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一直忙到正月十五,賈璉才吩咐謝絕一切外客,在榮府後花園的大花廳里擺下幾桌酒席,專請親友。
邢老太太自然是高坐首席,她年齡雖還不甚老,卻打扮行事處處模仿賈母當年的做派,也令人設了個短榻,自己歪在上面,笑盈盈地看著滿堂兒孫。
榻旁她自己的這一席上坐著她寵愛的孫男孫女,有賈芾、賈葳、賈蕤,還有賈環的女兒賈芬和兒子賈芳、迎春過繼來的兒子孫維蔭,只這六個孩子算是跟著老太太坐。其中維蔭的年齡最長,行事如小大人一般,很是沉穩,尤其關照賈蕤和賈芬兩個女孩子,甚是體貼周到。
東邊一桌是黛玉為首,坐了尤氏、迎春、岫煙、賈環的媳婦和巧姐,西邊的一桌是賈蓉的媳婦為首,坐了賈蘭、賈芸等本家裡草字輩的家眷。另外幾桌都是請來的親友家的女眷,也有帶了尚未成年的男童同坐的。
遊廊上下用屏風隔開,是賈璉的首席,坐了賈琮、賈環、賈珍,另外賈蘭、賈蓉、賈芸等人各安其席,還有巧姐的女婿板兒和岫煙的女婿薛蝌也在席上坐了。
一時間幾十個人團團圍坐,笑語盈耳,錦繡滿眸。邢老太太向下面望了望,尤嫌人少不熱鬧,不復賈母當年的盛況。她當年對自己的婆婆又厭又恨,其實心裡頭卻也又妒又羨,所以如今自己成了老封君,不知該如何拿捏,便處處不自覺地模仿賈母,其實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就如今日席上的酒具,是一色的明成化紅地掐絲琺瑯彩,在邢老太太看來是富貴吉祥有體面,在幾個真正經歷過富貴的女眷眼裡,未免戧俗。
聽了幾齣吉祥戲文,大家便說笑話取樂。一時梅枝傳到了賈蘭手中,賈蘭正經慣了,不會說笑話,便道:“我說個真事兒吧,卻是聽來的。說是有一個古董商人,於鄉間遊玩,忽然瞥見一家農戶餵貓用的碗是一件珍品,於是,那古董商人便千迴百轉地誇讚貓好,買下了這隻貓,抱著貓要走時,又裝作無意地說,為了這隻貓好養活,把那隻碗也讓我拿走吧。”
眾人便都笑了,尤氏捂著嘴笑道:“原來不是為了貓,卻是為了碗。這古董商也好生狡猾。”賈蘭冷笑道:“也不過是商人重利而生奸猾,老農愚昧而易上當,都是不讀書之過。”同席的薛蝌和板兒便有些臉上掛不住,都訕訕的。
賈琮聽了賈蘭如此言語,心中有些不舒服,想此人品行著實怪異,自從入了御史台,便似得了尚方寶劍,成了六親不認,見樹都要踢三腳的角色。這樣一想,便也笑道:“蘭兒的這個笑話雖然好笑,卻還沒有講完。還有個尾巴,你們可知道?”賈蘭詫異搖頭,眾人便慫恿賈琮接著說。
賈琮便緩緩說道:“那農戶聽了古董商的話,卻也笑了,說:‘你拿了碗去,我再怎麼賣貓呢?’”眾人頓了頓,回過味兒來,不由得皆大發一笑。巧姐雖為農家婦,言談爽利一如熙鳳,便快嘴道:“三叔這個笑話續得好,把人家當傻子的人,焉知自己不傻呢!”眾人越發笑了。
迎春為了躲孫家那些親戚的是非,便帶了兒子回娘家過年,此時正察言觀色,見隔席上賈蘭的媳婦強顏歡笑的怯怯的樣子,不由得觸動心中的隱痛,約略明白這個美貌的少婦為何新婚不過三年,看著就如萎謝的花朵一般——她自己也曾有過那樣不堪回首的往事,只不過孫紹組粗豪,賈蘭冷清,然而兩個人性情中都有著殘忍遷怒的因子。她看著那賈蘭媳婦,心中既憐憫,又無力救援,方才的喜悅忽的煙消雲散,只剩淒涼。
這場家宴雖說是平兒一手操辦的,平兒卻是沒有坐席的資格,只在下面張羅。此時見酒過三巡,菜上五味,便命廚房煮什錦元宵,盛在琉璃碗裡端上去。那什錦元宵是平兒臘月里特意請來的南邊的大廚來府里現做的,雖然說並不是人人都會說好聽的話,但是人人都欣賞美味的食物。只聽匙羹微響之後,眾人皆讚美,平兒不由得放下心來,寬慰地一笑。
吃過元宵,小孩子們蜂擁到庭院裡看放鞭炮,一時煙花璀璨,燈月輝煌。賈琮覺得這等熱鬧也著實令人煩悶,便藉口更衣,到後院裡呼吸一口清冷的空氣。
此時雪已經停了,而地上積雪盈尺,覆蓋住了一切的假山樹木。天空明澈,銀河靜靜流淌,前院裡的喧譁隔著房屋和雪堆,恰到好處地趁出此地的清靜來。星光與燈火交織出的流光溢彩在賈琮的眼眸中閃耀。賈琮仰觀星河,心裡想著:
是不是億萬年以前的時空里,就已經有過這樣的繁華了呢?
是不是若干年以後的北京,自己也會站在同樣的地方欣賞這樣的美景呢?
