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趙金生是已經打算在老家呆著了,這事兒前一段時間已經說好了,其實京城的莊子就是不靠趙金生,也有人打理的好好的,不過趙水生也沒有吝嗇,在這邊又買了兩個莊子,直接轉交給了趙金生,這以後就是大房的產業了。
畢竟,趙金生要留在老家,京城那邊肯定是管不上了。
趙水生在這邊又買了兩個,也是給趙金生吃定心丸的意思。
在京城的那幾年,趙金生不管怎麼說,把那莊子管的也很好,趙水生不喜歡占別人的便宜,所以另外補償了趙金生。
趙金生說道:“二弟,大哥知道你的好,大哥不說別的,以後這老家這邊,我就守著了,人都要有個根,不管你們走到哪裡,都會記得這裡永遠是有人等著你們回來的。”
這些年,趙水生對他們的好,他心裡也清楚,並且因為年輕的時候,還起過不好的念頭而感到羞愧。
他也和佟氏說了,要留在老家,他自己沒有什麼本事,到了京城,也是給二弟那邊添麻煩,現在兒子都已經有女兒了,再過去跟著算什麼?
爹已經不在了,就是為了每年清明的時候,能給老人家上墳,他這個當老大的也該在老家守著。
他在京城,也聽說很多大戶人家,都是留了一房家人在老家的,守著祖宅,不讓祖宅沒有人氣。
他沒有什麼大出息,這一點也能做到,讓他的子孫在這裡繁衍起來。
趙水生說道:“有大哥這句話,我就放心了,以後瑾哥兒他們要回來科考,我也不用擔心這邊沒有人了。”
學子們科考,都是在原籍的,所以瑾哥兒他們要是要考秀才之類的,也得回到老家這邊。
而趙土生,則是繼續跟著過去京城。他以後是管鋪子的,家裡又有了老大,他就沒有必要還在老家守著。
一切安排妥當,李梨花有跟楚楚單獨說了半天的話,留給楚楚一個匣子。讓她隨時都帶著,她和趙水生就帶著護衛們輕裝上陣了。
要說騎馬,李梨花也會,不過騎馬是很累人的活兒。
趙水生的身體也受不住,所以還是做了馬車,只不過這馬車專門精修了的,用的馬也是良馬,速度就非常的快。
在這途中,趙水生安排了另外四輛馬車也朝不同的方向駛去了。李梨花說道:“你擔心京城有人打我們的主意?”
所以另外安排了四輛馬車,也是防著那些人對他們下手。
趙水生點頭,“我懷疑皇上的病有人下了手,可見是有人想換個皇帝了。”只怕京城被控制住了,那就不好辦了。
李梨花說道:“你是不是要找大夫帶過去?”皇上既然病了,太醫院的太醫治不好,那麼說明太醫院也被控制了,只能是從外面找。
趙水生說道:“人我已經在半路上帶來了,混在家丁那邊,這人是跟著出過海的,在番外也學過不同於咱們這邊的醫術,還能給人開腸破肚,我把人找過來,然後給他講了皇帝的情況,他也有把握把人給治好。”
這邊的太醫和大夫,誰也不會開膛破肚,據這位神醫說,在外番很多地方都已經用了這個法子,治好了不少疑難雜症。他聽了趙水生講的病人的情況,已經大概知道病人得了什麼病。
是吃了不利於身體的病,在肚子裡長了個瘤子,只要把這瘤子給割下來,然後fèng合好了,就能把病給治好了。
正因為是這樣,皇上的病,那些大夫們才束手無策。
李梨花說道:“這種情況,我以前也在書上看到過,只是大部分人認為是得罪了神靈,所以神靈才會降罪於這個人。”
李梨花明白了,恐怕這邊也有這個說法,而得了這個病的正好是皇帝,大家誰敢說皇帝是得罪了神靈,才得了這種怪病?
於是皇上的病就這麼一天天的拖著,能好才怪。
這背後之人還真是陰險,不知道到底是哪個皇子或者哪個大臣想的這方法,把皇上這麼的給治死了,還沒有人說他們的壞話。
聽說有些東西吃的多了,也會長這個瘤子,恐怕那背後之人給皇上吃的東西,就是這樣的吧。
李梨花明白了,此次帶人進京,一路上肯定不會太太平平的了。
果然,到了離京城越來越近的地方,就出現了好幾撥人過來打殺,幸虧趙水生帶的人武藝都是一等一的,就這樣,還有幾個人受了傷。
趙水生用了金蟬脫殼的法子,自己先行一步去了京城,而李梨花直接到了自己的莊子上,意料之中的看見莊子上有徘徊的陌生人,不過這些人見到馬車,只是看了一眼,就離開了。
李梨花在莊子上換了一身衣服,然後騎著馬去了京郊的西大營。
她現在是男裝打扮,也是為了避人耳目的。趙水生有事情交代給她,這事兒關係到一大家子的生死榮辱,趙水生也放心把這個事兒交給自己的妻子。上輩子和這輩子,兩個人都是對方最信任的人,也都知道對方的本事。
等京城的事情都已經平靜下來,田夫人拉著李梨花的手,感嘆的說道:“你說你怎麼這麼大的膽子,連西郊大營都敢闖!要是我,早就嚇死了!”
