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上河幫的舵主說道:“勝敗未見分曉,憑什麼讓我們吃這個虧?再者說了,如果可以一年換一次河道,我們這麼些人吃飽了撐的拼個你死我活?您倚老賣老的還真拿自己當瓣兒蒜了,實話告訴你,不鬥出個起落,今天這件事兒完不了!”
上河幫舵主在這邊不依不饒,下河幫的舵主也不肯罷休,心想:“去年就是我們輸了,銅船一過損失一天的進項事小,我們丟多大人、現多大眼?一整年都讓對方壓著半頭,好不容易等到了今年斗銅船,正想一雪前恥、吐氣揚眉,你們幾個老傢伙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說不鬥就不鬥了?天底下哪有這麼容易的事兒?”當時怒罵一聲:“老梆子!讓你們來就是當個擺設,還以為我真怕你們呢?甭說你們幾個老不死的,皇上他二大爺來了我也不給面子!”氣得幾個漕幫長老吹鬍子瞪眼,好懸沒背過氣去。
台上這麼一亂,各大鍋伙的一眾混混兒也已鬧上了,他們可不管什麼規矩不規矩,就是憋著打架來的。天津城這六大鍋伙也是積怨多年,誰看誰也不順眼,說是來給兩河幫會助陣,可都沒安好心,暗藏鎬把、斧頭、攮子,恨不得越亂越好,只等大打出手,打出了名頭誰都怕你,再出去訛錢就方便了。
鍋伙的首領稱為寨主,就聽其中一位寨主叫道:“哪那麼多說道?抄傢伙打吧!”說話從凳子上一躍而起,“咔嚓”一下踹折了凳子腿,拎在手上橫著能掄、豎著能捅,擺開了架勢,這就可以打人。乾柴就差一把火,行舟單缺這陣風。一幫人都看著呢,就等個機會,有這位一帶頭,那還好得了嗎?其餘幾位寨主也坐不住了,論打架誰都不含糊,乾的就是這個買賣,吃的就是這碗飯,一個個擼胳膊挽袖子、脫小褂亮文身,兩撥人馬齊往上沖,眼看就是一場大亂子。
一眾警察紛紛拽出了警棍,只等長官一聲令下,就上去平亂。周圍的老百姓也慌了,天津衛的混混兒打架不要命,群毆械鬥打起來刀槍無眼,招呼上誰是誰,這個熱鬧縱然好看,可沒人敢瞧,真挨上一下子可沒地方說理去,看個熱鬧丟了命,那該有多冤?一時間哭爹叫娘,爭相奔逃,只恨爹媽少生了兩條腿,更後悔不老實在家裡待著,非得出來湊熱鬧。眼看局面不可收拾,不知得死傷多少人,正當千鈞一髮之際,只聽人群之中有人拿腔作調地高喊了一聲:“各位,且慢動手,全瞧我了!”
眾人循聲一看來的是這位爺,心說:“得嘞,今天這場架是打不起來了!”
6.
上下兩河的幫會在三岔河口爭銅船,鬥了一個不分上下、旗鼓相當,六大鍋伙的混混兒趁機鬧事,想要打群架,台上台下亂成一團,局面已經失控了,眼看就是一場腥風血雨的衝突,忽然有人喊了一聲:“瞧我的面子,誰也別動手!”
從古至今,惹事從來不叫本事,只要豁得出去就行,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大不了是個死。了事才叫本事,把天大的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兩大幫會、六大鍋伙在三岔河口爭鬥,已經扔下了兩條人命,以前的皇上都管不住,漕幫的元老也解決不了,誰有這麼大的臉,有這麼大的勢力,敢說這麼大的話?
