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頁
懷恩很難過,只能說:“公主會有大好姻緣的。”慶林長公主他常見的,一個漂亮的小娘子,略有些傲氣,人還算規矩,真是可惜了。
聖人只能苦笑。
那些年,風光的聖人,受了不少委屈。懷恩也看著慶林長公主從一個活潑少女,越來越變成了一個脾氣略有些硬而怪的女人。都不容易啊!
猶記得那一天,聖人在看奏疏,他在一旁抱著把拂塵站著,香爐里冒著裊裊的煙氣,午後的大正宮一片靜謐。忽然,他心頭一動,看了看聖人。果然,那張熟悉的臉越來越生動,忽然拍案而起:“好!”
懷恩想,他當時一定是滿眼詫異的,因為聖人說:“嘿,老傢伙,我遇到一位賢者!”說著揚了揚手裡的摺子。那時候,他們都已經三十開外了,時間,過得可真快。但是,懷恩日後回憶,他真想時間就停在那個時刻,至少,那時是快樂的。
那時候,他剛剛找到了家人,父母已經死了,弟弟賣身為奴,下落不明。哥哥倒是長大娶了妻子,也病得很重,幸而給他留下了兩個侄子,他把侄子們接到京里來,給哥哥看病、送終,給父母修了墳。聖人也為他開心,給了他一百貫錢,讓他安置家人。
那時候,君臣都是快活的。
聖人說的賢者就是日後大家都討厭的魏靜淵,可是聖人喜歡他,很快就召見了他。
魏靜淵長著一張國字臉,正義凜然,看著就像好人。懷恩聽著他的理想和計劃,心裡一陣猛顫。聖人卻很高興:“這樣好,除其世卿世祿,可括出許多隱田來。長此以往,國家恆強,我便能夠騰出手來平定四夷了。”
魏靜淵道:“用臣策,不必二十年,必有成效的。然臣請陛下慎用兵,平四夷可,窮兵黷武則不可。”
“善。”
從那以後,魏靜淵就用力幹活,聖人比他還努力。而懷恩則發現給他紅包的人越來越多了,當面給他白眼的人越來越少了。人們喜歡給他塞個大紅包,然後問各種問題。懷恩知道,要發生大事了。
又過幾年,魏靜淵入主戶部,清查起國庫來,又清理人口、土地。聖人又在他的建議之下,清查了爵位,一場大風暴,颳了起來。十年間,國家括出幾百萬隱戶,清出無數土地。國家變強了,可以與狄人作戰了,懷恩也很開心。做一個明君家的宦官頭子,比做一個昏君家的宦官頭子,聽起來也好聽許多啊!
他伴著景宗出征,那位聖人頂盔貫甲,八面威風地征戰的時候,他也穿著皮甲,樣子有些可笑著窩在一邊,隨時準備著伺候。有時候想,如果他能為聖人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在這樣的戰爭之中,捨身護主,也是壯烈的一筆吧?誰說宦官不可以有熱血呢?
最終,他們都沒有死,魏靜淵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一起死掉的還有名譽。
懷恩奉命去見魏靜淵,那位昔日宰相,穿著辦服,一臉平靜地坐在糙鋪上,語氣很平靜地道:“我信聖人,願聖人信我。我早知有今日,生死置之度外,轉告聖人,毋以我為念,還請聖人莫廢新法,則我雖死不悔。”
懷恩記得自己哭了,他不明白,一個要死、要被誅連家族的人,怎麼可以這麼平靜?他記得這個四方臉在大正宮與聖人一起說話的時候的樣子,現在,他好像不認識他一樣。
懷恩記性好,回來把話學給了景宗,惹得景宗大哭。懷恩數著,這是第一次,哭得在床上打滾,就連李太后薨逝,聖人都沒有哭得這麼慘過。
“我的罪過百死莫贖,我害了一個忠臣!我知道他不會這樣做,卻不得不……我死後無顏見魏公啊!”哭完了,一抹淚,從床上爬起來,鮮血淋漓地在臥室床頭寫了“魏靜淵”三個大字。
然後,懷恩就認識了鄭靖業。
鄭靖業是個相貌非常英俊的人,懷恩看到他甚至有一絲迷惘——沒聽說世家裡有個鄭氏啊,這人是哪裡冒出來的?
