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頁
大約因著她並非貞元帝那樣的上位者,也大約因著她此前在錢塘縣時久罹戰火煎熬,她總覺得安穩才最要緊,能夠化干戈為玉帛,就不要兵戎相見。
所以她潛意識裡覺著在宗承這件事上,井水不犯河水已是最好的結果。宗承自己必定也是知道與朝廷對抗對他弊大於利,不會刻意挑釁,何況有他引導,海寇滋事的可能也會大大降低。
只可惜她並不能幫貞元帝做決定,也礙於後宮不得干政的祖訓,不可能出面批駁,批駁也無用。
施驥下朝之後,轉去文華殿與桓澈商討治理海寇之事。開海禁後,只太平了一陣子,後面又冒出多股海寇作祟海上,劫掠商船,殺人越貨,攪得濱海人心惶惶。
施驥如今忽然覺得,有倭王在也是一樁好事,若是這種事放在以前,至少能尋見個治得了海寇的人,他聽說從北到南的海面上的海寇,無一不對倭王敬之重之,有倭王出面,根本不需朝廷費心剿寇。
桓澈只道已調兵前往圍剿海寇,旁的無需計較。
施驥覺得太子的態度有些怪異,只是來一股打一股,治標不治本,為今之計還是應當仔細商討如何整治海寇才能讓海寇不要滋事。不過話說回來,治標容易治本難,這就好像劃出一大塊地方,杜絕山匪伏莽一樣不易。
施驥揣著滿腹思量回了府。他喚來施綏,查問了他的功課,看他諾諾垂頭,似乎急欲脫身,不由又想起了先前的一樁事。
審理梁王案子期間,施綏一直蹀躞不下,施驥嚴詞逼問之下,得知原來梁王東窗事發之前,曾來找過孫兒。
其時施綏正與一群世家公子乘馬遊逛,被梁王瞧見,半途攔下。
還好施綏總算拎得清,沒有入梁王的套。只是後來梁王事敗,施綏總是擔心會牽累己身與施家。
施驥問及梁王當時讓施綏作甚,施綏卻是抵死不肯講。
施驥輕嘆,敲打孫兒往後切要萬事小心,與孫兒閒話時,便說起了海寇滋擾濱海之事。
“海寇豈是好治的,”施綏道,“縱有好法子,沒有三年五載也是治不下來的。不過孫兒總覺,東宮有此態度,好似是在等著什麼。”
昂昂走步穩當之後,顧雲容就時常帶他出來轉悠。
是日,她領著兒子在宮後苑觀花時,正碰見桓澈陪著貞元帝信步閒談。
貞元帝原是正色肅容,甫一瞧見孫兒就龍顏大悅,招呼孫兒上來,拉起一雙小手就領去了別處。
昂昂被祖父拉走前,還朝顧雲容與桓澈笑著揮手。
顧雲容眼睜睜看著兒子被皇帝拐跑,只好也朝兒子揮揮手。
昂昂身份貴重,宮中此前又許久未有孩子降生,無論是皇帝還是太后,都對他疼愛非常。宮妃更不必說,個個極盡討好之能事,瞧見昂昂仿佛看到親兒孫一般。
顧雲容總擔心兒子被這一眾人慣壞,但難能可貴的是,兒子小小年紀就格外懂事,除卻偶爾耍性子之外,基本是讓作甚就作甚,極少與人頂撞。
桓澈見顧雲容仍舊騁目遠望兒子背影,拍拍她手背:“昂昂若是瞧見你這般,說不得會認為等他回來,你要揍他。”
顧雲容回頭:“此話怎講?你看我生得慈眉善目的,難道不是一瞧就是極好相與的麼?”
桓澈道:“我可是記得,你沒少威嚇兒子,你莫非沒發覺,他在你面前時都格外聽話?”
