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趙嬤嬤也道:“皇帝將您送到西北,娘娘和老奴都覺得,他是居心不良。”
徒元升覺得再說不下去了,便撐著阿英的手起身道:“母妃,兒子有些累了,想回去歇著。”
“這就走?才說了幾句呀,”甄貴太妃站起身埋怨道:“養你這兒子有何用,娘兒倆好不容易見一回,竟連句體已話都沒有。”
“母妃,如今既到西山行宮,便安心住下來,兒子在西北也多少立下過一些戰功,昨兒皇上召見兒子時,還誇過我兩句,想著以後將功折罪,兒子再勤奮些,還是能得出息的,”徒元升心中嘆息,雖知這承諾已可能實現,他還是得哄哄甄貴太妃,“說不得有朝一日,兒臣還能接您到西北住些日子。”
“那好,”甄貴太妃用帕子抹了抹眼,勉強笑道:“為娘便等著你來接,可你一定要把這身子骨養好啊!”
徒元升上去抱了抱甄貴太妃,“母妃也要保重!”便頭也不回地轉身離開,並不肯讓母親瞧見自己已然有些濕紅的眼眶。
等出到甄貴太妃屋子外,安公公顯然早就等候多時了,“三爺,太上皇要見您。”
陰沉的夜色中,不時有涼風陣陣襲過,弘聖帝披了個斗篷,站在西山行宮最高處的涼亭上,回身見徒元升走了過來,並不寒喧,便直接問道:“這幾年在西北,可有了自己的人馬?”
徒元升沒想到弘聖帝竟是開門見山,稍愣片刻,道:“回太上皇,兒臣待罪之人,不敢有非分之想。”
“你就這點子出息?”弘聖帝哼了一聲。
“兒臣本無什麼宏圖大志,如今不過求偏安一隅,了此殘生。”徒元升低下頭道。
弘聖帝盯著徒元升,譏諷道:“了此殘生?莫不是你被那徒元徽嚇破了膽子?”
“父皇,”徒元升並不解釋,而是後退兩步,“兒臣不日便要回西北,此後若要再歸,怕也是遙遙無期,請父皇多加保重,還有,當今皇上治下清明,百姓安居,四海昇平,您再無須為國事憂勞,莫不如安心頤養天年,其實也挺好。”
四弟大老遠派人過來,也是為了這事,他一點都不明白,明明之前和他說不會造反,只想給皇上添添堵的四弟,為何在這麼幾年有起了這心思。
如今看來,可能是父皇用了什麼讓徒元曄又心動了。
弘聖帝一陣冷笑,“憑什麼朕要頤養天年,這江山社稷朕辛苦了幾十年,如何就白白送了徒元徽?不能叫百姓們忘記,朕才是真命天子,聽著!朕便是只活一日,也要將它奪回自己手中。”
徒元升無奈,只能跪倒在地,“此事……還望父皇三思,請恕兒臣告退!”
“元升,想辦法留下來。”望著徒元升快要走出涼亭,弘聖帝仰天長嘆了一聲,“在朕心裡,唯有你才是朕的兒子,也只有元升,能幫朕挽回失去的權力和尊嚴!”
