既非夢,也真的曾發生過。
百介的確曾行遍諸國,助這伙不法之徒布置過一些裝神弄鬼的局。
但在表面上的生活中,百介總是強迫自己當這些事都沒發生過。的確,若想正正經經地過日子,或許此類經驗完全派不上用場,反而只會造成阻礙。因此還是忘了比較好。事實上,百介還真把不少事都給忘了。
每當想起這些原本已為自己所遺忘的過去,一股無以名狀的失落感就會在百介心中湧現。
由於心中已有覺悟,這些生息於夜晚的傢伙,是絕無可能在堂堂白晝露臉的。
欲於白晝中生息,也需要有同樣的覺悟罷。
百介就是少了這覺悟。
總希望能永遠在黃昏時分徘徊。
百介終究是個模稜兩可的小鬼頭兒。之所以不想成親,或許就是這個性使然。
這回出外雲遊,暫時遠離日常生活,百介再次體認到自己原來有多窩囊。今回雖得以在大街上悠遊,百介仍不禁懷念起兇險的暗巷。
雖未聞一聲鈐響,但百介仍心懷一絲期待。
[二]
在約兩個月前的四月中旬,北林藩屋敷遣使造訪了位於京橋的生駒屋。
當時佇立店外的,是一名身穿襪的武士。見到這位畢恭畢敬的訪客,生駒屋從上到下都大為緊張,只能將其請入店內的座敷上座,誠惶誠恐地請示來意為何?未料這位訪客卻表示,自己乃為面見大名鼎鼎的戲作作家菅丘李山先生而來,這回答教大掌柜為首的眾人再度大吃一驚。
菅丘李山正是百介的筆名。
“菅”、“丘”為“介”、“岡”的同音字,“李”原意為與“百”諧音之酸桃(注3),再加上一個“山”字,即可解出此名乃源自山岡百介。身為百姓的百介本無姓氏,故山岡百介同樣是個筆名,但就是不想用於此途。
[注3:“百”日文訓讀為せせ,“酸桃”則為すせせ。]
使者是個年輕武士,名曰近藤玄蕃。
此人生得是眉清目秀、相貌堂堂,雖然這武士的實際年齡或許不若外表年輕,但顏面五官仍不失稚氣。
看來此人應較自己年輕個兩、三歲罷,百介心想。
“在下今日乃為面見菅丘先生而來,如此冒昧叨擾,還請先生包涵。”
近藤雙肩緊繃地低頭致意,百介亦輸人不輸陣地回以一個額頭幾乎要貼到榻榻米上的禮,同時開口道:
“大爺太抬舉了。小弟不過是區區一介閒書作家,平日靠撰寫戲言餬口,絕不配教貴為武士者如此多禮。”
先生客氣了,近藤說道:
“在下曾聽聞菅丘先生於六年前我藩遭大災厄所襲之際,千里迢迢自江戶趕赴我藩,拯救了城代家長樫村兵衛之性命。先生對我藩恩同再造,對在下而言亦是個恩人——”
至於是為了什麼猶豫,百介也不清楚。不,或許是自己也不想弄清楚罷。
這可說是一種逃避。
不過在旅途中,百介為此作了一番思索,也得到了答案——這應是個關乎覺悟的問題。
自己該以何種心態活下去的覺悟。
這是個他遲遲下不了的覺悟。
與又市一伙人相識,數度與這夥人同進退,已有一隻腳踏進了黑暗世界的百介,在那段時日裡不時徘徊於明暗之間。過了幾年曖昧不清的日子,遲遲無法決定自己是該棄暗投明,還是棄明投暗?僅能渾渾噩噩地跟在這群匪類後頭,窺探那頭的世界一眼,再回到生駒屋的布簾與哥哥宮位的保護下,在這頭過著舒舒服服的日子。
身處晝夜之間、宛如黃昏或拂曉般的朦朧之地,這就某層意義上甚至堪稱卑鄙懦弱的處世態度,對生性窩囊的百介而言,魅力可謂不小。
不過。
這夥人的蹤影,如今已不復見。
小股潛又市自百介眼前消失,至今已過了兩年。
宛如原先就在等待百介事業有成,待他的戲作一付梓,又市就毫無預警地從百介的生活中銷聲匿跡。至於山貓回阿銀、算盤名手德次郎、御燈小右衛門——
這些原本圍繞著又市生息的同夥們,也悉數消失無蹤。
兩年前的確曾發生了一件大事。據傳,當時在黑暗世界裡,曾起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衝突,就連百介也知道,江戶和京都之間曾發生過一場規模龐大的殊死斗。不難想見其中必有位高權重的黑手在幕後撐腰,而且個個都是令這群不法之徒難以招架的大人物。
百介曾耳聞事觸治平為此丟了性命,雖然就連喪事也沒辦,多少教人感到真偽難辨,但根據一位與又市一伙人交情匪淺的陰陽師的證言,那面目可憎的老頭的確已在當時命喪黃泉。
此外,京都那伙不法之徒的頭目十文字狸——亦即為百介與江戶的出版商斡旋的十文字屋仁藏,也是沒來得及見到百介的戲作付梓便告亡故。就連治平這種老滑頭、以及十文字狸這等豪傑部落得壯志未酬身先死,這場衝突想必是十分激烈。
