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年你也應當習得不少本事,出去討口飯吃不是難事。”宗承言罷,揮手命韋弦將宗石送出。

  宗石將被人架出去時,死死盯著宗承:“叔父當真不會轉意了麼?”

  宗承神容淡漠:“我給你的機會實在多不勝數,是你自己不知好賴。”

  宗石面目緊繃,直至被拖拽出去,都未再言語。

  桓澈走的是官道,行路不會過慢,然而兩月之後,宗承仍舊未能等來桓澈的回覆。

  眼看著將入冬季,若是再不走,風候便不宜遠航了。

  宗承忖量之後,提筆給桓澈寫了一封信,欲讓自己的手下執此信在此等候,自己先行回倭。但桓澈留下的看守們並不答應。

  在再一次被擋回去後,韋弦低聲對宗承道:“我看朝廷那邊就是要背約!先前分明說好了不限制您的自由的。大人何必順著他們的意,山東近海還有數萬海寇待命,隨時聽候您的差遣,您想脫身……”

  韋弦後頭的話未完,便被宗承冷冷瞪了一眼。

  “我現在若是與他們動武,朝廷正能逮住由頭尋我麻煩,他們巴不得我來硬的。你以為皇帝當真願意這樣輕巧地放過我?而今行事需謹慎,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跟外面那群人起衝突。”

  韋弦諾諾應聲。

  宗承正預備回房打譜子,忽見拏雲大步而來。

  拏雲張口便讓他隨他走一趟。宗承問及緣由,拏雲道:“你進獻的火器裡面,有一門後裝炮,在試驗開火時,母銃筒炸膛,險些傷了陛下,陛下震怒,令我押你赴京。”

  韋弦等人都是驚詫不已,唯宗承面色不改。他跟拏雲再三交涉,希望能讓太子重回一趟山東面談,但拏雲表示皇命難違,太子殿下也吩咐過,一切等他回京再說。

  宗承這回卻是不肯妥協,堅持不願跟拏雲赴京。拏雲欲強行將他帶走,宗承便以近海數萬海寇相威脅,態度堅決。

  拏雲一時難辦,暫且退走,轉去修書請示桓澈。

  韋弦不明白,為何大人先前還說不能跟朝廷起衝突,如今卻不願配合太子的手下回京。

  宗承回房後,面色仍是陰沉如水。

  沒想到皇帝的後手來得這麼快,他交上的貨尚未焐熱,就急急對他下手。他根本不能跟拏雲回去,一旦回京,等著他的就是百口莫辯、身陷囹圄。京師遠海,他無論是尋求外援還是籌謀斡旋,都會艱之又艱。

  他先前就想到了皇帝可能會轉回頭打壓他,但仍未離境。

  因為他一走,他前面與朝廷的交涉都會毀於一旦,他這兩年為自己所做的一應籌謀也都會付諸東流。

  但若是朝廷那邊執意為難,衝突怕是在所難免的。

  桓澈的回應很快便至,信上指示說讓拏雲務必拿下宗承。

  兩廂無法達成共識,牴牾一朝爆發。一夕之間,數萬海寇蜂擁而至,威逼朝廷放了宗承大人。

  貞元帝聞訊,自南方調水師增援山東守軍,下命捉拿寇王宗承赴京。

  顧雲容聽說這件事時,已是仲冬時節。她幾乎是一瞬之間就想起了先前收到的那封疑似周學理寫的匿名信。

  那封信上所說的“協助”,便是讓她手書一封勸降信,暗遞於宗承,讓宗承放棄抵抗,依旨回京,以免兩邊相持,局面失控。

  但是她並沒有那樣做。

  一來她並不完全明了眼下局勢,二來她不認為宗承就會聽她勸言。宗承骨子裡是個十分執拗的人,連孔氏的話都不肯聽,憑甚聽她的。

  桓澈自山東回京後,她也試著詢問過山東那邊的狀況,但他不願多言。如今戰火重燃,卻是不知皇帝打的什麼主意了。

  這一仗一打就是三個月。轉年二月,已經脫身的宗承率部盤桓近海,要求面見太子。

  貞元帝命桓澈再赴山東,押宗承回京問罪。

  桓澈出發前夕與顧雲容話別時,她卻是聽著聽著,忽道:“阿澈,你能否帶我一道趕赴山東?”