鄭靖業不是世家,純糙根,比魏靜淵的出身還要略差些。做人做事卻比魏靜淵精明得多了,懷恩覺得,與鄭靖業相交,舒服。他這人,做事周到,也不愛表功,等你發現了,才知道,他這人做你朋友,已經把你的難事兒給解決了。懷恩不太喜歡世家,他們里的大多數人態度並不友好,當面也不打不罵,人家就是無視你。遇有事兒,還要拎你出來掛個牆頭,提一提什麼近侍污染的皇帝一類。
景宗年紀越大,越愛與他聊天,更多的語涉朝政。
“魏靜淵公而忘私,鄭靖業公不忘私,我看鄭靖業時,常想若是魏靜淵能有他這個樣子就好了,又一想,如果魏靜淵能做到這樣,他就又不是魏靜淵了。”
懷恩心裡一酸,聖人也就只能在他面前才能嘴裡常過過這個名字了,打起精神道:“人與人,總是不同的。”
“倒是他家七娘,不像他,倒似魏靜淵。真的很像啊——”
懷恩小心地道:“鄭家大郎常在聖人這裡,為人也方正得緊,難道不是鄭大郎更像嗎?”鄭七娘小小年紀,脾氣也軟和可愛,又講禮貌,對個宦官還順口道個謝,完全不似魏靜淵那樣剛正。
景宗大笑:“你不懂的、你不懂的,七娘更像、更像。”
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是這個景宗說了更像的七娘,五十年後,攛掇著為魏靜淵平反昭雪,只是那個時候,大家都已經不在了。懷恩卻看到了七娘跟蔣進賢“商量”,最終赦免魏靜淵遺屬的一幕。
也許,他們真是有點像的。
懷恩有一段時間很喜歡那位太子,景宗長子,承載了多少希望,懷恩也為景宗歡喜,多少次,是他把這個小嬰兒抱到景宗面前,看他們父子天倫。只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個當時紅紅小小的嬰兒,變得讓懷恩不太認識了。見面越來越少,架子也越來越大。懷恩漸漸不喜歡這個太子了,也許是因為太子岳父姓陳,也許是因為太子身邊的世家太多。
懷恩喜歡景宗喜歡的,討厭景宗討厭的。太子出世之前,慶林長公主就在景宗那裡陪伴了,陳家人讓這個可愛的小姑娘孤獨十數載。魏靜淵之死令景宗痛苦得無以復加。太子偏偏與這些人打成一片,懷恩討厭他,十分討厭他。
大家說太子壞話,他聽著,太子說別人壞話,他幫著辯解。太子廢了,他開心。他能看出鄭靖業的心思,鄭相公也不喜歡太子,正好,大家都不喜歡他!一個不像聖人的太子,也治理不好這個國家。新太子看著像是與聖人想的一樣,他就不說壞話了。
只可惜了貴妃。貴妃是個什麼樣的女人,沒人比懷恩更清楚了,聖人頭一回見到貴妃,懷恩就是個圍觀群眾。那個女人漂亮、聰明、天真,無怪乎聖人喜歡,聖人實在是太累了。後宮裡的女人,與前朝的大臣都差不多了,尤其是那幾個要賢名的,拿皇后的標準要求自己,時不時諫上一諫。她們想什麼,懷恩也知道——夏皇后走之後那幾年,誰不想上位?
