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流宛哼了一聲,冷笑看著窗外不停變換的風景。
說別人是老狐狸,他不也是一隻瘸腿老狐狸。
那日後日日看著她,仆侍不離半步,好容易才將碧青送了出去,帶走她許會是最後的音信。
下意識捏住頸上彩玉,溫潤質地竟聊以一絲安慰。
今天過後,一切都會結束的。
她要等她。
想起浮宵初次真心笑靨,就是不真心的初次被她纏得無奈,此時想來也是無比可愛。她終於知曉一度曾擁有的是什麼,差些失去的又是什麼。直到現在,她無法信心滿滿,卻始終不願相信失去,她只信,她定會再追回她。
怎能如此,錯過這樣一個人。
第一次嘗到真正思念的滋味。
風景變速漸漸快了,漸漸什麼再看不清了。
———————————————————
“民女參見陛下。”
“抬頭。”
流宛抬起頭。
座上人玄赤冕服,隔著玉珠冕旒,看不清神情。
“江家的人?”座上人問道。
“是。”流宛應道。
“所為何事?”座上人問道。
流宛叩首道:“御狀申冤。”
座上人興趣道:“所告何人?”
流宛道:“曾任長樂太僕,侍奉先皇太后,現任東廠督主,周欹傾。”
提起先皇,本該是極禁忌的字眼,座上人沉吟許久,聲音卻依舊聽不出喜怒,問道:“憑何物告?告之何罪?”
流宛怡然不懼,平靜道:“陛下能否先聽民女講段故事?”
座上人簡短道:“朕許你說。”
流宛平靜道:“謝陛下。”而後默然片刻,真似講故事般,娓娓道出:“有一富翁,家大業大,身份尊貴,妻妾成群。”似是想了想,頓頓又道:“生有二子,嫡妻寵妾,外立嫡子,卻極寵愛他的庶子。”
“然而縱是擁有這世上一切,他也終究老去,年老體弱,病昏沉沉,那麼什麼問題最大呢?自然是無數家業。”
“於情於理,都該是嫡子繼承家業,況他文武雙全,德才兼備。但再千好萬好,抵不過人心頭好。”
“富翁病重,已到了神志不清的地步,卻仍天天只喚著庶子名字,誰都不肯見,只見,只親庶子。他做此態,旁人會如何認為呢?”
“嫡妻再不能看下去,熬過半輩子風風雨雨,怎能折在小小一個寵妾庶子手裡?若庶子繼承家業,豈有她與嫡子立足之地?”
“於是她做了一件事。”
流宛說到此,抬頭看那位帝王,冕旒微晃,偶能捉見他深邃雙眼,無波無瀾。
“富翁無藥可治,臨終迴光返照,要立遺書,這是傳家業的時候到了。意外傳見嫡子,卻不見向來寵愛的庶子,旁人都只知嫡子見過富翁後,富翁便仙去了,家業傳給了嫡子,於是有人傳言是嫡子謀害了富翁,道他歹毒,名不正言不順。而想靠著庶子吃飯,打算抱庶子大腿的蛀蟲落了空,正是這些人最不甘,煽動民眾,群情激奮。”
“可庶子聰明得緊,從不與嫡子搶,那些人不知,他們自幼便在一處,大人勾心鬥角,他們交心摔跤。”
“於是那些人都死了,蠢死的。”
“案上誰也不敢再提,心中卻依舊有人如此猜測,民間依然有人傳聞,可事實怎樣呢?其實就連嫡子也不知道,因為那時他過去見到富翁,富翁剛好咽下最後一口氣。”
流宛直面天顏,問道:“陛下,民女說的可對?”
帝王依舊難窺喜怒,不答反問道:“嫡妻做了什麼,督公又與此有何干係?”
流宛道:“民女不敢。”
帝王露出笑顏,莫測道:“已經說了這麼多,你還有什麼不敢?”
流宛依然道:“民女不敢。”
帝王道:“恕你無罪。”
流宛這才接著道:“督公與此的干係,便是替太后抹除了替掉當時殿中太監侍衛的錦衣衛,太后做的,只是本來就會發生的,她只是讓結果提前,為了在迴光返照立詔前,讓所有人知道,先皇最後見的一個人是誰。”
帝王不怒,問道:“你如何知道這些?”
流宛道:“有人告訴我的。”
帝王問道:“誰?”
