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頁
史瑤“那你安排吧。”
“還早呢。”太子道,“船做好後,你們先試試,然後再讓你祖父上船。”
二郎笑道“父親,木匠做好就會試。”
“那就好。”太子放心了,“三郎,你祖父要去南海,可別讓他去。南海離這邊太遠,你一來一回得一年多,你祖父的身體撐不住。”
三郎點頭“孩兒知道。”
“母親,母親,還沒說孩兒可不可以去呢。”四郎道。
史瑤“我說不可以有用嗎?”
“有用。”以前沒用,上次見識到史瑤拿著劍鞘揍他,四郎明白,他母親是真厲害,不敢再亂來。
史瑤挺意外,“看在你這麼聽話的份上,我答應了。”
“父親呢?”四郎問。
太子樂了,“你母親答應了,還用問我?”
“必須得問啊。”四郎心想,我不敢不問啊。不然母親又該說我不尊重你。
太子“你祖父同意,我就沒意見。”
四郎立刻出去找個食盒,把三郎烤的花生全放食盒裡,抱著食盒就去宣室。
門關上,四郎走遠,三郎才回過神,不敢置信指著四郎的背影,“那全是我烤的。”
“你沒說他不能吃。”大郎道。
三郎張張嘴,“這小孩現在怎麼這個樣?”
“跟你學的。”大郎道。
三郎“我,我沒教他這個。”
“有句話你聽說過嗎?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四郎資質好,修行的不錯。”史瑤道。
三郎“是挺不錯,都學會借花獻佛了。”
“獻什麼?”太子問。
史瑤“佛道的佛。”
“你們還懂佛道?”太子看著三郎挺意外。
三郎臉不紅心不跳,“孩兒懂得比父親還多。”
“說你胖還喘上了。”太子白他一眼,指著旁邊籃子裡的生花生,“再烤點。”
三郎“讓四郎烤。”
“再過一會兒就好吃午飯了。”史瑤道,“殿下別吃了。”
太子看一眼漏刻,點點頭算是答應了。
四郎揣著熱花生到宣室,劉徹明知四郎“無事獻殷勤”,依然挺開心。得知二郎回來,明年秋就能乘船去海上,劉徹一高興就答應四郎帶他去。
太始三年,秋八月,劉徹東巡,九月中聖駕抵達九江郡。九月底劉徹帶著四個孫子乘船出海,同行的還有一個眾人沒想到的人——衛青。史瑤的母親也帶著家人來到長安。
皇后得知史家來人,特意在椒房殿設宴款待史家人。
史瑤又陪她母親在長樂宮逛一個多時辰,申時才把人送去博望苑。
劉徹去海上,歸期不定,走時就把虎符給太子,以防匈奴來襲,太子無法調兵遣將。準備把虎符給太子之前,劉徹也有曾猶豫過,等他回來長安已不是他的長安。不過,劉徹想到太子的四個孩子都被他帶走,有人攛掇,太子也不敢亂來,劉徹不擔心了,以致於第二年秋天才回來。
太子攜百官接駕,劉徹注意到太子頭上有幾根白髮,大為吃驚,想也沒想就問,“據兒,你怎麼老了?”
作者有話要說 完結倒計時,有特別想看的番外嗎?
第156章 四郎登基
王侯將相, 禁衛宮女齊刷刷看向劉徹。
劉徹被看得莫名其妙, “你們看朕作甚?”
“祖父,你的兒子,孫兒的父親快四十歲了。”三郎道, “四十不惑。”
劉徹下意識問,“有這麼大嗎?”
“孫兒二十有一。”三郎道。
四郎跟著說“孫兒十三歲。”
“祖父都有曾孫了。”去年大郎的妾給大郎生下長子,長子剛滿月大郎就出去了。大郎算一下,“都會走了。”
三郎“祖父, 四世同堂了解一下。”
劉徹不可思議, “據兒都當祖父了?!”
“你說呢?”大郎問。
劉徹尷尬了, “這一天一天的過得真快。”
“是挺快,眼瞅著又天黑了。”三郎道。
劉徹臉色不好了,瞪一眼三郎,你哪來這麼多話?
三郎假裝沒看見繼續說,“祖父,天色已晚,先回宮吧。”
劉徹瞥他一眼,又轉向太子, 太子頭上的白髮並不多,只是那幾根很顯眼, 劉徹只要看向太子就能看見,刺的劉徹眼睛疼,忍不住說,“太子這些日子辛苦了。”
“為父皇分憂, 是兒臣應該做的。”太子道。
劉徹盯著太子看好一會兒,嘆了一口氣,才對眾人說回宮。
回到皇宮,百官散去,太子帶著四個兒子回長秋殿。剛進正殿,大郎就問,“三郎,祖父會不會提前退位?”
“退什麼位?”史瑤在宮裡,對先前發生的事一無所知,“你祖父病了?”
太子“沒有的事,別聽大郎胡說。”隨即把劉徹打量他良久的事說給史瑤聽,然後才說,“父皇不過是一時感慨。對了,孤的白頭髮很多嗎?”