別處不好說,天津衛可真有這麼一位爺,四十八家連名票號的少東家,姓丁,人稱丁大少。他們家在天津城稱為“大關丁家”,因為家住北大關,是天津城最早的商業區之一,商店鋪戶鱗次櫛比,住在這一帶的全是有錢人。老丁家在有錢人里也算拔了尖兒的,大宅院寬敞氣派,一面院牆占半了半趟街,虎座的門樓子底下擺一對抱鼓石,刻著一個花瓶插三支戟,外帶一把笙,這叫“平生三級”,牆磚也滿帶浮雕,喜鵲登梅、白猿獻壽、二龍戲珠、獅子滾繡球,外帶《三國》《水滸》各種典故,全是出自名家之手,下設四磴高台階,取“四平八穩”之意,雙開的深紫色木頭大門,對過兒是磨磚對縫兒八字影壁。全宅一共八個大四合院,每個院都有坐北朝南的五間大瓦房,倒座房屋也是五大間,東西廂房各三間,雕樑畫棟、富麗堂皇,另外還設有門房、帳房、馬號,並且建有後花園一座,園中有對對花盆兒石榴樹,九尺多高的夾竹桃,迎春、探春、梔子、翠柏、梧桐樹,枝葉茂盛,從牆頭兒探出多高,引得往來的行人側目以觀。丁大少是家中獨子,崑崙山上一根草、千傾地里一棵苗,真可以說是背靠金山,在錢堆兒里長大的,文不成武不就,什麼能耐也沒有,反正家裡的錢幾輩子也造不完,整天橫草不拾、豎棍不撿,任嘛不干,就是想方設法地花錢。
花錢可不是個簡單的事兒,得看您花多少,怎麼花,買個房置個地,那不叫本事,正經花錢的主兒,得花出境界來。丁大少就是這麼一位,說到他花錢的本事,天底下沒有不佩服的,不敢說空前絕後,那也稱得上花錢界的一朵奇葩了。當年還有大清朝的時候,有一次丁大少上玉華樓吃飯,這是家淮揚菜館兒,天津衛吃盡穿絕,大莊子小館子數不勝數,各大菜系、地方小吃也是應有盡有,淮揚菜並非大魚大肉、大碟子大碗,吃的東西都是精緻、講究,材料又多是從江南運過來的,價格自然也不低,非得是像丁大少這種腰纏萬貫、山珍海味都吃膩了的主兒,才來這兒品滋味兒。他跟別的有錢人不一樣,向來不進包間,為了讓出來進去的客人見得到他,上前請安討賞,他就打心眼兒里高興,擺的就是這個譜兒。話說當天丁大少一上玉華樓的二樓,見靠窗的位置已經擺好了一桌上等酒席,早有手底下人過來打過招呼了,這頓飯要在這裡吃。也不用點菜,玉華樓的夥計心裡都有數,看差不多快到到鐘點兒了,先擺上“八大碗”“八小碗”“十六個碟子”“四道點心”,這叫壓桌碟兒;然後就是丁大少愛吃的幾個菜,像什麼熗虎尾,也就是鱔魚,專門兒從江蘇運過來的小黃鱔,素有“賽人參”之稱,切好了條兒,開水一汆就熟了,再淋上特製的湯汁;還有一道叫烏龍臥雪,把雞胸肉用刀背剁成泥,加上雞蛋清,滑油凝成片兒,瀝乾淨了擺在盤子裡,這便是“雪”,“烏龍”是海參,得用最好的刺參,先汆水後燜燒,做得了擺在“雪片”上,吃的不光是材料和味道,還得講究這麼點兒意境。其餘的還有什麼砂鍋元魚、蟹黃魚翅、香桃鴿蛋、琵琶大蝦,等等,總之都是又好又貴的菜色,主食一般是蟹粉湯包、糯米燒麥。那位說這麼多東西幾個人吃?就丁大少一個人,這位爺就這個脾氣,甭管吃不吃,全得擺上來。