流宛道:“當年那批錦衣衛早已屍骨無存,就連腰牌都成灰燼,世間再難尋,民女卻找到了最後一塊。”
帝王道:“呈上來。”
流宛道:“已經來了。”
下一瞬,殿前便又跪了個戴面具的黑影,身材矯健,雙手捧呈遙遠舊物。
隔著冕旒遠遠一眼,帝王認出,因那獨一無二再難複製的印標。
帝王道:“揭開面具。”
漢子道:“恐驚聖上。”
帝王道:“揭開。”
漢子沉默揭開面具,露出燒灼可怖面容。
第105章 榮歸
“你應該知曉,說出這件事的後果。”
“民女知曉,可又必須如此。”流宛垂首道。
“說來聽聽。”帝王道。
流宛沉默片刻,道:“世人眼中他再十惡不赦,並且就算他不是什麼好人,我知他手中多少冤屈,我知他為一己之私害了多少性命,我知他確實罪大惡極,可他再罪大惡極,他也是我父親。”
帝王沉吟片刻,道:“你不也是為了一己之私?”
流宛笑道:“確實是為我一己之私。”
帝王道:“此事不論成否,都會牽扯許多人,只為他一人,如何權衡?”
流宛道:“只因陛下需要知道真相,不該無故寬厚背負。我也不是為他一人,而是惡人難得冤屈時,其實比好人受屈冤得多。”
帝王趣問道:“何解?”
流宛道:“因為好人冤枉了,因為一直以來的好,總會有人信他,這世上只要有一個人肯信自己,天崩地裂都會相信的那般,那麼總算不是太冤,而壞人難得無辜一回,眾人就是信,也會因為他一直以來的壞,拍手稱快,覺得他活該,並非以事論事,因此放跑了真兇,那麼,究竟誰冤一些呢?”
帝王聞之笑道:“意不在酒,意在何?”
流宛道:“陛下既知,又何需我多言。”
帝王道:“所求只為平反?”
流宛莫名笑道:“不只。”
帝王道:“是何。”
流宛道:“若有命回去,定然告之陛下。”
她不想榮歸故里,只想榮歸一人身邊。
她已在故里,心卻再不在這裡。
帝王沉思許久,道:“我可為他平反,但你卻是一定要死。”
周欹傾雖為太后左膀,這些年卻實在跋扈過了頭,正愁如何治他,便有人將證據送上門,豈不正好順水推舟瞌睡有人送枕頭,大抵如此。就去年一事,他其實知其冤情,睜隻眼閉隻眼,盡數交予大理寺判處,便是他這些年實在權勢滔天,是太后右臂,功高震主,不得不除。現今到了收拾周欹傾的時候,只能道天理循環。當年的事,不是查不到,不是沒有眉目,而是不能去查。如流宛所說,再惡再毒又如何,到底是血親。太后抹除了所有痕跡,卻留了個毒瘤,到了去除時候。
說別人是老狐狸,他不也是一隻瘸腿老狐狸。
那日後日日看著她,仆侍不離半步,好容易才將碧青送了出去,帶走她許會是最後的音信。
下意識捏住頸上彩玉,溫潤質地竟聊以一絲安慰。
今天過後,一切都會結束的。
她要等她。
想起浮宵初次真心笑靨,就是不真心的初次被她纏得無奈,此時想來也是無比可愛。她終於知曉一度曾擁有的是什麼,差些失去的又是什麼。直到現在,她無法信心滿滿,卻始終不願相信失去,她只信,她定會再追回她。
怎能如此,錯過這樣一個人。
第一次嘗到真正思念的滋味。
風景變速漸漸快了,漸漸什麼再看不清了。
———————————————————
“民女參見陛下。”
“抬頭。”
流宛抬起頭。
座上人玄赤冕服,隔著玉珠冕旒,看不清神情。
“江家的人?”座上人問道。
“是。”流宛應道。
“所為何事?”座上人問道。
流宛叩首道:“御狀申冤。”
座上人興趣道:“所告何人?”
流宛道:“曾任長樂太僕,侍奉先皇太后,現任東廠督主,周欹傾。”
提起先皇,本該是極禁忌的字眼,座上人沉吟許久,聲音卻依舊聽不出喜怒,問道:“憑何物告?告之何罪?”
流宛怡然不懼,平靜道:“陛下能否先聽民女講段故事?”
座上人簡短道:“朕許你說。”
流宛平靜道:“謝陛下。”而後默然片刻,真似講故事般,娓娓道出:“有一富翁,家大業大,身份尊貴,妻妾成群。”似是想了想,頓頓又道:“生有二子,嫡妻寵妾,外立嫡子,卻極寵愛他的庶子。”
“然而縱是擁有這世上一切,他也終究老去,年老體弱,病昏沉沉,那麼什麼問題最大呢?自然是無數家業。”
“於情於理,都該是嫡子繼承家業,況他文武雙全,德才兼備。但再千好萬好,抵不過人心頭好。”
“富翁病重,已到了神志不清的地步,卻仍天天只喚著庶子名字,誰都不肯見,只見,只親庶子。他做此態,旁人會如何認為呢?”
“嫡妻再不能看下去,熬過半輩子風風雨雨,怎能折在小小一個寵妾庶子手裡?若庶子繼承家業,豈有她與嫡子立足之地?”
