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這還不是您自找的!何姑姑心道,便示意徒元徽去東暖閣瞧瞧。
卻不料還沒跨出西暖閣,外頭猛不丁傳來驚叫,有宮女驚惶惶地喊道:“娘娘,娘娘!”
未等何姑姑反應過來,徒元徽早就沖了出去。
鳳儀宮亂了半個時辰後,可意跟在何姑姑後頭,驚訝地瞧著何姑姑喜笑顏開地領趙醫正幾個走到外頭,她很不理解,明明母后病了,為何大傢伙都這麼開心。
只聽何姑姑笑道:“難怪這幾日娘娘和往常不太一樣,竟不想是又有了。”
“皇上多子多福,是皇家之幸,百姓之福。”有太醫笑道:“只是有時候孕婦心緒會有不穩,平日多寬解著些便好。”
“這茲後請平安脈的事便交給眾位,”何姑姑瞧了瞧身後的可意,對趙醫正道:“還請醫正儘快派醫女過來侍候,今日別說皇上,瞧娘娘摔到地上,連我都快嚇傻了。”
“姑姑放心便是。”趙醫正拱了拱手,便帶著人走了。
這時可意扯了扯何姑姑,“嬤嬤,我娘得了什麼病?”
“娘娘是有喜,就是說咱們小公主要當姐姐了。”何姑姑蹲到可意面前,笑著解釋道。
而此時的東暖閣里,徒元徽和馮玉兒兩個早忘了之前的急赤白臉,因著又要添人進口,這會子打發了旁人,二人依偎在一起,正自說著悄悄話。
“回頭你再生個兒子,氣死那幫逼我納小老婆的傢伙們,瞧咱一個老婆,比那三四個的都管用。”徒元徽笑著貼在馮玉兒耳邊道。
“萬一又是個丫頭怎麼辦?”馮玉兒擔心地問。
“我都三個丫頭了,不在乎多養一個!”徒元徽一時興奮,脫口道。
“什麼三個丫頭,”馮玉兒立時覺出不對來。
“我那大丫頭姓馮,成日裡沒事幹,就知道給爹找麻煩,比兩個小的難養得多。”徒元徽一時哈哈大笑。
馮玉兒不依了,臉色正要變,徒元徽忙哄道:“行,我說錯了成不,以後娘娘說什麼便是什麼。”
“真的?”馮玉兒睨著徒元徽,決定試試他的真心,“在你眼裡,我真是半老徐娘了?”
早有了防備的徒元徽立時道:“誰敢胡說八道!娘娘何等仙女般的人物,如何會老?還不是我覺得自個兒年歲漸長,而娘娘依舊一副青春少艾模樣,我可不是心慌得很,生怕遭了娘娘嫌棄,所以才故意逗你玩兒,想讓咱倆更般配些。”
馮玉兒立時覺得心下舒暢不少,“我不過老得慢些,今天何姑姑還說我水靈呢,不過嗎,以後一定會老的,你放心!”
“是,是,全由娘娘做主。”徒元徽忙不迭地點頭,想著可算將人哄過去了。
“還有,三爺那兒,我一直將他當成小十六一般的兄弟看,聽到說他在那頭身子骨不好,想著一家子親戚,總該照顧著些,你說那什麼擱不擱心裡頭的話,著實太氣人了。”馮玉兒心情大好,便趁勝追擊,又扯到了另一樁。
“娘娘言之有理,長嫂如母,照顧小叔子們也是應當,”徒元徽更是連連點頭,決定順便賣個乖,“老三這回也跟小十六一塊回來,咱倆倒是想到了一塊,他這病還得回京來治,雖老三沒了爵位,可依舊是朕的兄弟。”
馮玉兒很是讚賞,“皇上心胸寬闊,臣妾著實敬服不已,”隨後緊著打聽道:“你說老三又納了一房妾?”