聖人就是聖人,一個沒答應~
也該鬆快鬆快了,貴妃想什麼,都能寫在臉上。聖人也是疼愛二十四郎的,老來子麼。可是,為了國家,不能這樣。懷恩想,聖人又該難過了。不特是因為貴妃和二十四郎,怕是每到遇到這樣的事兒,他就會想起魏相公吧。
新太子登基,懷恩卻沒有料到聖人的死,明明擺在眼前的事情——立太子,就是為了防著皇帝死,可他就是不願意想。待聖人歸天,遺詔里居然有他的名字,懷恩已經無法言語了。
“那就留下來吧,新君用得著我這把老骨頭,就把知道的都告訴他,不用了,我就去給聖人守靈。”
懷恩覺得,每天能看一眼聖人的陵寢,心裡也踏實。守靈沒多久,他就聽到了七娘上疏的消息,放宮婢?輪番服役?“她做事像鄭靖業,心卻像魏靜淵。聖人就是聖人,果然看得比我等奴婢明白。”
守靈的日子並不很長,幾年而已,亂搞的新君就被造反的弄死了。七娘找到了他,他想,如果當初能給新君多念叨念叨,興許就不會這樣了,聖人知道了眼前這情形,也會難過吧。
為了儘自己的一份力,懷恩又回到了宮裡。他承認,這裡面也有照顧侄子的原因。魏靜淵是個賢者,他不是,做不到,他還是有些私心的。
從此看著小聖人長大,看著他跟老聖人一樣從憋屈到成長,懷恩心中很是欣慰。看著七娘做了小聖人的先生,懷恩心裡一輪迴,這還真是緣份吶!女先生教的,就是比男先生好,懷恩又在小聖人耳朵邊上吹起了風。
老了,真的是老了,真的做不動了,小聖人與老聖人真是很像,給他錢養老,還許他死後陪葬在老聖人陵園裡。
懷恩很開心:“在下面能接著伺候老聖人,死且歡喜。”唉,雖然老聖人那裡估計早有那位忠心耿耿的老前輩在的,不過沒關係,他以前也是做人晚輩的。從給聖人打洗腳水做起,這活計他做得慣了。
而且,到了陰間,大概就沒有什麼權位之爭了吧?聖人也就不用再因為兒子們胡鬧而傷神,會快快樂樂的了吧?
對了,還有魏靜淵,聖人已經安置好了他的家人,他縱使埋怨聖人,如今氣也該消了吧?雖然懷恩覺得,魏靜淵根本就沒有生氣,在懷恩心裡,像他那樣讓人看不透的大人物,心裡想的,總是與平常人不一樣的。你鑽牛角尖兒想個半死的事兒,他那裡卻是清風過耳不留聲。
“要是魏相公不開心了,我就去告訴他,聖人為他難過了幾十年……”
上了年紀了,舌頭都麻得嘗不出味兒來了。舔舔嘴巴,卻又好像有了知覺。
那根麥芽糖真甜,那碗米飯真香,那一路上的風景,真美!
閉上眼,他看到了聖人。
第四百七十章 番外之鄭靖業
褪去簪釵紮上巾幗,窄袖代替了寬袍,系上圍裙,韓國夫人要下廚。她未嫁之時就頗善廚藝,剛嫁那會兒夫妻感情很好,又沒孩子打擾,也是常常親自投餵老公。後來事情越來越多,孩子越來越多,不得不放棄了這方面的愛好。如今又重操舊業,自是令人期待。
熟識鄭琰的人都知道,她是個吃貨,而且時常會有些“新鮮主意”,弄出來的東西是令人頗為期待的。然而這個發明的過程,就比較令人痛苦了。阿慶是個忠僕,但是聽說娘子要下廚,一把抓著自己的小閨女:“你不許去看!夫人下廚,你倒當成景兒來看了,給我去把昨天領的線分了去!”
阿慶對於鄭琰幾乎要火煙鄭家廚房的事情可謂記憶猶新!自己挨熏就罷了,小丫頭淘氣,就不要過來一起挨整了。今天娘子是要試做新菜的,老相公上了年紀,牙口不太好,又想吃些肉食,天天吃肉丸子吃餃子也吃得有些膩了,這不,娘子就忙活上了。
頗有幾個人作好了隨生化武器的準備,鄭琰這一回做菜卻是頗為成功的。畢竟學廚二、三十年了,與幾歲的時候自是不同。也就是失敗了三回,一碗香噴噴的東坡肉就做出來了。略敗家,失敗作品也被廚房燒火丫頭悄悄收了起來準備晚上當加餐了。
聖人只能苦笑。
那些年,風光的聖人,受了不少委屈。懷恩也看著慶林長公主從一個活潑少女,越來越變成了一個脾氣略有些硬而怪的女人。都不容易啊!