“於是她做了一件事。”
流宛說到此,抬頭看那位帝王,冕旒微晃,偶能捉見他深邃雙眼,無波無瀾。
“富翁無藥可治,臨終迴光返照,要立遺書,這是傳家業的時候到了。意外傳見嫡子,卻不見向來寵愛的庶子,旁人都只知嫡子見過富翁後,富翁便仙去了,家業傳給了嫡子,於是有人傳言是嫡子謀害了富翁,道他歹毒,名不正言不順。而想靠著庶子吃飯,打算抱庶子大腿的蛀蟲落了空,正是這些人最不甘,煽動民眾,群情激奮。”
“可庶子聰明得緊,從不與嫡子搶,那些人不知,他們自幼便在一處,大人勾心鬥角,他們交心摔跤。”
“於是那些人都死了,蠢死的。”
“案上誰也不敢再提,心中卻依舊有人如此猜測,民間依然有人傳聞,可事實怎樣呢?其實就連嫡子也不知道,因為那時他過去見到富翁,富翁剛好咽下最後一口氣。”
流宛直面天顏,問道:“陛下,民女說的可對?”
帝王依舊難窺喜怒,不答反問道:“嫡妻做了什麼,督公又與此有何干係?”
流宛道:“民女不敢。”
帝王露出笑顏,莫測道:“已經說了這麼多,你還有什麼不敢?”
流宛依然道:“民女不敢。”
帝王道:“恕你無罪。”
流宛這才接著道:“督公與此的干係,便是替太后抹除了替掉當時殿中太監侍衛的錦衣衛,太后做的,只是本來就會發生的,她只是讓結果提前,為了在迴光返照立詔前,讓所有人知道,先皇最後見的一個人是誰。”
帝王不怒,問道:“你如何知道這些?”
流宛道:“有人告訴我的。”
帝王問道:“誰?”
流宛道:“當年那批錦衣衛早已屍骨無存,就連腰牌都成灰燼,世間再難尋,民女卻找到了最後一塊。”
帝王道:“呈上來。”
流宛道:“已經來了。”
下一瞬,殿前便又跪了個戴面具的黑影,身材矯健,雙手捧呈遙遠舊物。
隔著冕旒遠遠一眼,帝王認出,因那獨一無二再難複製的印標。
帝王道:“揭開面具。”
漢子道:“恐驚聖上。”
帝王道:“揭開。”
漢子沉默揭開面具,露出燒灼可怖面容。
第105章 榮歸
“你應該知曉,說出這件事的後果。”
“民女知曉,可又必須如此。”流宛垂首道。
“說來聽聽。”帝王道。
流宛沉默片刻,道:“世人眼中他再十惡不赦,並且就算他不是什麼好人,我知他手中多少冤屈,我知他為一己之私害了多少性命,我知他確實罪大惡極,可他再罪大惡極,他也是我父親。”
帝王沉吟片刻,道:“你不也是為了一己之私?”
流宛笑道:“確實是為我一己之私。”
帝王道:“此事不論成否,都會牽扯許多人,只為他一人,如何權衡?”
流宛道:“只因陛下需要知道真相,不該無故寬厚背負。我也不是為他一人,而是惡人難得冤屈時,其實比好人受屈冤得多。”
帝王趣問道:“何解?”
流宛道:“因為好人冤枉了,因為一直以來的好,總會有人信他,這世上只要有一個人肯信自己,天崩地裂都會相信的那般,那麼總算不是太冤,而壞人難得無辜一回,眾人就是信,也會因為他一直以來的壞,拍手稱快,覺得他活該,並非以事論事,因此放跑了真兇,那麼,究竟誰冤一些呢?”
帝王聞之笑道:“意不在酒,意在何?”
流宛道:“陛下既知,又何需我多言。”
帝王道:“所求只為平反?”
流宛莫名笑道:“不只。”
帝王道:“是何。”
流宛道:“若有命回去,定然告之陛下。”
她不想榮歸故里,只想榮歸一人身邊。
她已在故里,心卻再不在這裡。
帝王沉思許久,道:“我可為他平反,但你卻是一定要死。”
周欹傾雖為太后左膀,這些年卻實在跋扈過了頭,正愁如何治他,便有人將證據送上門,豈不正好順水推舟瞌睡有人送枕頭,大抵如此。就去年一事,他其實知其冤情,睜隻眼閉隻眼,盡數交予大理寺判處,便是他這些年實在權勢滔天,是太后右臂,功高震主,不得不除。現今到了收拾周欹傾的時候,只能道天理循環。當年的事,不是查不到,不是沒有眉目,而是不能去查。如流宛所說,再惡再毒又如何,到底是血親。太后抹除了所有痕跡,卻留了個毒瘤,到了去除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