阿英老早就被安公公“請”到西山行宮門外,左等右盼了好久,才瞧見徒元升從一個側門處走了出來。
“三爺。”阿英忙跑上前去,扶住了徒元升,細細端詳著他的臉色。
這時的徒元升終於長出了一口氣,衝著阿英笑道:“勞你等久了。”說著來便開始劇烈地咳嗽,直至人乾脆蹲坐到了地上。
大概這邊動靜大了些,連行宮外守門的兵士都忍不住朝他們瞄了幾眼,有兵士想上前探問,卻被旁人使眼色制止住了,畢竟這位三爺身份特殊,誰知道沾上他會不會得好。
阿英單膝跪到徒元升旁邊,取自己的帕子幫他掩住口,面上並沒有多餘的表情,只用另一手輕撫著他的背。
等著徒元升這陣劇咳結束了,阿英將手上沾了血跡的帕子默默收進自己袖籠里,再扶著他重新站起來。
寂寥的夜幕下,阿英攙了徒元升走向一處已然等了很久的馬車,便自絕塵而去。
萬壽節當日,徒元徽攜馮玉兒在乾陽殿接受百官及使節朝賀之後,出人意料命人宣讀了立儲詔書,大皇子徒康安正式成為本朝太子,這一招來得突然,倒讓馮玉兒大吃了一驚,。
待朝賀一結束,夫妻二人回到鳳儀宮歇息,剛踏進東暖閣,馮玉兒便迫不及待地問,“立儲之事,為何不早些告訴我?”
徒元徽小心翼翼地扶了馮玉兒走到榻前,先彎下身子摸了摸上頭的墊子可還軟和,這才讓她坐上去,口中道:“立康安為太子本就遲早的事,而且不過是一道詔書,君臣都議過了。”
“康安還小,”馮玉兒說道:“你以前就說了等他大些再說?”
“我一歲多便做了太子,”徒元徽笑答,“這小子可比他老子舒坦多了。”
“合著你也知道,做太子爺不舒坦,何苦還要折騰我兒子。”馮玉兒埋怨了一句。
“以後折騰他的事多著呢,”徒元徽坐到榻邊,俯下身將耳朵貼在馮玉兒尚未顯懷的肚子上聽了聽,然後抬起身,道:“誰教他是咱們兒子,又是嫡長子,這點子擔當總該要有,放心吧,我昨兒個和康安談過此事,他自己也是肯的。再說,你肚子這個,有可能是個皇子,不早點確定名分,免得這兩兄弟……”
馮玉兒完全懂了,以前只一個,就是不封太子,也是唯一一個繼承人,現下快多了一個,那就不能這樣了。
不一時,可卿拉了可意進到屋裡,後頭還跟著康安。
馮玉兒一眼瞅見滿臉郁色的康安,對他招了招手,道:“康安,到母后這兒來。”
康安上到前來,規規矩矩地跪到徒元徽和馮玉兒跟前自謝起恩來,
“兒臣多謝父皇母后恩典,日後自當勤讀詩書,學好規矩,不辜負您二位的期望,也要讓滿朝文武都信得過兒臣。”
瞧著還不到以前常調皮的康安少年老成的模樣,馮玉兒心裡感覺怪怪的,將兒子扯到自己跟前,不放心地問道:“兒啊,這太子爺可真是你自個兒想當的?”
看了看榻邊坐著的徒元徽,康安老老實實地道:“兒臣願意做太子,父皇和兒臣談過,說兒臣身為長子,這是與生俱來的責任,自今日起,兒臣便是大孩子,再不可行幼稚任性之事,那個……吾日三省吾身,要將國家社稷放在頭一位。”
馮玉兒背著孩子,偷偷從後掐了徒元徽的胳膊一下,心恨他當太子爺之時,做的那些任性的事一點也不少,怎的到兒子這邊,就得要什麼擔當了?
大概這勁兒使得不大,徒元徽只稍稍收了收胳膊,眼睛都沒眨一下,反倒繼續教訓康安,“以後朕上朝,太子也要一起,不得偷懶,雖政務之事你還不懂,在旁邊聽聽也是好的,另外,林博淵教得你很好,回頭你在朝會上請個旨,升他為太子少保,也是你做學生的一份心意。”
“遵旨。”康安拱手應諾。
“哥哥當了太子,竟變得像個小老頭了,”一旁可意忽然蹦出一句,轉頭地徒元徽道:“父皇,以後我不當太子,做小老頭真不好玩。”
一時屋裡之人都笑了起來。
※※※
沒一會,阿奴隨馮繼忠入了宮,自是立馬跑來尋康安,得了帝後允許,二人邁著方步便出了鳳儀宮。
等走到一個假山處,康安叫住眾人,立時鑽到裡頭撒了一泡尿,等再出來時,一臉的輕鬆,衝著阿奴咧嘴道:“承進,可憋死孤!”
