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頁
黎海是沒有正經地上過一天學的,只是自學,如今能寫出這樣的書信,黎池也是很欣賞的。
看完信,黎池當即就叫來黃精,吩咐他:“去吩咐一個府中的小廝,將東市‘百寶樓‘收拾一番,冬月時候,你四爺要開門做生意。”
黃精領命去了。在路上時想到,看來四爺是要進京來的,到時客房要收拾好,床單被褥和用度這些,也要提前備下才好。
黃精是一個非常合格的管家,除做決定的事,要問黎池和徐素拿主意之外,其餘瑣事都能琢磨著辦得妥妥帖帖的,為黎池他們分擔不少。
……
冬月初八,黎海運著好幾車肥皂進京來,吆喝宣傳了三天之後。
東市百寶樓門前,重現了當初搶購羊毛六件套時的場景,長長兩條隊伍,排過了街道轉角……
彼時,黎池正在忙碌著推行‘錢糧預算制‘。
一項政策的推行,需要時間。不僅是推行落地階段,所花費的時間,還有驗證政策是否可行的時間。
不過‘錢糧預算制‘這個政策,早已在兩廣省施行了三年,已驗證此政策是可行的。
黎池根據兩廣省的施行經驗,選擇了中北部的七個行省,開始推行該項政策。
相對來說,中北部的七個行省,距京城較近,若有什麼不妥或水土不服的地方,糾正起來要方便一些。
黎池是特職,有特權辦特事,找吏部、工部和兵部要資料時,並不敢太為難他,總的來說還算順利。且又有各行省清吏司的人員,與他一起做預算——也算是教他們做,但還是很忙!
想一想,七個行省的錢糧預算……工程量可見之大!
從九月開始做這事,到臘月份最忙時,黎池忙到何種地步呢?
忙到時不時就睡在戶部衙門,有過一連三天都沒回府的記錄,一日三餐都是徐素親手做了,然後由小廝黃芪送到衙門裡來!
如此忙碌之下,終於在臘月二十這日,輪到戶部盤點的時候,完成了七個行省的錢糧預算工作。
之後只待開年以後,再由各行省的清吏司施行下去,這就不是黎池的事情了。
作者有話要說: 問:是什麼使渣作者日萬?
答:趕榜→_→
第179章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件極大的事,確實未如趙儉預想的那樣發生。
貞文二十六年的這個冬天,皇帝並未駕崩。
入冬天氣寒冷起來後,貞文帝的身體就有些不好,甚至冬至前夕時,還停了一次早朝。冬至的圜丘祭天大典,都是幾個成年皇子代皇帝,領著三品及以上大臣完成的。
即使如此,貞文帝終究還是渡過了這個冬天。
在冬至過後的一九天裡,趙儉進宮向貞文帝請安,言是與黎和周坐談時,黎和周偶得靈感,萌生出‘炕床‘一取暖之物。
貞文帝聽了趙儉的描述,覺得‘炕床‘是能取暖的好物!於是傳口諭,讓黎和周描畫出來圖紙,交於工部,趕緊安排工匠進宮‘盤炕‘。
皇帝想要辦的事,總是很快就能辦好。剛進二九天裡,就已經在乾清宮以及皇帝常去的幾個妃嬪宮中,盤好了大炕。
煤炭整天徹夜地燒著,炕床上暖烘烘的!最冷的二九、三九天裡的日子,皇帝過得不算難。
皇帝會缺皮毛等保暖物嗎?皇帝會被凍著嗎?一般是不會的,貞文帝乾坤獨斷,無人敢挾制苛待於他,他自然不會被凍著。
然而宮殿高大空曠,總透出一股陰冷濕氣來,即使身上穿暖和了,也總還覺得冷。但若是燒了炕,將殿內燒得乾燥暖和了,就彷如置身溫暖春日一般,感覺就要舒服許多了!
