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趙夫人帶著令牌去找救兵的事兒,也被人傳開了。
雖然有些衛道士說趙夫人這樣的行為是失了婦德,女子就該在家裡好好的呆著。
可是還是很多人對趙夫人的行為表示了讚賞,試想一下,如果不是因為趙夫人,這京城說不定就改天換地了,不知道有更多的人家要遭殃,京城的百姓說不定也會被兵亂所禍害了!
不管外面的人怎麼說,宮裡人的態度最重要,這不,很快,皇宮就來趙府傳了旨意,封了趙夫人李梨花為一品國夫人,也是為了獎賞趙夫人在這次的事件中做出的貢獻。
而 且,很快的,宮裡的太后和皇后也分別見了李梨花,太后也聽了外面人說趙夫人的話,不過太后對那些迂夫子說的話嗤之以鼻,說道:“刀都駕到脖子上了,還談什 麼婦德?這些人,一輩子只會死讀書,對老百姓一點兒用處也沒有,哀家看這些人,要是有趙夫人一半的忠勇,哀家都要為朝廷趕到幸運了。”
這些個迂夫子,自己辦不到的事兒,趙夫人辦到了,就說這些酸話,簡直是豈有此理!
女人難道就不能做這些事兒?那可真是笑話了,他們看不到趙夫人對他們皇家的功勞,真的到了危難的時候,也指望不上他們!
太后對李梨花說道:“你做的很好,哀家很是欣慰,咱們大周還有你這樣一個夫人,哀家和皇帝這次能脫困,你功不可沒!”封一個國夫人,也不為過。
李梨花說道:“太后誇讚,臣婦也不過是聽了臣婦家的老爺的話,臣婦自己倒是沒有什麼主意的。”
“趙夫人太過謙虛,就算是你聽得是趙大人的話,可是能夠獨自去西郊大營,這份勇氣,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太后這樣都說了,李梨花就不再說什麼。
同樣的,皇后這邊也誇讚了李梨花,並且賞了很多寶物。
而趙水生,因為帶了神醫治好了皇上的病,還在這次動亂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別的沒有另外賞賜,只不過吏部尚書陸尚書的官位沒有了,就讓趙水生當了吏部尚書,成了大周朝最年輕的尚書。官至二品。
大家都在說,趙大人官至內閣是早晚的事兒,現在不過是他年紀還不算大,所以先當這個吏部尚書,等再過幾年,肯定就入閣了。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兒。
京城大戶人家,剛剛從二皇子奪嫡的事件中清醒過來,然後京城這一批護駕有功的府邸又熱鬧起來。
溫閣老家自然不用說,要不是溫閣老忠心為君,說不得就讓二皇子他們的陰謀得逞了,皇上封了溫閣老為忠勇侯,雖然不是世襲的,三代而終,可是到底是對溫閣老的肯定。
溫大爺是溫閣老的嫡長子,因為有了這個三代的爵位,他就成了忠勇侯世子。溫大奶奶心裡念了一聲佛,好歹能有這個結果,也算是不錯了。
就算是公爹不在了,有了這個爵位,也能過的下去了。
連帶的她的兒子,也能受這個庇佑了。
溫家受益,還有別的幾家,同樣受益,包括帶兵來的京郊大營的將士們,不管是金錢還是官位,都一一有賞。
趙家也熱鬧的很,不過趙家這次沒有宴請賓客,趙土生和張芸兒帶著孩子們過來了,府里已經收拾妥當,大家都按照以前的地方住了進去。
要說張芸兒這次,也非常高興,因為她堂兄在這次的事兒中,也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功勞,如今已經是正七品的官了。
當然,張芸兒也知道,她堂兄之所以能夠有這個機會,也是自己的二伯子給的。
不過,大恩不言謝,她堂兄在京城立穩了,到時候把嫂子們接過來,也是一門可以走動的親戚了。
至於二嫂,得了一品國夫人的誥命,張芸兒是真心為二嫂高興的。
但是她比較好奇的是,“二嫂,你怎麼會騎馬呢,以前沒有見你騎過呢,你當時就不害怕嗎?”
聽說了自家二嫂的事兒,她是真的佩服自己的二嫂,要是她,恐怕就是死也沒有這個膽子。
李梨花說道:“以前在外地的時候,也學過騎馬,只是到了京城,卻沒有那個時間和地方騎了,三弟妹你要是想學,我可以教你的。”
張芸兒忙擺手,“可別,我看著那馬就嚇得慌,更不用說騎了。”她佩服是佩服,可是真的要她自己去做,她可沒有那個膽量。
這也是為什麼二嫂能當國夫人,而自己卻還是這樣的原因吧。
人那,真是不能比較。真的沒法比啊。
楚楚把當時自家娘給自己的那個匣子還給了李梨花,“娘,您怎麼不早給跟我說,京城這麼危險呢?”
