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王詡點了點頭,這些本在他意料之中,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些老王信任的重臣在新王面前是註定不會再受寵了的。
白圭又低聲道:“聽聞商君這幾日緊閉府門,據安插在商君府內的暗線回報,曾見龍葵夫人的得力手下出入商府……”
這話讓王詡微皺起眉頭。
自從覺察到龍葵夫人和她背後隱藏的周天子姬扁後,王詡便瞄準了周王室,重新布線,暗中監視周王室的一舉一動。而那龍葵夫人的手下顯然是掌握了一股深不可測的暗中勢力,不過她身邊的親信便只有那麼幾位,倒是也好尋得。但是龍葵夫人在這個節骨眼聯絡商君,必有不可告人的陰謀。
眾所周知,商鞅並不擁戴太子,反而一力堅持秦王的小兒子應當成為國君。看來此番姬扁也是將賭注押在了秦國。未來即位的秦王是何人,對於六國影響深遠。至於商鞅如何與龍葵夫人勾結在一起,倒是不必深究。只是如此一來,這個商君看來是真的不能再留了的。
王詡問道:“秦王是什麼意思?”
白圭道:”秦王念在商鞅與老秦王交情深厚,並不欲痛下殺手,只是想將商君驅逐了事……
王詡思了便片刻,對白圭道:“既然商君與龍葵聯繫,怕是已為姬扁所用。他若成事,那姬扁便相當於盤活了秦國這一盤大棋,占據了氣眼,一時便不好翻身了……”
白圭明白王詡的意思,說道:“請師父放心,我自會安排。”
白圭如今的商賈之道做得是風生水起,說是富甲天下也不為過。白圭放棄了魏國的官職,從事商賈,便也鬆懈了諸侯權貴的猜疑。是以,白圭在各國走動頻繁,卻並不令人生疑。這些年來,他在六國的人脈甚廣,結交的人士眾多,絲毫沒人猜疑他的行事。
諸國的明爭暗鬥,或者在別人看來顯得驚心動魄,不過在王詡看來,也不過是一盤更大的棋局罷了。此時最能讓他分神的,也便是和莘奴的婚禮。
當回到家鄉時,王詡一早派去的弟子早已將莘家的主宅修繕完畢,無人居住的院落被打掃一新,重新裝飾,屋頂鋪著低調的屋瓦,但從外表卻半點看不出內里的奢華。
莘奴雖然以前也曾來過這老宅,而現在再走近這宅院裡,只見一糙一木皆是充滿了朝氣。雖然大部分院落已經休整一新,可是王詡母親原先居住的院落卻是原封不動地保存了下來。
莘奴雖然姓莘,可是由於當初養父莘子是與她的母親私奔出逃,是以她並沒有入莘家的族譜之中。而王詡雖然自幼並未離開老宅,但是他當初生下時便是隨了母性,是以也未錄入莘家的族譜。不過,這並沒有妨礙莘家的現任族長熱情洋溢地派人來詢問王詡何時有空與族人一敘。
可是王詡卻不欲與這些窮鄉小民們摻和到一起。他來到此處便是要與自己心愛的女子一起安靜悠閒地度過一段時光。
莘奴一直好奇王詡的幼年之事,此時回到了家鄉,倒是有機會多了解一番。
不過王詡倒是不願意多講,但是也很願意帶著莘奴到他曾經熟悉的山路鄉間遊走一番,每當這時,他總是拉著她的手,一路默默無語,卻步履緩慢而穩健。有鄉民曾經見過莘奴與老奴來到此地,更是聽她說起過自己乃是莘子的女兒,便是遙遙地對著他們指指點點。
有些疑惑,這莘子的兒子和女兒怎麼競要成婚?一時間,倒是有些荒誕走板的非議不脛而走。
