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頁
桓澈面色陰寒。
他忽然覺得,父皇都是白費氣力,宗承這樣的人,無論何時皆是寧折不彎,哪怕是將他下獄十年,也不能磨去他這通身的銳氣。
宗承離境當日,桓澈親往觀狀。
他正辭嚴色厲警告宗承,宗石忽來,再度詢問宗承能否帶他一道離境回倭。
宗承很有些不耐,轉頭命人將他拽走。
正在他回頭的空當,宗石突然掏出一柄寒光凜凜的匕首,直朝宗承心口處刺去。
作小廝打扮的顧雲容來給桓澈送披風時,正瞧見這驚悚一幕,才要張口,就被桓澈一把捂住嘴。
宗承幾乎是出於本能,側身一避,順勢攥住宗石執刀的手臂。
叔侄兩個纏鬥在一起。但宗石的劍道修為尚不及宗承的十分之一,兩個也不過短暫交手,不待旁側侍從出手襄助,宗承便奪了刀,將侄兒死死按在地上。
“我當初不該救你。”宗承低頭看著地上尚憤憤呼喝的侄兒道。他說話時神容寡淡,但目光卻是幽若暗夜。
待宗石被人拖下去,宗承轉向桓澈,問他可是買通了宗石。桓澈道:“我要買通也是買通個耳聰目明、頭腦靈光的,何必買通你那個侄兒。”
宗承與桓澈對話之際,目光往他身側一掃,掠過顧雲容時,頓了一下。
桓澈的手在袖底捏了捏顧雲容的小指。顧雲容回捏他一下,眼角餘光瞥他一眼。
兩人的小動作皆收入宗承眼中。他的目光遲遲未曾收回,凝注顧雲容時,顧雲容轉眸,正撞上他的視線。
宗承忽道:“我還有話要與殿下說。”又補上一句,“煩請殿下將身側小廝也一併帶上。”
桓澈瞄了顧雲容一眼,竟然點頭應下。
宗承一路行去,撿了一處僻靜船塢停下,回首道:“我只問殿下一件事,殿下能做得了聖上的主麼?”
“你認為我會為你而致自己受罰麼?我這樣做,便自有自己的應對之法。”
“究竟是有應對之法,還是另有計較,殿下心裡應當最是清楚。不過我倒是好奇,殿下為何會允雲容隨你過來?”
桓澈笑道:“我是想讓你好生看看,雲容與我究竟是假恩愛還是真恩愛,以及,我們才是最般配的。”
宗承的目光在顧雲容面上流轉,出神半日,道:“還記得我先前與你說的‘一期一會’麼?眼下也是一般,今日船塢之會,往後皆不會再有。或許……”
顧雲容等著他的下文,他卻不再往下說。
宗承心中苦笑,或許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
前路如何,誰知道呢。
他籠在袖中的手緊緊攥著那個此前未能送出的蝶戀花纏枝紋青花釉里紅小瓷罐,垂眸緘默,一時竟不知作何言語。
先前在盧師山斷崖邊時,其實他是希望顧雲容鬆手的,非但希望她鬆手,他甚至還希望她能果決地親手將他推下去。
狠狠推下去。
下面雖不是真正的深淵,但只要她推他下去,就能讓他的心落入沉淵之中。
雖非葬身之地,但倘成葬心之處,亦可算是求仁得仁。
他想求一個解脫,但眼前的迷障卻始終將他纏繞,他看不到出路,也不知如何破除迷局。本以為能借顧雲容之手親手了結,但陰差陽錯的,她非但沒有鬆手,還竭力將他拉了上去。
他就好似一個孤獨的夜行者,分明滿心掛礙,卻始終只能獨身前行。回過頭去,想要回歸初始,卻發現腳下的路不可逆。
也沒甚悲歡恚憤可言,當初的路畢竟也是自己選的。
他也不知自己究竟是否後悔當年抉擇,他而今只覺許多事大抵都是命數,不可違逆,也無有因由。
宗承臨行前,回頭深深看了顧雲容一眼,轉身欲走,卻聽她在身後道:“人若是久慣驕傲,自然是很難低頭。但也並非說身負傲骨就是一樁壞事,人活著總是要爭一口氣的。只凡事過滿則溢,有時候並非性情使然,而是執念過甚。”
宗承回眸望她。
“我說這些,並非是在勸說你向朝廷低頭。而是想跟你說,或許你可以試著跳出心裡的怪圈。你覺得對故國有所虧欠,就盡力彌補,彌補到你安心便是。你若覺得自己當年也深受其害,就為還梓鄉一個邇安遠至的清明世界盡心出力,讓那些罔利生民的污吏付出代價。這是兩碼事。”
“我當年也聽聞過你的些許事跡,但那日浴佛節還是忍不住罵你。你的遭遇並不是你擇極端、走歧路的理由,何況是在當時倭寇肆虐的狀況下,敵與我,本就是大是大非的問題。”
顧雲容緩了一緩,道:“我也不指望我這幾句話便能起到什麼效用,只是誠如你所言,一期一會,說不得這是我們最後一次碰面。我先前得過你的恩惠,總是希望把能說的都道出。”
宗承望她迂久,忽笑道:“那不能說的是什麼?不如我們尋個地方,背著他說點不能說的?”