說的是李梨花帶著溫閣老通過內廷大總管運出來的令牌到西郊大營請兵的事兒。
皇上雖然疼痛難忍,可是到底是當皇上的人,知道自己被人算計了,也隱忍不發,反而依靠著自己信任的人,把能調動軍隊的令牌給運出了宮外面。
溫如庭在想方設法的把那令牌交給了趙水生。
趙水生是個男子,目標本來就大,所以他正大光明的進京城來了,反而把人的視線給吸引了過去,而作為趙水生夫人的李梨花,在那些人看來,不過是一介婦人,能有什麼本事?
所以在莊子上見到只有趙夫人一個人的馬車,那些人還以為是被調虎離山了,趙夫人這邊就徹底不管了。
在世人眼裡,婦人都是膽小怕事的。可是李梨花這次卻讓人刮目相看,正是因為對手的疏忽大意,所以李梨花拿著令牌把兵給調動了,成功的阻止了有人逼宮的企圖。
說起來,歷代都有想要奪嫡逼宮的事兒,就是先帝那時候,還不是有大皇子做出這個事兒?
如今眼看著皇子們都長大了,而皇后所出的嫡子也沒有被立為太子,年紀也還小,所以有人心思就動了起來。
加上還有人在官場上鬱郁不得志,幾方面的人,就做成了這次的事兒。
好在最後皇上的病也治好了,那些人的陰謀也沒有成功。
聽了田夫人的話,李梨花說道:“到了那個地步,膽子不大也不成了。”
“說的也是!誰知道那戴閣老竟然喪心病狂,想要謀害皇上呢?”
這 是對外的說法,真實的情況是,戴閣老這幾年在內閣很不得志,溫如庭也沒有再處處讓著他,他在內閣的處境就一天不如一天,而皇上那邊,也對戴閣老的話沒有那 麼重視,最要命的是,他在幾年前,河南省發生水災的時候,和河南省的官員勾結,想要謀害欽差大臣的事兒,被二皇子的外家知道了,因為有個河南省的官員有戴 閣老寫給他的一封信,只不過當初趙水生賑災成功,戴閣老害怕事發,所以就把這個官員的一家子放火給燒了,那官員僥倖逃過一條命,只是臉上燒的不成樣子,養 病用了將近兩年,而這位官員在外人看來,已經是意外死了的,誰知道這個官還活著,並且和二皇子的外家聯繫上了。
他的本意是像讓二 皇子的外家給自己做主,把戴閣老給扳倒,誰知道二皇子的外家卻覺得這是個好機會,他們雖然是皇子的外家,可是也沒有一個內閣大臣與皇上的關係更親近一些, 於是這二皇子的外家拿了這證據,找到了戴閣老,戴閣老被人拿住了把柄,加上也不想在內閣憋屈的繼續下去,所謂的富貴險中求,真的扶持了二皇子成為下一任的 皇帝,那麼他就是有擁立之功,這內閣首輔的位置,怎麼也輪到他了,而且更有數不盡的好處等著他。
與其等著被人排擠下去,還被人捏著把柄,不如就博上一博,反正他也沒有選擇了。
只是本來計劃的好好的,連禁軍統領也給拿捏住了,誰知道那趙水生竟然帶著人把皇上的病給治好了。尤其是他們這所謂的禁軍,居然被西郊大營的人給包圍了,而戴閣老則是被人拿下,如今關到了天牢里。
皇上開了刀,還需要修養,只是這事情卻要解決。
好在皇上能開口說話,於是二皇子的外家剝奪了爵位,全家男丁都被處斬,女眷沒入賤籍,而戴閣老本人直接被判為斬首,他家裡的人也沒有逃脫,跟二皇子的外家一樣,男丁一個不留,女眷沒入賤籍。
而二皇子本人則被圈禁起來,一輩子都不准出來,二皇子連王妃都還沒有娶,卻在外家的慫恿下,干出了這種事兒,另外幾個皇子的外家都有些人心惶惶,生怕一不小心,自己家也被卷進去了。
畢竟,趙金生要留在老家,京城那邊肯定是管不上了。
趙水生在這邊又買了兩個,也是給趙金生吃定心丸的意思。
在京城的那幾年,趙金生不管怎麼說,把那莊子管的也很好,趙水生不喜歡占別人的便宜,所以另外補償了趙金生。
趙金生說道:“二弟,大哥知道你的好,大哥不說別的,以後這老家這邊,我就守著了,人都要有個根,不管你們走到哪裡,都會記得這裡永遠是有人等著你們回來的。”
這些年,趙水生對他們的好,他心裡也清楚,並且因為年輕的時候,還起過不好的念頭而感到羞愧。
他也和佟氏說了,要留在老家,他自己沒有什麼本事,到了京城,也是給二弟那邊添麻煩,現在兒子都已經有女兒了,再過去跟著算什麼?
