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jú花見達成目的,便岔開話題,引她們去吃燒烤。為了避開男人,只能在後院烤了,也算氣氛熱烈。

  等下人送進不少鮮魚,說是周夫子他們網的,個個都說要嘗嘗,倒好似大儒們撈的魚,味兒也是不同的。

  直到日暮之時,來客方散,賓主盡歡,jú花也十分滿意。

  第二日,請的是親朋和鄰里,jú花就更隨心了,氣氛也更熱烈。梅子等人帶著娃兒過來瘋了一天,走的時候說,她捨不得走哩。

  jú花笑著讓她往後閒了就過來。

  過後,jú花就全力完善起新居來,又因書院也建了個大概,往這裡來的文人士子不斷增多,一日,jú花跟嫂子閒談,忽地動念,便又搗騰了一樁生意。

  兩人商議了一番,再跟青木槐子一說,都覺得可行。

  青木和槐子當即讓人將鄭家最早買的挨著鏡湖的十畝良田整理出來,建了個農家莊院,名為“田上酒家”。

  這些田當初jú花出嫁時,青木和jú花各分了五畝,因此這酒家也是兩家各占一半的份子。

  因房子建得及其樸素,都是尋常農家樣式,青木和槐子抽調了足夠的人手,日夜開工,僅半月就建成了。

  眼睜睜地瞅著田野間豎起這麼一座莊院,把清南村的人瞧得目瞪口呆,不知張家又要折騰啥事。

  待得莊院大門上高高挑起“田上酒家”的幌子,眾人方才明白張家是要開酒館了。

  周夫子聞聽此事,微皺眉頭。因書院內部也設了廚房,專供學子們用餐,張家在此開設酒家,賺書生們的錢,實為不智。

  但他自來曠達,從不以己意強示於人,再一想張鄭兩家的品性和行事風格,決定開張之日先去看看再說,若有不妥,再教導青木和槐子不遲。

  趕在書院建成之前,四月二十五日,田上酒家開張了。

  張鄭兩家發出消息:這一日,所有書院的文人士子均可在莊院免費用餐,也歡迎大家對酒家提意見,若是所提意見合理,主家一定改進。

  這一下,來的人可就多了。不過,並非是來捧場的,都是存心來找茬的。他們也跟周夫子一樣,覺得張家在此開酒館實在有辱斯文。

  田上酒家名符其實,建在田野間,又挨著鏡湖。

  鏡湖如今可美了:湖邊垂柳遍布,樹下野jú叢生;湖中小荷才露尖尖角;四圍田野遼闊。野鳥盤旋,村郭隱隱;西北青山綿延,隱露杜鵑似火。

  唯一令人掃興的是橡園舊址,尚是一片焦黑。

  今日酒家開張。槐子和青木都在門口迎客,劉小四作為酒家掌柜,也站在一旁。連葫蘆、板栗等小娃兒也過來了。

  步入莊園,除了青磚小瓦的兩進房屋外,繞房四周全部是敞開的涼棚,只以半人高的竹籬笆圍繞,棚頂亦是蓋的小瓦。

  這些涼棚被間隔開來,分東南西北四處,各有門戶出入。

  棚內甚大。安置了許多簡單的桌子,有圓有方,有竹製的,也有木質的;桌四周配上木墩子,上面都刨得精光溜滑。周身卻還保留著樹皮,很是簡樸自然。

  書生們也不進去,就在涼棚內傲然入座,三個一桌,五個搭伴,帶著挑剔的眼光掃視那滿臉含笑的夥計們,吩咐上菜——不是讓來白吃麼,那就上菜吧!

  夥計們立時動了起來,奔赴各桌。先恭敬地遞上一本菜單,請他們點菜,然後有人上茶,有人端小吃。

  一位身穿銀灰錦袍的十七八歲少年見張槐引著周夫子等人也進來了,故意問道:“貴東家發出消息,道酒家開張。各樣菜式均免費食用,此話當真?”

  正好青麥負責這一桌,忙點頭笑道:“沒錯,是這樣。”

  那少年以指彈了彈手中菜單,問道:“這些菜都任意點否?”

