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浮宵靜靜聽師太言說,聽完亦一言不發,等著師太說下去,平心靜氣,不動聲色不行於色。
師太滿意一笑,又道:“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方得無量,功德圓滿。佛緣夠了,可是別的緣多了,便只好先了了。”
浮宵問道:“師父早知有今日?”
師太笑而不語,後而搖頭道:“我不能預知未來,只是僥倖知道這個決斷該留到如今,有緣無緣,全看一念。你來是緣,你走亦是緣,不過看你要哪個。”
隨後不再言此,轉而道:“今夜且隨我擠一晚上罷。”
睡下時不知師太點了什麼香,檀香極其厚重,好似掩蓋著什麼香氣,讓人不及多想,很快毫無招架地沉沉睡去。
第二日是被小師妹叫醒的,身體卻覺極舒暢,好像得到了很好的休養。
醒來時師太早已不在,只有一個圓溜溜的小腦袋滿眼晃,新奇好奇極了,東晃腦西偷看。
浮宵忍不住提醒喚道:“師妹。”
小女尼方才縮回腦袋,怯喚了句:“師姐……”而後見浮宵神情略松,立刻變臉,大大笑臉問道:“師姐不會告訴師父的對吧?除了知念師姐,師姐最疼我了。”
浮宵面無表情,有意嚇她,刻意低沉聲音問道:“除了?”
小女尼蹲伏榻邊,可憐巴巴望著浮宵巴住浮宵,道:“師父說不能說謊,我騙師姐才是更大的罪過,師姐很好,可總是忙,功課一直是知念師姐教我,我不能那麼忘恩負義……”
浮宵當即掛不住了,笑出一聲,道:“小小年紀,哪學的忘恩負義。”真要說忘恩負義,如果這都算,那麼她和流宛算什麼呢?一個沒心沒情,一個一聲不吭不顧一切地離開,定落後也不曾回過一封消息,不知梧湘現今如何,她們是否安定。
如果安定,那麼日日念經祈福……
“師姐!”略有些幼稚豐滿的手在眼前晃來晃去,浮宵好笑抓住,道:“怎麼?”
小女尼一本正經道:“師姐一定沒生氣,肯定也不會告訴師父。”而後不給浮宵反駁機會,道:“師父叫我來喊師姐起床,聽說今日要來香客。”想了想,加上一句:“好像是個當官的,大早便差人送了香火錢,男的。”
浮宵道:“這話不要在他人面前說。”
小女尼點頭笑道:“我懂,只在師姐面前。”
浮宵平和道:“我面前也不許,明白麼?”
小女尼煞有其事地又點點頭,道:“我知道,師姐為我好。”
浮宵道:“知道你還說?”
小女尼調皮笑道:“我忍不住嘛。”
這茬揭過,浮宵很快洗漱換衣,師太不知何時把需要物什都拿了過來,方便許多。一切收整好後,浮宵問道:“不用做早課麼?”
小女尼道:“當然不是,師姐真笨,這會兒早課時間早都過啦,我做完了才來的,師父說師姐昨日勞累,還受了傷,於是許今日不做。”說完驚呼了一聲,問道:“師姐你傷哪了?!”
浮宵一笑,不在意道:“一點小傷,劃了道口子而已,不值一提。”
———————————————————
一日殿前閉目聽香,溫言誦經。
一月添上寥然青燈,辭世祈安遠行人。
一年伴求青燈古佛,誦經祈安餘生歸路。
“一願,好友長遂安康。”
“二願,餘生在此無禍難。”
“三願……她此生無恙。”
雪不濕衣肩,來路是光,去路是明。
無憂無恙不相逢。
作者有話要說:
地名寺名部分人名都是隨機用的取的,哪個喜歡順耳用那個,真有的話……小寶貝也不要在意,反正都是我瞎扯的(*/ω\*)
最後的靈感來自《那一世》
第114章 心動
浮宵鮮少同眾一起迎香客,哪怕多是女眷。
今日來的人,其實心中已有猜測,但她不在意。
她去時已算晚,安靜同小女尼走至師太身後侯著,緘默垂頭站到最後一排。
剛剛站好,那人緊接到來。
熟悉的人。
浮宵心如止水。
隨眾一起問好,那人目光好似不經意般落到自己身上,停留幾霎,浮宵回看時,那人便移開了目光。
等到眾人該散,只余幾位師太和住持待謝,浮宵平靜扯著好奇不安分的小女尼出門,出門後交付知念,笑看那二人一個訓一個聽緩緩走遠。
想來就算沒有她,師太大抵亦安排了人去問顧,但還是該去看看。
如此想著,浮宵信步回去。
叩門幾聲,裡面的人很快來開了門,顯然一夜未眠。
浮宵淡然問道:“施主可還好?”