阿奴和康安最熟了,而且還是親戚,見康安這模樣,笑問:“太子爺,這當儲君是什麼感覺?”
“簡單!”康安大笑,“就是見誰都換一副面孔,我父皇教的。”
御花園裡,阿奴領著幾名公王爵公卿之子來參見新上任的太子爺,這會子康安早早擺好了架勢,正襟危坐地瞧著地上跪著的一大幫孩子。
“太子爺,這位便是義忠親王世子。”阿奴指著最前頭跪著的一個。
“孤知道。”康安笑著說道。所謂的義忠親王就是徒元曄,徒元徽登基後給封的,徒元曄從沉寂到出手再到失蹤至如今又耍起了算計,他這個世子作為徒元徽唯一的兒子豈會不認識。
徒康遠抬起頭來,眼神不免有些複雜。
這是他第一次進宮,哪怕他被冊封為世子,他依舊沒有進過宮。但是母妃和父王從他記事起,在府裡頭就再也沒說過一句話,他從嫡王妃那兒隱約聽了些消息,是母妃視皇伯父和皇伯母比他父王重的原因。
第123章 0123
“你過來!”康安指了指徒康遠。
“臣……”徒康遠猶豫地走到康安近前。
康安站起身,準備學著父皇的樣子,用手拍拍徒康遠的肩膀,無奈個頭不夠,只好將就拍了他胳膊肘一下,道:“孤瞧著你挺投緣,便收了你罷,至於那些個老黃曆,與咱們沒多大關係,以後你好好長大,只要懂事聽話肯學好,孤的下一朝班底,給你也留個座。”
徒康遠心下更複雜,卻也只是乖乖行禮:“臣謝過太子爺。”
“其實嘛,”康安笑道,“是杏月姑姑曾在母后跟前提過,你家母妃與孤的父皇母后都很有交情,這親上加親,孤自然得多罩著你,從今日起,你便和承進一般,是孤的人。”
“呃……”這一下徒康遠真就不知該說什麼。
原來宮裡也惦記著母妃嗎?
見太子爺這麼隨隨便便就收了一個班底,別的孩子自是爭先恐後表示效忠,沒到一會子功夫,本朝的政權居然就給建起來了。
後庭烏泱泱一群很快攻占御花園,眾家孩子們立馬體會到靠山的重要性,太子爺經過之處,大人們紛紛笑著上前見禮,一旦瞧見這位爺後頭跟著自家孩子,少不得會遞過去讚許的眼色,於是孩子們對於太子爺的敬仰,竟涌成了滔滔江水,綿延不絕。
不過太子爺也有他敬仰之人,在人稱“西北王”的福王徒元庭跟前,徒康安立時換了一副正經模樣。
“臣等參見太子爺!”瞧見康安帶著一幫孩子浩浩蕩蕩地走到跟前,徒元庭和著他身後的徒元升一塊,向康安見禮。
“兩位皇叔免禮,”康安笑著虛扶了一下。
“太子爺召集了群臣,這是準備去哪兒?”徒元庭瞧著跟在康安後頭的“下一朝班底”,好笑地問道。
“待會去乾陽殿,皇上的萬壽宴也快開席了。”康安一板一眼地回道,忍不住探頭偷偷打量了幾眼徒元升,心道這位三皇叔著實神秘得很,聽說父皇很不喜歡他,才讓他以待罪之身去了西北,不過這一回卻特召他回京,也不知父皇是個什麼意思。
“那太子爺先請!”徒元庭比了個請,便準備和徒元升離開。
“呃……兩位皇叔何時回西北?”康安忍不住問道:“聽說那是個風沙滿地,見不著綠的地方。”
徒元升覺得再說不下去了,便撐著阿英的手起身道:“母妃,兒子有些累了,想回去歇著。”
“這就走?才說了幾句呀,”甄貴太妃站起身埋怨道:“養你這兒子有何用,娘兒倆好不容易見一回,竟連句體已話都沒有。”
“母妃,如今既到西山行宮,便安心住下來,兒子在西北也多少立下過一些戰功,昨兒皇上召見兒子時,還誇過我兩句,想著以後將功折罪,兒子再勤奮些,還是能得出息的,”徒元升心中嘆息,雖知這承諾已可能實現,他還是得哄哄甄貴太妃,“說不得有朝一日,兒臣還能接您到西北住些日子。”
“那好,”甄貴太妃用帕子抹了抹眼,勉強笑道:“為娘便等著你來接,可你一定要把這身子骨養好啊!”