猶記得那一天,聖人在看奏疏,他在一旁抱著把拂塵站著,香爐里冒著裊裊的煙氣,午後的大正宮一片靜謐。忽然,他心頭一動,看了看聖人。果然,那張熟悉的臉越來越生動,忽然拍案而起:“好!”
懷恩想,他當時一定是滿眼詫異的,因為聖人說:“嘿,老傢伙,我遇到一位賢者!”說著揚了揚手裡的摺子。那時候,他們都已經三十開外了,時間,過得可真快。但是,懷恩日後回憶,他真想時間就停在那個時刻,至少,那時是快樂的。
那時候,他剛剛找到了家人,父母已經死了,弟弟賣身為奴,下落不明。哥哥倒是長大娶了妻子,也病得很重,幸而給他留下了兩個侄子,他把侄子們接到京里來,給哥哥看病、送終,給父母修了墳。聖人也為他開心,給了他一百貫錢,讓他安置家人。
那時候,君臣都是快活的。
聖人說的賢者就是日後大家都討厭的魏靜淵,可是聖人喜歡他,很快就召見了他。
魏靜淵長著一張國字臉,正義凜然,看著就像好人。懷恩聽著他的理想和計劃,心裡一陣猛顫。聖人卻很高興:“這樣好,除其世卿世祿,可括出許多隱田來。長此以往,國家恆強,我便能夠騰出手來平定四夷了。”
魏靜淵道:“用臣策,不必二十年,必有成效的。然臣請陛下慎用兵,平四夷可,窮兵黷武則不可。”
“善。”
從那以後,魏靜淵就用力幹活,聖人比他還努力。而懷恩則發現給他紅包的人越來越多了,當面給他白眼的人越來越少了。人們喜歡給他塞個大紅包,然後問各種問題。懷恩知道,要發生大事了。
又過幾年,魏靜淵入主戶部,清查起國庫來,又清理人口、土地。聖人又在他的建議之下,清查了爵位,一場大風暴,颳了起來。十年間,國家括出幾百萬隱戶,清出無數土地。國家變強了,可以與狄人作戰了,懷恩也很開心。做一個明君家的宦官頭子,比做一個昏君家的宦官頭子,聽起來也好聽許多啊!
他伴著景宗出征,那位聖人頂盔貫甲,八面威風地征戰的時候,他也穿著皮甲,樣子有些可笑著窩在一邊,隨時準備著伺候。有時候想,如果他能為聖人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在這樣的戰爭之中,捨身護主,也是壯烈的一筆吧?誰說宦官不可以有熱血呢?
最終,他們都沒有死,魏靜淵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一起死掉的還有名譽。
懷恩奉命去見魏靜淵,那位昔日宰相,穿著辦服,一臉平靜地坐在糙鋪上,語氣很平靜地道:“我信聖人,願聖人信我。我早知有今日,生死置之度外,轉告聖人,毋以我為念,還請聖人莫廢新法,則我雖死不悔。”
懷恩記得自己哭了,他不明白,一個要死、要被誅連家族的人,怎麼可以這麼平靜?他記得這個四方臉在大正宮與聖人一起說話的時候的樣子,現在,他好像不認識他一樣。
懷恩記性好,回來把話學給了景宗,惹得景宗大哭。懷恩數著,這是第一次,哭得在床上打滾,就連李太后薨逝,聖人都沒有哭得這麼慘過。
“我的罪過百死莫贖,我害了一個忠臣!我知道他不會這樣做,卻不得不……我死後無顏見魏公啊!”哭完了,一抹淚,從床上爬起來,鮮血淋漓地在臥室床頭寫了“魏靜淵”三個大字。
然後,懷恩就認識了鄭靖業。
鄭靖業是個相貌非常英俊的人,懷恩看到他甚至有一絲迷惘——沒聽說世家裡有個鄭氏啊,這人是哪裡冒出來的?
