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頁
太子“你現在給孤薅掉吧。省得父皇見到孤就往孤頭上瞅。”
“既然越長越多,就別薅了,祖父想看就讓他看吧。”大郎說著沖三郎使個眼色。
三郎“是呀。父親,好好的頭髮薅掉得多疼啊。”
“還一次薅掉好幾根。”四郎說著打個寒顫。
二郎看看大郎又看看三郎,總感覺他倆話裡有話,而四郎是真怕疼,“母親,父親,孩兒想回府看看。”
“府里又沒人掛念你,這麼著急做什麼?”大郎問。
二郎翻個白眼,“你以為我是你?大兄,再不回去你兒子都不認識你這個父親了。”
“他回去,他兒子也不認識他。”史瑤道。
二郎點頭“母親說得對。”
“信不信我揍你?”大郎瞪他一眼,拽著三郎,“咱們走,省得在這裡礙眼。”說話間向三郎使個眼色。
四郎看見了,抓住大郎的另一個胳膊,“我也去。”
“你不在宮裡歇息,上哪兒去?”太子問。
四郎“孩兒不累。孩兒還沒見過大侄子呢。孩兒去大兄府上看看大侄子。”
“他滿月時你沒見?”史瑤問。
四郎“那時候還小,見了也不知道我是他叔父。母親,孩兒明天再回來啊。”拽一把二郎,“阿兄,走啦,走啦。”
到大門外,四郎就問,“大兄要和小阿兄說什麼?”
“我,我說什麼了?”大郎不解。
四郎“別想騙我,我剛才看見了。”
“就數你眼尖。”三郎朝他腦袋上擼一把,“大兄想說他兒子的事。”
四郎很失望,“小侄子才一歲,有什麼好說的啊。”
“那你還跟來?”三郎笑著問。
四郎“我又不知道。”
“你現在回去嗎?”三郎問。
四郎“回去,回去,我要讓母親給我做好多好吃的。”說完就往殿內跑。
“不是大侄子的事吧?”四郎走遠,二郎才慢悠悠問。
大郎摟著他的脖子,“變聰明了啊。”
“我又不傻。”二郎往四周看了看,令侍從先走,小聲問,“你們想逼祖父退位?”
大郎“別說得這麼難聽。”
“真的?”二郎驚訝,“被祖父知道,祖父能砍了你們。”
三郎笑道“祖父不捨得。”
“那你們還捨得逼祖父?”二郎問。
大郎“我只是想提醒祖父,他年齡不小了,沒有要逼他。”
“怎麼提醒?”二郎問,“你倆太過分,父親也不會放過你們。”
三郎“不會過分,因為我們從未想過動武。”
“用得著動武嗎?”二郎道,“祖父的虎符還在父親手裡,動的起來嗎?”
三郎噎了一下,“四郎個混小子,我改天一定得揍他一頓。”
“別顧左右而言他。”二郎道,“四郎不提你倆又想密謀什麼,我也能看出來。”
大郎打量他一番,“對自己真有信心啊。”
“你——”二郎張張嘴,“三郎!”
三郎伸出手,“我對天發誓不會貿然提起此事。”
“對,哪天祖父病了,我們再說。”大郎道,“這樣行了嗎?”
二郎滿意了,“這還差不多。”
劉徹走這一年,太子深刻體會到當家難,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太子又認為皇位早晚是他的,也沒人同他爭,所以並不著急登基為帝。
翌日早朝結束,太子留到最後,把虎符還給劉徹。以前劉徹把虎符給三郎,他不找三郎要,三郎都不說給他。現在看到太子這麼乖覺,劉徹欣慰的同時還有些感動,便讓太子拿著。
太子愣住了,宣室內的宮女和宦者也呆了,回過神紛紛看向劉徹,無聲地問,你知道那是什麼嗎?
劉徹當然知道。他去年把虎符給太子,也有一層考驗太子的意思。太子通過考驗,虎符由太子收著劉徹很放心。再說了,劉徹今年六十四歲,雖然近幾年沒生過大病,也不敢托大。畢竟人生七十古來稀。然而,太子並沒有把虎符收回去。
劉徹佯裝很生氣,太子才伸手拿虎符。回到長秋殿,太子就迫不及待問史瑤,“父皇此番何意?”
