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但這瓊郡王妃仗著霍家撐腰,又見瓊郡王不得寵,當年竟是對瓊郡王呼來喝去,無半分溫柔不說,還向是高高在上,頤指氣使。後來霍家落敗,雖然絳佑帝大度,沒將瓊郡王費連坐。但瓊郡王妃竟不知收斂,還高高在上的用命令口吻讓瓊郡王向絳佑帝求情。瓊郡王雖不像琚郡王和絳佑帝感情那樣深,卻也不淺。便是瓊郡王妃進門之後,因著瓊郡王有個霍家的正妃,絳佑帝有些話自然不能讓瓊郡王知曉了,堂兄弟二人才生分了。
這些算來,皆是瓊郡王妃害了瓊郡王的大好前程。此刻瓊郡王妃沒了後台,還敢對瓊郡王頤指氣使,瓊郡王哪裡容她?瓊郡王大怒之下,將這幾年的氣盡皆撒出來,打了瓊郡王妃好幾個耳刮子,瓊郡王妃反而老實了。從此以後,瓊郡王妃被趕入偏院,又被瓊郡王厭棄。瓊郡王妃雖然生下一子,因霍家落罪之後便被瓊郡王抱走了尋了妥當的嬤嬤和奶娘教養,瓊郡王之子也不親王妃。
只便是如此,到底瓊郡王已有一子,琚郡王定的史湘雲因和賈寶玉私相授受,便已八字不合退婚。後又因一應大事耽擱下來,琚郡王如今依舊未立妃。
眾人聽了琚郡王立妃的事,誰不知曉如今官宦人家雖然出了國孝,琚郡王算來是先帝侄子也是出了孝期,但絳佑帝夫妻理應守孝三年,這一年多是斷不會大選的,想來琚郡王倒要繼續耽擱,因而眾人難免暗中為琚郡王擔心。
琚郡王見了眾人神色,知曉眾人所想,笑道:“好端端的,怎麼又說到我頭上來了?若說娶親,又不獨我一個尚無著落,蘭哥兒、俊哥兒、薛兄弟不是都未說親麼?便是礞哥兒,換了有些定親早的人家,如此年紀也該定下來了呢。”
林礞在這些人中年紀最幼,尚不足十五歲。若說定親,倒也定得,若說再等,也還等得,因而林礞笑道:“好端端的,說我做什麼,不將王爺和幾位大哥喜酒都喝了,便是父母要為我說親,我也先拒了,再自在幾年。”眾人聽了,哈哈一笑,便將此事撂開了,又說別的。
一群少年言者無心,做長輩的卻聽者有意。這日吃酒回去,林如海便將李罕之子百日宴上的話告知賈敏。
賈敏聽了笑道:“我只當只有咱們婦道人家才說這些後宅之事呢,原來外頭正廳上,大家也說這個。正是呢,今日我們內堂的宴上,也好多夫人、太太托我說親。看上蘭哥兒、俊哥兒的都有,打聽我們礞哥兒的也有,只琚郡王身份高,沒人打聽。只我覺保媒拉縴的,若是好了便罷,若是將來夫妻倆過得不好,反而怨到媒人頭上,因而我都推了。
只我倒沒想到琚郡王頭上,琚郡王雖然有上有父親四王爺,四王爺又另立王妃。但是四王爺當初因著一對郡王出生便沒了生母嫌棄他們,如今琚郡王得皇上看重,才對琚郡王好些,便是如此,四王妃另有子嗣,豈會當真為琚郡王操心?
