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有武皇的寶鏡異常堅定,它是早就拿定了主意,一定要隨石詠去看看的。

  於是石詠非常小心地給這幾位分別定製了“合身”的囊匣,並在裡面填充了足夠的防水材料和緩衝物,能將這幾件文物牢牢保護好,免受海上風浪的侵襲。

  豈料這時候石大娘突然來尋石詠:“詠哥兒,能幫個忙嗎?娘有一件隨身的舊枕頭,捨不得丟,也想帶著。你看這方便嗎?”

  石詠望著石大娘手中的那隻舊枕頭,啞然失笑:當然可以,絕對方便。無論到底是西施還是鄭旦的主意,他反正是一概歡迎的。

  不久石詠將一切準備就緒,理藩院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那裡,他也將差事一一吩咐下去。他的手下們因為有章程在那裡,所以對這位上司的離開並不怎麼擔憂,但大家必定是同僚一場,石詠離京前,自然少不了飲宴一回,為他餞行。

  各種各樣的程儀禮品也都源源不斷地送到石家,石詠大多婉拒了,實在是拒不了的,就留給石喻,並請石喻在適當的時候能夠替他還這些人情。

  十六阿哥來與石詠大醉了一場,高唱著“莽蒼大野,荒圩廢壠,悵望寂寞,不能自解”,搖著扇子,獨個兒離去了。石詠望著他的背影,多少也有些悵惘,曉得這一位以後在京中,但凡再有這樣寂寞的時候,也真的只能靠“自解”了。

  弘曆對石詠離開也極為不舍,甚至動過請皇阿瑪收回成命的念頭。然而石詠見了他,卻唯有嘮叨,囑咐他多向當今皇上學學,切莫好大喜功,行事鋪張,也切記胸懷寬廣,放眼世界。另外也千萬別忘了師父教導過的,遇見名人名家的書畫,千萬不要蓋那麼多章了。

  弘曆:……

  “另外,若是有機會,請務必勸諫皇上,保重龍體,切莫再熬夜了。另外丹藥不是什麼好東西,保養龍體,還是要配合飲食與休息,固本培元才是最好。”

  弘曆也不曉得石詠從哪裡得知了皇阿瑪服食丹藥的消息,但是面對石詠的諄諄叮囑他也只能連連點頭。

  相形之下,弘晝的做法就乾淨利落得多。他直接去雍正那裡請了旨意,要送石詠南下到廣州,“順便”學習一下地方上的政務。雍正因前次弘曆也曾微服去過河南、江南等地,沒有理由拒絕弘晝,便點頭准了。

  這下子弘晝可鬧騰開了,纏著石詠,將他早先搜羅的關於遠洋和航海的書籍看了個遍,自己還跑了一趟欽天監,又搜羅了一些皇家私藏的航海儀器,還忙著請教洋人傳教士們使用方法。

  石詠冷眼覷著,再想想弘晝以前的態度,他突然覺得有點兒不對:弘晝這小子,莫不是想偷跑吧!

  老實說,若是能帶弘晝離開,他也覺得沒什麼不好。他希望建立一個新秩序的“新世界”,可是眼下帝國的制度絕無可能立即前進,在封建帝制下弘晝作為弘曆的弟弟,極容易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若是能將兩人分開,一個人經營故土,另一個開拓海外,其實會是個不錯的安排,也能就此成全了他們兄弟的情義。

  可畢竟海疆茫茫,他完全無法保證弘晝的安全,也因為這個原因,他理解雍正皇帝絕不可能允許弘晝出海,畢竟這倆是如今皇帝膝下唯二的皇子。由此看來,待弘晝到了廣州,必然會有人將他押回京里。這個石詠倒不必多擔心。

  待一切準備停當,浩浩蕩蕩的一行人便一起出京。除了弘晝和石家一大家子以外,另有同文館的幾名通譯,帶同理藩院裡一直追隨石詠,有志看一看“方外海域”的幾名屬官,以及他們的眷屬,浩浩蕩蕩地一起坐船上路。此外還有無數護衛弘晝的侍衛隨從。這麼一大票人,就算是到了微山湖,也絕不會有水匪趕來惹他們。

  這日石詠在通州碼頭,與送行的石喻等人告別之後,石家座船幾乎是最後一個出發,離開碼頭的。待眾人都進了船艙,石詠一人,獨自立在船尾,望著越來越遠的岸邊。

  突然,他轉身大聲對船老大說:“快,快,將船駛回岸邊去!”

  船老大嚇了一大跳,不敢違拗,趕緊將船又駛回岸邊。這時河岸上有一人疾馳而來,見到石詠的船回來,直接跳下馬匹,隨意在岸邊撿了一片跳板,往石家的船上一拋,輕輕巧巧邁上兩步,就上得船來。

  石詠上前,緊緊握住了來人的雙手,激動地道:“璉二哥!”

  這在石家離開前的最後一刻縱馬趕到通州碼頭的人,不是別個,正是賈璉。“好在事先算準了腳程,沒有晚出發一天,晚一天,就趕不上為你送行了!”

  石詠見到賈璉也很欣慰,但嘴上只說:“又不是一去就不會來了!”但石詠明白,海上風險莫測,他與賈璉,當真是不曉得什麼時候才能再見上一面。

  “讓船老大開船吧!”賈璉不願耽擱石詠的行程,“回頭晚上到了天津將我擱下就成。那邊會有人來接我。”

  石詠頓時想起當年與賈璉一起南下的舊事,免不了十分感慨。這麼些年過去,他們免不了都有改變,但是時光里到底留下了好些不變的東西,尤為珍貴。

  他趕緊讓如英將孩子們都帶出來,命拜見“璉伯伯”,賈璉見了安安,怒贊了一句好,又見沛哥兒幾個,也無有不喜歡的。如英趕緊安排了一座空艙,讓賈璉與石詠先坐著能說說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