鄭靖業不是世家,純糙根,比魏靜淵的出身還要略差些。做人做事卻比魏靜淵精明得多了,懷恩覺得,與鄭靖業相交,舒服。他這人,做事周到,也不愛表功,等你發現了,才知道,他這人做你朋友,已經把你的難事兒給解決了。懷恩不太喜歡世家,他們里的大多數人態度並不友好,當面也不打不罵,人家就是無視你。遇有事兒,還要拎你出來掛個牆頭,提一提什麼近侍污染的皇帝一類。
景宗年紀越大,越愛與他聊天,更多的語涉朝政。
“魏靜淵公而忘私,鄭靖業公不忘私,我看鄭靖業時,常想若是魏靜淵能有他這個樣子就好了,又一想,如果魏靜淵能做到這樣,他就又不是魏靜淵了。”
懷恩心裡一酸,聖人也就只能在他面前才能嘴裡常過過這個名字了,打起精神道:“人與人,總是不同的。”
“倒是他家七娘,不像他,倒似魏靜淵。真的很像啊——”
懷恩小心地道:“鄭家大郎常在聖人這裡,為人也方正得緊,難道不是鄭大郎更像嗎?”鄭七娘小小年紀,脾氣也軟和可愛,又講禮貌,對個宦官還順口道個謝,完全不似魏靜淵那樣剛正。
景宗大笑:“你不懂的、你不懂的,七娘更像、更像。”
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是這個景宗說了更像的七娘,五十年後,攛掇著為魏靜淵平反昭雪,只是那個時候,大家都已經不在了。懷恩卻看到了七娘跟蔣進賢“商量”,最終赦免魏靜淵遺屬的一幕。
也許,他們真是有點像的。
懷恩有一段時間很喜歡那位太子,景宗長子,承載了多少希望,懷恩也為景宗歡喜,多少次,是他把這個小嬰兒抱到景宗面前,看他們父子天倫。只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這個當時紅紅小小的嬰兒,變得讓懷恩不太認識了。見面越來越少,架子也越來越大。懷恩漸漸不喜歡這個太子了,也許是因為太子岳父姓陳,也許是因為太子身邊的世家太多。
懷恩喜歡景宗喜歡的,討厭景宗討厭的。太子出世之前,慶林長公主就在景宗那裡陪伴了,陳家人讓這個可愛的小姑娘孤獨十數載。魏靜淵之死令景宗痛苦得無以復加。太子偏偏與這些人打成一片,懷恩討厭他,十分討厭他。
大家說太子壞話,他聽著,太子說別人壞話,他幫著辯解。太子廢了,他開心。他能看出鄭靖業的心思,鄭相公也不喜歡太子,正好,大家都不喜歡他!一個不像聖人的太子,也治理不好這個國家。新太子看著像是與聖人想的一樣,他就不說壞話了。
只可惜了貴妃。貴妃是個什麼樣的女人,沒人比懷恩更清楚了,聖人頭一回見到貴妃,懷恩就是個圍觀群眾。那個女人漂亮、聰明、天真,無怪乎聖人喜歡,聖人實在是太累了。後宮裡的女人,與前朝的大臣都差不多了,尤其是那幾個要賢名的,拿皇后的標準要求自己,時不時諫上一諫。她們想什麼,懷恩也知道——夏皇后走之後那幾年,誰不想上位?
