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琚郡王得絳佑帝看重,四王爺如今也對他改觀了極多,也不在意媳婦出身和嫁妝多寡。只四王妃心有芥蒂,覺得惜春乃是罪臣之後,不夠體面。只琚郡王左右不是她生的,因而也沒深管。

  洞房那日,琚郡王掀開蓋頭一看,只見惜春形容婀娜,眉目如畫,冷清清的一股氣息尤其令人生敬、生憐,惜春形容竟是比自己心中所想更勝三分,琚郡王竟是喜出望外。惜春以為自己此生是要以青燈古佛為伴了,不想竟有做王妃的造化,且琚郡王形容俊美、身份高貴,又聽聞琚郡王極是潔身自好,讓人挑不出錯處。惜春心知除了皇后娘娘,再沒人能為自己尋得如此良人,心中越發感激黛玉。

  惜春善畫,琚郡王也愛丹青,且二人皆是性子恬淡之人,倒是越是相處,越是性子相和,婚後感情日篤,如膠似漆。

  卻說惜春大婚之後,便到了年底。如今李罕連著參加了柳湘蓮和琚郡王的大婚,回來也有了大半年,膝下獨子都要周歲了。因衛若蘭父母在堂,便是為了衛若蘭的終身大事,也該將留西海沿子的衛將軍換防回來。因而李罕自請作為西海沿子主帥,該當前去鎮守邊疆。

  絳佑帝自是准了李罕之奏,擇開春之後啟程。因西海沿子地處邊疆,氣候、地勢和中途不同,西海沿子的守將,算來十有八九是不帶妻室的,但英蓮和李罕少年夫妻,英蓮倒願意跟著李罕前去西海沿子。但封氏如今年歲已高,恐不適宜長途跋涉,因而夫妻兩個為難。

  封氏卻笑道:“我自當年得了林太太救助,這十幾年便儘是順遂平安,早就是苦盡甘來,日後還有不盡的後福呢。不過是趕些遠路還難不著我,且姑老爺和姑太太並乾哥兒皆去了西海沿子,不知幾年才回,我一個孤老婆子在京城做什麼?不如我也跟著姑老爺和姑太太一併去了西海沿子,管他什麼地方,咱們一家子骨肉在一處才是福分呢。”乾哥兒便是李罕英蓮之子,取名李乾。

  英蓮也不願封氏獨自留京,怕她一人缺了照應,聽了這話也動了心。因而又問李罕。

  李罕道:“西域通商都上千年了,西海沿子雖然路途遙遠,也有城鎮集市,倒也不是什麼去不得的險惡之地。雖然西海沿子不如京城繁華,但是倒另有一番異域風情,岳母大人既是要去,咱們早些啟程,路上行得慢些就是。左右咱們帶著乾哥兒也不宜走得快了。”

  封氏聽了,笑道:“正是這話,咱們若是骨肉分離有什麼好,我隨姑老爺、姑太太一道去,管他西海沿子離京城有多遠?有親人的地方皆是故鄉。我就算在京城裡頭,離蘇州又近了不成,還不是背井離鄉?

  只一樣,當年固然是姑老爺無意間發現了拐子救了英蓮,也虧得林大人報的官,後來更加虧得林太太和皇后娘娘好心讓姑太太給皇后娘娘做伴讀。咱們這一走,不知幾年方回,這幾處皆該去磕頭告辭才是。姑太太如今有誥命在身,原該進宮向皇后娘娘磕頭,再出來向林太太磕頭。我也須得好生向林太太磕頭。”

  李罕聽了,不禁憶起這些年,林如海對自己的栽培教導,和師父李龍頭不差什麼,因而點頭道:“說來,我也該當好生向老爺磕頭才是。”

  一家人商議停當,都覺有理。不幾日便是十五,英蓮果然遞了牌子,帶著李乾進宮向黛玉磕頭。黛玉見李乾長得濃眉大眼的,依稀有些像幼時記憶中李罕模樣,笑了一回虎父無犬子,又賞了荷包兩個,項圈兩個給李乾做表禮。

