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陳水蓮讓兒媳婦回去了,自己安排人把東西給放好了。

  李核桃讓下人都出去了,陳水蓮道:“這又是怎麼了?我不過是去見見小姑子,看你這臉拉的這麼長,好像我做了什麼天大的錯事兒一樣。小姑子沒有見過咱們兒媳婦,我讓她去見一見,難道不對嗎?”

  李核桃說道:“我早就說了,讓你別去梨花家裡,你到底聽沒有聽見?”

  李核桃本來話不多,可是對自己老婆這種做法卻很是看不慣,家裡又不是窮的吃不起飯了,還非要去占這個便宜。他難道不知道,只要是他們家裡人去了,妹妹那邊肯定會送東西的。

  既然明知道這個,還偏偏要去,那不是去占便宜去幹什麼?

  陳水蓮聽了李核桃的話,卻沒有正面回答:“我看見小姑家裡人倒是不多,小姑還說好多年沒有見你了,到時候等熱孝出了,就和妹夫一起帶著孩子過來,你看看,這是小姑給你做衣服的料子,都是從京城帶過來的。”

  李核桃面色陰沉的離開了屋子。陳水蓮就知道,丈夫說不過她。

  以往都是這樣,說不過了,他就不和自己說話了,以後就沒有事兒了。

  本來陳水蓮還以為這次也一樣,只不過等公公從私塾回來,把她當著面給說了一頓,陳水蓮才知道丈夫把這個事兒對公公說了。

  要說以前,陳水蓮對這個老公公還不怎麼待見,因為他除了讀書,什麼都不會,還連累一家子做牛做馬的供他讀書。

  可是現在呢,因為老公公把趙水生這個妹夫教出來了,在這一片誰不尊重他?於是老公公在家裡說話的權利就是最大的,就是陳水蓮也不敢對老公公說什麼的。

  陳水蓮挨了批,心情的鬱悶可想而知。

  對梨花爹來說,做人要有骨氣,上趕著去要東西,那就是軟骨頭,不管對方是不是自己的女兒,都不能這樣。

  而兒媳婦這樣上門去要東西,那就是丟面子的事兒。

  梨花爹對陳水蓮說道:“女子就該貞靜為主了,如果你不能做到這一點,那麼以後就呆在家裡不用出門去了。”

  陳水蓮被批了個痛快,可是卻不敢吭聲,要是老公公真的惱火了,跟小姑子那邊說了,相信以後小姑子會對自己厭煩的,這可不是陳水蓮希望的。

  等過了前三個月的熱孝後,李梨花和趙水生就帶著三個孩子去看了自己的爹,梨花爹雖然年齡和老趙頭差不多,可是看起來精神頭也很好。

  見到趙水生,就和趙水生探討學問去了。

  又看著兩個外孫長得就像是讀書人,他自己就是私塾的先生,所以就考了兩個外孫學問,見問的問題都答的很好,心裡就很喜歡。

  他這邊的孫子讀書是不成的,梨花爹就知道他們李家沒有這讀書的命,不過好在外孫這邊是後繼有人,以後也不用擔心了。

  果然是要京城讀書更讀的好一些吧,梨花爹看著自己這把年紀了,連京城也沒有去過,要不然,等以後也去京城看看?

  他以前的打算是,等自己去京城會試的時候,怎麼也能到京城看一看,可是這一輩子卻連個秀才都沒有考上,京城自然是去不了了。

  “你們都好好的,就比什麼都好,既然這三年要守孝,就好好的靜一靜心,對你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梨花爹覺得女婿這邊,在官場上呆的太久了,這心裡的想法就太多了,正好可以趁著守孝的時候,多靜靜心。

  趙水生聽了梨花爹的話,也是點頭。

  然後梨花爹也對李梨花說道:“以後別老是給我們這邊送東西了,我們就這幾個人,能用多少東西,給的多了,把人的貪心也給出來了。”

  梨花爹沒有直接說陳水蓮,可是李梨花卻聽出來了,自家這位爹對陳水蓮不滿意了。

  其實對於陳水蓮的心思,她心知肚明,不過是那些東西也不放在她的眼裡,何況,本身也是給娘家帶的,她過來拜訪正好拿過去也是一樣的。

  當然,陳水蓮如果得寸進尺,她也不會就直接放任,凡事都有個度,過了就不好了。

  在趙家莊守孝的時候,除了自己的娘家,李梨花別家就沒有過去過,之後的日子就是在家裡好好的守孝,親自教導楚楚管家。

  而趙水生則是靜下心來,教起了兩個兒子讀書,前面那些年,他一直忙碌著,教導兒子的時間就不多,多數是先生們教導他們的,如今有空了,正好是個機會。

  那邊江先生已經帶著茴香先回老家去了,畢竟主人家要回老家守孝,他不方便跟過去,另外一方面,是茴香有了身孕了,江先生覺得還是帶回老家,讓妻子看著比較好,畢竟這也是替妻子生的孩子。