徒元升上去抱了抱甄貴太妃,“母妃也要保重!”便頭也不回地轉身離開,並不肯讓母親瞧見自己已然有些濕紅的眼眶。
等出到甄貴太妃屋子外,安公公顯然早就等候多時了,“三爺,太上皇要見您。”
陰沉的夜色中,不時有涼風陣陣襲過,弘聖帝披了個斗篷,站在西山行宮最高處的涼亭上,回身見徒元升走了過來,並不寒喧,便直接問道:“這幾年在西北,可有了自己的人馬?”
徒元升沒想到弘聖帝竟是開門見山,稍愣片刻,道:“回太上皇,兒臣待罪之人,不敢有非分之想。”
“你就這點子出息?”弘聖帝哼了一聲。
“兒臣本無什麼宏圖大志,如今不過求偏安一隅,了此殘生。”徒元升低下頭道。
弘聖帝盯著徒元升,譏諷道:“了此殘生?莫不是你被那徒元徽嚇破了膽子?”
“父皇,”徒元升並不解釋,而是後退兩步,“兒臣不日便要回西北,此後若要再歸,怕也是遙遙無期,請父皇多加保重,還有,當今皇上治下清明,百姓安居,四海昇平,您再無須為國事憂勞,莫不如安心頤養天年,其實也挺好。”
四弟大老遠派人過來,也是為了這事,他一點都不明白,明明之前和他說不會造反,只想給皇上添添堵的四弟,為何在這麼幾年有起了這心思。
如今看來,可能是父皇用了什麼讓徒元曄又心動了。
弘聖帝一陣冷笑,“憑什麼朕要頤養天年,這江山社稷朕辛苦了幾十年,如何就白白送了徒元徽?不能叫百姓們忘記,朕才是真命天子,聽著!朕便是只活一日,也要將它奪回自己手中。”
徒元升無奈,只能跪倒在地,“此事……還望父皇三思,請恕兒臣告退!”
“元升,想辦法留下來。”望著徒元升快要走出涼亭,弘聖帝仰天長嘆了一聲,“在朕心裡,唯有你才是朕的兒子,也只有元升,能幫朕挽回失去的權力和尊嚴!”
阿英老早就被安公公“請”到西山行宮門外,左等右盼了好久,才瞧見徒元升從一個側門處走了出來。
“三爺。”阿英忙跑上前去,扶住了徒元升,細細端詳著他的臉色。
這時的徒元升終於長出了一口氣,衝著阿英笑道:“勞你等久了。”說著來便開始劇烈地咳嗽,直至人乾脆蹲坐到了地上。
大概這邊動靜大了些,連行宮外守門的兵士都忍不住朝他們瞄了幾眼,有兵士想上前探問,卻被旁人使眼色制止住了,畢竟這位三爺身份特殊,誰知道沾上他會不會得好。
阿英單膝跪到徒元升旁邊,取自己的帕子幫他掩住口,面上並沒有多餘的表情,只用另一手輕撫著他的背。
等著徒元升這陣劇咳結束了,阿英將手上沾了血跡的帕子默默收進自己袖籠里,再扶著他重新站起來。
寂寥的夜幕下,阿英攙了徒元升走向一處已然等了很久的馬車,便自絕塵而去。
萬壽節當日,徒元徽攜馮玉兒在乾陽殿接受百官及使節朝賀之後,出人意料命人宣讀了立儲詔書,大皇子徒康安正式成為本朝太子,這一招來得突然,倒讓馮玉兒大吃了一驚,。
待朝賀一結束,夫妻二人回到鳳儀宮歇息,剛踏進東暖閣,馮玉兒便迫不及待地問,“立儲之事,為何不早些告訴我?”