聖人就是聖人,一個沒答應~
也該鬆快鬆快了,貴妃想什麼,都能寫在臉上。聖人也是疼愛二十四郎的,老來子麼。可是,為了國家,不能這樣。懷恩想,聖人又該難過了。不特是因為貴妃和二十四郎,怕是每到遇到這樣的事兒,他就會想起魏相公吧。
新太子登基,懷恩卻沒有料到聖人的死,明明擺在眼前的事情——立太子,就是為了防著皇帝死,可他就是不願意想。待聖人歸天,遺詔里居然有他的名字,懷恩已經無法言語了。
“那就留下來吧,新君用得著我這把老骨頭,就把知道的都告訴他,不用了,我就去給聖人守靈。”
懷恩覺得,每天能看一眼聖人的陵寢,心裡也踏實。守靈沒多久,他就聽到了七娘上疏的消息,放宮婢?輪番服役?“她做事像鄭靖業,心卻像魏靜淵。聖人就是聖人,果然看得比我等奴婢明白。”
守靈的日子並不很長,幾年而已,亂搞的新君就被造反的弄死了。七娘找到了他,他想,如果當初能給新君多念叨念叨,興許就不會這樣了,聖人知道了眼前這情形,也會難過吧。
為了儘自己的一份力,懷恩又回到了宮裡。他承認,這裡面也有照顧侄子的原因。魏靜淵是個賢者,他不是,做不到,他還是有些私心的。
從此看著小聖人長大,看著他跟老聖人一樣從憋屈到成長,懷恩心中很是欣慰。看著七娘做了小聖人的先生,懷恩心裡一輪迴,這還真是緣份吶!女先生教的,就是比男先生好,懷恩又在小聖人耳朵邊上吹起了風。
老了,真的是老了,真的做不動了,小聖人與老聖人真是很像,給他錢養老,還許他死後陪葬在老聖人陵園裡。
懷恩很開心:“在下面能接著伺候老聖人,死且歡喜。”唉,雖然老聖人那裡估計早有那位忠心耿耿的老前輩在的,不過沒關係,他以前也是做人晚輩的。從給聖人打洗腳水做起,這活計他做得慣了。
而且,到了陰間,大概就沒有什麼權位之爭了吧?聖人也就不用再因為兒子們胡鬧而傷神,會快快樂樂的了吧?
對了,還有魏靜淵,聖人已經安置好了他的家人,他縱使埋怨聖人,如今氣也該消了吧?雖然懷恩覺得,魏靜淵根本就沒有生氣,在懷恩心裡,像他那樣讓人看不透的大人物,心裡想的,總是與平常人不一樣的。你鑽牛角尖兒想個半死的事兒,他那裡卻是清風過耳不留聲。
“要是魏相公不開心了,我就去告訴他,聖人為他難過了幾十年……”
上了年紀了,舌頭都麻得嘗不出味兒來了。舔舔嘴巴,卻又好像有了知覺。
那根麥芽糖真甜,那碗米飯真香,那一路上的風景,真美!
閉上眼,他看到了聖人。
第四百七十章 番外之鄭靖業
褪去簪釵紮上巾幗,窄袖代替了寬袍,系上圍裙,韓國夫人要下廚。她未嫁之時就頗善廚藝,剛嫁那會兒夫妻感情很好,又沒孩子打擾,也是常常親自投餵老公。後來事情越來越多,孩子越來越多,不得不放棄了這方面的愛好。如今又重操舊業,自是令人期待。
熟識鄭琰的人都知道,她是個吃貨,而且時常會有些“新鮮主意”,弄出來的東西是令人頗為期待的。然而這個發明的過程,就比較令人痛苦了。阿慶是個忠僕,但是聽說娘子要下廚,一把抓著自己的小閨女:“你不許去看!夫人下廚,你倒當成景兒來看了,給我去把昨天領的線分了去!”
阿慶對於鄭琰幾乎要火煙鄭家廚房的事情可謂記憶猶新!自己挨熏就罷了,小丫頭淘氣,就不要過來一起挨整了。今天娘子是要試做新菜的,老相公上了年紀,牙口不太好,又想吃些肉食,天天吃肉丸子吃餃子也吃得有些膩了,這不,娘子就忙活上了。
頗有幾個人作好了隨生化武器的準備,鄭琰這一回做菜卻是頗為成功的。畢竟學廚二、三十年了,與幾歲的時候自是不同。也就是失敗了三回,一碗香噴噴的東坡肉就做出來了。略敗家,失敗作品也被廚房燒火丫頭悄悄收了起來準備晚上當加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