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寧誠安等朱駿安發泄完,過了一會兒才低眉順眼地出聲:“皇上,錦衣衛百戶羅大人求見。”
朱駿安閉上眼睛,喘了會兒氣,疲憊地說:“讓他進來。”
寧誠安恭順地應是,推出書房去通傳羅懷夏。
“世子爺,皇上召您進去。”
羅懷夏正肅然地候在外頭,見寧誠安出來了趕緊迎上去問道:“皇上怎麼樣?”
寧誠安往裡間睃了一眼,壓低嗓音道:“皇上很是激憤,您給想辦法勸著點兒吧。另外,皇上似乎對陳大人辦事的效率也有意見。”
羅懷夏點了點頭,“多謝寧公公提點。”
寧誠安勉強牽了牽嘴角,低頭領著羅懷夏進去。
羅懷夏跪在地上給朱駿安見了禮,朱駿安沉默著過了好一會兒才讓他起來。
“殺李英的刺客抓到了沒?”
“回稟皇上,臣等無能,那刺客是張居廉養的死士,當場自盡了。”羅懷夏一臉慚愧。
朱駿安揉了揉額頭,倒也沒有嚴苛地斥責羅懷夏,畢竟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張居廉為什麼要殺李英?難道光是為了劉新雲一案”
羅懷夏偷偷看了朱駿安一眼,見他神色還好,鬆了口氣,“李大人在查劉新雲一案的時候翻閱了許多大理寺的老卷宗,除了張居廉夥同都察院右都御史林宇誣陷劉大人貪墨之外,還發現有一起隆慶元年的舊案也與張居廉有關。”羅懷夏低著頭沉聲答道,“李大人遇害的地方是他的書房,錦衣衛趕到的時候裡頭已經被翻得亂七八糟,想來刺客本是想將那舊案的卷宗也一併取走。”
朱駿安皺眉,“隆慶元年的舊案?”
羅懷夏繼續解釋,“就是隆慶元年遼王被撤藩的舊案。此案是由當初身為刑部侍郎的張居廉主審的。李大人懷疑此案有冤情,張居廉從中作梗致使遼王不得伸冤,最後病死獄中。李大人原想掌握更確實的證據後上報於您,結果誰能料到張居廉竟下此毒手。”
朱駿安握緊了拳頭,冷笑道:“朕倒是沒想到,張居廉竟然連皇族宗室都敢下手。”朱駿安長長呼出一口氣,追問道,“遼王案的卷宗現在在哪兒?張居廉可得手了?”
羅懷夏搖頭,“遼王案的卷宗現在在大理寺少卿那兒,保存完好。”
“大理寺少卿?”朱駿安一開始沒反應過來,待想起大理寺少卿是誰後看著羅懷夏笑道,“說得這麼繁瑣幹什麼,直接說葉限不就行了。”
羅懷夏莫名有些緊張,握成拳的五指間濕漉漉的全是虛汗。
朱駿安自嘲地笑了笑,“這些事情都是你和葉限設計好的吧?”見羅懷夏沉默不語,朱駿安哂然,“是不是連李英的死也是你們設計好的?遼王案是陳年舊事,葉限沒事拿著它的卷宗回家做什麼?”
羅懷夏辯解道:“李大人的事情是意外,臣等傾盡全力想要護得李大人周全,但是張居廉盤踞朝野十幾年,臣等也是防不勝防。卷宗是李大人拜託葉少卿代為保存,李大人也預料到張居廉不會善罷甘休。”羅懷夏心裡嘆了口氣,“況且……葉少卿府上也遭受了張居廉所遣刺客的夜襲。舍妹險些受那刺客脅持。”
朱駿安登時忘了羅懷夏和葉限私自謀劃的事情,脫口而出,“喜娘……”朱駿安察覺到不妥,艱難地改口道,“你妹妹受傷了嗎?可還好?”