更有那好事者將這與那齊襄公與妹妹文姜私通的醜事相提並論。更是好事者念起了詩經里的齊風南山暗諷這等發生在眼前的醜事。
不過這流言蜚語也不過散布了不待半日,便無人再提,那些個一心要與王詡再續宗族情誼的長輩們也不再登門了。
幼時的王詡,不曾得族人接濟,如今的他更是不屑於這等俗世的虛情。至於用了何等手段恫嚇族人,便不得而知了。
此時已經臨近年節,而王詡與莘奴的成婚可謂雙喜臨門,二人的成禮並不奢華。
只是在王詡母親和莘子的墳墓前施禮之後,便牽手走進蘭花裝點的禮堂里,對拜完禮。
觀禮的賓客也不甚多,除了白圭和一眾弟子之外,便是媯姜與姜雲君,以及剛剛趕到的姬瑩與廉伊。王詡本就是個天生不追求禮節的,行禮也沒有落入俗套。因為婚書一早便已擬好,是以行禮時也不用交換婚書。二人跪拜之後,新娘子本該被送入後面的主屋中,但是王詡卻是拉著莘奴的手一起會見賓客。
莘奴穿著紅色的紗裙,在腰部收束,下面,頭上戴著刻著鳳頭的白銀冠,上面鑲嵌著東海珍珠,邁步之間,百鳥在頭上不住地舞動,而一道道光芒
廉伊望著穿著紅衣,巧笑嫣然的新嫁娘,一時看得痴了。正往杯中倒的酒傾灑出來而不自知,一旁的姬瑩都有些看不過眼,小聲道:“幸好你我乃是虛假姻緣。若是不然,我這個當你夫人的坐在旁邊,可真要被你將臉面丟光乾淨。
廉伊被姬瑩調侃,這才收斂目光,一口抿盡了了杯中之酒。姬瑩看著他的樣子,微微嘆息,倒是很能體會這位趙國將軍此時此刻的心情。
就在這時,禮堂之外又有人前來道賀。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在秦國本該忙於處理公事的公子疾。
按理說,此時秦國政事飄搖,公子疾作為新王的左膀右臂,是一時離開不得的,可是他還是風塵僕僕的趕來,滿臉的風霜疲憊。
只是這位道賀的貴客,入了廳堂,不去欣賞今日的一對玉人,反而逕自望向了坐在廉伊身旁的那位新婚婦人。
姬瑩從未料到公子疾竟然會在這時趕來,一時間也是微微發愣,直直地望向了公子疾。
廉伊仰脖飲下了杯中酒,然後又倒了一杯,放置在了姬瑩的面前,不冷不熱道:“幸好你我乃是虛假姻緣。若是不然,我這個當你丈夫的坐在旁邊,可真要被你將臉面丟光乾淨。”
姬瑩沒料到自己剛扔出去的話,被廉伊原封不動地扔回來,頓時收回目光,不再去看那面色陰鬱的公子疾。
☆、第190章
看到公子疾來訪,王詡起身相迎。如今因為公子嬴駟正式為王,而公子疾一向頗得嬴駟信任,在秦國地位也是水漲船高,不過這一番得意顯然是未臨情場。
自從姬瑩嫁給廉伊後,公子疾的臉上便再無笑容。說到底,他乃秦國公子,自小錦衣玉食,無求不應。雖然不能如兄一般繼承秦國的諸侯之位,可是也算是仕途順遂,從來沒有品嘗過痛失的滋味。
姬瑩之於他,原本是山間的野果,原先不知滋味,待得品嘗後,與其他的桃李迥然不同,可是那野果再怎麼美味,也不過是長在樹上,伸一伸手總是能摘到的。
可是就在這不經意間,野果子便被他人採摘,植於深院內宅,再容不得他親近,這陡然的失落之感,簡直難以名狀。
公子疾也是生平第一次才知求而不得是何滋味。
更何況此番不光是他心愛的女子嫁給了他人,還有自己的親兒也要一併叫那廉伊作父親。若是沒有如海的胸襟,光是想一想內里的憋屈,就能將人活活地悶死。