“我那是擔心他被慣得不知東南西北。他若是回頭變皮了,我說不定會叫上你跟我一起揍他。”
桓澈輕咳,正欲岔開話頭,顧雲容已經問起了另一件事:“當初周學理究竟做了甚,你要將他逐走?我前陣子收到阿姐的家書,得知周學理再度留書出走,去向不明。”
桓澈湊近:“給我點好處,我就告訴你。”
顧雲容見左右無人,做賊一樣慢慢靠過去,在他臉頰上啄了一下。看他無甚反應,她橫下心來,又連啄了兩下。
“當我的臉是樹呢,縱然真是樹,你這麼個撓痒痒的啄法,也啄不著食兒。”
顧雲容黑沉著臉問他待要如何,他攬住她的腰道:“晚來我啄你,從上到下都啄一番,你不要亂扭亂動才是。”
顧雲容觀他神色,不知他又想到了什麼不可描述的情景,忙忙岔題追問。
“你此前可曾想過,為何宗承會那樣輕易地將周學理放回來?”
顧雲容怔了一下:“你是說……”
“是的,宗承是故意放周學理回來的。周學理在宗承手底下棲身數年,早已經轉了性情。不過有趣的是,宗承將周學理安插在我身邊後,卻沒有安排他做多少事。我揣度著,宗承已經料知周學理在我面前敗露。”
顧雲容微訝,莫非周學理與甄氏一樣,想要遊走在多個主子之間?
“但我也沒有真正讓周學理為我做事。周學理的老底被我揭破之後,嘴上說要效忠於我,實質上卻是借著在握霧手下做事之便,仍舊意圖為宗承傳信。我不知他是當真難以背棄舊主,還是如甄氏一般自作聰明,以為自己能諸面應付,遊刃有餘。”
“橫豎周學理究竟抱著何種心思,都不打緊。這種慣耍小聰明的人,縱是說破天,我也不會用。”
顧雲容提及周學理給她的那封信,詢問桓澈認為周學理此舉意圖何在。
桓澈搖頭:“這不好說。興許他認為,回京受審才是宗承的明智之選。也興許,他打算藉此討好朝廷。”
顧雲容倏而道:“所謂宗承回程途中遭遇反叛部下刺殺,其實都是偽飾出來的對不對?真正刺殺宗承的人,是朝廷派去的,對麼?你早知一切……”
桓澈盯著顧雲容,慢慢道:“容容在想甚,我不是一早就表明了態度了麼?我覺得留著宗承對時局才最為有利,怎會默許對他的截殺?”
顧雲容一時迷惘,這件事應當就是朝廷做的才是,偽造成海寇之間的火併應當是為了防止宗承的部下為之報仇,若阿澈當真不知情,那麼難道是貞元帝暗地裡派心腹去刺殺宗承的?
不過顧雲容總是覺得,宗承並未斷命。
又是一年賞櫻季。
倭國平安京的仁和寺乃久負盛名的賞櫻勝地,此間御室櫻開花甚晚,別處櫻花紛謝時,此間櫻花始綻。
春夏之交,韶光淑氣,鳥雀巧囀。
一輛黑油馬車緩緩在仁和寺門外緩緩停下,來往路人不由駐足圍看。這馬車本身或許尋常得緊,但卻是分外引人注目。
日本國不如天朝富庶,且日本國馬匹多矮,在拉車行路上頭不及天朝馬匹,又兼飼養馬匹靡費過甚,故而日本國內即便是達官顯貴也極少乘坐馬車,大多選擇乘轎。
寺門開啟之後,馬車一徑駛入。
仁和寺櫻林深處有一株櫻花樹,枝葉蓊蓊,開花之際落櫻紛紛,故喚泣櫻。
一把輪椅遠遠而來。到得近前,後面推著輪椅的侍從低聲詢問:“大人,可用小人把您扶過去?”