羅懷夏看見朱駿安一時失態,眼底的關切不似作偽,心裡不知是什麼滋味,只能答道:“舍妹無恙,只是有些受驚。”
朱駿安又陷入了沉默,閉著眼睛,過了好一會兒才帶著倦意開口,“朕最後只想在詔獄看到張居廉。”
羅懷夏知道朱駿安這是默許他放開手腳幹了,鄭重地跪在地上向朱駿安磕了三個頭,“謝皇上信任。”
朱駿安沒有理他,管自己負手走到窗前,沒有任何樹木掩映的紫禁城在萬里無雲的晴空下顯得有些空曠寂寥,放眼望去皆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明黃色,朱駿安看了卻只覺得壓抑。朱駿安感到索然無味。他這樣努力地去爭,這樣費盡心機地去算計,最後還是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他是九五之尊,但他想要隨心所欲付出的代價卻比任何人都要沉重。
因為張居廉派遣的刺客當場自盡,錦衣衛未能找到把兇案定給張居廉的證據,李英之死最終被定性為自殺。正當朝野上下都在惋惜李英、感慨陳彥允這回到底是操之過急時,沈暢、劉新雲兩案的助審宗人令周汝言卻在五月二十四日朝會上當廷無本上奏。
無本上奏屬於擾亂朝會廷紀,無論上奏者是否有要言相報,都要先受廷杖之刑。宗人令周汝言是昭慶大長公主的長子,今年都六十二了,從輩份上朱駿安得叫他表舅公。要不是這回硬被朱駿安拉出來給李英做助審,周汝言連朝會都不一定每天上。今天周汝言卻冒著受廷杖之刑的風險都要當廷上奏,可見事情的嚴重了。
“皇上,請先容老臣把奏文說了吧,老臣擔心等受了廷杖之後老臣就沒有氣力再上奏了。”周汝言顫顫巍巍地跪在地上,說出來的話讓滿朝文武都不忍。
朱駿安嘆了口氣,“表舅公這又是何苦。您年事已高,今日甘願受廷杖以奏報,必然是一片忠心,朕怎麼還有顏面讓您受刑呢。”
朱駿安閉上眼睛,喘了會兒氣,疲憊地說:“讓他進來。”
寧誠安恭順地應是,推出書房去通傳羅懷夏。
“世子爺,皇上召您進去。”
羅懷夏正肅然地候在外頭,見寧誠安出來了趕緊迎上去問道:“皇上怎麼樣?”
寧誠安往裡間睃了一眼,壓低嗓音道:“皇上很是激憤,您給想辦法勸著點兒吧。另外,皇上似乎對陳大人辦事的效率也有意見。”
羅懷夏點了點頭,“多謝寧公公提點。”
寧誠安勉強牽了牽嘴角,低頭領著羅懷夏進去。
羅懷夏跪在地上給朱駿安見了禮,朱駿安沉默著過了好一會兒才讓他起來。
“殺李英的刺客抓到了沒?”
“回稟皇上,臣等無能,那刺客是張居廉養的死士,當場自盡了。”羅懷夏一臉慚愧。
朱駿安揉了揉額頭,倒也沒有嚴苛地斥責羅懷夏,畢竟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張居廉為什麼要殺李英?難道光是為了劉新雲一案”
羅懷夏偷偷看了朱駿安一眼,見他神色還好,鬆了口氣,“李大人在查劉新雲一案的時候翻閱了許多大理寺的老卷宗,除了張居廉夥同都察院右都御史林宇誣陷劉大人貪墨之外,還發現有一起隆慶元年的舊案也與張居廉有關。”羅懷夏低著頭沉聲答道,“李大人遇害的地方是他的書房,錦衣衛趕到的時候裡頭已經被翻得亂七八糟,想來刺客本是想將那舊案的卷宗也一併取走。”
朱駿安皺眉,“隆慶元年的舊案?”