所有的危險,都是爹跟娘給承擔了,他們只是享受著爹娘帶來的好處。
李梨花笑著說道:“我和你爹先前就商量過的,我們是當父母的,寧可自己去面對危險,也不想你們有事兒,等你們當父母了,就能理解我們的心情了。”
她給的這個匣子,是告訴楚楚,如果過了兩個月,等不到讓他們回京城的消息,那麼就把匣子打開,裡面有他們給孩子們寫的一封信,並且告訴他們,怎麼離開大周,坐著海船去外番。
這是他們夫妻早早的就準備的一個退路,當初買了海船,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如今既然用不上,這匣子就要收回來了。
幸虧沒有用上,不然就要和孩子們生離死別了,一輩子見不上面,下輩子更不可能認識了。
等京城所有的事情都歸於平靜,趙水生也當了吏部尚書快兩個月了。
陸尚書因為和戴閣老牽扯上了關係,這次雖然沒有被抄家,可是官卻被罷了。只得全家搬回了老家。
其實如果真的要計較,陸尚書可不就是罷官這麼簡單了。
可以說,陸尚書既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從趙水生丁憂後,他就沒有再出什麼么蛾子,這三年也和戴閣老來往沒有以前密切。
可是這戴閣老卻做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想要奪嫡,陸尚書有好些事兒,和戴閣老都有關係,不被
罷官都不可能。好在全家都還在,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陸尚書臨走之前,很想和趙水生單獨說說話,可是,他也知道,這是不現實的,人家憑什麼要見自己呢?
不說別的,當初和趙水生有矛盾的,還弄出了那麼多事兒呢。
陸尚書帶著複雜的心情回老家了,從此之後,再也沒有到過京城來。
本來皇上想再賞賜趙家一個府邸,這次抄家的人家多,空出來的房子也多的是,比趙家現在的宅
子大的也很多,隨便找一個比趙家宅子好的,也很簡單,不過被趙水生給拒絕了,表示皇上給他們家的恩典已經夠多了,實在不應該再要別的恩典。
雖然這個宅子比較小,但是他們都住習慣了。
皇上就沒有再賞賜宅子,不過卻把另外幾個莊子給了趙水生。
對他忠心的臣子,他自然會讓大家看到,他是喜歡忠君的人的。
更何況,這次是趙水生帶來的神醫治好了他本來覺得要死的病的,按照外人的說法,那就是救命之恩了。
朝臣們都可以看到,趙大人只要不是造反的大罪,以後這官途是一片坦蕩啊。
年紀親親的就是正二品了,說人家有福氣,可是這福氣也是人家自己辛苦得來的。
膽大有腦子的人才混得開呢。
田夫人早就盼著把楚楚給娶回家去了,如今楚楚也快十六歲了,田夫人就更著急了。
來趙家這邊,不止說了一次這個事兒了。
本來李梨花和趙水生還是想多留楚楚幾年的,可是經過了這個事兒,他們也知道,把楚楚嫁過去,對她更是一種保護,因為萬一他們家出了事兒,楚楚作為出嫁女,是不會被牽連的,而田夫人兩口子的人品,他們也信任,就是田蒙這個未來的女婿,也是沒話可說。
由楚楚未來的丈夫來保護她,他們也放心。
世事無常,站得高,往往風險就更大,就跟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一樣。
在田夫人和田大人又一次過來的時候,趙水生和李梨花同意了娶親的事兒。
田夫人忙說道:“你放心,我是把楚楚當成自己的女兒的,要是田蒙欺負楚楚,我絕對饒不了她。”
呵呵,真好,她就要有兒媳婦了,說不定過不久,就有孫子了。
不多久,趙家全家都知道楚楚快要嫁人了,楚楚害羞,別人就不打趣她了。
李梨花把早就準備好的陪嫁單子給了楚楚,讓她好好看看,有沒有需要添置的。
那單子上面密密麻麻的有好幾張。“娘,我用不著這麼多的。”
她爹娘對她實在是太好了,光嫁妝就給了這麼多。
“你拿著,女人家,不想男子,還能自己出去賺一份家業,這嫁妝就是至關重要的。女人有一份豐厚的嫁妝,到了哪裡都抬得起頭來,我和你爹才能放心。”
雖然有些衛道士說趙夫人這樣的行為是失了婦德,女子就該在家裡好好的呆著。
可是還是很多人對趙夫人的行為表示了讚賞,試想一下,如果不是因為趙夫人,這京城說不定就改天換地了,不知道有更多的人家要遭殃,京城的百姓說不定也會被兵亂所禍害了!