好在皇家未成婚的郡王立妃,向是皇上和皇后娘娘做主。,雖然這次特殊些,皇上、皇后算來不過是琚郡王的堂兄嫂,不是長輩,但琚郡王的婚事只怕還是要落在皇后娘娘頭上。初一我進宮,和皇后娘娘略提一句,也不枉琚郡王和皇上交好一場。”
林如海聽了,點頭應是,又笑道:“皇后娘娘向來主意正,說不得已經想到了呢。”
又說因定安帝駕崩,黛玉夫妻決定待得自己夫妻出了孝期再擇日分別搬入乾清宮和坤寧宮,此時夫妻兩個仍住東宮。這日東宮裡頭,夫妻兩個仍舊說話。
黛玉道:“一展眼,我五歲便陪在我身邊的英蓮姐姐已經喜得貴子;蘇姐姐也得了良配,時間倒是過得真快。我想著雪雁跟了我兩輩子,前世我死之後不知她下場如何便罷了。今世我不但好好的,還得三郎愛護,我倒想向三郎求個恩典,脫了雪雁的奴籍,早日放她出去,擇個好終身。雪雁雖然打小是我們家家生子,是我貼身丫頭,但我心中只當她是姐姐。”
絳佑帝聽了,一笑說:“師姐此言極是,雪雁姑娘自是與人不同,咱們應當善待於她。只咱們心中不將雪雁姑娘當下人,到底她身份在這裡,不宜恩寵太過。咱們便是要善待雪雁,也先得為琚兄弟擇了妃才是。”
黛玉一聽,笑道:“三郎此言極是,瞧我竟將此事忘了。只琚郡王的婚事,三郎可有主意?琚郡王雖然出了孝期,咱們還在孝中,倒不好此時大選。但琚郡王的身份,他的正妃又該大選,從仕宦名家女中擇取。”
絳佑帝聽了,也微微嘆息說:“按理該當如此,只一來咱們兩個出孝期還得一年多,倒要繼續耽擱琚兄弟;二來,我說過此生不立妃,若是只擇一個郡王妃,又興師動眾的大選做什麼?沒得勞民傷財。”
黛玉聽了,也是微一點頭,沉吟會子說:“有了,就不知琚郡王是否嫌棄這位。”
絳佑帝見黛玉似乎有了人選,忙問是誰?
黛玉道:“惜春妹妹是寧國府嫡出的小姐,當年大選也是連過三輪的,才貌、品性都沒得說。只如今寧國府已經敗落,惜春妹妹雖然沒有落罪,但也不是國公府小姐了,論身份到底是配不上琚郡王了。”
絳佑帝聽了,卻笑道:“世人有那麼多門戶之見倒也罷了,咱們何必拘泥於這些?以我對琚兄弟的了解,只要尋個投契的,他也不會計較這些。我明兒悄悄問他去,你也悄悄問了惜春妹妹,若是她二人允了,我便以為國祈福有功為由,重新封了你兩位妹妹為鄉君,便也般配了。”
黛玉聽了一笑說:“偏三郎想得出這樣的主意,不過倒也極好。”
因而到了這月初一,宮中便頒布一條口諭,宣了牟尼院為國祈福的女居士惜春進宮為皇后娘娘講經。
惜春進宮當日,還在納悶,心道:皇后娘娘怎麼單宣我進宮,又不叫探春姐姐?待得來到東宮,惜春要行大禮,黛玉忙說了免禮,一個宮人扶了惜春起來。黛玉又屏退下人,將今日讓她進宮緣由道來,惜春聽了黛玉竟要為自己說郡王,不禁臉上一紅道:“皇后娘娘,惜春能逃過一劫,在牟尼院度過餘生,已是十分知足,皇后娘娘何必拿這些話來打趣人?”