徒元徽小心翼翼地扶了馮玉兒走到榻前,先彎下身子摸了摸上頭的墊子可還軟和,這才讓她坐上去,口中道:“立康安為太子本就遲早的事,而且不過是一道詔書,君臣都議過了。”
“康安還小,”馮玉兒說道:“你以前就說了等他大些再說?”
“我一歲多便做了太子,”徒元徽笑答,“這小子可比他老子舒坦多了。”
“合著你也知道,做太子爺不舒坦,何苦還要折騰我兒子。”馮玉兒埋怨了一句。
“以後折騰他的事多著呢,”徒元徽坐到榻邊,俯下身將耳朵貼在馮玉兒尚未顯懷的肚子上聽了聽,然後抬起身,道:“誰教他是咱們兒子,又是嫡長子,這點子擔當總該要有,放心吧,我昨兒個和康安談過此事,他自己也是肯的。再說,你肚子這個,有可能是個皇子,不早點確定名分,免得這兩兄弟……”
馮玉兒完全懂了,以前只一個,就是不封太子,也是唯一一個繼承人,現下快多了一個,那就不能這樣了。
不一時,可卿拉了可意進到屋裡,後頭還跟著康安。
馮玉兒一眼瞅見滿臉郁色的康安,對他招了招手,道:“康安,到母后這兒來。”
康安上到前來,規規矩矩地跪到徒元徽和馮玉兒跟前自謝起恩來,
“兒臣多謝父皇母后恩典,日後自當勤讀詩書,學好規矩,不辜負您二位的期望,也要讓滿朝文武都信得過兒臣。”
瞧著還不到以前常調皮的康安少年老成的模樣,馮玉兒心裡感覺怪怪的,將兒子扯到自己跟前,不放心地問道:“兒啊,這太子爺可真是你自個兒想當的?”
看了看榻邊坐著的徒元徽,康安老老實實地道:“兒臣願意做太子,父皇和兒臣談過,說兒臣身為長子,這是與生俱來的責任,自今日起,兒臣便是大孩子,再不可行幼稚任性之事,那個……吾日三省吾身,要將國家社稷放在頭一位。”
馮玉兒背著孩子,偷偷從後掐了徒元徽的胳膊一下,心恨他當太子爺之時,做的那些任性的事一點也不少,怎的到兒子這邊,就得要什麼擔當了?
大概這勁兒使得不大,徒元徽只稍稍收了收胳膊,眼睛都沒眨一下,反倒繼續教訓康安,“以後朕上朝,太子也要一起,不得偷懶,雖政務之事你還不懂,在旁邊聽聽也是好的,另外,林博淵教得你很好,回頭你在朝會上請個旨,升他為太子少保,也是你做學生的一份心意。”
“遵旨。”康安拱手應諾。
“哥哥當了太子,竟變得像個小老頭了,”一旁可意忽然蹦出一句,轉頭地徒元徽道:“父皇,以後我不當太子,做小老頭真不好玩。”
一時屋裡之人都笑了起來。
※※※
沒一會,阿奴隨馮繼忠入了宮,自是立馬跑來尋康安,得了帝後允許,二人邁著方步便出了鳳儀宮。
等走到一個假山處,康安叫住眾人,立時鑽到裡頭撒了一泡尿,等再出來時,一臉的輕鬆,衝著阿奴咧嘴道:“承進,可憋死孤!”
