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頁
第418章
雍正授予石詠“方外海域勘察大臣”的這一職務, 前所未有,朝中大臣們吃驚非常。原本只道是雍正屬意將開小海禁改為開大海禁, 可沒想到這一步子邁得這麼大, 竟然直接派人出海勘察方外海域去了。
有些人覺得石詠這一職務似升實降, 雖然給了個挺漂亮威風的名頭, 可是人卻遠遠地打發到南邊去,甚至還要自己出海——不划算,太不划算了!
可是艷羨石詠這樁新差事的人也不在少數, 畢竟石詠是去閩粵一帶, 廣州泉州這等由海上商貿而興盛起來的城市都是富得流油的所在。石詠這一去,又能帶兵, 權限又等同於巡撫, 這簡直能比肩地方大員,風光無限那。
消息傳到石家, 石詠便尋了個機會, 好好與石喻談了一回。他打算問清楚石喻的想法, 石喻若是想跟自己在一處,石詠就打算直接去求雍正,請他將石喻也派到南方去。可若是石喻的政治理想在京里才能實現, 他便也支持石喻留在京里。
石喻沉思良久, 最終向兄長袒露心聲,比起遙遠海疆,環行世界,他更傾向於留在京里:“大哥要做的事, 顯然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弟弟自從當差以來,確實見我朝積弊叢生,百姓的疾苦無人知道。弟弟不才,但到底還是想留在都察院,做些實事!”
石詠非常理解這個弟弟,他也相信石喻的抱負一定能夠實現。
“只是,日後要你一個人在京里支撐石家的門戶了。”石詠說。
石喻搖搖頭,道:“大哥,您是不是將伯府給忘了?除了伯府……您是不是還忘了一個人?”
石詠一怔,這才省過來。前些日子西北那邊岳鍾琪上了摺子,雍正已命石宏武回京。石宏武回京之後,很有可能會統領豐臺或是清河大營,負責京畿的戍衛。石宏武是石喻的親爹,除此之外,石喻還有兩個同父異母的手足,再加上他還有忠勇伯府和岳家舒穆祿氏的支持,石喻在京里,並不能算是勢單力孤。
“二叔……回京以後,你和你娘打算怎麼辦?”石詠憑空回想了一下,那日二嬸王氏聽說了石宏武即將回京的消息,面上一紅,就將手中的針線收起,自回房去了。
石喻想了想,道:“還能怎麼辦?看我娘的意思唄!若是我娘覺得我爹還湊活,我就勉為其難地放我爹進門。若是我娘壓根兒看不上我爹了……我們母子這麼多年都這麼過來了,以後不還是照樣過?”
石詠點點頭:是這個理兒。但凡人能自強自立起來,不一定當真要依附誰而活的時候,才能與對方平等起來。也就因為這個,石二叔未來的幸福,並不由他自己決定,而是他與二嬸王氏,兩個人共同決定。
“大哥,”末了石喻還是露出一點期期艾艾的神色,問石詠:“大哥,你要多久才能回來?”
石詠被噎住了答不上來。遠航有風險,雖說他早先已經與傅雲生就航行安全問題反覆商議,他們的船隊出海遠洋的時候,至少會有十條大小船隻一同航行,彼此呼應,此外船隻上還配備有各種武器、備用動力、藥品與各種必需品,但是他確實沒法兒答覆二弟的問題。
石詠只得繞個彎子,肅然答道:“雖然我不確定回來的時間,可是我在十三爺靈前立過誓言,我一定會回來!”一定會回來告訴十三阿哥,他們已經找到了新的疆域,並且打算在那裡著手創建新的世界。
“二弟,我不在京中的時候,我娘要有勞你與二弟妹照應了。”石詠認真囑託弟弟。
“誰說我就得留在京中的?”兄弟二人說到這兒,石大娘突然一掀帘子進來,插了一句,瞪著石詠,“你道娘就真的老了,連出門看看的勁頭都沒有了麼?”