不管外面的人怎麼說,宮裡人的態度最重要,這不,很快,皇宮就來趙府傳了旨意,封了趙夫人李梨花為一品國夫人,也是為了獎賞趙夫人在這次的事件中做出的貢獻。
而 且,很快的,宮裡的太后和皇后也分別見了李梨花,太后也聽了外面人說趙夫人的話,不過太后對那些迂夫子說的話嗤之以鼻,說道:“刀都駕到脖子上了,還談什 麼婦德?這些人,一輩子只會死讀書,對老百姓一點兒用處也沒有,哀家看這些人,要是有趙夫人一半的忠勇,哀家都要為朝廷趕到幸運了。”
這些個迂夫子,自己辦不到的事兒,趙夫人辦到了,就說這些酸話,簡直是豈有此理!
女人難道就不能做這些事兒?那可真是笑話了,他們看不到趙夫人對他們皇家的功勞,真的到了危難的時候,也指望不上他們!
太后對李梨花說道:“你做的很好,哀家很是欣慰,咱們大周還有你這樣一個夫人,哀家和皇帝這次能脫困,你功不可沒!”封一個國夫人,也不為過。
李梨花說道:“太后誇讚,臣婦也不過是聽了臣婦家的老爺的話,臣婦自己倒是沒有什麼主意的。”
“趙夫人太過謙虛,就算是你聽得是趙大人的話,可是能夠獨自去西郊大營,這份勇氣,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太后這樣都說了,李梨花就不再說什麼。
同樣的,皇后這邊也誇讚了李梨花,並且賞了很多寶物。
而趙水生,因為帶了神醫治好了皇上的病,還在這次動亂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別的沒有另外賞賜,只不過吏部尚書陸尚書的官位沒有了,就讓趙水生當了吏部尚書,成了大周朝最年輕的尚書。官至二品。
大家都在說,趙大人官至內閣是早晚的事兒,現在不過是他年紀還不算大,所以先當這個吏部尚書,等再過幾年,肯定就入閣了。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兒。
京城大戶人家,剛剛從二皇子奪嫡的事件中清醒過來,然後京城這一批護駕有功的府邸又熱鬧起來。
溫閣老家自然不用說,要不是溫閣老忠心為君,說不得就讓二皇子他們的陰謀得逞了,皇上封了溫閣老為忠勇侯,雖然不是世襲的,三代而終,可是到底是對溫閣老的肯定。
溫大爺是溫閣老的嫡長子,因為有了這個三代的爵位,他就成了忠勇侯世子。溫大奶奶心裡念了一聲佛,好歹能有這個結果,也算是不錯了。
就算是公爹不在了,有了這個爵位,也能過的下去了。
連帶的她的兒子,也能受這個庇佑了。
溫家受益,還有別的幾家,同樣受益,包括帶兵來的京郊大營的將士們,不管是金錢還是官位,都一一有賞。
趙家也熱鬧的很,不過趙家這次沒有宴請賓客,趙土生和張芸兒帶著孩子們過來了,府里已經收拾妥當,大家都按照以前的地方住了進去。
要說張芸兒這次,也非常高興,因為她堂兄在這次的事兒中,也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功勞,如今已經是正七品的官了。
當然,張芸兒也知道,她堂兄之所以能夠有這個機會,也是自己的二伯子給的。
不過,大恩不言謝,她堂兄在京城立穩了,到時候把嫂子們接過來,也是一門可以走動的親戚了。
至於二嫂,得了一品國夫人的誥命,張芸兒是真心為二嫂高興的。
但是她比較好奇的是,“二嫂,你怎麼會騎馬呢,以前沒有見你騎過呢,你當時就不害怕嗎?”
聽說了自家二嫂的事兒,她是真的佩服自己的二嫂,要是她,恐怕就是死也沒有這個膽子。
李梨花說道:“以前在外地的時候,也學過騎馬,只是到了京城,卻沒有那個時間和地方騎了,三弟妹你要是想學,我可以教你的。”
張芸兒忙擺手,“可別,我看著那馬就嚇得慌,更不用說騎了。”她佩服是佩服,可是真的要她自己去做,她可沒有那個膽量。
這也是為什麼二嫂能當國夫人,而自己卻還是這樣的原因吧。
人那,真是不能比較。真的沒法比啊。
楚楚把當時自家娘給自己的那個匣子還給了李梨花,“娘,您怎麼不早給跟我說,京城這麼危險呢?”