是以婚宴過後,又有一場親朋間的小酒宴。王詡親自款待了二位好友。
算一算,三人已經許久未曾這般親近的飲酒了,一時間不禁叫人有些感慨。
不過公子疾的頹喪簡直叫人無法漠視。姜雲君如今也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能夠再次與媯姜團聚,且掃清了以前不能相守的障礙,真可以說是揚眉吐氣。倒是有心情調侃好友一番。
“我們三人的姻緣,如今看來皆是要經受一番歷練,原來還以為嬴疾你的婚姻倒也坦順,迎娶了那張氏為妻,倒也沒有什麼波折,可是如今看來,你竟然是我們三人里最為不順的,不但沒有看住女人,竟是連兒子也贈與他人……”
姜雲君說話一向口無遮攔,多飲了幾杯後,便滿嘴的大實話。
這話若是嘲諷王詡,只怕鬼谷子的臉早就冷下來,那刺客頭子且得有一頓排頭吃。可是公子疾聽了,卻是微微苦笑,又是一番神傷。因為姜雲君說得都是不錯,這的確是自己失了本事。
姜雲君復飲了一杯道:“不過君也不算冤枉,想我與王詡二人,哪一個不是將心愛的女子當做了掌中的珍寶,唯恐有一個閃失,惹得了她們不悅。可是你卻倒好,竟是一味地將心愛的女子逼離了自己的懷抱。但是我卻敬愛你是個真丈夫,從來不討好女子,行巧言之道……哦,對了,還有一次將那魏姬關進了空棺材……這麼看來,雖然失了意中人,卻到底是個錚錚男兒,原是比我們二人強的,來!為了大丈夫的氣節,再幹了這杯中之酒!”
王詡原是靠在方枕上,聽著姜雲君調侃著那公子疾,可是看到那公子疾最後竟然是臉色微變,眼看著又要是嘔血之相,這才出言阻道:“君失態了,且去飲些酸漿解一解酒意吧。”
說完便用銅勺在他的空碗裡舀了一勺酸漿。
許是新娶了夫人,一向不愛在他人私情上多言的王詡,倒是難得地增添了些溫情,寬言對公子疾道:“公子還是年輕,不懂如何珍惜,這倒是與我年輕時相若,君以後的路還很長,如頹喪便不是明智之舉,既然捨不得,便要學會如何爭取回來,這才是真正的男兒本色……”
關於王詡與莘奴的種種,公子疾也是了解了一二的。是以王詡的這一番言語,他還是聽得進去的。
當下便是向王垂手道:“君之言,疾銘記在心!”說完,便是告辭離去。
莘奴在新房久等王詡不至。便悄悄來到這處偏廳,聽他們三人的言語。
只是聽到最後,她竟是有些膽戰心驚,直到三人的酒席散了,王詡命人扶著姜雲君迴轉了客房,而他起身過來時,莘奴才在暗處中轉了身子出來,一雙大眼驚疑不定地望著王詡。
這女子一身紅衣的打扮實在是逗人喜愛,王詡一時看得心中一熱,單手將她拎提入懷道:“幹嘛這樣望著我,可是邀請你的夫君一起共度春宵紅燭夜?”
莘奴卻無心與他玩笑,低聲道:“你剛才的那番言語,是安慰公子疾還是蓄意挑起秦趙兩國的戰火?”
王詡聽到這裡,眼睛微微一眯道:“本無此意,可聽了你話覺得天下太平得甚久,有些無聊,總是要弄出些聲響才好?”
莘奴氣道:“哪個要你在諸國間興風作浪,可是你那番話語不是鼓勵著公子疾與廉伊為難?”
王詡最聽不得那廉伊二字,聽到莘奴提及,一邊往新房走去,一邊低頭望著懷中摟抱的女子道:“那你這是替姬瑩擔憂,還是替廉伊煩心?”