石詠被石大娘一噎噎了回去,石大娘說得沒錯,石大娘年紀並不算大,也就剛過半百。她為人熱心,做事勤快,無論哪裡有事,她都願幫著去張羅,石家幾個孩子長大成人,也離不了她的照料。近兩年石大娘更是保養得不錯,沒病沒災,身子骨硬朗得很。
可是石詠還是猶豫:“娘,我們遠去是考察勘探,我怕您吃不了這個苦!”
石詠心中也在搖擺:其實他們這次遠航,迫切需要人手,尤其需要能將人組織管理、將團隊凝聚起來的人才。石大娘多年來打理織金所的生意,又里里外外主持石家的事務,這些能力她都有。而且石詠也很希望石大娘能與他們在一處。但畢竟海途艱險,即便他們做了完全的準備,依舊無法完全保證此去新世界能夠一路順利。
石大娘卻笑道:“詠哥兒,你媳婦兒能吃得了這個苦,咱家的哥兒姐兒都能吃得了這個苦,你娘就吃不了?你就這么小瞧你娘?”
也是——石詠想想,他好似還真沒有什麼理由就此拒絕石大娘。
這對娘兒倆抬了半天的槓,最終決定,石詠帶石大娘坐海船南下,讓她先適應一番,可若是石大娘適應不了,石詠就會委託如英的爹穆爾泰安排,將石大娘再送回京里,往後由石喻侍奉照料。
四下里都安排妥當之後,石家人便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動身。石詠記掛著他那隻藤箱可不能落下,如今那隻藤箱裡已經盛了一面銅鏡、一隻金盤、一隻銀香囊、一隻瓷枕、一枚玉杯、一枚虎符,剛好六件。他早就問了這幾位的意見,是想留在京里繼續看著繁華世界,還是隨他一起出海,去見識見識新大陸。文物們其實也多半不知道那“新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兒的,但都胡亂答了願去,因為他們就只能跟石詠交流,離了石詠一個人在京里,那便又是身不由己的寂寞生涯,何苦來?
雍正授予石詠“方外海域勘察大臣”的這一職務, 前所未有,朝中大臣們吃驚非常。原本只道是雍正屬意將開小海禁改為開大海禁, 可沒想到這一步子邁得這麼大, 竟然直接派人出海勘察方外海域去了。
有些人覺得石詠這一職務似升實降, 雖然給了個挺漂亮威風的名頭, 可是人卻遠遠地打發到南邊去,甚至還要自己出海——不划算,太不划算了!
可是艷羨石詠這樁新差事的人也不在少數, 畢竟石詠是去閩粵一帶, 廣州泉州這等由海上商貿而興盛起來的城市都是富得流油的所在。石詠這一去,又能帶兵, 權限又等同於巡撫, 這簡直能比肩地方大員,風光無限那。
消息傳到石家, 石詠便尋了個機會, 好好與石喻談了一回。他打算問清楚石喻的想法, 石喻若是想跟自己在一處,石詠就打算直接去求雍正,請他將石喻也派到南方去。可若是石喻的政治理想在京里才能實現, 他便也支持石喻留在京里。
石喻沉思良久, 最終向兄長袒露心聲,比起遙遠海疆,環行世界,他更傾向於留在京里:“大哥要做的事, 顯然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弟弟自從當差以來,確實見我朝積弊叢生,百姓的疾苦無人知道。弟弟不才,但到底還是想留在都察院,做些實事!”
石詠非常理解這個弟弟,他也相信石喻的抱負一定能夠實現。
“只是,日後要你一個人在京里支撐石家的門戶了。”石詠說。
石喻搖搖頭,道:“大哥,您是不是將伯府給忘了?除了伯府……您是不是還忘了一個人?”
