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沒有。我只看見過他一次,”湯姆說,“但從未與他打過照面。”
“他長什麼樣子?”
“嗯,我是在街角看到他的。當時我和狄奇分手後,他正要去見他,所以我和他並未靠得很近。他看起來五英尺九英寸高,年約五十,發色灰黑——我只記得這些。他看起來相當強壯,我記得他穿著一件淺灰色的外套。”
“哼嗯——嗯——好吧。”麥凱隆茫然地說,仿佛他已將所有事項記錄下來,“嗯,我想大概差不多了。非常謝謝你,瑞普利先生。”
“哪裡哪裡,祝您好運。”
接下來數天,湯姆都乖乖地待在家裡,假如外界正如火如荼地找尋你下落不明的朋友,任誰也不敢四處亂跑。他婉拒了三四個派對邀請。由於狄奇的父親聘請一名美國私家偵探來協助辦案,義大利報紙重新開始大肆報導狄奇失蹤的消息。《歐洲報》與《今日周刊》的一些攝影記者來拍他及他家的照片時,他堅決要他們離開,還得拉著一名緊追不捨的年輕人的手肘,將他一路從房間拉到門口。但五天以來什麼大事也沒發生——
沒電話,沒信件,甚至羅維里尼隊長也無消無息。湯姆偶爾會假想最糟的情況,尤其是在他一天之中情緒最低落的黃昏時刻,那時最容易胡思亂想。他假想羅維里尼與麥凱隆聯手推判狄奇十一月時便失蹤,假想麥凱隆調查他買這輛車的時間,假想當麥凱隆發現狄奇去聖雷默之後並未回蒙吉貝羅,反倒是湯姆·瑞普利回去處理狄奇的財產轉售事宜時,便會查知其中蹊蹺。他想及葛林里先生離開威尼斯那天早上那種疲憊冷漠的道別方式,反覆思索它所代表的意義,他認為那代表不友善,並假想葛林里先生因尋找狄奇的工作毫無進展而勃然大怒,並要求徹底調查湯姆·瑞普利這個他自掏腰包請來說服他兒子回家的無賴。
但每到早上,湯姆又變得樂觀積極。好的一面是,瑪姬毫不懷疑地相信狄奇那幾個月都悶悶不樂地待在羅馬,而且她一定保存了他所有的信件,她可能會將這些信全都拿給麥凱隆看。那些信件也棒透了。湯姆慶幸自己花了這麼多的心思寫這些信。與其說瑪姬是個累贅,倒不如說她是項挺有價值的資產。她發現戒指的那天晚上,他沒抓起鞋子將她打死,實在是太好了。
每天早晨,他從臥室窗口看著朝陽從冬霧裡東升,看著它努力地升上這平和城市的上空,最後突破雲層,帶來午間前數小時的陽光。每一天寧靜的開始,都像是未來平安的保障。氣候逐漸轉暖了,晴天多過雨天,春天將至,而他將在其中一個早晨,一個天氣更晴朗的早晨,出門搭船去希臘。
葛林里先生與麥凱隆離開後的第六天晚上,湯姆撥電話到羅馬給葛林里先生。葛林里先生沒有進一步的消息,但湯姆本來也沒期待任何新消息。瑪姬回美國去了。只要葛林里先生仍留在義大利,湯姆想,報紙每天都會報導狄奇的消息。但關於葛林里先生,報紙再也挖不出轟動的新聞來大肆渲染了。
“夫人好嗎?”湯姆向。
“還好,不過我想焦慮讓她疲憊不堪,我昨天晚上又和她通了一次電話。”
“太糟了。”湯姆說。 棒槌學堂·出品
他想,他應該寫一封和善的信給她,在葛林里先生遠行而留下她一人的這段期間,親切地問候問候她。他希望自己之前能想到這點。
葛林里先生說他這個周末要離開,先在巴黎停留,法國警方也正在進行搜查工作。
麥凱隆和他一起走,如果在巴黎沒什麼事,二人便返回美國。
“不論我或是任何人都看得出來,”葛林里先生說,“他不是死了就是有意躲藏。全球沒有一處不發布搜尋他的消息。或許俄羅斯沒有,老天,他沒表示過想去那個地方吧?”