白圭又低聲道:“聽聞商君這幾日緊閉府門,據安插在商君府內的暗線回報,曾見龍葵夫人的得力手下出入商府……”
這話讓王詡微皺起眉頭。
自從覺察到龍葵夫人和她背後隱藏的周天子姬扁後,王詡便瞄準了周王室,重新布線,暗中監視周王室的一舉一動。而那龍葵夫人的手下顯然是掌握了一股深不可測的暗中勢力,不過她身邊的親信便只有那麼幾位,倒是也好尋得。但是龍葵夫人在這個節骨眼聯絡商君,必有不可告人的陰謀。
眾所周知,商鞅並不擁戴太子,反而一力堅持秦王的小兒子應當成為國君。看來此番姬扁也是將賭注押在了秦國。未來即位的秦王是何人,對於六國影響深遠。至於商鞅如何與龍葵夫人勾結在一起,倒是不必深究。只是如此一來,這個商君看來是真的不能再留了的。
王詡問道:“秦王是什麼意思?”
白圭道:”秦王念在商鞅與老秦王交情深厚,並不欲痛下殺手,只是想將商君驅逐了事……
王詡思了便片刻,對白圭道:“既然商君與龍葵聯繫,怕是已為姬扁所用。他若成事,那姬扁便相當於盤活了秦國這一盤大棋,占據了氣眼,一時便不好翻身了……”
白圭明白王詡的意思,說道:“請師父放心,我自會安排。”
白圭如今的商賈之道做得是風生水起,說是富甲天下也不為過。白圭放棄了魏國的官職,從事商賈,便也鬆懈了諸侯權貴的猜疑。是以,白圭在各國走動頻繁,卻並不令人生疑。這些年來,他在六國的人脈甚廣,結交的人士眾多,絲毫沒人猜疑他的行事。
諸國的明爭暗鬥,或者在別人看來顯得驚心動魄,不過在王詡看來,也不過是一盤更大的棋局罷了。此時最能讓他分神的,也便是和莘奴的婚禮。
當回到家鄉時,王詡一早派去的弟子早已將莘家的主宅修繕完畢,無人居住的院落被打掃一新,重新裝飾,屋頂鋪著低調的屋瓦,但從外表卻半點看不出內里的奢華。
莘奴雖然以前也曾來過這老宅,而現在再走近這宅院裡,只見一糙一木皆是充滿了朝氣。雖然大部分院落已經休整一新,可是王詡母親原先居住的院落卻是原封不動地保存了下來。
莘奴雖然姓莘,可是由於當初養父莘子是與她的母親私奔出逃,是以她並沒有入莘家的族譜之中。而王詡雖然自幼並未離開老宅,但是他當初生下時便是隨了母性,是以也未錄入莘家的族譜。不過,這並沒有妨礙莘家的現任族長熱情洋溢地派人來詢問王詡何時有空與族人一敘。
可是王詡卻不欲與這些窮鄉小民們摻和到一起。他來到此處便是要與自己心愛的女子一起安靜悠閒地度過一段時光。
莘奴一直好奇王詡的幼年之事,此時回到了家鄉,倒是有機會多了解一番。
不過王詡倒是不願意多講,但是也很願意帶著莘奴到他曾經熟悉的山路鄉間遊走一番,每當這時,他總是拉著她的手,一路默默無語,卻步履緩慢而穩健。有鄉民曾經見過莘奴與老奴來到此地,更是聽她說起過自己乃是莘子的女兒,便是遙遙地對著他們指指點點。
有些疑惑,這莘子的兒子和女兒怎麼競要成婚?一時間,倒是有些荒誕走板的非議不脛而走。
更有那好事者將這與那齊襄公與妹妹文姜私通的醜事相提並論。更是好事者念起了詩經里的齊風南山暗諷這等發生在眼前的醜事。
不過這流言蜚語也不過散布了不待半日,便無人再提,那些個一心要與王詡再續宗族情誼的長輩們也不再登門了。
