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花明兩岸柳霏微,到眼風光春欲歸。
逝水不留詩客杳,登樓空憶酒徒非。
河干萬木飄殘雪,村落千家帶遠暉。
憑弔無端頻悵望,寒林蕭寺暮鴉飛。[14]
周汝昌先生又指出,敦敏的弟弟敦誠在《四松堂集》底稿本上寫有一首《挽曹雪芹》的詩,這首詩註明是寫於“甲申”年,並且是敦誠在甲申開年的第一首詩;這首詩中有敦誠的自註:“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薄V芟壬紗碩隙ǎ苧┣鄣畝郵怯詼爻獻魍焓鋇那笆侖查淶模苧┣墼頡案猩順杉病保詮鏤闖θナ饋V劣諡摹叭晌緋Α保叭晌紜繃階質俏蠹橇爍芍15]。
甄治國先生《〈懋齋詩鈔〉編年研究》一文肯定了敦敏《小詩代簡寄曹雪芹》這首詩寫於癸未年的說法,但是認為這首詩作於癸未並不能證明曹雪芹死於癸未除夕。甄先生認為,曹雪芹肯定死於“壬午除夕”,但是敦敏兩兄弟都不知道,這與辛巳秋敦誠訪鴻上人而鴻上人“已茶毘數月矣”何其相似。雪芹已逝而敦敏兩兄弟不知,有敦誠《挽曹雪芹》“一病無醫竟負君”之深感愧疚之憾句為證,癸未上巳日飲集松堂而無雪芹亦可為證[16]。我認為,甄先生的判斷是審慎和正確的。
那麼,敦敏為什麼在甲申年春天寫詩吊雪芹呢?其實,這一首詩並非專為曹雪芹逝世而作,而是敦敏與朋友們再次集會飲酒時所寫,這時他想起了已死的曹雪芹,所以詩題為“兼吊曹雪芹”。
“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辨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敦誠在甲申開年的第一首詩《挽曹雪芹》,全詩如下:
挽曹雪芹甲申
四十年華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誰銘?孤兒渺漠魂應逐(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新婦飄零目豈瞑。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故人惟有青山淚,絮酒生芻上舊坰。[17]
敦誠又有《鷦鷯庵雜詩》抄本,其中有兩首《挽曹雪芹》的詩:
挽曹雪芹
四十蕭然太瘦生,曉風昨日拂銘旌。腸回故壠孤兒泣(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淚迸荒天寡婦聲。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故人慾有生芻吊,何處招魂賦楚蘅?
開篋猶見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雲。三年下第曾憐我,一病無醫竟負君。鄴下才人應有恨,山陽殘笛不堪聞。他時瘦馬西州路,宿草寒煙對落曛。[18]
持雪芹死於“甲申歲首”說者,大概是因為敦誠甲申年第一首詩里有“曉風昨日拂銘旌”的句子。如是,則這種判斷既可笑又荒謬,“昨日”未必是實寫,它既可以指作詩時的前一天,也可以是對以往歲月的統稱。因此,“甲申歲首”說實在牽強,不能成立。
如果將“昨日”理解為“去年”的統稱,那麼敦誠的輓詩看起來寫到了曹雪芹死於癸未年及其死因,即曹雪芹因為“伊子殤”而“感傷成疾”,數月後於“癸未除夕”病重去世。周汝昌先生就是如此理解的。他還指出,癸未年北京發生了嚴重的痘災,幼兒死亡殆盡,曹雪芹的兒子死於癸未年,看來與此合榫[19]。
可是,周汝昌先生如此解釋“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這句詩注是錯誤的。從“腸回故壠孤兒泣”一句來看,曹雪芹的兒子顯然比父親死得晚,否則他怎麼可以被敦誠稱為“孤兒”,並且為父親的死而哭泣呢?莫非曹雪芹有兩個或三個兒子?
從“新婦飄零目豈瞑”一句來看,曹雪芹顯然結婚不久;從“孤兒渺漠魂應逐”一句來看,這顯然是說“孤兒”也死了,曹雪芹的魂魄大概會去追趕亡子的魂魄(“魂應逐”和“目豈瞑”的施動者都是曹雪芹)。這樣看來,曹雪芹只可能有一個兒子。
既然如此,“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這一句話,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敦誠於甲申年作輓詩之前數月,曹雪芹的“孤兒”追隨父親而去,敦誠為曹雪芹父子的相繼離世感到傷心難過,因此得了病。敦誠的這一首詩,應該是曹雪芹逝世的周年祭。
既然曹雪芹的“孤兒”死於甲申年數月前的癸未年,那麼曹雪芹死於“壬午除夕”就是合理的,死於“癸未除夕”是一個失察的錯誤。
我們可以再回過頭去想一想,曹頫這麼一個精明的人,怎麼可能單記住曹雪芹死於“除夕”這個特殊的日子,而記錯了他去世的年份呢?對於“嘗哭芹,淚亦待盡”的曹頫來說,能解小說“辛酸之淚”並為之“淚盡而逝”的曹雪芹死於“壬午除夕”,這是刻骨銘心、無可言寓的痛苦,根本就不存在所謂“誤記干支”的可能。
《破譯紅樓時間密碼》
芹系誰子?