不過。
百介聽說,最後的贏家還是又市。
至於又市是和什麼人、以何種手段、為了什麼事抗爭?到頭來還是沒能打聽清楚。就連治平都賠上了性命,或許結果僅稱得上險勝。但在這等人的世界裡,能活下來的便是贏家。既然又市和阿銀都保住了性命,贏家還是非他們莫屬。
只不過贏是贏了,這夥人竟就此銷聲匿跡。
頭一、兩個月,百介還沒放在心上。
到了第三個月,百介便開始抱怨起又市的無情了。
他原本以為又市想必又在幹些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抱怨為何不乾脆邀自己也湊個一腳。雖然即便湊個熱鬧也幫不了什麼忙,至少讓自己增長點兒見識。
他也曾上麴町的念佛長屋,卻發現長屋早已退租了。向棺材匠泥助打聽,始終也沒能問出個所以然。
半年過去後,百介終於也開始擔心了。
他懷疑,又市是否對已是小有名氣的自己開始有了點戒心。
畢竟又市平日不宜拋頭露面,深知自己終生都得隱姓埋名,如今見到百介終得嶄露頭角,或許也不想對百介有所連累罷。
倘若真是如此。
那麼,就忘了這交情罷。
原來就是這麼回事。
實際上,百介在庸庸碌碌中度日,不時也會忘了又市以及其他屬於另一世界裡的人。
到頭來一年、兩年過去了,他都沒再聽見又市的鈴聲。這段期間,百介可說是拼了老命搖筆桿子,寫起東西來根本沒餘力想其他事兒,但不時仍會在剎那間憶及。
這種時候——
百介便感到分外寂寞。
這寂寞,並非出自見不著又市。
而是不想教他們給遺忘。或許這寂寞,其實就來自教人給遺忘的失落。
倘若一個人在明處過日子,不僅瞧不著暗處的景況,也沒必要窺探。
過去那一切仿佛不過是場夢,近日他甚至有種一切都沒發生過的錯覺。
只不過……
這段過去既非夢,也真的曾發生過。
百介的確曾行遍諸國,助這伙不法之徒布置過一些裝神弄鬼的局。
但在表面上的生活中,百介總是強迫自己當這些事都沒發生過。的確,若想正正經經地過日子,或許此類經驗完全派不上用場,反而只會造成阻礙。因此還是忘了比較好。事實上,百介還真把不少事都給忘了。
每當想起這些原本已為自己所遺忘的過去,一股無以名狀的失落感就會在百介心中湧現。
由於心中已有覺悟,這些生息於夜晚的傢伙,是絕無可能在堂堂白晝露臉的。
欲於白晝中生息,也需要有同樣的覺悟罷。
百介就是少了這覺悟。
總希望能永遠在黃昏時分徘徊。
百介終究是個模稜兩可的小鬼頭兒。之所以不想成親,或許就是這個性使然。
這回出外雲遊,暫時遠離日常生活,百介再次體認到自己原來有多窩囊。今回雖得以在大街上悠遊,百介仍不禁懷念起兇險的暗巷。
雖未聞一聲鈐響,但百介仍心懷一絲期待。
[二]
在約兩個月前的四月中旬,北林藩屋敷遣使造訪了位於京橋的生駒屋。
當時佇立店外的,是一名身穿襪的武士。見到這位畢恭畢敬的訪客,生駒屋從上到下都大為緊張,只能將其請入店內的座敷上座,誠惶誠恐地請示來意為何?未料這位訪客卻表示,自己乃為面見大名鼎鼎的戲作作家菅丘李山先生而來,這回答教大掌柜為首的眾人再度大吃一驚。
菅丘李山正是百介的筆名。
“菅”、“丘”為“介”、“岡”的同音字,“李”原意為與“百”諧音之酸桃(注3),再加上一個“山”字,即可解出此名乃源自山岡百介。身為百姓的百介本無姓氏,故山岡百介同樣是個筆名,但就是不想用於此途。
[注3:“百”日文訓讀為せせ,“酸桃”則為すせせ。]
使者是個年輕武士,名曰近藤玄蕃。
此人生得是眉清目秀、相貌堂堂,雖然這武士的實際年齡或許不若外表年輕,但顏面五官仍不失稚氣。
看來此人應較自己年輕個兩、三歲罷,百介心想。
“在下今日乃為面見菅丘先生而來,如此冒昧叨擾,還請先生包涵。”
近藤雙肩緊繃地低頭致意,百介亦輸人不輸陣地回以一個額頭幾乎要貼到榻榻米上的禮,同時開口道:
“大爺太抬舉了。小弟不過是區區一介閒書作家,平日靠撰寫戲言餬口,絕不配教貴為武士者如此多禮。”
先生客氣了,近藤說道:
“在下曾聽聞菅丘先生於六年前我藩遭大災厄所襲之際,千里迢迢自江戶趕赴我藩,拯救了城代家長樫村兵衛之性命。先生對我藩恩同再造,對在下而言亦是個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