爹已經不在了,就是為了每年清明的時候,能給老人家上墳,他這個當老大的也該在老家守著。
他在京城,也聽說很多大戶人家,都是留了一房家人在老家的,守著祖宅,不讓祖宅沒有人氣。
他沒有什麼大出息,這一點也能做到,讓他的子孫在這裡繁衍起來。
趙水生說道:“有大哥這句話,我就放心了,以後瑾哥兒他們要回來科考,我也不用擔心這邊沒有人了。”
學子們科考,都是在原籍的,所以瑾哥兒他們要是要考秀才之類的,也得回到老家這邊。
而趙土生,則是繼續跟著過去京城。他以後是管鋪子的,家裡又有了老大,他就沒有必要還在老家守著。
一切安排妥當,李梨花有跟楚楚單獨說了半天的話,留給楚楚一個匣子。讓她隨時都帶著,她和趙水生就帶著護衛們輕裝上陣了。
要說騎馬,李梨花也會,不過騎馬是很累人的活兒。
趙水生的身體也受不住,所以還是做了馬車,只不過這馬車專門精修了的,用的馬也是良馬,速度就非常的快。
在這途中,趙水生安排了另外四輛馬車也朝不同的方向駛去了。李梨花說道:“你擔心京城有人打我們的主意?”
所以另外安排了四輛馬車,也是防著那些人對他們下手。
趙水生點頭,“我懷疑皇上的病有人下了手,可見是有人想換個皇帝了。”只怕京城被控制住了,那就不好辦了。
李梨花說道:“你是不是要找大夫帶過去?”皇上既然病了,太醫院的太醫治不好,那麼說明太醫院也被控制了,只能是從外面找。
趙水生說道:“人我已經在半路上帶來了,混在家丁那邊,這人是跟著出過海的,在番外也學過不同於咱們這邊的醫術,還能給人開腸破肚,我把人找過來,然後給他講了皇帝的情況,他也有把握把人給治好。”
這邊的太醫和大夫,誰也不會開膛破肚,據這位神醫說,在外番很多地方都已經用了這個法子,治好了不少疑難雜症。他聽了趙水生講的病人的情況,已經大概知道病人得了什麼病。
是吃了不利於身體的病,在肚子裡長了個瘤子,只要把這瘤子給割下來,然後fèng合好了,就能把病給治好了。
正因為是這樣,皇上的病,那些大夫們才束手無策。
李梨花說道:“這種情況,我以前也在書上看到過,只是大部分人認為是得罪了神靈,所以神靈才會降罪於這個人。”
李梨花明白了,恐怕這邊也有這個說法,而得了這個病的正好是皇帝,大家誰敢說皇帝是得罪了神靈,才得了這種怪病?
於是皇上的病就這麼一天天的拖著,能好才怪。
這背後之人還真是陰險,不知道到底是哪個皇子或者哪個大臣想的這方法,把皇上這麼的給治死了,還沒有人說他們的壞話。
聽說有些東西吃的多了,也會長這個瘤子,恐怕那背後之人給皇上吃的東西,就是這樣的吧。
李梨花明白了,此次帶人進京,一路上肯定不會太太平平的了。
果然,到了離京城越來越近的地方,就出現了好幾撥人過來打殺,幸虧趙水生帶的人武藝都是一等一的,就這樣,還有幾個人受了傷。
趙水生用了金蟬脫殼的法子,自己先行一步去了京城,而李梨花直接到了自己的莊子上,意料之中的看見莊子上有徘徊的陌生人,不過這些人見到馬車,只是看了一眼,就離開了。
李梨花在莊子上換了一身衣服,然後騎著馬去了京郊的西大營。
她現在是男裝打扮,也是為了避人耳目的。趙水生有事情交代給她,這事兒關係到一大家子的生死榮辱,趙水生也放心把這個事兒交給自己的妻子。上輩子和這輩子,兩個人都是對方最信任的人,也都知道對方的本事。
等京城的事情都已經平靜下來,田夫人拉著李梨花的手,感嘆的說道:“你說你怎麼這麼大的膽子,連西郊大營都敢闖!要是我,早就嚇死了!”