輪椅上深衣錦帶的男人抬頭掠視一眼。滿目瓊花如雲似煙,爛漫勾連,映入他烏黑瞳仁,投出小片亮色,溫柔了他充斥著清寒冷寂的眉眼。
所以她潛意識裡覺著在宗承這件事上,井水不犯河水已是最好的結果。宗承自己必定也是知道與朝廷對抗對他弊大於利,不會刻意挑釁,何況有他引導,海寇滋事的可能也會大大降低。
只可惜她並不能幫貞元帝做決定,也礙於後宮不得干政的祖訓,不可能出面批駁,批駁也無用。
施驥下朝之後,轉去文華殿與桓澈商討治理海寇之事。開海禁後,只太平了一陣子,後面又冒出多股海寇作祟海上,劫掠商船,殺人越貨,攪得濱海人心惶惶。
施驥如今忽然覺得,有倭王在也是一樁好事,若是這種事放在以前,至少能尋見個治得了海寇的人,他聽說從北到南的海面上的海寇,無一不對倭王敬之重之,有倭王出面,根本不需朝廷費心剿寇。
桓澈只道已調兵前往圍剿海寇,旁的無需計較。
施驥覺得太子的態度有些怪異,只是來一股打一股,治標不治本,為今之計還是應當仔細商討如何整治海寇才能讓海寇不要滋事。不過話說回來,治標容易治本難,這就好像劃出一大塊地方,杜絕山匪伏莽一樣不易。
施驥揣著滿腹思量回了府。他喚來施綏,查問了他的功課,看他諾諾垂頭,似乎急欲脫身,不由又想起了先前的一樁事。
審理梁王案子期間,施綏一直蹀躞不下,施驥嚴詞逼問之下,得知原來梁王東窗事發之前,曾來找過孫兒。
其時施綏正與一群世家公子乘馬遊逛,被梁王瞧見,半途攔下。
還好施綏總算拎得清,沒有入梁王的套。只是後來梁王事敗,施綏總是擔心會牽累己身與施家。
施驥問及梁王當時讓施綏作甚,施綏卻是抵死不肯講。
施驥輕嘆,敲打孫兒往後切要萬事小心,與孫兒閒話時,便說起了海寇滋擾濱海之事。
“海寇豈是好治的,”施綏道,“縱有好法子,沒有三年五載也是治不下來的。不過孫兒總覺,東宮有此態度,好似是在等著什麼。”
昂昂走步穩當之後,顧雲容就時常帶他出來轉悠。
是日,她領著兒子在宮後苑觀花時,正碰見桓澈陪著貞元帝信步閒談。
貞元帝原是正色肅容,甫一瞧見孫兒就龍顏大悅,招呼孫兒上來,拉起一雙小手就領去了別處。
昂昂被祖父拉走前,還朝顧雲容與桓澈笑著揮手。
顧雲容眼睜睜看著兒子被皇帝拐跑,只好也朝兒子揮揮手。
昂昂身份貴重,宮中此前又許久未有孩子降生,無論是皇帝還是太后,都對他疼愛非常。宮妃更不必說,個個極盡討好之能事,瞧見昂昂仿佛看到親兒孫一般。
顧雲容總擔心兒子被這一眾人慣壞,但難能可貴的是,兒子小小年紀就格外懂事,除卻偶爾耍性子之外,基本是讓作甚就作甚,極少與人頂撞。
桓澈見顧雲容仍舊騁目遠望兒子背影,拍拍她手背:“昂昂若是瞧見你這般,說不得會認為等他回來,你要揍他。”
顧雲容回頭:“此話怎講?你看我生得慈眉善目的,難道不是一瞧就是極好相與的麼?”
桓澈道:“我可是記得,你沒少威嚇兒子,你莫非沒發覺,他在你面前時都格外聽話?”