“俄羅斯?沒有,據我所知沒有。”
顯然葛林里先生認為狄奇若非已死,就是浪跡天涯。在這通電話中,他似乎認定狄奇正在浪跡天涯。
湯姆同一天晚上到彼德·史密斯·金斯利家去。彼德手中有幾份他朋友寄來給他的英文報紙,其中有一份刊登了湯姆將《今日周刊》攝影記者推出家門的照片。湯姆在義大利報紙上也看過這張照片。他在威尼斯街頭出現的照片及他家的照片他傳回了美國,鮑伯與克蕾歐都寄了紐約小報上的照片及報導給他,他們認為這件事實在刺激極了。
“我真是受夠了,”湯姆說。“我只不過是想客客氣氣地提供協助。如果再有任何記者企圖闖進我家,他們一進門我就先給他們一槍。”
他真的火大而且感到厭惡,從他的語氣也聽得出來。
“我相當了解。”彼德說。“我五月底要回來。如果你願意到我愛爾蘭的家住住,我十分歡迎。那裡安靜得不得了,這點我可以保證。”
湯姆看了他一眼。彼德提過他在愛爾蘭的古堡,也拿照片給他看過。他與狄奇的關係,像場惡夢、像個蒼白的惡鬼般閃過他心頭。他和彼德可能發生同樣的事情。彼德是個正直、信任別人、天真又慷慨大方的好人——只差自己長得不大像彼德。但是有天晚上,他為了逗彼德開心,裝了一口英國口音,並模仿彼德的一舉一動以及他說話時會突然頭歪一邊的動作,彼德覺得十分滑稽有趣。如今湯姆想想,他當時不該那麼做。那天晚上他甚至曾一度想到,發生在狄奇身上的事也可能在彼德身上發生,這著實讓他相當慚愧。
“他長什麼樣子?”
“嗯,我是在街角看到他的。當時我和狄奇分手後,他正要去見他,所以我和他並未靠得很近。他看起來五英尺九英寸高,年約五十,發色灰黑——我只記得這些。他看起來相當強壯,我記得他穿著一件淺灰色的外套。”
“哼嗯——嗯——好吧。”麥凱隆茫然地說,仿佛他已將所有事項記錄下來,“嗯,我想大概差不多了。非常謝謝你,瑞普利先生。”
“哪裡哪裡,祝您好運。”
接下來數天,湯姆都乖乖地待在家裡,假如外界正如火如荼地找尋你下落不明的朋友,任誰也不敢四處亂跑。他婉拒了三四個派對邀請。由於狄奇的父親聘請一名美國私家偵探來協助辦案,義大利報紙重新開始大肆報導狄奇失蹤的消息。《歐洲報》與《今日周刊》的一些攝影記者來拍他及他家的照片時,他堅決要他們離開,還得拉著一名緊追不捨的年輕人的手肘,將他一路從房間拉到門口。但五天以來什麼大事也沒發生——
沒電話,沒信件,甚至羅維里尼隊長也無消無息。湯姆偶爾會假想最糟的情況,尤其是在他一天之中情緒最低落的黃昏時刻,那時最容易胡思亂想。他假想羅維里尼與麥凱隆聯手推判狄奇十一月時便失蹤,假想麥凱隆調查他買這輛車的時間,假想當麥凱隆發現狄奇去聖雷默之後並未回蒙吉貝羅,反倒是湯姆·瑞普利回去處理狄奇的財產轉售事宜時,便會查知其中蹊蹺。他想及葛林里先生離開威尼斯那天早上那種疲憊冷漠的道別方式,反覆思索它所代表的意義,他認為那代表不友善,並假想葛林里先生因尋找狄奇的工作毫無進展而勃然大怒,並要求徹底調查湯姆·瑞普利這個他自掏腰包請來說服他兒子回家的無賴。