徒元徽眼睛閃一閃,道:“說是老福王妃給做的主,想是她老人家瞧著老三孤身在外沒人疼,便又挑了一個。”
福王徒元庭在兩日後回的京,自是一回來,便直接到了御書房。
御案後的徒元徽一時笑起來,“這幾年不見,你這臉可又滄桑不少啊!”
“西北可不是磨蹉漢子的地方,”徒元庭回道:“說來臣弟已在那待了十多年,倒覺得習慣了。”
徒元徽望著徒元庭,一時有些迷糊,竟覺得他與徒元升合二為一了。
走下御階,徒元徽說道:“元庭,好好在那兒待著,幫朕守著西北,你,便是朕的半壁江山!”
徒元庭怔了片刻,單腿跪下,抱拳道:“臣弟定不負皇兄信任,這一生,便要為皇上守住疆土,便是馬革裹屍,也不後悔!”
等徒元庭離開御書房好久,徒元徽還站在階下,回想著自己當初救下徒元庭,不能不說帶著一點功利心,或是為做給弘聖帝瞧,或是為自己謀一個愛護兄弟的好名聲。
卻不成想,十多年後,他才發現,兄弟情誼真不是做出來的,到最後靠的都是真心,就像徒元庭今日甘心為他守住西北一樣,他何嘗不是因為這份兄弟情,對徒元庭懷著最堅定的信李。
只是對於徒元升,徒元徽竟是頗覺得有些棘手。
按徒元庭的說法,已有大夫說,徒元升的病除了操勞過度,便是無法適應西北氣候,而再這樣下去,或許他能將命都丟在西北,徒元庭雖口中不敢明講,只背後的意思,還是想懇求徒元徽將徒元升留在京城。
可以說徒元徽如今對徒元升有種種不放心,留他在京城,最好的管束便是圈禁,但徒元升這些年在西北屢立戰功,雖徒元徽一直未授他功勳,可徒元升在朝中的聲望卻有所提升,人若留下,能不能用?怎麼用?都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而除了西北和京城,再沒有地方能安置徒元升,因為他一旦和徒元曄混在一起了,就是徒元徽眼中的一根刺,便是不忍下手拔除,也要將他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
萬壽節前一天,徒元徽帶著徒元庭、徒元升,還有其他一些兄弟及重要官員一起來到了西山行宮。
當弘聖帝被扶著坐到了眾人面前,所有人都吃了一驚,才不過幾年功夫,這位太上皇竟是鬚髮皆白,背出佝僂了起來,說是老了十歲也不為過。
這些年行宮除了有宮中人定時送來日常用度,已是嚴密看守,近乎與世隔絕,這自然有徒元徽的旨意,也有太上皇的命令,這一對父子,如今既分出勝負,也結成了仇敵,誰都不願讓對方好過。
第122章 0122
“皇帝實在太客氣了,這種日子來瞧朕,朕不知是該感動,還是該後悔。”弘聖帝冷冷地道,什麼感謝生養之恩,不過是來耀武揚威,順便瞧瞧自己什麼時候死。
“太上皇自當覺得與有榮焉,這些年來朝政和諧,官員清廉,百姓富足,便是收進國庫的稅銀,也是比太上皇當朝之時增了不知凡幾,”徒元徽笑道:“皇上當年立僅一歲多的朕為太子,果然眼光獨到。”
“可你逼宮篡位,倒不怕史官將你罵得一文不值?”弘聖帝怒吼道,說著,眼睛卻瞧到了站在徒元庭身後,面露病態的徒元升,滿場沉寂中,唯有他不時地咳上兩聲。
“所謂逼宮篡位,不過是太上皇的臆想罷了,當日您龍體深受毒藥荼毒,若再管理國家,可不是既害了您自個兒,也害了百姓,”徒元徽瞧著弘聖帝,“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有這時辰怕史家之言,還不如多操心一些天下蒼生!”