  趙家莊有自己的學堂,也是趙家族人出資建成的。趙水生還帶著幾個孩子去學堂上了幾天課,讓他們感受感受這學堂的氛圍。

  不是趙水生不樂意自己的兒子在這學堂讀書,而是因為大家都知道他們是趙家的小公子,凡是他們到學堂的時候,大家都不認真讀書了,就喜歡盯著他們看,這樣來了幾次,學堂的先生也不好教書了,於是就沒有再去學堂那邊去了。

  平易近人也不是那麼好做的,身份地位不同,非要在一起處著,對雙方都不方便。

  所以最後瑜哥兒他們都沒有再去學堂,留在家裡,讓趙水生教他們了。

  守孝的日子,簡單,但是很平和,雖然有不少遠房的親戚過來占占便宜,可是對比那些官場上的是是非非,這些都不算什麼了。

  李梨花還親自養起了花,也算是另一種修身養性的方法吧。

  這樣清閒的日子很快就過去了,楚楚及笄的日子也到了。

  ☆、第216章 夫妻

  在楚楚及笄前,田夫人都提前送了及笄禮,因為楚楚是田夫人的未來兒媳婦,及笄禮也是姑娘的人生大事兒,舉行了及笄禮,那就表示已經長大成人了。

  楚楚在老家,父母還在守孝,所以她的及笄禮,就肯定不如在京城辦的熱鬧。

  到了那天,只是有李梨花給挽了頭髮,請大家吃了一頓飯,表示自家姑娘已經長大了。

  楚楚倒是沒有什麼覺得遺憾的,畢竟是還在守孝呢,如果大操大辦的弄下來,對大家都不好。

  現在一些大姑娘的頭髮她也能挽了,只不過,她也知道,她過不了多久,也要出嫁了。

  而這兩年,京城的情況倒是很平靜,趙水生也一直和京城保持這聯繫。

  眼看著這守孝的二十七個月快要到了,趙水生反而不急了。

  這天,趙水生從外面回來,對李梨花說道:“京城那邊我先過去,等我的差事穩定下來,你再和大家一起過去,大房和三房是什麼打算,你問問清楚,如果跟著我們一起去京城,那就要早作打算了。”

  李梨花聽了有些不對勁兒,問道:“是不是京城有什麼情況了?宮裡面出事兒了?”

  這不怪李梨花這樣問,因為如果是正常情況下,趙水生不會說他先過去,而是會直接讓他們一起走。

  趙水生說道:“是我得來的消息,說皇上得了病了,不知道是不是嚴重,我怕中間會出現什麼亂子,我一個人過去,反而方便一些。”

  李梨花說道:“既然這樣,我和你一起去,讓孩子們現在這邊呆著。”

  這一輩子,自己和趙水生也過了這麼多年了,享福的時候一起想,如今有了不確定的事兒了,也該一起去面對。

  “你不讓我跟著去,我也會自己過去的,還不如咱們兩個人一起先去。”李梨花說道。

  她總感覺趙水生沒有和她說實話,京城的情況,不像她說的那麼樂觀吧。

  雖然趙水生也給李梨花看過京城的消息,但是也不是全都看過,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李梨花就很少看到了,趙水生也經常的外出。

  趙水生嘆道:“也好,你和我一起去。”他們都是死過一次的人了,再死一次也不怕。孩子們這邊,不帶著,也是不想他們最後被卷進去了。

  實際上,京城的情況還不容樂觀,現在的皇上,本來身體挺好的,可是在前一個月卻突然生病了,開始看著還好,但是隨後卻漸漸的病情加重了。

  內閣這邊,溫如庭還勉強能撐住局面,但是如果時間久了,他恐怕也支持不住了。

  如果事情真的到了那種地步,他還得先去找人,才能把情況給控制住。

  到了二十七個月後,孝期已滿,趙水生要先一步出發,帶著李梨花,三個孩子等過後再聽消息了再出發,趙水生對他們說道:“我這一會去,不知道是要到京城,還是要外任,所以你們先都在老家等著,我們先過去打點打點。”

  大家都知道,即使有好的差事,也得先去看看情況。趙土生對趙水生說道:“二哥,你放心和二嫂先去,我會把幾個侄兒和侄女看好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