丁大少坐下來剛要吃,瞧見旁邊一桌也有個吃飯的,三十來歲滿面紅光,穿綢裹緞,也是個有錢的主兒。這位吃得挺特別,桌子上只有一碟菜一壺酒,碟子裡全是鴿子蛋大小的圓球,夾起一個放進嘴裡,咂摸咂摸又吐到桌上,“吧嗒”一響。丁大少看著出奇,吃的什麼這是?怎麼還有我沒見過的東西?招呼跑堂的過來一問,得知此人是個山西來的富商,晉商八大家之一曹家的少東家,在這兒吃了好幾天了,嫌我們的魚翅不好,買了一大包瑪瑙球,讓廚子用高湯煨了,跟著海參、鮑魚一塊兒燉,靠幹了再勾上芡汁兒,就品上頭那點味兒,嗍完就扔,八個店小二等著收拾他這張桌子呢。
上河幫舵主在這邊不依不饒,下河幫的舵主也不肯罷休,心想:“去年就是我們輸了,銅船一過損失一天的進項事小,我們丟多大人、現多大眼?一整年都讓對方壓著半頭,好不容易等到了今年斗銅船,正想一雪前恥、吐氣揚眉,你們幾個老傢伙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說不鬥就不鬥了?天底下哪有這麼容易的事兒?”當時怒罵一聲:“老梆子!讓你們來就是當個擺設,還以為我真怕你們呢?甭說你們幾個老不死的,皇上他二大爺來了我也不給面子!”氣得幾個漕幫長老吹鬍子瞪眼,好懸沒背過氣去。
台上這麼一亂,各大鍋伙的一眾混混兒也已鬧上了,他們可不管什麼規矩不規矩,就是憋著打架來的。天津城這六大鍋伙也是積怨多年,誰看誰也不順眼,說是來給兩河幫會助陣,可都沒安好心,暗藏鎬把、斧頭、攮子,恨不得越亂越好,只等大打出手,打出了名頭誰都怕你,再出去訛錢就方便了。
鍋伙的首領稱為寨主,就聽其中一位寨主叫道:“哪那麼多說道?抄傢伙打吧!”說話從凳子上一躍而起,“咔嚓”一下踹折了凳子腿,拎在手上橫著能掄、豎著能捅,擺開了架勢,這就可以打人。乾柴就差一把火,行舟單缺這陣風。一幫人都看著呢,就等個機會,有這位一帶頭,那還好得了嗎?其餘幾位寨主也坐不住了,論打架誰都不含糊,乾的就是這個買賣,吃的就是這碗飯,一個個擼胳膊挽袖子、脫小褂亮文身,兩撥人馬齊往上沖,眼看就是一場大亂子。
一眾警察紛紛拽出了警棍,只等長官一聲令下,就上去平亂。周圍的老百姓也慌了,天津衛的混混兒打架不要命,群毆械鬥打起來刀槍無眼,招呼上誰是誰,這個熱鬧縱然好看,可沒人敢瞧,真挨上一下子可沒地方說理去,看個熱鬧丟了命,那該有多冤?一時間哭爹叫娘,爭相奔逃,只恨爹媽少生了兩條腿,更後悔不老實在家裡待著,非得出來湊熱鬧。眼看局面不可收拾,不知得死傷多少人,正當千鈞一髮之際,只聽人群之中有人拿腔作調地高喊了一聲:“各位,且慢動手,全瞧我了!”
眾人循聲一看來的是這位爺,心說:“得嘞,今天這場架是打不起來了!”
6.
上下兩河的幫會在三岔河口爭銅船,鬥了一個不分上下、旗鼓相當,六大鍋伙的混混兒趁機鬧事,想要打群架,台上台下亂成一團,局面已經失控了,眼看就是一場腥風血雨的衝突,忽然有人喊了一聲:“瞧我的面子,誰也別動手!”
從古至今,惹事從來不叫本事,只要豁得出去就行,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大不了是個死。了事才叫本事,把天大的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兩大幫會、六大鍋伙在三岔河口爭鬥,已經扔下了兩條人命,以前的皇上都管不住,漕幫的元老也解決不了,誰有這麼大的臉,有這麼大的勢力,敢說這麼大的話?