羅懷夏繼續解釋,“就是隆慶元年遼王被撤藩的舊案。此案是由當初身為刑部侍郎的張居廉主審的。李大人懷疑此案有冤情,張居廉從中作梗致使遼王不得伸冤,最後病死獄中。李大人原想掌握更確實的證據後上報於您,結果誰能料到張居廉竟下此毒手。”
朱駿安握緊了拳頭,冷笑道:“朕倒是沒想到,張居廉竟然連皇族宗室都敢下手。”朱駿安長長呼出一口氣,追問道,“遼王案的卷宗現在在哪兒?張居廉可得手了?”
羅懷夏搖頭,“遼王案的卷宗現在在大理寺少卿那兒,保存完好。”
“大理寺少卿?”朱駿安一開始沒反應過來,待想起大理寺少卿是誰後看著羅懷夏笑道,“說得這麼繁瑣幹什麼,直接說葉限不就行了。”
羅懷夏莫名有些緊張,握成拳的五指間濕漉漉的全是虛汗。
朱駿安自嘲地笑了笑,“這些事情都是你和葉限設計好的吧?”見羅懷夏沉默不語,朱駿安哂然,“是不是連李英的死也是你們設計好的?遼王案是陳年舊事,葉限沒事拿著它的卷宗回家做什麼?”
羅懷夏辯解道:“李大人的事情是意外,臣等傾盡全力想要護得李大人周全,但是張居廉盤踞朝野十幾年,臣等也是防不勝防。卷宗是李大人拜託葉少卿代為保存,李大人也預料到張居廉不會善罷甘休。”羅懷夏心裡嘆了口氣,“況且……葉少卿府上也遭受了張居廉所遣刺客的夜襲。舍妹險些受那刺客脅持。”
朱駿安登時忘了羅懷夏和葉限私自謀劃的事情,脫口而出,“喜娘……”朱駿安察覺到不妥,艱難地改口道,“你妹妹受傷了嗎?可還好?”
羅懷夏看見朱駿安一時失態,眼底的關切不似作偽,心裡不知是什麼滋味,只能答道:“舍妹無恙,只是有些受驚。”
朱駿安又陷入了沉默,閉著眼睛,過了好一會兒才帶著倦意開口,“朕最後只想在詔獄看到張居廉。”
羅懷夏知道朱駿安這是默許他放開手腳幹了,鄭重地跪在地上向朱駿安磕了三個頭,“謝皇上信任。”
朱駿安沒有理他,管自己負手走到窗前,沒有任何樹木掩映的紫禁城在萬里無雲的晴空下顯得有些空曠寂寥,放眼望去皆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明黃色,朱駿安看了卻只覺得壓抑。朱駿安感到索然無味。他這樣努力地去爭,這樣費盡心機地去算計,最後還是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他是九五之尊,但他想要隨心所欲付出的代價卻比任何人都要沉重。
因為張居廉派遣的刺客當場自盡,錦衣衛未能找到把兇案定給張居廉的證據,李英之死最終被定性為自殺。正當朝野上下都在惋惜李英、感慨陳彥允這回到底是操之過急時,沈暢、劉新雲兩案的助審宗人令周汝言卻在五月二十四日朝會上當廷無本上奏。
無本上奏屬於擾亂朝會廷紀,無論上奏者是否有要言相報,都要先受廷杖之刑。宗人令周汝言是昭慶大長公主的長子,今年都六十二了,從輩份上朱駿安得叫他表舅公。要不是這回硬被朱駿安拉出來給李英做助審,周汝言連朝會都不一定每天上。今天周汝言卻冒著受廷杖之刑的風險都要當廷上奏,可見事情的嚴重了。
“皇上,請先容老臣把奏文說了吧,老臣擔心等受了廷杖之後老臣就沒有氣力再上奏了。”周汝言顫顫巍巍地跪在地上,說出來的話讓滿朝文武都不忍。
朱駿安嘆了口氣,“表舅公這又是何苦。您年事已高,今日甘願受廷杖以奏報,必然是一片忠心,朕怎麼還有顏面讓您受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