以如今弘聖帝這般狀態,想要用嘴皮子說得過正值風華正茂、躊躇滿志的徒元徽,便是拿雞蛋碰石頭,幾個回合之後,弘聖帝敗下了陣,無奈地閉嘴受了眾人三跪九叩,接下來便做閉目養神狀,表示不耐煩瞧見這幫子人了。
徒元徽看了看行宮大殿,對旁邊內務府的官員囑咐了一句,“過幾日派人來瞧瞧,這行宮若有該修補的地方,儘快修好。”
“皇帝不必費心了,”弘聖帝又開口道:“朕在這兒住不得幾年,修來何用?”
徒元徽忽然一笑,道:“太上皇何必說這氣話,兒臣自是希望您壽長歲久,正好瞧著兒臣如何創立一個盛世皇朝,所以,還望皇上擅自保重!”說罷,徒元徽朝弘聖帝拱了拱手,便帶人走了。
腳剛踏過大殿門檻,便聽到後面弘聖帝道:“元升,好不容易回來一趟,竟不去瞧你母親?”
緊跟在徒元庭後頭的徒元升立時站住,控制不住暴咳了起來。
“老三,既是太上皇留你,便去瞧瞧貴太妃。”徒元徽看了徒元庭一眼,丟了句話,便逕自先離開了。
“我的兒,你這是怎麼了?”甄貴太妃抹著淚,瞧著在一個女人攙扶下走進屋裡的徒元升。
徒元升並沒有回話,而是撩袍跪到甄貴太妃面前,道:“兒子不孝,讓母妃牽掛了!”
趙嬤嬤這時上前,和那個女人一塊扶起徒元升,“三爺,這些年,娘娘無時無刻不在擔心您的安危,整日吃齋念佛,今日能瞧著您……回來,也算是還了娘娘這份心。”
“我在外頭挺好的,”徒元升笑了笑,又指指身邊的女人,對甄貴太妃道:“母妃,她是兒子在西北娶的,叫阿英。”
甄貴太妃認真地打量了一下那個女人,道:“模樣兒還不錯,只是家世如何?”
“以前是老福王妃跟前的,福王叔兩口子瞧我一個人在陽平關無人照應,便將她給了兒子,倒是個賢惠懂事的。”徒元升笑道。
甄貴太妃不由自主皺了皺眉頭,覺得這女子出身有些低,配不上自己兒子,只如今她鞭長莫及,想來竟是想管都管不了的,不由嘆了口氣,道:“算了,就這樣吧!只回頭你還得去年瞧瞧那三個,人家也不容易。”
徒元升點了點頭,隨即便由阿英扶到一張椅子上坐了。
“三爺,您這身子如何給糟蹋成了這樣?”趙嬤嬤在一旁問道。
“是兒子自己不懂愛惜,”徒元升強忍住咳喘,笑道:“後來阿英來了,這才好了不少。”
“可瞧過大夫,怎麼說的?”甄貴太妃問。
“回娘娘,昨兒個皇上特意派了太醫來給三爺瞧病,說乃肺疾,是外寒內熱,肺失清肅所致,囑咐日常要多加調理。”胭雲在一旁回道。
甄貴太妃一時又哭起來,“我自己生養出來的兒子,從小兒沒病沒災,怎得如今竟是弱成了這般,你才三十啊!”
“之前阿英也說了,只要調理調理便會好的。”徒元升勸道。
“別當為娘被關在這西山行宮裡,便什麼事都不知道上”甄貴太妃恨道:“還不是那個皇帝妒賢嫉能,硬是將你趕去西北那鬼地方,只盼著折磨死你才好。”
“母妃,不可妄言!”徒元升微不可察地瞟了胭雲一眼,對甄貴太妃道:“小十六不到十歲便去了西北,如今都接了福王叔的位子,不也挺好的,兒子在西北之時,多虧了福王一家照應,是兒子自個兒身子不爭氣,其實都挺好的。。”
“你就且說些好聽的吧!”甄貴太妃氣道:“小十六那是去當西北王,你呢,到那兒就是流放!”