阿奴和康安最熟了,而且還是親戚,見康安這模樣,笑問:“太子爺,這當儲君是什麼感覺?”
“簡單!”康安大笑,“就是見誰都換一副面孔,我父皇教的。”
御花園裡,阿奴領著幾名公王爵公卿之子來參見新上任的太子爺,這會子康安早早擺好了架勢,正襟危坐地瞧著地上跪著的一大幫孩子。
“太子爺,這位便是義忠親王世子。”阿奴指著最前頭跪著的一個。
“孤知道。”康安笑著說道。所謂的義忠親王就是徒元曄,徒元徽登基後給封的,徒元曄從沉寂到出手再到失蹤至如今又耍起了算計,他這個世子作為徒元徽唯一的兒子豈會不認識。
徒康遠抬起頭來,眼神不免有些複雜。
這是他第一次進宮,哪怕他被冊封為世子,他依舊沒有進過宮。但是母妃和父王從他記事起,在府裡頭就再也沒說過一句話,他從嫡王妃那兒隱約聽了些消息,是母妃視皇伯父和皇伯母比他父王重的原因。
第123章 0123
“你過來!”康安指了指徒康遠。
“臣……”徒康遠猶豫地走到康安近前。
康安站起身,準備學著父皇的樣子,用手拍拍徒康遠的肩膀,無奈個頭不夠,只好將就拍了他胳膊肘一下,道:“孤瞧著你挺投緣,便收了你罷,至於那些個老黃曆,與咱們沒多大關係,以後你好好長大,只要懂事聽話肯學好,孤的下一朝班底,給你也留個座。”
徒康遠心下更複雜,卻也只是乖乖行禮:“臣謝過太子爺。”
“其實嘛,”康安笑道,“是杏月姑姑曾在母后跟前提過,你家母妃與孤的父皇母后都很有交情,這親上加親,孤自然得多罩著你,從今日起,你便和承進一般,是孤的人。”
“呃……”這一下徒康遠真就不知該說什麼。
原來宮裡也惦記著母妃嗎?
見太子爺這麼隨隨便便就收了一個班底,別的孩子自是爭先恐後表示效忠,沒到一會子功夫,本朝的政權居然就給建起來了。
後庭烏泱泱一群很快攻占御花園,眾家孩子們立馬體會到靠山的重要性,太子爺經過之處,大人們紛紛笑著上前見禮,一旦瞧見這位爺後頭跟著自家孩子,少不得會遞過去讚許的眼色,於是孩子們對於太子爺的敬仰,竟涌成了滔滔江水,綿延不絕。
不過太子爺也有他敬仰之人,在人稱“西北王”的福王徒元庭跟前,徒康安立時換了一副正經模樣。
“臣等參見太子爺!”瞧見康安帶著一幫孩子浩浩蕩蕩地走到跟前,徒元庭和著他身後的徒元升一塊,向康安見禮。
“兩位皇叔免禮,”康安笑著虛扶了一下。
“太子爺召集了群臣,這是準備去哪兒?”徒元庭瞧著跟在康安後頭的“下一朝班底”,好笑地問道。
“待會去乾陽殿,皇上的萬壽宴也快開席了。”康安一板一眼地回道,忍不住探頭偷偷打量了幾眼徒元升,心道這位三皇叔著實神秘得很,聽說父皇很不喜歡他,才讓他以待罪之身去了西北,不過這一回卻特召他回京,也不知父皇是個什麼意思。
“那太子爺先請!”徒元庭比了個請,便準備和徒元升離開。
“呃……兩位皇叔何時回西北?”康安忍不住問道:“聽說那是個風沙滿地,見不著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