之後,先是王公大臣們開始請工匠‘盤炕‘,再又很快地傳向民間,京中富商們、京城小官、殷實人家……家中都會盤一個大炕,炕床此物風靡一時。
黎池的狀元府里,在他想起火炕這好東西之後,就已早早地盤好了。妻子徐素身體畏寒,冬天的日子總不好過,有了火炕就好過多了。
黎池前世是南方人,家中並無火炕,到冬日寒冷的京城來為官之後,黎池又經常在外面跑,一時間還真沒想起來。
如今終於想起來,就趕快盤好炕,總要讓家人在冬日裡過得舒服些。
這是前事,不必多做追述。
……
年前時,黎池那是忙得天翻地覆!過年的那幾天,也並不多清閒。走親訪友、人情往來,照樣忙得很。
不過,貞文二十七年的這個新年,有黎溏和黎海在,能夠幫黎池招待些客人,這也是歷練黎溏的好機會。
因此,雖隨著黎池的升遷,要往來的人家增加了許多,有了黎溏和黎海幫一把手,黎池雖忙得緊湊,卻也不至於忙不過來。
開年之後,錢糧預算的施行,是各省清吏司的事情,黎池倒是能將這是稍微丟開手去。
然而,黎池最近終究還是不能得清閒。
開春天暖,該計劃著種植紅薯、玉米和棉花了。
京城及周邊地區,地屬北方,一般種植春紅薯和春玉米,棉花與紅薯和玉米的下種時間,前後也差不了多久。
因此,在開春天暖之後,紅薯、玉米和棉花,差不多先後就要種到地里去。
看完信,黎池當即就叫來黃精,吩咐他:“去吩咐一個府中的小廝,將東市‘百寶樓‘收拾一番,冬月時候,你四爺要開門做生意。”
黃精領命去了。在路上時想到,看來四爺是要進京來的,到時客房要收拾好,床單被褥和用度這些,也要提前備下才好。
黃精是一個非常合格的管家,除做決定的事,要問黎池和徐素拿主意之外,其餘瑣事都能琢磨著辦得妥妥帖帖的,為黎池他們分擔不少。
……
冬月初八,黎海運著好幾車肥皂進京來,吆喝宣傳了三天之後。
東市百寶樓門前,重現了當初搶購羊毛六件套時的場景,長長兩條隊伍,排過了街道轉角……
彼時,黎池正在忙碌著推行‘錢糧預算制‘。
一項政策的推行,需要時間。不僅是推行落地階段,所花費的時間,還有驗證政策是否可行的時間。
不過‘錢糧預算制‘這個政策,早已在兩廣省施行了三年,已驗證此政策是可行的。
黎池根據兩廣省的施行經驗,選擇了中北部的七個行省,開始推行該項政策。
相對來說,中北部的七個行省,距京城較近,若有什麼不妥或水土不服的地方,糾正起來要方便一些。
黎池是特職,有特權辦特事,找吏部、工部和兵部要資料時,並不敢太為難他,總的來說還算順利。且又有各行省清吏司的人員,與他一起做預算——也算是教他們做,但還是很忙!
想一想,七個行省的錢糧預算……工程量可見之大!
從九月開始做這事,到臘月份最忙時,黎池忙到何種地步呢?
忙到時不時就睡在戶部衙門,有過一連三天都沒回府的記錄,一日三餐都是徐素親手做了,然後由小廝黃芪送到衙門裡來!
如此忙碌之下,終於在臘月二十這日,輪到戶部盤點的時候,完成了七個行省的錢糧預算工作。
之後只待開年以後,再由各行省的清吏司施行下去,這就不是黎池的事情了。
作者有話要說: 問:是什麼使渣作者日萬?
答:趕榜→_→
第179章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件極大的事,確實未如趙儉預想的那樣發生。
貞文二十六年的這個冬天,皇帝並未駕崩。
入冬天氣寒冷起來後,貞文帝的身體就有些不好,甚至冬至前夕時,還停了一次早朝。冬至的圜丘祭天大典,都是幾個成年皇子代皇帝,領著三品及以上大臣完成的。
即使如此,貞文帝終究還是渡過了這個冬天。
在冬至過後的一九天裡,趙儉進宮向貞文帝請安,言是與黎和周坐談時,黎和周偶得靈感,萌生出‘炕床‘一取暖之物。
貞文帝聽了趙儉的描述,覺得‘炕床‘是能取暖的好物!於是傳口諭,讓黎和周描畫出來圖紙,交於工部,趕緊安排工匠進宮‘盤炕‘。
皇帝想要辦的事,總是很快就能辦好。剛進二九天裡,就已經在乾清宮以及皇帝常去的幾個妃嬪宮中,盤好了大炕。
煤炭整天徹夜地燒著,炕床上暖烘烘的!最冷的二九、三九天裡的日子,皇帝過得不算難。
皇帝會缺皮毛等保暖物嗎?皇帝會被凍著嗎?一般是不會的,貞文帝乾坤獨斷,無人敢挾制苛待於他,他自然不會被凍著。
然而宮殿高大空曠,總透出一股陰冷濕氣來,即使身上穿暖和了,也總還覺得冷。但若是燒了炕,將殿內燒得乾燥暖和了,就彷如置身溫暖春日一般,感覺就要舒服許多了!
之後,先是王公大臣們開始請工匠‘盤炕‘,再又很快地傳向民間,京中富商們、京城小官、殷實人家……家中都會盤一個大炕,炕床此物風靡一時。
黎池的狀元府里,在他想起火炕這好東西之後,就已早早地盤好了。妻子徐素身體畏寒,冬天的日子總不好過,有了火炕就好過多了。
黎池前世是南方人,家中並無火炕,到冬日寒冷的京城來為官之後,黎池又經常在外面跑,一時間還真沒想起來。
如今終於想起來,就趕快盤好炕,總要讓家人在冬日裡過得舒服些。
這是前事,不必多做追述。
……
年前時,黎池那是忙得天翻地覆!過年的那幾天,也並不多清閒。走親訪友、人情往來,照樣忙得很。
不過,貞文二十七年的這個新年,有黎溏和黎海在,能夠幫黎池招待些客人,這也是歷練黎溏的好機會。
因此,雖隨著黎池的升遷,要往來的人家增加了許多,有了黎溏和黎海幫一把手,黎池雖忙得緊湊,卻也不至於忙不過來。
開年之後,錢糧預算的施行,是各省清吏司的事情,黎池倒是能將這是稍微丟開手去。
然而,黎池最近終究還是不能得清閒。
開春天暖,該計劃著種植紅薯、玉米和棉花了。
京城及周邊地區,地屬北方,一般種植春紅薯和春玉米,棉花與紅薯和玉米的下種時間,前後也差不了多久。
因此,在開春天暖之後,紅薯、玉米和棉花,差不多先後就要種到地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