  青麥含笑道:“都是任意點的。不過有兩個要求——”

  眾人一聽,心道,來了,就知道沒好事,商人逐利,不知這張家是想他們留下筆墨還是要怎樣?

  就聽黃麥道:“一來哩:不管點了什麼,都得吃完。也就是說,請各位老爺吃多少點多少,莫點了一大堆,吃不完浪費了。各位都是滿腹學問的才子,都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詩,咱們農家人種莊稼可不容易哩。”

  這話聽得眾人極為鬱悶:哪有請客限定人吃東西的?又說不出哪裡不對,人家可沒說不讓吃,只要你吃的下,就只管點。可是他們很想各樣菜都嘗嘗,該如何做?

  “二來哩:我們東家開了這間酒家,雖說也是為了賺錢,但也怕犯了書院的忌諱。因此麻煩各位老爺幫著瞧瞧,有啥地方不合理的,只管提出來。只要說得在理,咱們立馬就改。所以請各位老爺仔細瞧瞧這菜單定價。”

  眾人微覺詫異:這張家還真好膽,敢這樣任人置評?

  但人家既這麼說了,大家就低頭翻看起來,順便點菜。

  這一看,就傻眼了!

  菜單是這樣分列的:

  半文錢菜式有(為方便計算,需點雙數。各菜名隨季節變化,什麼季節吃什麼蔬菜。):素炒萵筍、素炒萵筍葉、素炒小白菜、素炒韭菜、素炒茼蒿、素炒莧菜、素炒山芋葉、素炒南瓜苗……足有兩頁;

  一文錢菜式有:五香筍乾、鹵筍、醃菜炒鮮筍、五香黃豆、五香小魚乾、五香花生、韭菜炒蘑菇、涼拌蘑菇、青椒炒篙瓜、香辣雞腳、香辣雞翅、香辣鴨脖、香辣鴨腳、香辣雞肫鴨肫、豬骨湯……足有三頁;

  兩文錢菜式有:半個鹹鴨蛋、韭菜煎雞蛋、木耳炒肉片、紅燒糙魚、紅燒鰱魚、爆炒雞雜(辣和不辣兩種)、醃菜燒大腸、醃菜燒豬肚、醃菜燒豬蹄……也有兩頁;

  三文錢菜式有:紅燒沙葫蘆(或小麻魚兒)、荷葉雞、荷葉鴨、荷葉兔、鹵豬耳、干煸泥鰍、五香田螺……還有兩頁;

  四文錢菜式有:紅燒肉、肉燜干筍、肉燜乾菜、紅燒鯉魚、紅燒鯽魚、醬爆黃鱔、木耳炒豬肝、山菇燉老雞湯、老鴨湯……又是兩頁;

  五文錢菜式……依舊兩頁;

  再往後翻,是米飯和點心:玉米面的果子餅一文錢一個,六個五文錢;白面饅頭兩文錢一個,白米飯三文錢一碗,香醬薄煎餅……

  再往後翻——沒了!

  ******原野感謝親們投出寶貴的粉紅票,並領了大神之光。******

  第五百六十七章 最貴五文

  眾人面面相覷:這還提啥意見?

  最貴的菜五文錢,這是……這是……

  張家想幹嘛?籠絡天下學子?

  槐子一見眾人神情,便知道他們誤會了,忙笑道:“別看這菜便宜,那是一小碟的分量。若是想吃多的話,就要多點。這也是方便大夥,能多挑些菜式,亦是為了家貧者考慮:只點兩碟蔬菜,要幾個玉米餅子,也能吃一頓飯。”

  一面吩咐夥計端些菜出來讓大家細看。

  夥計飛奔去後面,一會工夫就托出一隻木盤,內置幾隻粗瓷小圓碟,只比茶杯口大一圈,分別裝著筍乾、小魚乾和切成小段的香辣雞腳。

  槐子指著這幾碟菜笑道:“這就是一文錢的菜。其他菜都是用這麼大碟子裝的,就是裝湯的碗要深一些,跟茶杯差不多大。”

  眾人還是有些迷惑:即便是這樣,這菜也便宜得嚇人,他們都是從下塘集經過的,也去過集上酒樓,囊中羞澀的去小飯館吃過,何曾見過這樣的?