黛玉見了惜春臉上一抹嫣紅,更增嬌艷,笑道:“這裡沒有外人,你只當我是林姐姐就是。咱們姐妹一場,我自是為著你好,若琚郡王不是個好的,我還不出這個主意呢。牟尼院兩位師太自是好的,但是你這樣模樣兒,這樣年紀,當真在牟尼院做一輩子居士豈不可惜?莫說是你,將來你探春姐姐若是有了合適的人家,我也希望能為她尋個可靠的終身。”
姐妹兩個又說一陣話,黛玉將琚郡王品行道來。
惜春聽了這位琚郡王自退了和湘雲的婚事,貴為郡王卻身邊無一側妃、侍妾,想來是個潔身自好的,便紅著臉輕輕點了一下頭。
另一頭,絳佑帝亦和琚郡王說了惜春之事。琚郡王將權勢看得淡,知曉生在帝王家,越發該當退步抽身的道理,倒並不嫌棄惜春身份不能給自己助力。只寧國府眾多罪行中,yín樂一項就令人嘆為觀止,還有正妻的兩位妹子和姐夫、侄子父子同狎的,真正讓人不忍猝聽。
琚郡王聽完,皺眉道:“皇上何必來打趣我?皇兄不是不知曉我和史氏女怎麼退婚的。我便是終身不娶,也不敢娶這樣人家出身的女子。”
絳佑帝聽了一笑說:“你的秉性我豈有不知?若非是個好的,我豈肯來害你?”於是又將惜春打小養在史太君跟前兒,最是潔身自好,杜絕寧國府諸事說來。末了又道:“賈家的下人嘴又不嚴,這些事現在還可打聽呢,你自打聽清楚了再做決定。婚姻大事最要兩情相悅,我沒得自己得了美滿姻緣便強給別人指婚的。你放心,今日之事,只我和你皇嫂知曉,你若不肯,便當沒人說過這樣的話。惜春姑娘自繼續在牟尼院為國祈福就是。”
琚郡王聽了惜春在那樣的府中還能保潔身自好,亦覺比打小有人嚴加管教的女子更加難得,不禁肅然起敬,也動了心。當日出宮就使人打聽當年榮國府那些下人都賣到何處?
因今世賈赦歸還欠銀,賈府又沒有前世林家那筆巨資,早就難以為繼,倒陸陸續續賣過好幾批下人,這些人又不少還在京城。惜春杜絕寧國府,和賈珍之妻尤氏說“我清清白白的人,沒得讓你們帶累了,從今以後我再不去東府”的話倒不難打聽。得了確切消息,琚郡王也覺惜春人品難得,十分願意。
又說初一這日,賈敏進宮和皇后團聚,卻見惜春也在東宮,且面色微紅,心中便覺詫異。待要細問,惜春卻紅著臉告辭了。
惜春走後,黛玉拉著賈敏的手將事情道來,賈敏聽了,又將前兒和林如海說的話告知黛玉。末了,賈敏才道:“真真是知女莫若父,打小你父親就能猜著你想什麼,果然這次他說此事娘娘也必有成算,果然又是不錯。”
黛玉聽了,笑道:“我的父親自該當最是了解我。”說著一臉的得意,賈敏見了愛女神色,亦覺心中儘是滿足。
第75章 賜婚
雖然琚郡王的親事這樣定下來,但帝後未出孝期, 宮中不適合辦喜事, 惜春又不適合繼續住在牟尼院, 絳佑帝夫妻兩個商議一回,便破格讓未立妃的琚郡王出宮另立王府。
琚郡王出府之後,絳佑帝頒下聖旨,因賈惜春、賈探春兒女為國祈福有功,特賜二人鄉君頭銜。惜春和探春向帝後行跪叩大禮謝恩。黛玉道了免禮之後, 又各賜鄉君服制和頭面,並賞其他物品。只因二女得菩薩庇佑,探春仍舊暫且在牟尼院帶髮修行。惜春沒了父母, 算來剩下的至今只有姑姑賈敏極體面, 其他皆是敗落的,因而惜春暫住林家待嫁, 一應禮節也有宮裡來的嬤嬤操持。