卻不料還沒跨出西暖閣,外頭猛不丁傳來驚叫,有宮女驚惶惶地喊道:“娘娘,娘娘!”
未等何姑姑反應過來,徒元徽早就沖了出去。
鳳儀宮亂了半個時辰後,可意跟在何姑姑後頭,驚訝地瞧著何姑姑喜笑顏開地領趙醫正幾個走到外頭,她很不理解,明明母后病了,為何大傢伙都這麼開心。
只聽何姑姑笑道:“難怪這幾日娘娘和往常不太一樣,竟不想是又有了。”
“皇上多子多福,是皇家之幸,百姓之福。”有太醫笑道:“只是有時候孕婦心緒會有不穩,平日多寬解著些便好。”
“這茲後請平安脈的事便交給眾位,”何姑姑瞧了瞧身後的可意,對趙醫正道:“還請醫正儘快派醫女過來侍候,今日別說皇上,瞧娘娘摔到地上,連我都快嚇傻了。”
“姑姑放心便是。”趙醫正拱了拱手,便帶著人走了。
這時可意扯了扯何姑姑,“嬤嬤,我娘得了什麼病?”
“娘娘是有喜,就是說咱們小公主要當姐姐了。”何姑姑蹲到可意面前,笑著解釋道。
而此時的東暖閣里,徒元徽和馮玉兒兩個早忘了之前的急赤白臉,因著又要添人進口,這會子打發了旁人,二人依偎在一起,正自說著悄悄話。
“回頭你再生個兒子,氣死那幫逼我納小老婆的傢伙們,瞧咱一個老婆,比那三四個的都管用。”徒元徽笑著貼在馮玉兒耳邊道。
“萬一又是個丫頭怎麼辦?”馮玉兒擔心地問。
“我都三個丫頭了,不在乎多養一個!”徒元徽一時興奮,脫口道。
“什麼三個丫頭,”馮玉兒立時覺出不對來。
“我那大丫頭姓馮,成日裡沒事幹,就知道給爹找麻煩,比兩個小的難養得多。”徒元徽一時哈哈大笑。
馮玉兒不依了,臉色正要變,徒元徽忙哄道:“行,我說錯了成不,以後娘娘說什麼便是什麼。”
“真的?”馮玉兒睨著徒元徽,決定試試他的真心,“在你眼裡,我真是半老徐娘了?”
早有了防備的徒元徽立時道:“誰敢胡說八道!娘娘何等仙女般的人物,如何會老?還不是我覺得自個兒年歲漸長,而娘娘依舊一副青春少艾模樣,我可不是心慌得很,生怕遭了娘娘嫌棄,所以才故意逗你玩兒,想讓咱倆更般配些。”
馮玉兒立時覺得心下舒暢不少,“我不過老得慢些,今天何姑姑還說我水靈呢,不過嗎,以後一定會老的,你放心!”
“是,是,全由娘娘做主。”徒元徽忙不迭地點頭,想著可算將人哄過去了。
“還有,三爺那兒,我一直將他當成小十六一般的兄弟看,聽到說他在那頭身子骨不好,想著一家子親戚,總該照顧著些,你說那什麼擱不擱心裡頭的話,著實太氣人了。”馮玉兒心情大好,便趁勝追擊,又扯到了另一樁。
“娘娘言之有理,長嫂如母,照顧小叔子們也是應當,”徒元徽更是連連點頭,決定順便賣個乖,“老三這回也跟小十六一塊回來,咱倆倒是想到了一塊,他這病還得回京來治,雖老三沒了爵位,可依舊是朕的兄弟。”
馮玉兒很是讚賞,“皇上心胸寬闊,臣妾著實敬服不已,”隨後緊著打聽道:“你說老三又納了一房妾?”