石詠一怔,這才省過來。前些日子西北那邊岳鍾琪上了摺子,雍正已命石宏武回京。石宏武回京之後,很有可能會統領豐臺或是清河大營,負責京畿的戍衛。石宏武是石喻的親爹,除此之外,石喻還有兩個同父異母的手足,再加上他還有忠勇伯府和岳家舒穆祿氏的支持,石喻在京里,並不能算是勢單力孤。
“二叔……回京以後,你和你娘打算怎麼辦?”石詠憑空回想了一下,那日二嬸王氏聽說了石宏武即將回京的消息,面上一紅,就將手中的針線收起,自回房去了。
石喻想了想,道:“還能怎麼辦?看我娘的意思唄!若是我娘覺得我爹還湊活,我就勉為其難地放我爹進門。若是我娘壓根兒看不上我爹了……我們母子這麼多年都這麼過來了,以後不還是照樣過?”
石詠點點頭:是這個理兒。但凡人能自強自立起來,不一定當真要依附誰而活的時候,才能與對方平等起來。也就因為這個,石二叔未來的幸福,並不由他自己決定,而是他與二嬸王氏,兩個人共同決定。
“大哥,”末了石喻還是露出一點期期艾艾的神色,問石詠:“大哥,你要多久才能回來?”
石詠被噎住了答不上來。遠航有風險,雖說他早先已經與傅雲生就航行安全問題反覆商議,他們的船隊出海遠洋的時候,至少會有十條大小船隻一同航行,彼此呼應,此外船隻上還配備有各種武器、備用動力、藥品與各種必需品,但是他確實沒法兒答覆二弟的問題。
石詠只得繞個彎子,肅然答道:“雖然我不確定回來的時間,可是我在十三爺靈前立過誓言,我一定會回來!”一定會回來告訴十三阿哥,他們已經找到了新的疆域,並且打算在那裡著手創建新的世界。
“二弟,我不在京中的時候,我娘要有勞你與二弟妹照應了。”石詠認真囑託弟弟。
“誰說我就得留在京中的?”兄弟二人說到這兒,石大娘突然一掀帘子進來,插了一句,瞪著石詠,“你道娘就真的老了,連出門看看的勁頭都沒有了麼?”
石詠被石大娘一噎噎了回去,石大娘說得沒錯,石大娘年紀並不算大,也就剛過半百。她為人熱心,做事勤快,無論哪裡有事,她都願幫著去張羅,石家幾個孩子長大成人,也離不了她的照料。近兩年石大娘更是保養得不錯,沒病沒災,身子骨硬朗得很。
可是石詠還是猶豫:“娘,我們遠去是考察勘探,我怕您吃不了這個苦!”
石詠心中也在搖擺:其實他們這次遠航,迫切需要人手,尤其需要能將人組織管理、將團隊凝聚起來的人才。石大娘多年來打理織金所的生意,又里里外外主持石家的事務,這些能力她都有。而且石詠也很希望石大娘能與他們在一處。但畢竟海途艱險,即便他們做了完全的準備,依舊無法完全保證此去新世界能夠一路順利。
石大娘卻笑道:“詠哥兒,你媳婦兒能吃得了這個苦,咱家的哥兒姐兒都能吃得了這個苦,你娘就吃不了?你就這么小瞧你娘?”
也是——石詠想想,他好似還真沒有什麼理由就此拒絕石大娘。
這對娘兒倆抬了半天的槓,最終決定,石詠帶石大娘坐海船南下,讓她先適應一番,可若是石大娘適應不了,石詠就會委託如英的爹穆爾泰安排,將石大娘再送回京里,往後由石喻侍奉照料。
四下里都安排妥當之後,石家人便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動身。石詠記掛著他那隻藤箱可不能落下,如今那隻藤箱裡已經盛了一面銅鏡、一隻金盤、一隻銀香囊、一隻瓷枕、一枚玉杯、一枚虎符,剛好六件。他早就問了這幾位的意見,是想留在京里繼續看著繁華世界,還是隨他一起出海,去見識見識新大陸。文物們其實也多半不知道那“新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兒的,但都胡亂答了願去,因為他們就只能跟石詠交流,離了石詠一個人在京里,那便又是身不由己的寂寞生涯,何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