碧青點點頭,不多言,只簡短道:“她還未醒,我們今日便走。”
浮宵淡聲應了,也不往屋內看一眼,道聲珍重複又走動。
別的是做不成了,乾脆打掃打掃庭院,修整下花架。不多時掃完庭院,落葉堆了半筐,昨日剛下過雨,濕冷甚重。
修整花架開始順利,直到發覺枯藤纏住的橫杆無法動整時,還有些稍高,浮宵頗有些費力。打算找個東西挑下來,半晌卻沒尋到適合物件,浮宵回到原地站立,微微抬首望著。
不如等它自然落下好了。
榮枯輪迴,它的一季即將結束,這個季節的作物很少,不大用得到花架,自然而然便是。
這個主意剛剛定下,一雙骨節分明又寬厚的手摘扯下了那節枯藤。很有力的一雙手,使的力也極巧,只是輕輕一扯,沒有多撼動花架,那枯藤便落在他手中。
浮宵沿著花架退開幾步停下,一剎四目相對。
那人定定看了她許久,眼中情緒揉粹不定。半晌,他喉頭微動,低沉開口:“近來可好?”
浮宵頷首道:“很好。”
他靜靜打量四周一眼,問道:“你喜歡這裡,想留在這裡?”
浮宵如他一般環首一周,極靜,極樸拙,唯一能聽見的,便是隱隱佛號聲與念經聲。於是她道:“很安心,比有生以來見過的任何地方都安心。”說到此,浮宵神情隱隱安詳,這是他自見她起便從未見過的。
他垂下慣來凌厲眼眸,道:“我明白了。”明白了什麼,他再未言,如他來時一般,毫無聲息地離開,浮宵目送他離去。
走到院門邊時,突然被一個搖晃身影撞了一下,他身形不動,那人很有些狼狽,狠狠瞪他一眼,眼神凶戾,嫉妒恨切,好似馬上就能燃起火來,卻不是為此事。
自己跑動都難,還有力氣瞪他,他很想笑,卻笑不出來。
不等流宛再搖晃跑上幾步,浮宵蹙眉走近扶住她,流宛半分也不客氣,勉強忍住哭咽只剩粗喘噎聲,緊箍抱住浮宵,而浮宵第一句卻是:“病好了麼?”平靜語聲,卻有她自己未發覺的關心。
師太滿意一笑,又道:“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方得無量,功德圓滿。佛緣夠了,可是別的緣多了,便只好先了了。”
浮宵問道:“師父早知有今日?”
師太笑而不語,後而搖頭道:“我不能預知未來,只是僥倖知道這個決斷該留到如今,有緣無緣,全看一念。你來是緣,你走亦是緣,不過看你要哪個。”
隨後不再言此,轉而道:“今夜且隨我擠一晚上罷。”
睡下時不知師太點了什麼香,檀香極其厚重,好似掩蓋著什麼香氣,讓人不及多想,很快毫無招架地沉沉睡去。
第二日是被小師妹叫醒的,身體卻覺極舒暢,好像得到了很好的休養。
醒來時師太早已不在,只有一個圓溜溜的小腦袋滿眼晃,新奇好奇極了,東晃腦西偷看。
浮宵忍不住提醒喚道:“師妹。”
小女尼方才縮回腦袋,怯喚了句:“師姐……”而後見浮宵神情略松,立刻變臉,大大笑臉問道:“師姐不會告訴師父的對吧?除了知念師姐,師姐最疼我了。”
浮宵面無表情,有意嚇她,刻意低沉聲音問道:“除了?”
小女尼蹲伏榻邊,可憐巴巴望著浮宵巴住浮宵,道:“師父說不能說謊,我騙師姐才是更大的罪過,師姐很好,可總是忙,功課一直是知念師姐教我,我不能那麼忘恩負義……”
浮宵當即掛不住了,笑出一聲,道:“小小年紀,哪學的忘恩負義。”真要說忘恩負義,如果這都算,那麼她和流宛算什麼呢?一個沒心沒情,一個一聲不吭不顧一切地離開,定落後也不曾回過一封消息,不知梧湘現今如何,她們是否安定。
如果安定,那麼日日念經祈福……
“師姐!”略有些幼稚豐滿的手在眼前晃來晃去,浮宵好笑抓住,道:“怎麼?”
小女尼一本正經道:“師姐一定沒生氣,肯定也不會告訴師父。”而後不給浮宵反駁機會,道:“師父叫我來喊師姐起床,聽說今日要來香客。”想了想,加上一句:“好像是個當官的,大早便差人送了香火錢,男的。”
浮宵道:“這話不要在他人面前說。”
小女尼點頭笑道:“我懂,只在師姐面前。”
浮宵平和道:“我面前也不許,明白麼?”