作者有話要說: 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邢老太太自然是高坐首席,她年齡雖還不甚老,卻打扮行事處處模仿賈母當年的做派,也令人設了個短榻,自己歪在上面,笑盈盈地看著滿堂兒孫。
榻旁她自己的這一席上坐著她寵愛的孫男孫女,有賈芾、賈葳、賈蕤,還有賈環的女兒賈芬和兒子賈芳、迎春過繼來的兒子孫維蔭,只這六個孩子算是跟著老太太坐。其中維蔭的年齡最長,行事如小大人一般,很是沉穩,尤其關照賈蕤和賈芬兩個女孩子,甚是體貼周到。
東邊一桌是黛玉為首,坐了尤氏、迎春、岫煙、賈環的媳婦和巧姐,西邊的一桌是賈蓉的媳婦為首,坐了賈蘭、賈芸等本家裡草字輩的家眷。另外幾桌都是請來的親友家的女眷,也有帶了尚未成年的男童同坐的。
遊廊上下用屏風隔開,是賈璉的首席,坐了賈琮、賈環、賈珍,另外賈蘭、賈蓉、賈芸等人各安其席,還有巧姐的女婿板兒和岫煙的女婿薛蝌也在席上坐了。
一時間幾十個人團團圍坐,笑語盈耳,錦繡滿眸。邢老太太向下面望了望,尤嫌人少不熱鬧,不復賈母當年的盛況。她當年對自己的婆婆又厭又恨,其實心裡頭卻也又妒又羨,所以如今自己成了老封君,不知該如何拿捏,便處處不自覺地模仿賈母,其實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就如今日席上的酒具,是一色的明成化紅地掐絲琺瑯彩,在邢老太太看來是富貴吉祥有體面,在幾個真正經歷過富貴的女眷眼裡,未免戧俗。
聽了幾齣吉祥戲文,大家便說笑話取樂。一時梅枝傳到了賈蘭手中,賈蘭正經慣了,不會說笑話,便道:“我說個真事兒吧,卻是聽來的。說是有一個古董商人,於鄉間遊玩,忽然瞥見一家農戶餵貓用的碗是一件珍品,於是,那古董商人便千迴百轉地誇讚貓好,買下了這隻貓,抱著貓要走時,又裝作無意地說,為了這隻貓好養活,把那隻碗也讓我拿走吧。”
眾人便都笑了,尤氏捂著嘴笑道:“原來不是為了貓,卻是為了碗。這古董商也好生狡猾。”賈蘭冷笑道:“也不過是商人重利而生奸猾,老農愚昧而易上當,都是不讀書之過。”同席的薛蝌和板兒便有些臉上掛不住,都訕訕的。
賈琮聽了賈蘭如此言語,心中有些不舒服,想此人品行著實怪異,自從入了御史台,便似得了尚方寶劍,成了六親不認,見樹都要踢三腳的角色。這樣一想,便也笑道:“蘭兒的這個笑話雖然好笑,卻還沒有講完。還有個尾巴,你們可知道?”賈蘭詫異搖頭,眾人便慫恿賈琮接著說。
賈琮便緩緩說道:“那農戶聽了古董商的話,卻也笑了,說:‘你拿了碗去,我再怎麼賣貓呢?’”眾人頓了頓,回過味兒來,不由得皆大發一笑。巧姐雖為農家婦,言談爽利一如熙鳳,便快嘴道:“三叔這個笑話續得好,把人家當傻子的人,焉知自己不傻呢!”眾人越發笑了。
迎春為了躲孫家那些親戚的是非,便帶了兒子回娘家過年,此時正察言觀色,見隔席上賈蘭的媳婦強顏歡笑的怯怯的樣子,不由得觸動心中的隱痛,約略明白這個美貌的少婦為何新婚不過三年,看著就如萎謝的花朵一般——她自己也曾有過那樣不堪回首的往事,只不過孫紹組粗豪,賈蘭冷清,然而兩個人性情中都有著殘忍遷怒的因子。她看著那賈蘭媳婦,心中既憐憫,又無力救援,方才的喜悅忽的煙消雲散,只剩淒涼。
這場家宴雖說是平兒一手操辦的,平兒卻是沒有坐席的資格,只在下面張羅。此時見酒過三巡,菜上五味,便命廚房煮什錦元宵,盛在琉璃碗裡端上去。那什錦元宵是平兒臘月里特意請來的南邊的大廚來府里現做的,雖然說並不是人人都會說好聽的話,但是人人都欣賞美味的食物。只聽匙羹微響之後,眾人皆讚美,平兒不由得放下心來,寬慰地一笑。
吃過元宵,小孩子們蜂擁到庭院裡看放鞭炮,一時煙花璀璨,燈月輝煌。賈琮覺得這等熱鬧也著實令人煩悶,便藉口更衣,到後院裡呼吸一口清冷的空氣。
此時雪已經停了,而地上積雪盈尺,覆蓋住了一切的假山樹木。天空明澈,銀河靜靜流淌,前院裡的喧譁隔著房屋和雪堆,恰到好處地趁出此地的清靜來。星光與燈火交織出的流光溢彩在賈琮的眼眸中閃耀。賈琮仰觀星河,心裡想著:
是不是億萬年以前的時空里,就已經有過這樣的繁華了呢?
是不是若干年以後的北京,自己也會站在同樣的地方欣賞這樣的美景呢?
作者有話要說: 祝大家元宵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