但每到早上,湯姆又變得樂觀積極。好的一面是,瑪姬毫不懷疑地相信狄奇那幾個月都悶悶不樂地待在羅馬,而且她一定保存了他所有的信件,她可能會將這些信全都拿給麥凱隆看。那些信件也棒透了。湯姆慶幸自己花了這麼多的心思寫這些信。與其說瑪姬是個累贅,倒不如說她是項挺有價值的資產。她發現戒指的那天晚上,他沒抓起鞋子將她打死,實在是太好了。
每天早晨,他從臥室窗口看著朝陽從冬霧裡東升,看著它努力地升上這平和城市的上空,最後突破雲層,帶來午間前數小時的陽光。每一天寧靜的開始,都像是未來平安的保障。氣候逐漸轉暖了,晴天多過雨天,春天將至,而他將在其中一個早晨,一個天氣更晴朗的早晨,出門搭船去希臘。
葛林里先生與麥凱隆離開後的第六天晚上,湯姆撥電話到羅馬給葛林里先生。葛林里先生沒有進一步的消息,但湯姆本來也沒期待任何新消息。瑪姬回美國去了。只要葛林里先生仍留在義大利,湯姆想,報紙每天都會報導狄奇的消息。但關於葛林里先生,報紙再也挖不出轟動的新聞來大肆渲染了。
“夫人好嗎?”湯姆向。
“還好,不過我想焦慮讓她疲憊不堪,我昨天晚上又和她通了一次電話。”
“太糟了。”湯姆說。 棒槌學堂·出品
他想,他應該寫一封和善的信給她,在葛林里先生遠行而留下她一人的這段期間,親切地問候問候她。他希望自己之前能想到這點。
葛林里先生說他這個周末要離開,先在巴黎停留,法國警方也正在進行搜查工作。
麥凱隆和他一起走,如果在巴黎沒什麼事,二人便返回美國。
“不論我或是任何人都看得出來,”葛林里先生說,“他不是死了就是有意躲藏。全球沒有一處不發布搜尋他的消息。或許俄羅斯沒有,老天,他沒表示過想去那個地方吧?”
“俄羅斯?沒有,據我所知沒有。”
顯然葛林里先生認為狄奇若非已死,就是浪跡天涯。在這通電話中,他似乎認定狄奇正在浪跡天涯。
湯姆同一天晚上到彼德·史密斯·金斯利家去。彼德手中有幾份他朋友寄來給他的英文報紙,其中有一份刊登了湯姆將《今日周刊》攝影記者推出家門的照片。湯姆在義大利報紙上也看過這張照片。他在威尼斯街頭出現的照片及他家的照片他傳回了美國,鮑伯與克蕾歐都寄了紐約小報上的照片及報導給他,他們認為這件事實在刺激極了。
“我真是受夠了,”湯姆說。“我只不過是想客客氣氣地提供協助。如果再有任何記者企圖闖進我家,他們一進門我就先給他們一槍。”
他真的火大而且感到厭惡,從他的語氣也聽得出來。
“我相當了解。”彼德說。“我五月底要回來。如果你願意到我愛爾蘭的家住住,我十分歡迎。那裡安靜得不得了,這點我可以保證。”
湯姆看了他一眼。彼德提過他在愛爾蘭的古堡,也拿照片給他看過。他與狄奇的關係,像場惡夢、像個蒼白的惡鬼般閃過他心頭。他和彼德可能發生同樣的事情。彼德是個正直、信任別人、天真又慷慨大方的好人——只差自己長得不大像彼德。但是有天晚上,他為了逗彼德開心,裝了一口英國口音,並模仿彼德的一舉一動以及他說話時會突然頭歪一邊的動作,彼德覺得十分滑稽有趣。如今湯姆想想,他當時不該那麼做。那天晚上他甚至曾一度想到,發生在狄奇身上的事也可能在彼德身上發生,這著實讓他相當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