只蕙蘭館是黛玉的屋子,且絳佑帝和黛玉回門住的便是蕙蘭館,故蕙蘭館如今已經封存,惜春住的是林家另闢的小院子。
惜春大婚諸般六禮下來,不緊不慢的忙了半年, 倒不顯得簡慢倉促。惜春雖然沒有父母, 但因是特封的鄉君, 算來又是當今皇后的表妹,倒有些人家前去添裝。除了絳佑帝夫妻御賜物品,賈敏也是為惜春添了衣料、頭面等, 另封了一千銀子;賈母雖然如今只是貧民,但一應衣食供應上倒是上等,也擇了惜春合用的料子等為其添裝。
禮部是按郡王規制下的聘定,惜春將這筆錢都添在嫁妝裡頭。加之惜春和探春雖在牟尼院修行,以前在賈家得的金銀錁子都存起來倒也不少,惜春用自己攢的金銀錁子並賈敏給的銀子打了一套家具,因而惜春嫁妝雖不豐厚,倒也頭面、首飾、衣料、家具俱全。且琚郡王並不重利,單是重人,便是嫁妝有限,琚郡王也是半點不嫌棄。
這些算來,皆是瓊郡王妃害了瓊郡王的大好前程。此刻瓊郡王妃沒了後台,還敢對瓊郡王頤指氣使,瓊郡王哪裡容她?瓊郡王大怒之下,將這幾年的氣盡皆撒出來,打了瓊郡王妃好幾個耳刮子,瓊郡王妃反而老實了。從此以後,瓊郡王妃被趕入偏院,又被瓊郡王厭棄。瓊郡王妃雖然生下一子,因霍家落罪之後便被瓊郡王抱走了尋了妥當的嬤嬤和奶娘教養,瓊郡王之子也不親王妃。
只便是如此,到底瓊郡王已有一子,琚郡王定的史湘雲因和賈寶玉私相授受,便已八字不合退婚。後又因一應大事耽擱下來,琚郡王如今依舊未立妃。
眾人聽了琚郡王立妃的事,誰不知曉如今官宦人家雖然出了國孝,琚郡王算來是先帝侄子也是出了孝期,但絳佑帝夫妻理應守孝三年,這一年多是斷不會大選的,想來琚郡王倒要繼續耽擱,因而眾人難免暗中為琚郡王擔心。
琚郡王見了眾人神色,知曉眾人所想,笑道:“好端端的,怎麼又說到我頭上來了?若說娶親,又不獨我一個尚無著落,蘭哥兒、俊哥兒、薛兄弟不是都未說親麼?便是礞哥兒,換了有些定親早的人家,如此年紀也該定下來了呢。”
林礞在這些人中年紀最幼,尚不足十五歲。若說定親,倒也定得,若說再等,也還等得,因而林礞笑道:“好端端的,說我做什麼,不將王爺和幾位大哥喜酒都喝了,便是父母要為我說親,我也先拒了,再自在幾年。”眾人聽了,哈哈一笑,便將此事撂開了,又說別的。
一群少年言者無心,做長輩的卻聽者有意。這日吃酒回去,林如海便將李罕之子百日宴上的話告知賈敏。
賈敏聽了笑道:“我只當只有咱們婦道人家才說這些後宅之事呢,原來外頭正廳上,大家也說這個。正是呢,今日我們內堂的宴上,也好多夫人、太太托我說親。看上蘭哥兒、俊哥兒的都有,打聽我們礞哥兒的也有,只琚郡王身份高,沒人打聽。只我覺保媒拉縴的,若是好了便罷,若是將來夫妻倆過得不好,反而怨到媒人頭上,因而我都推了。
只我倒沒想到琚郡王頭上,琚郡王雖然有上有父親四王爺,四王爺又另立王妃。但是四王爺當初因著一對郡王出生便沒了生母嫌棄他們,如今琚郡王得皇上看重,才對琚郡王好些,便是如此,四王妃另有子嗣,豈會當真為琚郡王操心?
