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自己的侍妾借題發揮,如此嬌嗔,賈璉只是一笑,也不反駁。出門來緊緊罩住風帽,早有家人將車備好了。平兒見賈璉出門去了,回過頭來便喚進來豐兒,豐兒如今也是管家媳婦了,平兒交給她幾個大大的包裹和提盒,命她送到城外劉姥姥家的莊子上去,那是給巧姐的年禮,平兒每年都是盡心準備,其豐富非別家可比。

  豐兒檢點完了物品,沒有差錯,便笑道:“姨奶奶只管交給我去辦,可有什麼要緊話要說,也一頓說給我,免得回頭又忘了。”平兒點頭道:“是有一句要緊話,巧姑娘也有十幾年沒有回過娘家了,今年你請姑娘初三回來趟吧。老爺雖說嘴裡頭從來不提,心裡頭可是想著,他就這麼一個親骨肉,也想看看小外孫兒。”豐兒答應著去了。

  賈璉一出門,天兒就陰沉下來,轉眼間下起了鵝毛大雪。等他到了靖遠侯府門口下了車,侯府管家迎出來,才知道賈琮一早就被傳召進宮了,到了這會兒還沒有回來。賈璉想了想,無可奈何,只得說道:“那就見你們太太也是一樣的。”

  賈璉當年護送黛玉來往於蘇州和京城,自然是熟識的,兩人本是表兄妹,故此賈琮雖不在家,賈璉見黛玉也未為不妥。

  黛玉的正房裡,裡間炕上葳兒和蕤兒正在對坐寫字,葳兒是在做他父親留的功課,蕤兒是有樣學樣,陪著哥哥讀書,自己描個花樣子罷了。

  黛玉卻在外間與紫鵑核對過年用的壓歲金錁子。紫鵑的男人如今已經是銀樓的大掌柜了,全權負責府裡頭女眷的首飾和金銀器皿的製作,倒也盡職。

  紫鵑把一口袋的金錁子倒在一個金絲藤編的小笸籮里給黛玉過目,一邊回道:“這是三百六十個小金錁子,每個大約六錢,專門預備太太老爺賞給親戚家孩子做壓歲錢的。舊年太太說金錁子的花樣俗了,今年便沒有那些吉祥花樣,都特意找老工匠另鑄了模子,做的瓜子、福瓜、茄子、玉米、花生、豆莢……全都是樸拙的本色,表面磨砂,小孩子握在手裡不容易滑溜了手。”

  黛玉倒也滿意,笑道:“這主意倒是有趣,我不過說說,你們兩口子就記住了。這樣很好,有小孩子來,就抓一把給他,恰是壓歲的意思。”又吩咐銀錁子也是這樣,紫鵑抿嘴一笑,答應著了。

  接著就有丫鬟進來說榮府的老爺來了,紫鵑便退出去,黛玉命人請賈璉進來。賈璉走進屋來,先贊道:“弟妹這間屋子才叫雅致,便是火籠也燒得不那麼叫人焦躁,不像我那府里,屋裡熱得冒汗。”黛玉只微笑讓座,早有葳蕤兩人出來給大伯請安行禮。

  賈璉便攬過葳兒問道:“葳哥兒在做什麼呢?”葳兒便把自己才寫的字拿給賈璉看,回道:“我在練習元日書紅的幾個字,父親說初一早上寫了要貼在書桌上,我怕寫得不好讓人笑話。”

  賈璉拿過那張紅紙看時,上面工工整整寫著“元日開筆”“筆端清妍”“文思泉湧”“吉慶綿綿”等語,便笑贊道:“已經很有骨架了,我看比你父親當年寫得要好些。你父親的字如今也稱大家,求字的人都能排出一條街的不是?” 葳兒認真回話道:“父親說,那些人並不是真心求字,而是有求於人。”賈璉便哈哈大笑。

  黛玉便笑嗔道:“偏小孩子嘴巴快,這樣的話也是能隨便說的?”便打發兩個孩子去書房,這裡丫鬟端上茶來,黛玉便問賈璉的來意。賈璉倒也直率,也許這樣的事他幹了非止一次,早已熟稔,便笑道:“我也不瞞著妹妹,索性直說了吧,反正這侯府也是妹妹當家的。”

  與黛玉料想的一樣,賈璉此番又是為了借錢,他原本手中散漫,再加上擔著榮國公的虛名,迎來送往,親貴間的婚喪嫁娶,賈琮可以純臣自居,不去應酬,賈璉卻是推脫不掉的,每一年都鬧饑荒。好在黛玉與賈琮並非糊塗人,也知道哥哥將自家的很多應酬給擋了過去,便每年也都肯接濟,故此賈璉但凡銀錢不湊手,便直奔弟弟家來。

  黛玉便笑道:“前兒莊子上送來今年的年禮,我原要將現銀送過去,誰知宮裡太后娘娘微恙,傳召我進去了幾次,竟忘了這件事,還要勞動兄長來取。”說著吩咐丫鬟去書房的玉麒麟下面取那張銀票來。一時取來,賈璉急忙接過,掃了一眼上面的數字,不由得心花怒放。

  等到上燈時,賈琮才從宮裡回來,賈璉早已經走了。黛玉迎出來笑道:“怎麼進去這麼久?難道宮裡面就不忙年嗎?”賈琮一邊抖著身上的雪,一邊嘆道:“聖上這次是鐵了心要我入內閣了,林家大兄轉文華殿大學士,這是他當政日久,聖上又不放心了,是要換丞相的意思。”

  黛玉嘆道:“我料想必有這麼一天。聖上也太多疑,好在林家大兄機敏,總算全身而退。” 賈琮笑道:“只是這熱爐灶卻要我來頂了。”黛玉也笑:“你比大兄還要機敏,且趁著年輕,過過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癮,少不得到時自有退身之計。”賈琮便也點頭道:“說的也是,只要不貪權,聖上其實也容得下,只怕如那賈雨村,久在高位,利慾薰心,不免登高跌重。”黛玉與那雨村有師生之誼,不宜多說他的不是,便一笑而罷。

  轉眼就到了新年,從除夕到正月里,榮國府里里外外忙得人仰馬翻,今年賈琮入了內閣,大權在握,自然巴結逢迎之人趨之若鶩,在靖遠侯府不得其門而入,就轉而來撞榮國府的木鐘,都知道他們兄弟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賈璉倒是來者不拒,甚是兜攬,只是他年歲漸長,也知道拿捏分寸,小事自己應承,大事都要跟弟弟商量,倒也沒有什麼紕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