史瑤看清楚太子手裡的東西有些驚訝,“妾身不知。興許只是一時高興。”
“那孤該怎麼做?”太子道。
史瑤“除了妾身誰也別說,包括幾個孩子。殿下還像以前一樣,權當自己沒有虎符。再說了,這只是一半。殿下能調兵遣將,父皇手裡的那一半也能。”
“對哦。”太子反應過來,“虎符是有兩半。”
劉徹的心思,史瑤真猜不准,也就不敢亂出主意,“所以殿下不用緊張。”然而,五天後劉徹病了,病得起不來,史瑤緊張了。
史瑤聽三郎講過歷史,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一直到後兩年,劉徹經常生病,有時甚至病得神志不清。人生病的時候身體虛弱,心靈脆弱,很容易胡思亂想。史瑤就讓三郎歇在永壽殿,每天早中晚去宣室。
“既然越長越多,就別薅了,祖父想看就讓他看吧。”大郎說著沖三郎使個眼色。
三郎“是呀。父親,好好的頭髮薅掉得多疼啊。”
“還一次薅掉好幾根。”四郎說著打個寒顫。
二郎看看大郎又看看三郎,總感覺他倆話裡有話,而四郎是真怕疼,“母親,父親,孩兒想回府看看。”
“府里又沒人掛念你,這麼著急做什麼?”大郎問。
二郎翻個白眼,“你以為我是你?大兄,再不回去你兒子都不認識你這個父親了。”
“他回去,他兒子也不認識他。”史瑤道。
二郎點頭“母親說得對。”
“信不信我揍你?”大郎瞪他一眼,拽著三郎,“咱們走,省得在這裡礙眼。”說話間向三郎使個眼色。
四郎看見了,抓住大郎的另一個胳膊,“我也去。”
“你不在宮裡歇息,上哪兒去?”太子問。
四郎“孩兒不累。孩兒還沒見過大侄子呢。孩兒去大兄府上看看大侄子。”
“他滿月時你沒見?”史瑤問。
四郎“那時候還小,見了也不知道我是他叔父。母親,孩兒明天再回來啊。”拽一把二郎,“阿兄,走啦,走啦。”
到大門外,四郎就問,“大兄要和小阿兄說什麼?”
“我,我說什麼了?”大郎不解。
四郎“別想騙我,我剛才看見了。”
“就數你眼尖。”三郎朝他腦袋上擼一把,“大兄想說他兒子的事。”
四郎很失望,“小侄子才一歲,有什麼好說的啊。”
“那你還跟來?”三郎笑著問。
四郎“我又不知道。”
“你現在回去嗎?”三郎問。
四郎“回去,回去,我要讓母親給我做好多好吃的。”說完就往殿內跑。
“不是大侄子的事吧?”四郎走遠,二郎才慢悠悠問。
大郎摟著他的脖子,“變聰明了啊。”
“我又不傻。”二郎往四周看了看,令侍從先走,小聲問,“你們想逼祖父退位?”
大郎“別說得這麼難聽。”
“真的?”二郎驚訝,“被祖父知道,祖父能砍了你們。”
三郎笑道“祖父不捨得。”
“那你們還捨得逼祖父?”二郎問。
大郎“我只是想提醒祖父,他年齡不小了,沒有要逼他。”
“怎麼提醒?”二郎問,“你倆太過分,父親也不會放過你們。”
三郎“不會過分,因為我們從未想過動武。”
“用得著動武嗎?”二郎道,“祖父的虎符還在父親手裡,動的起來嗎?”
三郎噎了一下,“四郎個混小子,我改天一定得揍他一頓。”
“別顧左右而言他。”二郎道,“四郎不提你倆又想密謀什麼,我也能看出來。”
大郎打量他一番,“對自己真有信心啊。”
“你——”二郎張張嘴,“三郎!”
三郎伸出手,“我對天發誓不會貿然提起此事。”
“對,哪天祖父病了,我們再說。”大郎道,“這樣行了嗎?”
二郎滿意了,“這還差不多。”
劉徹走這一年,太子深刻體會到當家難,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太子又認為皇位早晚是他的,也沒人同他爭,所以並不著急登基為帝。
翌日早朝結束,太子留到最後,把虎符還給劉徹。以前劉徹把虎符給三郎,他不找三郎要,三郎都不說給他。現在看到太子這麼乖覺,劉徹欣慰的同時還有些感動,便讓太子拿著。
太子愣住了,宣室內的宮女和宦者也呆了,回過神紛紛看向劉徹,無聲地問,你知道那是什麼嗎?
劉徹當然知道。他去年把虎符給太子,也有一層考驗太子的意思。太子通過考驗,虎符由太子收著劉徹很放心。再說了,劉徹今年六十四歲,雖然近幾年沒生過大病,也不敢托大。畢竟人生七十古來稀。然而,太子並沒有把虎符收回去。
劉徹佯裝很生氣,太子才伸手拿虎符。回到長秋殿,太子就迫不及待問史瑤,“父皇此番何意?”
史瑤看清楚太子手裡的東西有些驚訝,“妾身不知。興許只是一時高興。”
“那孤該怎麼做?”太子道。
史瑤“除了妾身誰也別說,包括幾個孩子。殿下還像以前一樣,權當自己沒有虎符。再說了,這只是一半。殿下能調兵遣將,父皇手裡的那一半也能。”
“對哦。”太子反應過來,“虎符是有兩半。”
劉徹的心思,史瑤真猜不准,也就不敢亂出主意,“所以殿下不用緊張。”然而,五天後劉徹病了,病得起不來,史瑤緊張了。
史瑤聽三郎講過歷史,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一直到後兩年,劉徹經常生病,有時甚至病得神志不清。人生病的時候身體虛弱,心靈脆弱,很容易胡思亂想。史瑤就讓三郎歇在永壽殿,每天早中晚去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