徒元徽眼睛閃一閃,道:“說是老福王妃給做的主,想是她老人家瞧著老三孤身在外沒人疼,便又挑了一個。”
福王徒元庭在兩日後回的京,自是一回來,便直接到了御書房。
御案後的徒元徽一時笑起來,“這幾年不見,你這臉可又滄桑不少啊!”
“西北可不是磨蹉漢子的地方,”徒元庭回道:“說來臣弟已在那待了十多年,倒覺得習慣了。”
徒元徽望著徒元庭,一時有些迷糊,竟覺得他與徒元升合二為一了。
走下御階,徒元徽說道:“元庭,好好在那兒待著,幫朕守著西北,你,便是朕的半壁江山!”
徒元庭怔了片刻,單腿跪下,抱拳道:“臣弟定不負皇兄信任,這一生,便要為皇上守住疆土,便是馬革裹屍,也不後悔!”
等徒元庭離開御書房好久,徒元徽還站在階下,回想著自己當初救下徒元庭,不能不說帶著一點功利心,或是為做給弘聖帝瞧,或是為自己謀一個愛護兄弟的好名聲。
卻不成想,十多年後,他才發現,兄弟情誼真不是做出來的,到最後靠的都是真心,就像徒元庭今日甘心為他守住西北一樣,他何嘗不是因為這份兄弟情,對徒元庭懷著最堅定的信李。
只是對於徒元升,徒元徽竟是頗覺得有些棘手。
按徒元庭的說法,已有大夫說,徒元升的病除了操勞過度,便是無法適應西北氣候,而再這樣下去,或許他能將命都丟在西北,徒元庭雖口中不敢明講,只背後的意思,還是想懇求徒元徽將徒元升留在京城。
可以說徒元徽如今對徒元升有種種不放心,留他在京城,最好的管束便是圈禁,但徒元升這些年在西北屢立戰功,雖徒元徽一直未授他功勳,可徒元升在朝中的聲望卻有所提升,人若留下,能不能用?怎麼用?都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而除了西北和京城,再沒有地方能安置徒元升,因為他一旦和徒元曄混在一起了,就是徒元徽眼中的一根刺,便是不忍下手拔除,也要將他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
萬壽節前一天,徒元徽帶著徒元庭、徒元升,還有其他一些兄弟及重要官員一起來到了西山行宮。
當弘聖帝被扶著坐到了眾人面前,所有人都吃了一驚,才不過幾年功夫,這位太上皇竟是鬚髮皆白,背出佝僂了起來,說是老了十歲也不為過。
這些年行宮除了有宮中人定時送來日常用度,已是嚴密看守,近乎與世隔絕,這自然有徒元徽的旨意,也有太上皇的命令,這一對父子,如今既分出勝負,也結成了仇敵,誰都不願讓對方好過。
第122章 0122
“皇帝實在太客氣了,這種日子來瞧朕,朕不知是該感動,還是該後悔。”弘聖帝冷冷地道,什麼感謝生養之恩,不過是來耀武揚威,順便瞧瞧自己什麼時候死。
“太上皇自當覺得與有榮焉,這些年來朝政和諧,官員清廉,百姓富足,便是收進國庫的稅銀,也是比太上皇當朝之時增了不知凡幾,”徒元徽笑道:“皇上當年立僅一歲多的朕為太子,果然眼光獨到。”
“可你逼宮篡位,倒不怕史官將你罵得一文不值?”弘聖帝怒吼道,說著,眼睛卻瞧到了站在徒元庭身後,面露病態的徒元升,滿場沉寂中,唯有他不時地咳上兩聲。
“所謂逼宮篡位,不過是太上皇的臆想罷了,當日您龍體深受毒藥荼毒,若再管理國家,可不是既害了您自個兒,也害了百姓,”徒元徽瞧著弘聖帝,“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有這時辰怕史家之言,還不如多操心一些天下蒼生!”