說的是李梨花帶著溫閣老通過內廷大總管運出來的令牌到西郊大營請兵的事兒。
皇上雖然疼痛難忍,可是到底是當皇上的人,知道自己被人算計了,也隱忍不發,反而依靠著自己信任的人,把能調動軍隊的令牌給運出了宮外面。
溫如庭在想方設法的把那令牌交給了趙水生。
趙水生是個男子,目標本來就大,所以他正大光明的進京城來了,反而把人的視線給吸引了過去,而作為趙水生夫人的李梨花,在那些人看來,不過是一介婦人,能有什麼本事?
所以在莊子上見到只有趙夫人一個人的馬車,那些人還以為是被調虎離山了,趙夫人這邊就徹底不管了。
在世人眼裡,婦人都是膽小怕事的。可是李梨花這次卻讓人刮目相看,正是因為對手的疏忽大意,所以李梨花拿著令牌把兵給調動了,成功的阻止了有人逼宮的企圖。
說起來,歷代都有想要奪嫡逼宮的事兒,就是先帝那時候,還不是有大皇子做出這個事兒?
如今眼看著皇子們都長大了,而皇后所出的嫡子也沒有被立為太子,年紀也還小,所以有人心思就動了起來。
加上還有人在官場上鬱郁不得志,幾方面的人,就做成了這次的事兒。
好在最後皇上的病也治好了,那些人的陰謀也沒有成功。
聽了田夫人的話,李梨花說道:“到了那個地步,膽子不大也不成了。”
“說的也是!誰知道那戴閣老竟然喪心病狂,想要謀害皇上呢?”
這 是對外的說法,真實的情況是,戴閣老這幾年在內閣很不得志,溫如庭也沒有再處處讓著他,他在內閣的處境就一天不如一天,而皇上那邊,也對戴閣老的話沒有那 麼重視,最要命的是,他在幾年前,河南省發生水災的時候,和河南省的官員勾結,想要謀害欽差大臣的事兒,被二皇子的外家知道了,因為有個河南省的官員有戴 閣老寫給他的一封信,只不過當初趙水生賑災成功,戴閣老害怕事發,所以就把這個官員的一家子放火給燒了,那官員僥倖逃過一條命,只是臉上燒的不成樣子,養 病用了將近兩年,而這位官員在外人看來,已經是意外死了的,誰知道這個官還活著,並且和二皇子的外家聯繫上了。
他的本意是像讓二 皇子的外家給自己做主,把戴閣老給扳倒,誰知道二皇子的外家卻覺得這是個好機會,他們雖然是皇子的外家,可是也沒有一個內閣大臣與皇上的關係更親近一些, 於是這二皇子的外家拿了這證據,找到了戴閣老,戴閣老被人拿住了把柄,加上也不想在內閣憋屈的繼續下去,所謂的富貴險中求,真的扶持了二皇子成為下一任的 皇帝,那麼他就是有擁立之功,這內閣首輔的位置,怎麼也輪到他了,而且更有數不盡的好處等著他。
與其等著被人排擠下去,還被人捏著把柄,不如就博上一博,反正他也沒有選擇了。
只是本來計劃的好好的,連禁軍統領也給拿捏住了,誰知道那趙水生竟然帶著人把皇上的病給治好了。尤其是他們這所謂的禁軍,居然被西郊大營的人給包圍了,而戴閣老則是被人拿下,如今關到了天牢里。
皇上開了刀,還需要修養,只是這事情卻要解決。
好在皇上能開口說話,於是二皇子的外家剝奪了爵位,全家男丁都被處斬,女眷沒入賤籍,而戴閣老本人直接被判為斬首,他家裡的人也沒有逃脫,跟二皇子的外家一樣,男丁一個不留,女眷沒入賤籍。
而二皇子本人則被圈禁起來,一輩子都不准出來,二皇子連王妃都還沒有娶,卻在外家的慫恿下,干出了這種事兒,另外幾個皇子的外家都有些人心惶惶,生怕一不小心,自己家也被卷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