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石詠問起賈府的情形,賈璉只道一概都好。他這次除了趕來與石詠見上一面之外,也是特為代平郡王納爾蘇前來道謝的。納爾蘇自那次“八王議政”的事件之後,原本已經被排擠到了朝事的邊緣,近來倒慢慢又回來了些,差事不累,但也不算閒。待諸事穩定下來之後,納爾蘇想起當日榮府曾與石詠一見,便修書給賈璉,請他代為道謝。

  “除此之外,我剛見邸報上的消息,李衛進京面聖,你這次南下,可能一時見不到他了。”賈璉轉告石詠。石詠頓覺有些可惜:“我還正想借這次的機會,問問他,如今南方織機的事兒怎麼樣了!”

  賈璉睜圓眼,問:“這你還需要問他?我就知道啊!”

  石詠:……那感情好!

  賈璉便將近兩年南方紡織業的變化一一都告訴石詠。自從前幾年先進的織機出現之後,南方的紡織品產量大大提高,紡織品的價格則大幅降低。原本幾年才能裁一回新衣的人家,如今已經能有兩三身替換的衣裳了。

  與此同時,因為有海貿的關係,織戶的收益並未因為價格的降低而出現大幅下降。但是一部分小織戶發現自己維持織機運作的成本太高,還不如去大織戶家中幫忙操作織機來得賺錢,於是江南開始出現大規模的織戶抱團,他們管這種新的作坊叫做“紡織廠”。

  “如今唯一的問題是,好些人都覺得新織機織出來的棉布價格低廉,質量也不算太糟糕,舊織機織的那些,儘管質量非常好,可是也沒有人願買。會使舊織機的人就越來越少。織金所前一陣子想搜羅一些市面上的古法布料,便發現很難,沒有人願意做了。”賈璉雙手一攤,“好在織錦與緙絲這些工藝沒法兒用機器來做,又因為有貢品要織,所以那些工匠們都還留在織造。只不過我也不曉得這種情形還能撐多久。”

  石詠默默地想,看起來這個時空里的歷史也已經走到了拐點,下一步會怎麼走,他真的不知道。早先他只是看著那枚種子種了下去,但在看到遍地開花之前就需要離開了……但不管怎樣,雖然無法左右這歷史的進程,他已經盡最大可能,做了他能做的,接下來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和希望了。

  不是有人說過,人類的全部智慧都包含在等待和希望之中麼?

  待到了天津,賈璉下船,依依不捨地與石詠作別。石詠一行人的船繼續南行,待到江寧之後折向東,過蘇州,從吳淞口出海,一路南行,直到廣州。

  石大娘很快適應了海上生活,而且適應得甚至比石家的幾個孩子都更好些。安安則在如英的幫助下,裝扮起來。安安如今十歲了,已經開始躥個子,小臉上褪去嬰兒肥,身形也開始變得婀娜而矯健。她不是第一次跑海路,因此對海船上的事情非常熟悉,甚至還能偶爾給大人搭把手。

  如英幫安安將頭髮梳成西洋式樣,讓她穿上一件金絲織的鎖子甲洋錦襖袖,再佩上她那柄鑲金嵌寶的蒙古刀,立在海船的船頭,海風飄揚,吹動她的衣裙袍角,讓她很像是個在海上叱吒風雲的小船長。

  石詠對如英道:“真真國的小姑娘?”

  如英點著頭道:“對!”眼裡掩飾不住自豪之情。她這個做母親的心裡完全明白,安安勢必有一個完全不同於她自己的人生,她也樂見安安有這個機會,邁出這一步去。

  不久到了廣州,石詠先將石家一大家子和弘晝都先安頓下來。他請了老丈人穆爾泰出面,來“看管”弘晝這個皇子,自己則找了機會脫身去尋傅雲生,看對方準備得怎麼樣了。

  早在石詠接下“方外海域勘察大臣”的這一職務,有全力調動閩粵兩地的沿海船隻之事,石詠就送了信給傅雲生,兩人都準備儘快商議出一個第一次“遠洋勘察”的方案。

  最終組建出來的“勘探隊”,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雜牌軍。這裡既包括了像米科這樣有能力有經驗的外國人,也包括傅雲生的“弟子們”,甚至還有閩粵一帶富有遠洋經驗的海商與水手,還有一部分是沿海駐防的士兵。

  石詠與傅雲生商量了很久,他們商議的焦點問題是,待到了“新世界”以後,他們應當做什麼。傅雲生的想法是,他們的目標本就是建設一個新世界,所以這第一次遠洋勘探他們就乾脆帶上所有的設備,再多招募些人,帶上他們的家眷,一起駛向新大陸,一到地方,就立即開展建設,著手建立他們的新世界。

  石詠並不反對傅雲生的意見,但是他認為勘測到澳洲以後,應當著手打通一條來往於廣州和新大陸之間的航道,在沿岸設置補給點和港口,這樣不僅能夠補充整個勘探隊所需要的物資,還能夠帶來建設新世界的人口,並且在中國與新大陸之間進行資源交換,推動雙方的共同發展。

  這兩種相左的意見,將決定他們第一次遠洋,應當攜帶多少船隻,多少補給,以及帶多少人。

  雙方爭執了半日,傅雲生盯著石詠,拖長了聲音道:“這可見著您是朝廷冊封的‘勘察大臣’了。拜託,老鐵,我們是去建設一個新世界的,到了地方我們應當做的,難道不應當是儘量讓自己先發展起來,好將這腐朽的封建王朝統統甩在身後嗎?”

  石詠聽見傅雲生的話,同時也站了起來,面對傅雲生,認真地說:“傅老鐵,你說得沒錯,我們這一次的目標確實就是奔向新大陸,建設新制度、新秩序的新世界。可是我想,我們的根依舊在中華。我們這裡的絕大部分人都曾被中華的文化深刻影響。今天我們聚在這一處,按照未來的願景建設新的世界,但為什麼不能依舊保留著與舊世界的交流,並且反過來影響和改變舊世界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