別處不好說,天津衛可真有這麼一位爺,四十八家連名票號的少東家,姓丁,人稱丁大少。他們家在天津城稱為“大關丁家”,因為家住北大關,是天津城最早的商業區之一,商店鋪戶鱗次櫛比,住在這一帶的全是有錢人。老丁家在有錢人里也算拔了尖兒的,大宅院寬敞氣派,一面院牆占半了半趟街,虎座的門樓子底下擺一對抱鼓石,刻著一個花瓶插三支戟,外帶一把笙,這叫“平生三級”,牆磚也滿帶浮雕,喜鵲登梅、白猿獻壽、二龍戲珠、獅子滾繡球,外帶《三國》《水滸》各種典故,全是出自名家之手,下設四磴高台階,取“四平八穩”之意,雙開的深紫色木頭大門,對過兒是磨磚對縫兒八字影壁。全宅一共八個大四合院,每個院都有坐北朝南的五間大瓦房,倒座房屋也是五大間,東西廂房各三間,雕樑畫棟、富麗堂皇,另外還設有門房、帳房、馬號,並且建有後花園一座,園中有對對花盆兒石榴樹,九尺多高的夾竹桃,迎春、探春、梔子、翠柏、梧桐樹,枝葉茂盛,從牆頭兒探出多高,引得往來的行人側目以觀。丁大少是家中獨子,崑崙山上一根草、千傾地里一棵苗,真可以說是背靠金山,在錢堆兒里長大的,文不成武不就,什麼能耐也沒有,反正家裡的錢幾輩子也造不完,整天橫草不拾、豎棍不撿,任嘛不干,就是想方設法地花錢。
花錢可不是個簡單的事兒,得看您花多少,怎麼花,買個房置個地,那不叫本事,正經花錢的主兒,得花出境界來。丁大少就是這麼一位,說到他花錢的本事,天底下沒有不佩服的,不敢說空前絕後,那也稱得上花錢界的一朵奇葩了。當年還有大清朝的時候,有一次丁大少上玉華樓吃飯,這是家淮揚菜館兒,天津衛吃盡穿絕,大莊子小館子數不勝數,各大菜系、地方小吃也是應有盡有,淮揚菜並非大魚大肉、大碟子大碗,吃的東西都是精緻、講究,材料又多是從江南運過來的,價格自然也不低,非得是像丁大少這種腰纏萬貫、山珍海味都吃膩了的主兒,才來這兒品滋味兒。他跟別的有錢人不一樣,向來不進包間,為了讓出來進去的客人見得到他,上前請安討賞,他就打心眼兒里高興,擺的就是這個譜兒。話說當天丁大少一上玉華樓的二樓,見靠窗的位置已經擺好了一桌上等酒席,早有手底下人過來打過招呼了,這頓飯要在這裡吃。也不用點菜,玉華樓的夥計心裡都有數,看差不多快到到鐘點兒了,先擺上“八大碗”“八小碗”“十六個碟子”“四道點心”,這叫壓桌碟兒;然後就是丁大少愛吃的幾個菜,像什麼熗虎尾,也就是鱔魚,專門兒從江蘇運過來的小黃鱔,素有“賽人參”之稱,切好了條兒,開水一汆就熟了,再淋上特製的湯汁;還有一道叫烏龍臥雪,把雞胸肉用刀背剁成泥,加上雞蛋清,滑油凝成片兒,瀝乾淨了擺在盤子裡,這便是“雪”,“烏龍”是海參,得用最好的刺參,先汆水後燜燒,做得了擺在“雪片”上,吃的不光是材料和味道,還得講究這麼點兒意境。其餘的還有什麼砂鍋元魚、蟹黃魚翅、香桃鴿蛋、琵琶大蝦,等等,總之都是又好又貴的菜色,主食一般是蟹粉湯包、糯米燒麥。那位說這麼多東西幾個人吃?就丁大少一個人,這位爺就這個脾氣,甭管吃不吃,全得擺上來。
丁大少坐下來剛要吃,瞧見旁邊一桌也有個吃飯的,三十來歲滿面紅光,穿綢裹緞,也是個有錢的主兒。這位吃得挺特別,桌子上只有一碟菜一壺酒,碟子裡全是鴿子蛋大小的圓球,夾起一個放進嘴裡,咂摸咂摸又吐到桌上,“吧嗒”一響。丁大少看著出奇,吃的什麼這是?怎麼還有我沒見過的東西?招呼跑堂的過來一問,得知此人是個山西來的富商,晉商八大家之一曹家的少東家,在這兒吃了好幾天了,嫌我們的魚翅不好,買了一大包瑪瑙球,讓廚子用高湯煨了,跟著海參、鮑魚一塊兒燉,靠幹了再勾上芡汁兒,就品上頭那點味兒,嗍完就扔,八個店小二等著收拾他這張桌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