幼時的王詡,不曾得族人接濟,如今的他更是不屑於這等俗世的虛情。至於用了何等手段恫嚇族人,便不得而知了。
此時已經臨近年節,而王詡與莘奴的成婚可謂雙喜臨門,二人的成禮並不奢華。
只是在王詡母親和莘子的墳墓前施禮之後,便牽手走進蘭花裝點的禮堂里,對拜完禮。
觀禮的賓客也不甚多,除了白圭和一眾弟子之外,便是媯姜與姜雲君,以及剛剛趕到的姬瑩與廉伊。王詡本就是個天生不追求禮節的,行禮也沒有落入俗套。因為婚書一早便已擬好,是以行禮時也不用交換婚書。二人跪拜之後,新娘子本該被送入後面的主屋中,但是王詡卻是拉著莘奴的手一起會見賓客。
莘奴穿著紅色的紗裙,在腰部收束,下面,頭上戴著刻著鳳頭的白銀冠,上面鑲嵌著東海珍珠,邁步之間,百鳥在頭上不住地舞動,而一道道光芒
廉伊望著穿著紅衣,巧笑嫣然的新嫁娘,一時看得痴了。正往杯中倒的酒傾灑出來而不自知,一旁的姬瑩都有些看不過眼,小聲道:“幸好你我乃是虛假姻緣。若是不然,我這個當你夫人的坐在旁邊,可真要被你將臉面丟光乾淨。
廉伊被姬瑩調侃,這才收斂目光,一口抿盡了了杯中之酒。姬瑩看著他的樣子,微微嘆息,倒是很能體會這位趙國將軍此時此刻的心情。
就在這時,禮堂之外又有人前來道賀。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在秦國本該忙於處理公事的公子疾。
按理說,此時秦國政事飄搖,公子疾作為新王的左膀右臂,是一時離開不得的,可是他還是風塵僕僕的趕來,滿臉的風霜疲憊。
只是這位道賀的貴客,入了廳堂,不去欣賞今日的一對玉人,反而逕自望向了坐在廉伊身旁的那位新婚婦人。
姬瑩從未料到公子疾竟然會在這時趕來,一時間也是微微發愣,直直地望向了公子疾。
廉伊仰脖飲下了杯中酒,然後又倒了一杯,放置在了姬瑩的面前,不冷不熱道:“幸好你我乃是虛假姻緣。若是不然,我這個當你丈夫的坐在旁邊,可真要被你將臉面丟光乾淨。”
姬瑩沒料到自己剛扔出去的話,被廉伊原封不動地扔回來,頓時收回目光,不再去看那面色陰鬱的公子疾。
☆、第190章
看到公子疾來訪,王詡起身相迎。如今因為公子嬴駟正式為王,而公子疾一向頗得嬴駟信任,在秦國地位也是水漲船高,不過這一番得意顯然是未臨情場。
自從姬瑩嫁給廉伊後,公子疾的臉上便再無笑容。說到底,他乃秦國公子,自小錦衣玉食,無求不應。雖然不能如兄一般繼承秦國的諸侯之位,可是也算是仕途順遂,從來沒有品嘗過痛失的滋味。
姬瑩之於他,原本是山間的野果,原先不知滋味,待得品嘗後,與其他的桃李迥然不同,可是那野果再怎麼美味,也不過是長在樹上,伸一伸手總是能摘到的。
可是就在這不經意間,野果子便被他人採摘,植於深院內宅,再容不得他親近,這陡然的失落之感,簡直難以名狀。
公子疾也是生平第一次才知求而不得是何滋味。
更何況此番不光是他心愛的女子嫁給了他人,還有自己的親兒也要一併叫那廉伊作父親。若是沒有如海的胸襟,光是想一想內里的憋屈,就能將人活活地悶死。
是以婚宴過後,又有一場親朋間的小酒宴。王詡親自款待了二位好友。