  英蓮八歲跟在黛玉身邊,和雪雁也算一起長大,情分極為深厚,兩人又是說了一陣的話,英蓮才從宮中出來。那頭李罕也向絳佑帝行了大禮,稟了行程。

  次日,李家舉家遞了帖子,到林家拜訪。

  如今李罕和林如海同朝為官,本無需跪拜的。但李罕堅持要按晚輩禮向林如海行跪拜大禮。一來,林如海卻之不恭;二來,李家這一去三年五載不定,林如海也理解李罕之心,因而受了李罕大禮。另一頭賈敏一樣想法,也是受了封氏和英蓮的大禮。又誇了一回李乾生得好,也是給了禮物。

  李罕啟程那日,柳湘蓮、衛若蘭、陳也俊、林礞、薛虬等人皆去送行,到了長亭之外,直至看不見李罕一行方回。

  李罕一行剛至西海沿子,衛將軍便啟程回京,饒是如此,衛將軍回京,已是數月之後。

  衛將軍回京之後,到衛家打聽衛若蘭婚配情況的人家不知凡幾。漫說衛太太成日忙著應付,便是賈敏,亦有不少人暗中求其說合的。賈敏並不愛做這些保媒拉縴的事情,笑言蘭哥兒那樣好,人家父母自然會好生擇親,我又哪裡知道詳細,將來人盡數推了。

  因經歷上次衛太太為衛若蘭說馮紫芬的事,衛將軍便信不過衛太太。憑衛太太說什麼,衛將軍自是不應衛太太說的小姐,倒寧願相信門風清正,品行極佳的親朋戚友。

  這日,衛將軍治酒,答謝為其接風的親朋戚友。平輩如林如海、柳芾等,晚輩如柳湘蓮、陳也俊、林礞、薛虬等,皇室如琚郡王等,皆來赴宴。席後,不是十分親近的人家皆告辭了,留下的無非林如海等算作長輩的一桌,琚郡王為首,並柳湘蓮、陳也俊等年輕人一桌,皆是和衛家交情深厚之人。

  又因兩撥人隔著年紀,一起說話不自在,琚郡王為首的年輕人便到了衛若蘭的院中,另備酒水細點,一起說話。廳上只留林如海等一輩的人。

  衛將軍見沒了外人,便想求眾人為衛若蘭留心人家。只在座的皆是位高權重之人,又有誰做保媒拉縴之事?因而衛將軍不好開口,只一杯接一杯灌自己酒喝。

  柳芾和衛將軍同為武官,在場的屬他酒量最好,少不得陪著衛將軍喝酒。多喝得幾杯,柳芾便心中奇怪,這衛將軍好端端的,怎麼像懷著心事?因而喝了幾杯,自言不勝酒力,也不喝了。眾人又說一陣話,才各自起身告辭。

  其他人皆相繼告辭,柳芾卻留在廳上沒動,待得衛將軍送走其他人,見柳芾還在,笑道:“今兒我招待不周,竟將柳大人怠慢了。”

  柳芾是個武官,最是心直口快,如今也無外人,柳芾便笑問:“衛將軍有什麼心事不成?今日直一杯一杯的喝酒,我險些陪不住。”

  衛將軍聽了,心想:柳大人家中連個夫人都沒有,越發沒人為蓮哥兒操持親事,怎麼蓮哥兒還尋了那樣四角俱全的好親?因而也將心事問來。柳芾聽了,萬想不到衛將軍竟是為了此事喝悶酒,略一思忖,倒是知曉其意:蓋因其時說親想看人家,乃屬內宅之事,多是婦人間相互打聽。蓋因婦人長輩見得各家的哥兒,老爺們卻見不著各家的閨閣小姐,配是不配,爺們兒們知道什麼?再說,爺們兒家保媒拉縴,也叫人看不起。因而衛將軍便是有心,也不好開口。只衛將軍有太太,這些事怎麼不交給衛太太去操心?

  因而柳芾也問道:“不是我多嘴,蘭哥兒那樣的門第品貌,尋個什麼樣的姑娘尋不到?衛將軍怎麼還為這事煩心?只肖衛太太出門打聽好了,憑誰家有女兒的,看了咱們蘭哥兒還能看不上不成?”