小女尼煞有其事地又點點頭,道:“我知道,師姐為我好。”
浮宵道:“知道你還說?”
小女尼調皮笑道:“我忍不住嘛。”
這茬揭過,浮宵很快洗漱換衣,師太不知何時把需要物什都拿了過來,方便許多。一切收整好後,浮宵問道:“不用做早課麼?”
小女尼道:“當然不是,師姐真笨,這會兒早課時間早都過啦,我做完了才來的,師父說師姐昨日勞累,還受了傷,於是許今日不做。”說完驚呼了一聲,問道:“師姐你傷哪了?!”
浮宵一笑,不在意道:“一點小傷,劃了道口子而已,不值一提。”
———————————————————
一日殿前閉目聽香,溫言誦經。
一月添上寥然青燈,辭世祈安遠行人。
一年伴求青燈古佛,誦經祈安餘生歸路。
“一願,好友長遂安康。”
“二願,餘生在此無禍難。”
“三願……她此生無恙。”
雪不濕衣肩,來路是光,去路是明。
無憂無恙不相逢。
作者有話要說:
地名寺名部分人名都是隨機用的取的,哪個喜歡順耳用那個,真有的話……小寶貝也不要在意,反正都是我瞎扯的(*/ω\*)
最後的靈感來自《那一世》
第114章 心動
浮宵鮮少同眾一起迎香客,哪怕多是女眷。
今日來的人,其實心中已有猜測,但她不在意。
她去時已算晚,安靜同小女尼走至師太身後侯著,緘默垂頭站到最後一排。
剛剛站好,那人緊接到來。
熟悉的人。
浮宵心如止水。
隨眾一起問好,那人目光好似不經意般落到自己身上,停留幾霎,浮宵回看時,那人便移開了目光。
等到眾人該散,只余幾位師太和住持待謝,浮宵平靜扯著好奇不安分的小女尼出門,出門後交付知念,笑看那二人一個訓一個聽緩緩走遠。
想來就算沒有她,師太大抵亦安排了人去問顧,但還是該去看看。
如此想著,浮宵信步回去。
叩門幾聲,裡面的人很快來開了門,顯然一夜未眠。
浮宵淡然問道:“施主可還好?”
碧青點點頭,不多言,只簡短道:“她還未醒,我們今日便走。”
浮宵淡聲應了,也不往屋內看一眼,道聲珍重複又走動。
別的是做不成了,乾脆打掃打掃庭院,修整下花架。不多時掃完庭院,落葉堆了半筐,昨日剛下過雨,濕冷甚重。
修整花架開始順利,直到發覺枯藤纏住的橫杆無法動整時,還有些稍高,浮宵頗有些費力。打算找個東西挑下來,半晌卻沒尋到適合物件,浮宵回到原地站立,微微抬首望著。
不如等它自然落下好了。
榮枯輪迴,它的一季即將結束,這個季節的作物很少,不大用得到花架,自然而然便是。
這個主意剛剛定下,一雙骨節分明又寬厚的手摘扯下了那節枯藤。很有力的一雙手,使的力也極巧,只是輕輕一扯,沒有多撼動花架,那枯藤便落在他手中。
浮宵沿著花架退開幾步停下,一剎四目相對。
那人定定看了她許久,眼中情緒揉粹不定。半晌,他喉頭微動,低沉開口:“近來可好?”
浮宵頷首道:“很好。”
他靜靜打量四周一眼,問道:“你喜歡這裡,想留在這裡?”
浮宵如他一般環首一周,極靜,極樸拙,唯一能聽見的,便是隱隱佛號聲與念經聲。於是她道:“很安心,比有生以來見過的任何地方都安心。”說到此,浮宵神情隱隱安詳,這是他自見她起便從未見過的。
他垂下慣來凌厲眼眸,道:“我明白了。”明白了什麼,他再未言,如他來時一般,毫無聲息地離開,浮宵目送他離去。
走到院門邊時,突然被一個搖晃身影撞了一下,他身形不動,那人很有些狼狽,狠狠瞪他一眼,眼神凶戾,嫉妒恨切,好似馬上就能燃起火來,卻不是為此事。
自己跑動都難,還有力氣瞪他,他很想笑,卻笑不出來。
不等流宛再搖晃跑上幾步,浮宵蹙眉走近扶住她,流宛半分也不客氣,勉強忍住哭咽只剩粗喘噎聲,緊箍抱住浮宵,而浮宵第一句卻是:“病好了麼?”平靜語聲,卻有她自己未發覺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