  比如那香辣雞腳,若是五份並做一份,才五文錢,那集上五文錢肯定買不到這麼多雞腳。

  周夫子沉吟了一下,問出大家心裡的疑惑:“槐子,這樣賣不虧本嗎?”

  槐子微笑道:“先生,哪能虧本哩!”

  他示意板栗拿過一把算盤,又讓人拿了一把小秤過來,然後對眾人說道:“比如這雞腳,我們算過了,大概八碟是半斤。也就是八文錢,一斤就是十六文錢。”

  說完讓夥計弄了八碟雞腳過來,稱給周夫子等人瞧。

  他又接著道:“來喜的鋪子裡賣的是二十二文錢一斤,比我這貴六文錢。酒樓就更貴了。可是先生想,我們每天耗費人力物力送貨去集上,還要分利給代賣的來喜。繁雜的很,哪比得上就在家門口賣省心?況且這雞也是我自家養的,我因為怕雞不好賣,都不敢多養哩,如今也能多餵些了。”

  黃老頭等人聽了連連點頭。

  槐子接著又說青菜:“一斤莧菜在集上能賣兩文錢一斤。可下塘集就這麼大,賣菜的人也多,有時候三文錢兩斤也是常事。再多說不定還賣不出去。一斤莧菜能炒一大盤,分到這小碟子裡,能裝五碟……”

  他話還沒說完,一個書生跟逮住把柄似的叫道:“這也太黑心了?我剛才還以為半文錢一碟很便宜呢!”

  槐子聽了愕然!

  板栗裂開一嘴白牙,笑嘻嘻地對那書生道:“這位老爺。這莧菜就算一文錢一斤,一斤炒出來裝五碟,得兩文半錢,我們賺一文半錢。可是,炒菜是要擱油的,還要放鹽,還要燒柴火,還有廚師、夥計的工錢也要分攤進來,這間酒家占了十畝地。這租子也要分攤入成本,這麼一算我們可沒賺多少,也就相當於把自家種的菜,換個法子賣出去罷了。”

  眾人聽這小少年把半文錢一道菜算得這麼細,不禁咋舌,又好笑地瞅那書生。心道賺這麼點錢,你還罵人家黑心,難道人家就該白送你吃不成,除非你是人家大爺。

  那書生也是沒細算,只聽得莧菜便宜,脫口就說了那話,如今後悔不迭,臉漲得通紅。

  槐子忙打圓場:“這位老爺沒經歷過耕種買賣的事,自然沒細算。我們農家,種出來的東西能多賣些,總是讓人高興的,跟真正的商家不能比。”

  眾人都點頭,覺得這菜就算不分成小碟裝,也比集上酒館至少便宜三到四成,因此心中對張鄭兩家的惡感減了大半,但仍以為在這書院附近開酒家不妥。

  槐子又拿幾樣菜舉了例子,眾人都心服口服。

  總之,這些東西都是張家和鄭家自己出產的,無需採買運送,所以很省事,價格就便宜了些,這是一;其二就是張家本著對讀書人的敬重,不願把利潤定高。

  黃老頭性子直,忍不住道:“如此說來,這飯菜只怕比書院還要便宜,汝何不乾脆承攬書院飯食?”

  槐子忙搖手道:“書院自有規章,我們怎好摻和?況且各位學子在書院求學,自然心無二用,怎能用美食來擾亂其心?若是讀書之餘,想閒散疏鬆一番,又或者跟朋友匯聚討論、談講學問,就可以到這田上酒家來。坐在這裡,放鬆身心,添一杯茶,要幾碟小菜,看看田野風光,體味農人耕種的艱辛,不是很好?或者覺得在書院太悶,攜帶書本出來也未嘗不可,餓了就近簡單吃些東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