好在皇家未成婚的郡王立妃,向是皇上和皇后娘娘做主。,雖然這次特殊些,皇上、皇后算來不過是琚郡王的堂兄嫂,不是長輩,但琚郡王的婚事只怕還是要落在皇后娘娘頭上。初一我進宮,和皇后娘娘略提一句,也不枉琚郡王和皇上交好一場。”
林如海聽了,點頭應是,又笑道:“皇后娘娘向來主意正,說不得已經想到了呢。”
又說因定安帝駕崩,黛玉夫妻決定待得自己夫妻出了孝期再擇日分別搬入乾清宮和坤寧宮,此時夫妻兩個仍住東宮。這日東宮裡頭,夫妻兩個仍舊說話。
黛玉道:“一展眼,我五歲便陪在我身邊的英蓮姐姐已經喜得貴子;蘇姐姐也得了良配,時間倒是過得真快。我想著雪雁跟了我兩輩子,前世我死之後不知她下場如何便罷了。今世我不但好好的,還得三郎愛護,我倒想向三郎求個恩典,脫了雪雁的奴籍,早日放她出去,擇個好終身。雪雁雖然打小是我們家家生子,是我貼身丫頭,但我心中只當她是姐姐。”
絳佑帝聽了,一笑說:“師姐此言極是,雪雁姑娘自是與人不同,咱們應當善待於她。只咱們心中不將雪雁姑娘當下人,到底她身份在這裡,不宜恩寵太過。咱們便是要善待雪雁,也先得為琚兄弟擇了妃才是。”
黛玉一聽,笑道:“三郎此言極是,瞧我竟將此事忘了。只琚郡王的婚事,三郎可有主意?琚郡王雖然出了孝期,咱們還在孝中,倒不好此時大選。但琚郡王的身份,他的正妃又該大選,從仕宦名家女中擇取。”
絳佑帝聽了,也微微嘆息說:“按理該當如此,只一來咱們兩個出孝期還得一年多,倒要繼續耽擱琚兄弟;二來,我說過此生不立妃,若是只擇一個郡王妃,又興師動眾的大選做什麼?沒得勞民傷財。”
黛玉聽了,也是微一點頭,沉吟會子說:“有了,就不知琚郡王是否嫌棄這位。”
絳佑帝見黛玉似乎有了人選,忙問是誰?
黛玉道:“惜春妹妹是寧國府嫡出的小姐,當年大選也是連過三輪的,才貌、品性都沒得說。只如今寧國府已經敗落,惜春妹妹雖然沒有落罪,但也不是國公府小姐了,論身份到底是配不上琚郡王了。”
絳佑帝聽了,卻笑道:“世人有那麼多門戶之見倒也罷了,咱們何必拘泥於這些?以我對琚兄弟的了解,只要尋個投契的,他也不會計較這些。我明兒悄悄問他去,你也悄悄問了惜春妹妹,若是她二人允了,我便以為國祈福有功為由,重新封了你兩位妹妹為鄉君,便也般配了。”
黛玉聽了一笑說:“偏三郎想得出這樣的主意,不過倒也極好。”
因而到了這月初一,宮中便頒布一條口諭,宣了牟尼院為國祈福的女居士惜春進宮為皇后娘娘講經。
惜春進宮當日,還在納悶,心道:皇后娘娘怎麼單宣我進宮,又不叫探春姐姐?待得來到東宮,惜春要行大禮,黛玉忙說了免禮,一個宮人扶了惜春起來。黛玉又屏退下人,將今日讓她進宮緣由道來,惜春聽了黛玉竟要為自己說郡王,不禁臉上一紅道:“皇后娘娘,惜春能逃過一劫,在牟尼院度過餘生,已是十分知足,皇后娘娘何必拿這些話來打趣人?”
黛玉見了惜春臉上一抹嫣紅,更增嬌艷,笑道:“這裡沒有外人,你只當我是林姐姐就是。咱們姐妹一場,我自是為著你好,若琚郡王不是個好的,我還不出這個主意呢。牟尼院兩位師太自是好的,但是你這樣模樣兒,這樣年紀,當真在牟尼院做一輩子居士豈不可惜?莫說是你,將來你探春姐姐若是有了合適的人家,我也希望能為她尋個可靠的終身。”
姐妹兩個又說一陣話,黛玉將琚郡王品行道來。
惜春聽了這位琚郡王自退了和湘雲的婚事,貴為郡王卻身邊無一側妃、侍妾,想來是個潔身自好的,便紅著臉輕輕點了一下頭。
另一頭,絳佑帝亦和琚郡王說了惜春之事。琚郡王將權勢看得淡,知曉生在帝王家,越發該當退步抽身的道理,倒並不嫌棄惜春身份不能給自己助力。只寧國府眾多罪行中,yín樂一項就令人嘆為觀止,還有正妻的兩位妹子和姐夫、侄子父子同狎的,真正讓人不忍猝聽。
琚郡王聽完,皺眉道:“皇上何必來打趣我?皇兄不是不知曉我和史氏女怎麼退婚的。我便是終身不娶,也不敢娶這樣人家出身的女子。”
絳佑帝聽了一笑說:“你的秉性我豈有不知?若非是個好的,我豈肯來害你?”於是又將惜春打小養在史太君跟前兒,最是潔身自好,杜絕寧國府諸事說來。末了又道:“賈家的下人嘴又不嚴,這些事現在還可打聽呢,你自打聽清楚了再做決定。婚姻大事最要兩情相悅,我沒得自己得了美滿姻緣便強給別人指婚的。你放心,今日之事,只我和你皇嫂知曉,你若不肯,便當沒人說過這樣的話。惜春姑娘自繼續在牟尼院為國祈福就是。”
琚郡王聽了惜春在那樣的府中還能保潔身自好,亦覺比打小有人嚴加管教的女子更加難得,不禁肅然起敬,也動了心。當日出宮就使人打聽當年榮國府那些下人都賣到何處?