算一算,三人已經許久未曾這般親近的飲酒了,一時間不禁叫人有些感慨。
不過公子疾的頹喪簡直叫人無法漠視。姜雲君如今也算是守得雲開見月明,能夠再次與媯姜團聚,且掃清了以前不能相守的障礙,真可以說是揚眉吐氣。倒是有心情調侃好友一番。
“我們三人的姻緣,如今看來皆是要經受一番歷練,原來還以為嬴疾你的婚姻倒也坦順,迎娶了那張氏為妻,倒也沒有什麼波折,可是如今看來,你竟然是我們三人里最為不順的,不但沒有看住女人,竟是連兒子也贈與他人……”
姜雲君說話一向口無遮攔,多飲了幾杯後,便滿嘴的大實話。
這話若是嘲諷王詡,只怕鬼谷子的臉早就冷下來,那刺客頭子且得有一頓排頭吃。可是公子疾聽了,卻是微微苦笑,又是一番神傷。因為姜雲君說得都是不錯,這的確是自己失了本事。
姜雲君復飲了一杯道:“不過君也不算冤枉,想我與王詡二人,哪一個不是將心愛的女子當做了掌中的珍寶,唯恐有一個閃失,惹得了她們不悅。可是你卻倒好,竟是一味地將心愛的女子逼離了自己的懷抱。但是我卻敬愛你是個真丈夫,從來不討好女子,行巧言之道……哦,對了,還有一次將那魏姬關進了空棺材……這麼看來,雖然失了意中人,卻到底是個錚錚男兒,原是比我們二人強的,來!為了大丈夫的氣節,再幹了這杯中之酒!”
王詡原是靠在方枕上,聽著姜雲君調侃著那公子疾,可是看到那公子疾最後竟然是臉色微變,眼看著又要是嘔血之相,這才出言阻道:“君失態了,且去飲些酸漿解一解酒意吧。”
說完便用銅勺在他的空碗裡舀了一勺酸漿。
許是新娶了夫人,一向不愛在他人私情上多言的王詡,倒是難得地增添了些溫情,寬言對公子疾道:“公子還是年輕,不懂如何珍惜,這倒是與我年輕時相若,君以後的路還很長,如頹喪便不是明智之舉,既然捨不得,便要學會如何爭取回來,這才是真正的男兒本色……”
關於王詡與莘奴的種種,公子疾也是了解了一二的。是以王詡的這一番言語,他還是聽得進去的。
當下便是向王垂手道:“君之言,疾銘記在心!”說完,便是告辭離去。
莘奴在新房久等王詡不至。便悄悄來到這處偏廳,聽他們三人的言語。
只是聽到最後,她竟是有些膽戰心驚,直到三人的酒席散了,王詡命人扶著姜雲君迴轉了客房,而他起身過來時,莘奴才在暗處中轉了身子出來,一雙大眼驚疑不定地望著王詡。
這女子一身紅衣的打扮實在是逗人喜愛,王詡一時看得心中一熱,單手將她拎提入懷道:“幹嘛這樣望著我,可是邀請你的夫君一起共度春宵紅燭夜?”
莘奴卻無心與他玩笑,低聲道:“你剛才的那番言語,是安慰公子疾還是蓄意挑起秦趙兩國的戰火?”
王詡聽到這裡,眼睛微微一眯道:“本無此意,可聽了你話覺得天下太平得甚久,有些無聊,總是要弄出些聲響才好?”
莘奴氣道:“哪個要你在諸國間興風作浪,可是你那番話語不是鼓勵著公子疾與廉伊為難?”
王詡最聽不得那廉伊二字,聽到莘奴提及,一邊往新房走去,一邊低頭望著懷中摟抱的女子道:“那你這是替姬瑩擔憂,還是替廉伊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