顧雲容懵住。
桓澈見他一步步往近前來,當即擋在顧雲容面前,冷聲催他作速離開。
顧雲容卻是遽然想起一個被延宕了許久的問題,出聲問他當初在崇明島上時,是如何認出她的。
宗承撞上桓澈陰冷的目光,不躲不閃,從容自若。他看向顧雲容,淺笑道:“你的眼眸,你的語氣,你的意態,每一樣都能成為認出你的標識。即便你纏了胸,我也一樣能認出你的體態。”
“心裡裝著一個人時,就是這樣,哪怕是只看到她的手,也能辨出她的人來。”
桓澈冷笑:“辨出又如何?她的人不是你的,心更不是你的。”
宗承默然不語,須臾,凝睇顧雲容少刻,作辭離開。
待到估量著已走出後頭兩人的視線時,他慢慢止步,取出那個小瓷罐。
他緩緩打開封口,將內里積年的櫻花傾倒入海。
海風拂煦,吹得伶仃乾花四處揚散。
不知會飄往何方,更不知終途歸宿是何處。
宗承將罐子托在掌心,長指幾番收攏又鬆開,最終還是沒有將罐子投入海中。
他把瓷罐小心納入隨身茄袋中,舉動極輕,仿似收藏珍寶。
終究還是捨不得,即便明知這般拖泥帶水並非明智之舉。
光陰捻指,日月如梭。
顧雲容回京之後,本以為宗承這件事就算是過去了,誰知三個月後,又無意間聽聞宗承在回返倭國的途中遭遇反叛部下的偷襲,重傷不治,可能已經殞命。
顧雲容覺得很有些不可思議,宗承那樣心有七竅的人怎會著了手下人的道,若他這樣容易暗算,先前早就不知被官府擒住多少回了。
但她能探知的情況十分有限,桓澈顯然也不樂意跟她就此多言。隨後,她又聽握霧無意間說周學理已經被殿下遣回了杭州府老家。聯繫前後,她隱隱覺得這諸般事項都是有關聯的,只是無法得到求證。
她之前去往山東,說到底還是因著周學理的那封信,她覺得皇帝的做法過於激進,而桓澈很可能也並不會花心思在其中斡旋。
他忽然覺得,父皇都是白費氣力,宗承這樣的人,無論何時皆是寧折不彎,哪怕是將他下獄十年,也不能磨去他這通身的銳氣。
宗承離境當日,桓澈親往觀狀。
他正辭嚴色厲警告宗承,宗石忽來,再度詢問宗承能否帶他一道離境回倭。
宗承很有些不耐,轉頭命人將他拽走。
正在他回頭的空當,宗石突然掏出一柄寒光凜凜的匕首,直朝宗承心口處刺去。
作小廝打扮的顧雲容來給桓澈送披風時,正瞧見這驚悚一幕,才要張口,就被桓澈一把捂住嘴。
宗承幾乎是出於本能,側身一避,順勢攥住宗石執刀的手臂。
叔侄兩個纏鬥在一起。但宗石的劍道修為尚不及宗承的十分之一,兩個也不過短暫交手,不待旁側侍從出手襄助,宗承便奪了刀,將侄兒死死按在地上。
“我當初不該救你。”宗承低頭看著地上尚憤憤呼喝的侄兒道。他說話時神容寡淡,但目光卻是幽若暗夜。
待宗石被人拖下去,宗承轉向桓澈,問他可是買通了宗石。桓澈道:“我要買通也是買通個耳聰目明、頭腦靈光的,何必買通你那個侄兒。”
宗承與桓澈對話之際,目光往他身側一掃,掠過顧雲容時,頓了一下。
桓澈的手在袖底捏了捏顧雲容的小指。顧雲容回捏他一下,眼角餘光瞥他一眼。
兩人的小動作皆收入宗承眼中。他的目光遲遲未曾收回,凝注顧雲容時,顧雲容轉眸,正撞上他的視線。
宗承忽道:“我還有話要與殿下說。”又補上一句,“煩請殿下將身側小廝也一併帶上。”
桓澈瞄了顧雲容一眼,竟然點頭應下。
宗承一路行去,撿了一處僻靜船塢停下,回首道:“我只問殿下一件事,殿下能做得了聖上的主麼?”
“你認為我會為你而致自己受罰麼?我這樣做,便自有自己的應對之法。”
“究竟是有應對之法,還是另有計較,殿下心裡應當最是清楚。不過我倒是好奇,殿下為何會允雲容隨你過來?”