因今世賈赦歸還欠銀,賈府又沒有前世林家那筆巨資,早就難以為繼,倒陸陸續續賣過好幾批下人,這些人又不少還在京城。惜春杜絕寧國府,和賈珍之妻尤氏說“我清清白白的人,沒得讓你們帶累了,從今以後我再不去東府”的話倒不難打聽。得了確切消息,琚郡王也覺惜春人品難得,十分願意。
又說初一這日,賈敏進宮和皇后團聚,卻見惜春也在東宮,且面色微紅,心中便覺詫異。待要細問,惜春卻紅著臉告辭了。
惜春走後,黛玉拉著賈敏的手將事情道來,賈敏聽了,又將前兒和林如海說的話告知黛玉。末了,賈敏才道:“真真是知女莫若父,打小你父親就能猜著你想什麼,果然這次他說此事娘娘也必有成算,果然又是不錯。”
黛玉聽了,笑道:“我的父親自該當最是了解我。”說著一臉的得意,賈敏見了愛女神色,亦覺心中儘是滿足。
第75章 賜婚
雖然琚郡王的親事這樣定下來,但帝後未出孝期, 宮中不適合辦喜事, 惜春又不適合繼續住在牟尼院, 絳佑帝夫妻兩個商議一回,便破格讓未立妃的琚郡王出宮另立王府。
琚郡王出府之後,絳佑帝頒下聖旨,因賈惜春、賈探春兒女為國祈福有功,特賜二人鄉君頭銜。惜春和探春向帝後行跪叩大禮謝恩。黛玉道了免禮之後, 又各賜鄉君服制和頭面,並賞其他物品。只因二女得菩薩庇佑,探春仍舊暫且在牟尼院帶髮修行。惜春沒了父母, 算來剩下的至今只有姑姑賈敏極體面, 其他皆是敗落的,因而惜春暫住林家待嫁, 一應禮節也有宮裡來的嬤嬤操持。
只蕙蘭館是黛玉的屋子,且絳佑帝和黛玉回門住的便是蕙蘭館,故蕙蘭館如今已經封存,惜春住的是林家另闢的小院子。
惜春大婚諸般六禮下來,不緊不慢的忙了半年, 倒不顯得簡慢倉促。惜春雖然沒有父母, 但因是特封的鄉君, 算來又是當今皇后的表妹,倒有些人家前去添裝。除了絳佑帝夫妻御賜物品,賈敏也是為惜春添了衣料、頭面等, 另封了一千銀子;賈母雖然如今只是貧民,但一應衣食供應上倒是上等,也擇了惜春合用的料子等為其添裝。
禮部是按郡王規制下的聘定,惜春將這筆錢都添在嫁妝裡頭。加之惜春和探春雖在牟尼院修行,以前在賈家得的金銀錁子都存起來倒也不少,惜春用自己攢的金銀錁子並賈敏給的銀子打了一套家具,因而惜春嫁妝雖不豐厚,倒也頭面、首飾、衣料、家具俱全。且琚郡王並不重利,單是重人,便是嫁妝有限,琚郡王也是半點不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