“還是妾身和殿下說的那幾根。”史瑤道,“妾身要薅掉,殿下說薅掉會越長越多,妾身就沒動。”
“還早呢。”太子道,“船做好後,你們先試試,然後再讓你祖父上船。”
二郎笑道“父親,木匠做好就會試。”
“那就好。”太子放心了,“三郎,你祖父要去南海,可別讓他去。南海離這邊太遠,你一來一回得一年多,你祖父的身體撐不住。”
三郎點頭“孩兒知道。”
“母親,母親,還沒說孩兒可不可以去呢。”四郎道。
史瑤“我說不可以有用嗎?”
“有用。”以前沒用,上次見識到史瑤拿著劍鞘揍他,四郎明白,他母親是真厲害,不敢再亂來。
史瑤挺意外,“看在你這麼聽話的份上,我答應了。”
“父親呢?”四郎問。
太子樂了,“你母親答應了,還用問我?”
“必須得問啊。”四郎心想,我不敢不問啊。不然母親又該說我不尊重你。
太子“你祖父同意,我就沒意見。”
四郎立刻出去找個食盒,把三郎烤的花生全放食盒裡,抱著食盒就去宣室。
門關上,四郎走遠,三郎才回過神,不敢置信指著四郎的背影,“那全是我烤的。”
“你沒說他不能吃。”大郎道。
三郎張張嘴,“這小孩現在怎麼這個樣?”
“跟你學的。”大郎道。
三郎“我,我沒教他這個。”
“有句話你聽說過嗎?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四郎資質好,修行的不錯。”史瑤道。
三郎“是挺不錯,都學會借花獻佛了。”
“獻什麼?”太子問。
史瑤“佛道的佛。”
“你們還懂佛道?”太子看著三郎挺意外。
三郎臉不紅心不跳,“孩兒懂得比父親還多。”
“說你胖還喘上了。”太子白他一眼,指著旁邊籃子裡的生花生,“再烤點。”
三郎“讓四郎烤。”
“再過一會兒就好吃午飯了。”史瑤道,“殿下別吃了。”
太子看一眼漏刻,點點頭算是答應了。
四郎揣著熱花生到宣室,劉徹明知四郎“無事獻殷勤”,依然挺開心。得知二郎回來,明年秋就能乘船去海上,劉徹一高興就答應四郎帶他去。
太始三年,秋八月,劉徹東巡,九月中聖駕抵達九江郡。九月底劉徹帶著四個孫子乘船出海,同行的還有一個眾人沒想到的人——衛青。史瑤的母親也帶著家人來到長安。
皇后得知史家來人,特意在椒房殿設宴款待史家人。
史瑤又陪她母親在長樂宮逛一個多時辰,申時才把人送去博望苑。
劉徹去海上,歸期不定,走時就把虎符給太子,以防匈奴來襲,太子無法調兵遣將。準備把虎符給太子之前,劉徹也有曾猶豫過,等他回來長安已不是他的長安。不過,劉徹想到太子的四個孩子都被他帶走,有人攛掇,太子也不敢亂來,劉徹不擔心了,以致於第二年秋天才回來。
太子攜百官接駕,劉徹注意到太子頭上有幾根白髮,大為吃驚,想也沒想就問,“據兒,你怎麼老了?”
作者有話要說 完結倒計時,有特別想看的番外嗎?
第156章 四郎登基
王侯將相, 禁衛宮女齊刷刷看向劉徹。
劉徹被看得莫名其妙, “你們看朕作甚?”
“祖父,你的兒子,孫兒的父親快四十歲了。”三郎道, “四十不惑。”
劉徹下意識問,“有這麼大嗎?”
“孫兒二十有一。”三郎道。
四郎跟著說“孫兒十三歲。”
“祖父都有曾孫了。”去年大郎的妾給大郎生下長子,長子剛滿月大郎就出去了。大郎算一下,“都會走了。”
三郎“祖父, 四世同堂了解一下。”
劉徹不可思議, “據兒都當祖父了?!”
“你說呢?”大郎問。
劉徹尷尬了, “這一天一天的過得真快。”
“是挺快,眼瞅著又天黑了。”三郎道。
劉徹臉色不好了,瞪一眼三郎,你哪來這麼多話?
三郎假裝沒看見繼續說,“祖父,天色已晚,先回宮吧。”
劉徹瞥他一眼,又轉向太子, 太子頭上的白髮並不多,只是那幾根很顯眼, 劉徹只要看向太子就能看見,刺的劉徹眼睛疼,忍不住說,“太子這些日子辛苦了。”
“為父皇分憂, 是兒臣應該做的。”太子道。
劉徹盯著太子看好一會兒,嘆了一口氣,才對眾人說回宮。
回到皇宮,百官散去,太子帶著四個兒子回長秋殿。剛進正殿,大郎就問,“三郎,祖父會不會提前退位?”
“退什麼位?”史瑤在宮裡,對先前發生的事一無所知,“你祖父病了?”
太子“沒有的事,別聽大郎胡說。”隨即把劉徹打量他良久的事說給史瑤聽,然後才說,“父皇不過是一時感慨。對了,孤的白頭髮很多嗎?”
“還是妾身和殿下說的那幾根。”史瑤道,“妾身要薅掉,殿下說薅掉會越長越多,妾身就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