以如今弘聖帝這般狀態,想要用嘴皮子說得過正值風華正茂、躊躇滿志的徒元徽,便是拿雞蛋碰石頭,幾個回合之後,弘聖帝敗下了陣,無奈地閉嘴受了眾人三跪九叩,接下來便做閉目養神狀,表示不耐煩瞧見這幫子人了。
徒元徽看了看行宮大殿,對旁邊內務府的官員囑咐了一句,“過幾日派人來瞧瞧,這行宮若有該修補的地方,儘快修好。”
“皇帝不必費心了,”弘聖帝又開口道:“朕在這兒住不得幾年,修來何用?”
徒元徽忽然一笑,道:“太上皇何必說這氣話,兒臣自是希望您壽長歲久,正好瞧著兒臣如何創立一個盛世皇朝,所以,還望皇上擅自保重!”說罷,徒元徽朝弘聖帝拱了拱手,便帶人走了。
腳剛踏過大殿門檻,便聽到後面弘聖帝道:“元升,好不容易回來一趟,竟不去瞧你母親?”
緊跟在徒元庭後頭的徒元升立時站住,控制不住暴咳了起來。
“老三,既是太上皇留你,便去瞧瞧貴太妃。”徒元徽看了徒元庭一眼,丟了句話,便逕自先離開了。
“我的兒,你這是怎麼了?”甄貴太妃抹著淚,瞧著在一個女人攙扶下走進屋裡的徒元升。
徒元升並沒有回話,而是撩袍跪到甄貴太妃面前,道:“兒子不孝,讓母妃牽掛了!”
趙嬤嬤這時上前,和那個女人一塊扶起徒元升,“三爺,這些年,娘娘無時無刻不在擔心您的安危,整日吃齋念佛,今日能瞧著您……回來,也算是還了娘娘這份心。”
“我在外頭挺好的,”徒元升笑了笑,又指指身邊的女人,對甄貴太妃道:“母妃,她是兒子在西北娶的,叫阿英。”
甄貴太妃認真地打量了一下那個女人,道:“模樣兒還不錯,只是家世如何?”
“以前是老福王妃跟前的,福王叔兩口子瞧我一個人在陽平關無人照應,便將她給了兒子,倒是個賢惠懂事的。”徒元升笑道。
甄貴太妃不由自主皺了皺眉頭,覺得這女子出身有些低,配不上自己兒子,只如今她鞭長莫及,想來竟是想管都管不了的,不由嘆了口氣,道:“算了,就這樣吧!只回頭你還得去年瞧瞧那三個,人家也不容易。”
徒元升點了點頭,隨即便由阿英扶到一張椅子上坐了。
“三爺,您這身子如何給糟蹋成了這樣?”趙嬤嬤在一旁問道。
“是兒子自己不懂愛惜,”徒元升強忍住咳喘,笑道:“後來阿英來了,這才好了不少。”
“可瞧過大夫,怎麼說的?”甄貴太妃問。
“回娘娘,昨兒個皇上特意派了太醫來給三爺瞧病,說乃肺疾,是外寒內熱,肺失清肅所致,囑咐日常要多加調理。”胭雲在一旁回道。
甄貴太妃一時又哭起來,“我自己生養出來的兒子,從小兒沒病沒災,怎得如今竟是弱成了這般,你才三十啊!”
“之前阿英也說了,只要調理調理便會好的。”徒元升勸道。
“別當為娘被關在這西山行宮裡,便什麼事都不知道上”甄貴太妃恨道:“還不是那個皇帝妒賢嫉能,硬是將你趕去西北那鬼地方,只盼著折磨死你才好。”
“母妃,不可妄言!”徒元升微不可察地瞟了胭雲一眼,對甄貴太妃道:“小十六不到十歲便去了西北,如今都接了福王叔的位子,不也挺好的,兒子在西北之時,多虧了福王一家照應,是兒子自個兒身子不爭氣,其實都挺好的。。”
“你就且說些好聽的吧!”甄貴太妃氣道:“小十六那是去當西北王,你呢,到那兒就是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