明確了曹雪芹死於“壬午除夕”,就可以根據曹雪芹生前好友們的詩作、他們的交往情況以及有關曹雪芹身份的史料來推斷曹雪芹的出生年份。關於“芹系誰子”和“生於何年”兩個問題,已經爭論了幾十年,歸納起來大致是三種意見:
(1)曹雪芹是曹顒的遺腹子,生於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年)。如朱淡文女士就持此論,其專著《紅樓夢論源》對此有詳細論述[20]。
(2)曹雪芹是曹頫的兒子,生於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年)。如馮其庸先生就持此論,其專著《曹雪芹家世新考》對此有詳細論述。
(3)曹雪芹是曹頫的兒子,生於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如周汝昌先生就持此論,其專著《紅樓夢新證》對此有詳細論述。
“官州同”的曹天祐和“以老貢生槁死牖下”的曹霑
本文已經確證曹頫生於1706年6月8日,至1715年才9歲,他是不可能結婚生子的。因此即便曹雪芹的確是曹頫的兒子,曹雪芹也絕不可能生於1715年。馮其庸先生對曹頫的生年判斷錯了,所以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第(1)種意見和第(3)種意見的分歧,首先源自對於敦誠和張宜泉詩作的不同理解。敦誠在挽曹雪芹的詩作中兩次提到了“四十”這個數字,一是“四十蕭然太瘦生”,一是“四十年華付杳冥”。張宜泉在《傷芹溪居士》一詩的詩題下自註:“其人素性放達好飲,又善詩畫,年未五旬而卒”[21]。
周汝昌先生認為,我們應當相信敦誠的話,在別無旁證可求的情況下,暫按四十歲的年壽來逆推曹雪芹的生年。由於周先生認為曹雪芹死於“癸未除夕”(1764年2月1日),因此他推出曹雪芹應生於雍正二年(1724年)。周先生還補充說,或遲早一二年,自屬可能,但無法確定。周先生反駁了胡適先生和王利器先生關於曹雪芹“活了四十多歲”的推論,胡推測曹雪芹生於康熙五十七年,活了四十五歲;王則認為曹雪芹是曹顒的遺腹子,生於康熙五十四年,活了四十八九歲。周先生認為,在舊社會裡,是沒有人肯為亡友“減壽”的,如果挽一個四十八九歲死去的人不說“五十年華”而偏說“四十年華”,那就是太沒情理,跡近開玩笑了[22]。
逝水不留詩客杳,登樓空憶酒徒非。
河干萬木飄殘雪,村落千家帶遠暉。
憑弔無端頻悵望,寒林蕭寺暮鴉飛。[14]
周汝昌先生又指出,敦敏的弟弟敦誠在《四松堂集》底稿本上寫有一首《挽曹雪芹》的詩,這首詩註明是寫於“甲申”年,並且是敦誠在甲申開年的第一首詩;這首詩中有敦誠的自註:“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薄V芟壬紗碩隙ǎ苧┣鄣畝郵怯詼爻獻魍焓鋇那笆侖查淶模苧┣墼頡案猩順杉病保詮鏤闖θナ饋V劣諡摹叭晌緋Α保叭晌紜繃階質俏蠹橇爍芍15]。
甄治國先生《〈懋齋詩鈔〉編年研究》一文肯定了敦敏《小詩代簡寄曹雪芹》這首詩寫於癸未年的說法,但是認為這首詩作於癸未並不能證明曹雪芹死於癸未除夕。甄先生認為,曹雪芹肯定死於“壬午除夕”,但是敦敏兩兄弟都不知道,這與辛巳秋敦誠訪鴻上人而鴻上人“已茶毘數月矣”何其相似。雪芹已逝而敦敏兩兄弟不知,有敦誠《挽曹雪芹》“一病無醫竟負君”之深感愧疚之憾句為證,癸未上巳日飲集松堂而無雪芹亦可為證[16]。我認為,甄先生的判斷是審慎和正確的。
那麼,敦敏為什麼在甲申年春天寫詩吊雪芹呢?其實,這一首詩並非專為曹雪芹逝世而作,而是敦敏與朋友們再次集會飲酒時所寫,這時他想起了已死的曹雪芹,所以詩題為“兼吊曹雪芹”。
“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辨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敦誠在甲申開年的第一首詩《挽曹雪芹》,全詩如下:
挽曹雪芹甲申
四十年華付杳冥,哀旌一片阿誰銘?孤兒渺漠魂應逐(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新婦飄零目豈瞑。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故人惟有青山淚,絮酒生芻上舊坰。[17]
敦誠又有《鷦鷯庵雜詩》抄本,其中有兩首《挽曹雪芹》的詩:
挽曹雪芹
四十蕭然太瘦生,曉風昨日拂銘旌。腸回故壠孤兒泣(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淚迸荒天寡婦聲。牛鬼遺文悲李賀,鹿車荷鍤葬劉伶。故人慾有生芻吊,何處招魂賦楚蘅?