“我那是擔心他被慣得不知東南西北。他若是回頭變皮了,我說不定會叫上你跟我一起揍他。”
桓澈輕咳,正欲岔開話頭,顧雲容已經問起了另一件事:“當初周學理究竟做了甚,你要將他逐走?我前陣子收到阿姐的家書,得知周學理再度留書出走,去向不明。”
桓澈湊近:“給我點好處,我就告訴你。”
顧雲容見左右無人,做賊一樣慢慢靠過去,在他臉頰上啄了一下。看他無甚反應,她橫下心來,又連啄了兩下。
“當我的臉是樹呢,縱然真是樹,你這麼個撓痒痒的啄法,也啄不著食兒。”
顧雲容黑沉著臉問他待要如何,他攬住她的腰道:“晚來我啄你,從上到下都啄一番,你不要亂扭亂動才是。”
顧雲容觀他神色,不知他又想到了什麼不可描述的情景,忙忙岔題追問。
“你此前可曾想過,為何宗承會那樣輕易地將周學理放回來?”
顧雲容怔了一下:“你是說……”
“是的,宗承是故意放周學理回來的。周學理在宗承手底下棲身數年,早已經轉了性情。不過有趣的是,宗承將周學理安插在我身邊後,卻沒有安排他做多少事。我揣度著,宗承已經料知周學理在我面前敗露。”
顧雲容微訝,莫非周學理與甄氏一樣,想要遊走在多個主子之間?
“但我也沒有真正讓周學理為我做事。周學理的老底被我揭破之後,嘴上說要效忠於我,實質上卻是借著在握霧手下做事之便,仍舊意圖為宗承傳信。我不知他是當真難以背棄舊主,還是如甄氏一般自作聰明,以為自己能諸面應付,遊刃有餘。”
“橫豎周學理究竟抱著何種心思,都不打緊。這種慣耍小聰明的人,縱是說破天,我也不會用。”
顧雲容提及周學理給她的那封信,詢問桓澈認為周學理此舉意圖何在。
桓澈搖頭:“這不好說。興許他認為,回京受審才是宗承的明智之選。也興許,他打算藉此討好朝廷。”
顧雲容倏而道:“所謂宗承回程途中遭遇反叛部下刺殺,其實都是偽飾出來的對不對?真正刺殺宗承的人,是朝廷派去的,對麼?你早知一切……”
桓澈盯著顧雲容,慢慢道:“容容在想甚,我不是一早就表明了態度了麼?我覺得留著宗承對時局才最為有利,怎會默許對他的截殺?”
顧雲容一時迷惘,這件事應當就是朝廷做的才是,偽造成海寇之間的火併應當是為了防止宗承的部下為之報仇,若阿澈當真不知情,那麼難道是貞元帝暗地裡派心腹去刺殺宗承的?
不過顧雲容總是覺得,宗承並未斷命。
又是一年賞櫻季。
倭國平安京的仁和寺乃久負盛名的賞櫻勝地,此間御室櫻開花甚晚,別處櫻花紛謝時,此間櫻花始綻。
春夏之交,韶光淑氣,鳥雀巧囀。
一輛黑油馬車緩緩在仁和寺門外緩緩停下,來往路人不由駐足圍看。這馬車本身或許尋常得緊,但卻是分外引人注目。
日本國不如天朝富庶,且日本國馬匹多矮,在拉車行路上頭不及天朝馬匹,又兼飼養馬匹靡費過甚,故而日本國內即便是達官顯貴也極少乘坐馬車,大多選擇乘轎。
寺門開啟之後,馬車一徑駛入。
仁和寺櫻林深處有一株櫻花樹,枝葉蓊蓊,開花之際落櫻紛紛,故喚泣櫻。
一把輪椅遠遠而來。到得近前,後面推著輪椅的侍從低聲詢問:“大人,可用小人把您扶過去?”
輪椅上深衣錦帶的男人抬頭掠視一眼。滿目瓊花如雲似煙,爛漫勾連,映入他烏黑瞳仁,投出小片亮色,溫柔了他充斥著清寒冷寂的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