桓澈笑道:“我是想讓你好生看看,雲容與我究竟是假恩愛還是真恩愛,以及,我們才是最般配的。”
宗承的目光在顧雲容面上流轉,出神半日,道:“還記得我先前與你說的‘一期一會’麼?眼下也是一般,今日船塢之會,往後皆不會再有。或許……”
顧雲容等著他的下文,他卻不再往下說。
宗承心中苦笑,或許這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
前路如何,誰知道呢。
他籠在袖中的手緊緊攥著那個此前未能送出的蝶戀花纏枝紋青花釉里紅小瓷罐,垂眸緘默,一時竟不知作何言語。
先前在盧師山斷崖邊時,其實他是希望顧雲容鬆手的,非但希望她鬆手,他甚至還希望她能果決地親手將他推下去。
狠狠推下去。
下面雖不是真正的深淵,但只要她推他下去,就能讓他的心落入沉淵之中。
雖非葬身之地,但倘成葬心之處,亦可算是求仁得仁。
他想求一個解脫,但眼前的迷障卻始終將他纏繞,他看不到出路,也不知如何破除迷局。本以為能借顧雲容之手親手了結,但陰差陽錯的,她非但沒有鬆手,還竭力將他拉了上去。
他就好似一個孤獨的夜行者,分明滿心掛礙,卻始終只能獨身前行。回過頭去,想要回歸初始,卻發現腳下的路不可逆。
也沒甚悲歡恚憤可言,當初的路畢竟也是自己選的。
他也不知自己究竟是否後悔當年抉擇,他而今只覺許多事大抵都是命數,不可違逆,也無有因由。
宗承臨行前,回頭深深看了顧雲容一眼,轉身欲走,卻聽她在身後道:“人若是久慣驕傲,自然是很難低頭。但也並非說身負傲骨就是一樁壞事,人活著總是要爭一口氣的。只凡事過滿則溢,有時候並非性情使然,而是執念過甚。”
宗承回眸望她。
“我說這些,並非是在勸說你向朝廷低頭。而是想跟你說,或許你可以試著跳出心裡的怪圈。你覺得對故國有所虧欠,就盡力彌補,彌補到你安心便是。你若覺得自己當年也深受其害,就為還梓鄉一個邇安遠至的清明世界盡心出力,讓那些罔利生民的污吏付出代價。這是兩碼事。”
“我當年也聽聞過你的些許事跡,但那日浴佛節還是忍不住罵你。你的遭遇並不是你擇極端、走歧路的理由,何況是在當時倭寇肆虐的狀況下,敵與我,本就是大是大非的問題。”
顧雲容緩了一緩,道:“我也不指望我這幾句話便能起到什麼效用,只是誠如你所言,一期一會,說不得這是我們最後一次碰面。我先前得過你的恩惠,總是希望把能說的都道出。”
宗承望她迂久,忽笑道:“那不能說的是什麼?不如我們尋個地方,背著他說點不能說的?”
顧雲容懵住。
桓澈見他一步步往近前來,當即擋在顧雲容面前,冷聲催他作速離開。
顧雲容卻是遽然想起一個被延宕了許久的問題,出聲問他當初在崇明島上時,是如何認出她的。
宗承撞上桓澈陰冷的目光,不躲不閃,從容自若。他看向顧雲容,淺笑道:“你的眼眸,你的語氣,你的意態,每一樣都能成為認出你的標識。即便你纏了胸,我也一樣能認出你的體態。”
“心裡裝著一個人時,就是這樣,哪怕是只看到她的手,也能辨出她的人來。”
桓澈冷笑:“辨出又如何?她的人不是你的,心更不是你的。”
宗承默然不語,須臾,凝睇顧雲容少刻,作辭離開。
待到估量著已走出後頭兩人的視線時,他慢慢止步,取出那個小瓷罐。
他緩緩打開封口,將內里積年的櫻花傾倒入海。
海風拂煦,吹得伶仃乾花四處揚散。
不知會飄往何方,更不知終途歸宿是何處。
宗承將罐子托在掌心,長指幾番收攏又鬆開,最終還是沒有將罐子投入海中。
他把瓷罐小心納入隨身茄袋中,舉動極輕,仿似收藏珍寶。
終究還是捨不得,即便明知這般拖泥帶水並非明智之舉。
光陰捻指,日月如梭。
顧雲容回京之後,本以為宗承這件事就算是過去了,誰知三個月後,又無意間聽聞宗承在回返倭國的途中遭遇反叛部下的偷襲,重傷不治,可能已經殞命。
顧雲容覺得很有些不可思議,宗承那樣心有七竅的人怎會著了手下人的道,若他這樣容易暗算,先前早就不知被官府擒住多少回了。
但她能探知的情況十分有限,桓澈顯然也不樂意跟她就此多言。隨後,她又聽握霧無意間說周學理已經被殿下遣回了杭州府老家。聯繫前後,她隱隱覺得這諸般事項都是有關聯的,只是無法得到求證。
她之前去往山東,說到底還是因著周學理的那封信,她覺得皇帝的做法過於激進,而桓澈很可能也並不會花心思在其中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