  桓澈立時沉容,嚴詞拒絕。

  顧雲容撒嬌半晌也無甚效用,正容道:“我說不得能幫上你的忙的,你現在往山東去,就是打算硬來的對不對?”

  桓澈道:“什麼叫硬來,宗承抗旨不遵,原就該拿下。”

  顧雲容沉默一下,道:“這根本就是你跟陛下設的局對不對?你們從來也沒打算放過宗承,只想拿到他手裡的貨,然後將他捉拿,對麼?先前說什麼交涉達成共識,不過都是誆人的。”

  桓澈凝睇著她:“我只問容容一句,宗承是不是海寇出身?該不該受懲?”

  “若是從大是大非上說,自然是的。但你何必顧左右而言他,你們對付宗承,絕非因此,對吧?”

  桓澈一頓,本不欲多言,但禁不住顧雲容再三追問,又氣又無奈,扣住她手腕,在她耳垂上不輕不重咬了一下。

  這小妖精真是越發不好對付了。

  “你說的不錯。其實說來也簡單,”他指尖慢慢摩挲她手腕內側柔嫩嬌滑的肌膚,“宗承在這場交涉中過於強勢,並且,他手下那些不計其數的海寇始終都是個禍患,所以父皇需要打壓他、敲打他,滅一滅他的氣焰,不然他回頭會越發狂妄難馴。”

  “這一點,宗承自己應當也能想到,但他還是選擇與朝廷對抗,你說他這般態度,父皇焉能饒他?”

  顧雲容道:“但他如今即便可以一走了之,也仍舊徘徊不去,要求與你覿面,這不正表明他是真心誠意想要跟朝廷敦睦相處麼?你難道不怕把他逼急了,將他徹底推到倭人那邊?屆時不知會添多少麻煩。”

  桓澈擰眉,道他自有法子擒住宗承。顧雲容即刻提出,擒住宗承會導致大批海寇激變,他屆時又當如何。

  桓澈轉眸看顧雲容。其實縱然海寇激變,朝廷這邊也並非招架不住,只是他這幾日也一直在想,為了彈壓宗承,究竟是否有必要以此為代價。

  他眸光微動:“容容欲如何?”

  又是韶光融和三月天,桓澈抵達山東後,便即刻安排與宗承會面。

  宗承表示他獻上的那些火器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若是貞元帝當真覺得他以次充好,他可以再補一批火器,但他不會回京受審。

  兩廂商榷三日,桓澈同意宗承的提議,也允許宗承離境,但提出宗承在往後的海貿中,不得輕用武力。朝廷對他本就是寬大為懷,他若一而再再而三挑戰朝廷對他的容忍,那便休怪朝廷治他。

  宗承容色矜莊:“我平生最是講求一個‘信’字,許諾之事必定履行。我倒覺得殿下說反了,是朝廷一再挑戰我的容忍力。其實殿下也很清楚,倘若我不往國朝這邊來,你們根本奈何不得我。”

  桓澈冷笑:“如今所受磋磨,難道不是因你此前作孽所致?說白了,你的海寇身份,就是最大的把柄。先前在海上攪風攪雨,如今想要回歸故土了,就開始將功折罪,行善抵惡。”

  宗承緘默少頃,道:“殿下之言我不多論。我從不否認自己有錯,這些年來,我也在盡力彌補。但陛下意欲捉拿我,究竟是因著什麼,你我都清楚,總拿我的海寇出身作筏子,也沒多大意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