開篋猶見冰雪文,故交零落散如雲。三年下第曾憐我,一病無醫竟負君。鄴下才人應有恨,山陽殘笛不堪聞。他時瘦馬西州路,宿草寒煙對落曛。[18]
持雪芹死於“甲申歲首”說者,大概是因為敦誠甲申年第一首詩里有“曉風昨日拂銘旌”的句子。如是,則這種判斷既可笑又荒謬,“昨日”未必是實寫,它既可以指作詩時的前一天,也可以是對以往歲月的統稱。因此,“甲申歲首”說實在牽強,不能成立。
如果將“昨日”理解為“去年”的統稱,那麼敦誠的輓詩看起來寫到了曹雪芹死於癸未年及其死因,即曹雪芹因為“伊子殤”而“感傷成疾”,數月後於“癸未除夕”病重去世。周汝昌先生就是如此理解的。他還指出,癸未年北京發生了嚴重的痘災,幼兒死亡殆盡,曹雪芹的兒子死於癸未年,看來與此合榫[19]。
可是,周汝昌先生如此解釋“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這句詩注是錯誤的。從“腸回故壠孤兒泣”一句來看,曹雪芹的兒子顯然比父親死得晚,否則他怎麼可以被敦誠稱為“孤兒”,並且為父親的死而哭泣呢?莫非曹雪芹有兩個或三個兒子?
從“新婦飄零目豈瞑”一句來看,曹雪芹顯然結婚不久;從“孤兒渺漠魂應逐”一句來看,這顯然是說“孤兒”也死了,曹雪芹的魂魄大概會去追趕亡子的魂魄(“魂應逐”和“目豈瞑”的施動者都是曹雪芹)。這樣看來,曹雪芹只可能有一個兒子。
既然如此,“前數月,伊子殤,因感傷成疾”這一句話,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敦誠於甲申年作輓詩之前數月,曹雪芹的“孤兒”追隨父親而去,敦誠為曹雪芹父子的相繼離世感到傷心難過,因此得了病。敦誠的這一首詩,應該是曹雪芹逝世的周年祭。
既然曹雪芹的“孤兒”死於甲申年數月前的癸未年,那麼曹雪芹死於“壬午除夕”就是合理的,死於“癸未除夕”是一個失察的錯誤。
我們可以再回過頭去想一想,曹頫這麼一個精明的人,怎麼可能單記住曹雪芹死於“除夕”這個特殊的日子,而記錯了他去世的年份呢?對於“嘗哭芹,淚亦待盡”的曹頫來說,能解小說“辛酸之淚”並為之“淚盡而逝”的曹雪芹死於“壬午除夕”,這是刻骨銘心、無可言寓的痛苦,根本就不存在所謂“誤記干支”的可能。
《破譯紅樓時間密碼》
芹系誰子?
明確了曹雪芹死於“壬午除夕”,就可以根據曹雪芹生前好友們的詩作、他們的交往情況以及有關曹雪芹身份的史料來推斷曹雪芹的出生年份。關於“芹系誰子”和“生於何年”兩個問題,已經爭論了幾十年,歸納起來大致是三種意見:
(1)曹雪芹是曹顒的遺腹子,生於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年)。如朱淡文女士就持此論,其專著《紅樓夢論源》對此有詳細論述[20]。
(2)曹雪芹是曹頫的兒子,生於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年)。如馮其庸先生就持此論,其專著《曹雪芹家世新考》對此有詳細論述。
(3)曹雪芹是曹頫的兒子,生於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如周汝昌先生就持此論,其專著《紅樓夢新證》對此有詳細論述。
“官州同”的曹天祐和“以老貢生槁死牖下”的曹霑
本文已經確證曹頫生於1706年6月8日,至1715年才9歲,他是不可能結婚生子的。因此即便曹雪芹的確是曹頫的兒子,曹雪芹也絕不可能生於1715年。馮其庸先生對曹頫的生年判斷錯了,所以得出了錯誤的結論。
第(1)種意見和第(3)種意見的分歧,首先源自對於敦誠和張宜泉詩作的不同理解。敦誠在挽曹雪芹的詩作中兩次提到了“四十”這個數字,一是“四十蕭然太瘦生”,一是“四十年華付杳冥”。張宜泉在《傷芹溪居士》一詩的詩題下自註:“其人素性放達好飲,又善詩畫,年未五旬而卒”[21]。
周汝昌先生認為,我們應當相信敦誠的話,在別無旁證可求的情況下,暫按四十歲的年壽來逆推曹雪芹的生年。由於周先生認為曹雪芹死於“癸未除夕”(1764年2月1日),因此他推出曹雪芹應生於雍正二年(1724年)。周先生還補充說,或遲早一二年,自屬可能,但無法確定。周先生反駁了胡適先生和王利器先生關於曹雪芹“活了四十多歲”的推論,胡推測曹雪芹生於康熙五十七年,活了四十五歲;王則認為曹雪芹是曹顒的遺腹子,生於康熙五十四年,活了四十八九歲。周先生認為,在舊社會裡,是沒有人肯為亡友“減壽”的,如果挽一個四十八九歲死去的人不說“五十年華”而偏說“四十年華”,那就是太沒情理,跡近開玩笑了[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