所有的危險,都是爹跟娘給承擔了,他們只是享受著爹娘帶來的好處。
李梨花笑著說道:“我和你爹先前就商量過的,我們是當父母的,寧可自己去面對危險,也不想你們有事兒,等你們當父母了,就能理解我們的心情了。”
她給的這個匣子,是告訴楚楚,如果過了兩個月,等不到讓他們回京城的消息,那麼就把匣子打開,裡面有他們給孩子們寫的一封信,並且告訴他們,怎麼離開大周,坐著海船去外番。
這是他們夫妻早早的就準備的一個退路,當初買了海船,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如今既然用不上,這匣子就要收回來了。
幸虧沒有用上,不然就要和孩子們生離死別了,一輩子見不上面,下輩子更不可能認識了。
等京城所有的事情都歸於平靜,趙水生也當了吏部尚書快兩個月了。
陸尚書因為和戴閣老牽扯上了關係,這次雖然沒有被抄家,可是官卻被罷了。只得全家搬回了老家。
其實如果真的要計較,陸尚書可不就是罷官這麼簡單了。
可以說,陸尚書既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從趙水生丁憂後,他就沒有再出什麼么蛾子,這三年也和戴閣老來往沒有以前密切。
可是這戴閣老卻做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想要奪嫡,陸尚書有好些事兒,和戴閣老都有關係,不被
罷官都不可能。好在全家都還在,這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陸尚書臨走之前,很想和趙水生單獨說說話,可是,他也知道,這是不現實的,人家憑什麼要見自己呢?
不說別的,當初和趙水生有矛盾的,還弄出了那麼多事兒呢。
陸尚書帶著複雜的心情回老家了,從此之後,再也沒有到過京城來。
本來皇上想再賞賜趙家一個府邸,這次抄家的人家多,空出來的房子也多的是,比趙家現在的宅
子大的也很多,隨便找一個比趙家宅子好的,也很簡單,不過被趙水生給拒絕了,表示皇上給他們家的恩典已經夠多了,實在不應該再要別的恩典。
雖然這個宅子比較小,但是他們都住習慣了。
皇上就沒有再賞賜宅子,不過卻把另外幾個莊子給了趙水生。
對他忠心的臣子,他自然會讓大家看到,他是喜歡忠君的人的。
更何況,這次是趙水生帶來的神醫治好了他本來覺得要死的病的,按照外人的說法,那就是救命之恩了。
朝臣們都可以看到,趙大人只要不是造反的大罪,以後這官途是一片坦蕩啊。
年紀親親的就是正二品了,說人家有福氣,可是這福氣也是人家自己辛苦得來的。
膽大有腦子的人才混得開呢。
田夫人早就盼著把楚楚給娶回家去了,如今楚楚也快十六歲了,田夫人就更著急了。
來趙家這邊,不止說了一次這個事兒了。
本來李梨花和趙水生還是想多留楚楚幾年的,可是經過了這個事兒,他們也知道,把楚楚嫁過去,對她更是一種保護,因為萬一他們家出了事兒,楚楚作為出嫁女,是不會被牽連的,而田夫人兩口子的人品,他們也信任,就是田蒙這個未來的女婿,也是沒話可說。
由楚楚未來的丈夫來保護她,他們也放心。
世事無常,站得高,往往風險就更大,就跟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一樣。
在田夫人和田大人又一次過來的時候,趙水生和李梨花同意了娶親的事兒。
田夫人忙說道:“你放心,我是把楚楚當成自己的女兒的,要是田蒙欺負楚楚,我絕對饒不了她。”
呵呵,真好,她就要有兒媳婦了,說不定過不久,就有孫子了。
不多久,趙家全家都知道楚楚快要嫁人了,楚楚害羞,別人就不打趣她了。
李梨花把早就準備好的陪嫁單子給了楚楚,讓她好好看看,有沒有需要添置的。
那單子上面密密麻麻的有好幾張。“娘,我用不著這麼多的。”
她爹娘對她實在是太好了,光嫁妝就給了這麼多。
“你拿著,女人家,不想男子,還能自己出去賺一份家業,這嫁妝就是至關重要的。女人有一份豐厚的嫁妝,到了哪裡都抬得起頭來,我和你爹才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