  衛將軍聽了,嘆了一口氣道:“若內人當真是個信得過的,我又何必為難?柳大人也不是外人,今日我也不瞞柳大人。”於是,衛將軍便將衛太太為衛若蘭說馮紫芬及馮紫芬品性、出身的事道來。末了,衛將軍又說:“雖是我初時輕信婦人之言,到底已經點了頭,後又是咱們蘭哥兒逃的婚,滿京城皆知曉。無論如何,是咱們對不起馮小姐,難道我們還能壞人家名聲不成?因而蘭哥兒逃婚之事,咱們倒沒張揚。只如此一來,我哪裡還能信內人能真心為了蘭哥兒尋好人家的女兒?”

  柳芾聽了這話,再揣度衛若蘭品貌,度其才貌仙郎的名聲,想著衛太太並不真心為其操持,少不得心中感慨。又想著柳湘蓮的媳婦就是托林太太說的,兒媳婦相貌好,性子好不說,難得是和蓮哥兒那樣要好恩愛,自己父子心中都感激林太太得很。若是衛將軍信不過衛太太,何不自己提醒他私下相問林大人?

  因而柳芾將自己託了林如海求林太太為柳湘蓮相看人家的事道來。又說:“林太太是個厚道人,做人也仔細,定是私下問好了,才會說出來。便是看不好,也是一點子不壞人名聲。且林太太見過的瓊閨玉秀不知道多少,求誰都不如求她。只到底林太太是一品的尚書夫人,又不是愛多事的人,我若非家中無人主持中饋,只怕也請不動她。你家中有太太,林太太插手此時沒得讓尊夫人不滿,林太太倒未必肯應了。”

  衛將軍聽了,又嘆息說:“你當我今日怎麼沒向林大人開口,便是想著此節呢。”說完,衛將軍又道:“如今蓮哥兒媳婦年紀雖輕,卻也是當家媳婦了,不若我求了蓮哥兒問問她媳婦,有沒有什麼閨閣手帕交沒有出閣,我自己使了媒婆悄悄去問。便是不成,一家有女百家求,也壞不著姑娘名聲。”

  柳芾笑道:“這樣也是極好,趁著蓮哥兒他們還沒散,衛將軍只管問去。我便先告辭了。”

  說完,柳芾告辭出來,也不讓衛將軍相送,只讓他快去尋柳湘蓮。

  雖然衛若蘭逃婚是假,帶著當時還是太子的絳佑帝密令去西海沿子打探情報是真,但是馮紫芬的事,幾個交好的年輕人倒都是知曉的,也為衛若蘭不平。因而衛將軍將柳湘蓮叫到一旁說話,柳湘蓮回到席上卻讓衛若蘭屏退了下人,將話說話。其他琚郡王等人少不得一頓打趣,只林礞年紀最小,倒沒說幾句。饒是如此,其他幾個便說的衛若蘭些微臉紅了。

  如今柳湘蓮和琚郡王各得良緣,妻子分別是黛玉的閨中好友和表妹。因而陳也俊笑道:“還打聽什麼,去西海沿子的李大哥妻子是皇后娘娘的伴讀;蓮哥兒的妻子是皇后娘娘的手帕交;琚郡王妃又是皇后娘娘的表妹。咱們這些人裡頭,皇上不用說了,誰都看得出他對皇后娘娘的心,連去西海沿子的李大哥並蓮哥兒、琚郡王有誰對親事不滿意的沒有?要我說,只要皇后娘娘身邊看重的姑娘,必都是好的。因而咱們現成就有一位,薛兄弟的妹妹在皇后娘娘身邊當差,單看薛兄弟的品貌,他的妹子你們說和蘭哥兒配是不配?”

  眾人一聽,皆言這話極是。琚郡王笑道:“這敢情好,我明兒進宮向皇兄探探口風。”

  又因薛虬兄妹雖有一個母親,卻家中一應事物薛虬做主,因而眾人又問薛虬如何?

  衛家也是鐘鳴鼎食之家,論身份倒要比薛家高上幾層。幸而早幾年薛虬提了皇商,根基雖然不深,身份倒也相差沒那麼大了。兼之其時便是宮裡當過差的姑娘出來,因有宮裡的規矩,身份皆要提上一二層,何況寶琴又是皇后娘娘身邊當差的,身份更加不同。如此算來,寶琴和衛若蘭倒是相配的,這門親事成了,世人自然不會閒話,衛家父子更不是那起人。只薛虬自知自家根底上到底是商戶女,有些自卑。若是成了這門親事,薛虬倒覺寶琴固然算高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