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隆基終於動心了,從他擬定計劃以來,他一直礙於大明宮有士兵把守,便將所有的計劃都圍繞著興慶宮進行,在興慶宮內重新召集百官,宣布廢除李豫,自己重新登位。但李隆基也知道,李豫登位明正言順,而且並沒有失德之處,若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理由廢除他,將無法向天下人交代,可說他放縱權臣,這又得罪了李清,這一直是一個讓他十分頭痛的問題。

  思來想去,最好的辦法還是逼他自己主動退位,將皇位重新交還太生米做成熟飯,李清也無可奈何。所以發現羽林軍防守的漏洞便使李隆基異常興奮,他可以親自帶人進入大明宮進行逼宮,甚至可以將李豫請到興慶宮來共商讓位的大計。

  烏雲散盡,一輪皓月掛在天空,從窗紙透入的銀色將靜室里映得半明半暗。李隆基的臉色也呈半透明狀,他閉著眼睛,盤腿坐絲織蒲團上,仿佛一個入定的老僧,不過老僧想的是佛理,而李隆基考慮的卻是關係大唐千秋萬代的大事。

  「三郎,你要注意身體!」不知幾時,楊玉環已經出現在李隆基的身後,她端著一碗參茶,跪坐在李隆基的身旁,將茶碗輕輕擱在小几上,溫柔地笑了笑道:「以前三郎當政時總是沒有時間去御書房,現在歇下來了反倒天天呆在靜室里,接見這個、接見那個,依臣妾說,三郎還是歇一歇,讓晚輩們去忙吧!」

  李隆基沒有說話,楊玉環的話使他微微有些不悅。良久,李隆基瞥了她一眼,冷冷道:「如果他能將祖宗基業守好,還用我這把老骨頭在此掙命嗎?他的皇位是我傳的,現在皇權旁落,我責不容辭,累點苦點也沒辦法了。」

  說到這,李隆基輕輕咳嗽一下,拉長了聲調對楊玉環道:「以後我的靜室你就不要來了,我頒給不少大臣可以直接進我靜室的令牌,以示恩寵,你在這裡被他們碰到了可就不好了。」

  楊玉環美目輕輕垂下,她是個內心極敏感的女子,三郎最近對她的冷淡她怎會感受不到。雖然他從不說為什麼,但楊玉環知道,三郎是把丟失皇位的責任推到了她的頭上,甚至楊家也成了安祿山造反的根源。

  這些她都默默承受了,自己這些年沉醉於歌舞歡娛,確實使三郎耽誤了國事。楊玉環慢慢站起來,低頭快步向外走去,一顆晶瑩的淚珠從她白玉無暇的臉龐滾落。李隆基將一切看在眼裡,他嘴唇動了動,最終什麼也沒有說,任她形單影孤地離開了靜室。

  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而近,李隆基立刻將楊玉環的眼淚撇在一旁,他的心思又回到廢立大計上,很快,駱奉仙飛快跑進來,急聲道:「太上皇,陳三貴有大事求見!」

  陳三貴是李隆基的貼身侍衛,是馬嵬坡事變後一直跟著他的老侍衛之一,現在被李隆基派去監視每日拜見李豫的大臣,此人一向以穩重見長,既然他有大事,那必然真的是大事了。

  「快讓他進來!」李隆基立刻站起身,負手走到門口。

  只見一名魁梧地大漢疾步走來,對李隆基半跪行一個禮道:「稟太上皇,屬下今天發現一件大事!」

  「講!」

  「屬下發現皇帝偷偷出宮了,屬下一路跟隨,發現他竟去了奉天!」

  「什麼!」李隆基大吃一驚,李豫竟然偷偷出宮,這是怎麼回事?李隆基的腦海里立刻閃過一個念頭,趁這個機會殺了他,但呆立良久,他才好容易將這個念頭壓下來,行事倉促,反而會壞了大事,他定了定心神又問道:「李豫到奉天做什麼?」

  「具體屬下也不知道,但屬下看見邊令誠率領幾百名士兵來迎接皇帝,皆伏地三呼萬歲!」

  李隆基忽然倒吸一口冷氣,他明白了,這一定是邊令誠將兵藏在奉天,這些兵若不是他從河東帶來,就是新招募的。

  他背著手低頭走了幾步,『邊令誠!』李隆基將這個名字反覆念了幾遍,這是自己提拔的心腹宦官,現在居然效忠李豫,他頓時覺得心中又酸又恨,一股怨氣衝天而起,邊令誠怎麼能背叛自己!

  他漸漸停住了腳,飛快寫了一封信,回頭將陳三貴招到面前,將信交給他並低聲囑咐他道:「明日你去一趟奉天,務必將邊令誠帶來見我!」

  ……

  經過一夜的勞累,邊令誠終於將李豫送走。此時黎明已經來臨,天氣寒冷而又晴朗,天空飄著幾縷輕雲,風正轉成西南風,略略帶著一點濕潤的氣息。

  大營里寂靜,操練了一夜的士兵們都疲憊不堪地睡了。只有邊令誠孤睡不著,沿著軍營小道慢慢散步,他昨晚被封為驃騎大將軍,和當年的高力士一樣了,可他的心中依舊感到空空蕩蕩,沒有半點喜悅。這也難怪,一紙空銜怎麼能讓他高興得起來,前面有塊孤零零的大石,他索性坐上去,拔一根草放進嘴裡細細地嚼著,呆望天空想著心事。

  昨晚皇上含蓄地提出,要求他將軍隊再擴大到一萬人,所需錢糧均由他來負擔。一萬人,邊令誠有點明白他的意思了,一萬人,足以控制長安,但李清還有三萬人駐紮在關中各地呢?況且如果大軍返回,李清還能容他嗎?

  邊令誠搖了搖頭,皇上明顯是紙上談兵,現在費勁周折才募到三千軍,再募七千人,營地、訓練、糧食都是大問題,更重要是如何保密,想得太簡單了啊!

  「邊將軍!」一名士兵遠遠跑來,喘得上氣不接下氣道:「大營外有一人有急事尋邊將軍,說是你的故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