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頁
板栗笑眯眯地又補充道:“那湖邊柳樹底下,我們都栽了好些樹墩子,就是讓人坐的。要是老爺們覺得好,我們再搭幾個簡單的涼棚,就是下雨天也能呆在湖邊。下雨的時候,這田畈里煙雨濛濛的,可美了!”
大家越聽眼睛越亮:對呀!若是傍晚坐在此處,看看小青山的落日餘暉,和農夫歸家、村郭炊煙裊裊的情景,聽聽雞鳴犬吠的鄉音,怕是能讓人心靜如水吧!這時讀書必能事半功倍。
周夫子捻著短須,欣慰地看著槐子,這半個弟子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他並非古板之人,已經明白張家此舉不會給書院帶來妨礙,只怕還是好事也不一定,因為書生們讀書之餘確實需要放鬆。書院環境也好,然久居其中,也會覺得平常。
這麼想著,就四顧詢問道:“爾等可有高見?若無,吾等便要放量朵頤,老朽早已飢腸轆轆矣。”
眾人大笑,連說無話,遂招呼夥計點菜,一時間棚子裡熱鬧無比。
先前覺得點多少吃多少讓人為難,如今大家都看過那小碟子,再不用擔心,於是挑喜歡的先上,吃完再要,就不會剩了。
青麥伺候的那一桌以銀灰錦袍少年為首,他顯然是個富家子弟,點了醬爆黃鱔、干煸泥鰍、五香田螺、紅燒鯉魚、肉燜干筍、醃菜大腸、木耳炒青椒、素炒莧菜、荷葉雞、荷葉鴨,然後一揮手道:“先吃著,吃完再點。”
青麥笑嘻嘻地去上菜了,轉眼將泥鰍、田螺、干筍、大腸、荷葉雞、荷葉鴨先端了上來,還帶了幾根細竹籤,說道:“還有幾個菜正在燒,就好了。這竹籤是挑田螺肉用的。”
有人問道:“這些菜為何上得這麼快?”
青麥解釋道:“這些是先做好的。剩下的菜要現做才成。”
眾人這才明白。
待吃了一圈之後,人人眼光發亮,個個下箸如飛,連話也不及說了。
一頓猛吃過後,肚子裡好歹裝了些東西,眾人方才停了筷子,就聽黃夫子疑惑地問張槐:“菜餚味道如此之妙,莫非你們還請了名廚?”
那成本不是更大了?
槐子忙搖頭失笑道:“哪有這回事。都是僱工家的媳婦婆子做的,也算幫她們找了份工。”
當然,jú花為此專門緊急培訓過她們,這個就沒說出來了,櫻桃和劉嬸也在這幫忙,要連續指點她們一個月才敢放手。
見眾人不信,槐子就走到籬笆圍欄邊,手指著山邊不住移動,道:“那一片是我家的地,如今種了許多菜;山上的竹園也是我家的,出產竹筍,園子裡還養了雞;那池塘也是我家的,裡面養了魚,篙瓜也是塘邊長的;前邊的山都是我家的,山上種了木耳,出產蘑菇和橡子果兒;旁邊這一大塊水田也是我家的,養了泥鰍和黃鱔。”
他解釋道:“這裡用的各樣蔬菜都是現從地里摘回來的,不超過半個時辰,又嫩又鮮,味道自然不同;其他雞鴨魚肉也都新鮮,比如這荷葉雞、荷葉鴨和兔子都埋在火灰里,要吃現扒出來,比送去集上的肯定要好……”
他笑對眾人道:“說是酒家,也就跟家裡炒菜做飯一樣,那味兒比不上酒樓豐美,可另有一番滋味。諸位吃慣了精美的食物,自然覺得這些農家菜新奇。”
眾人恍然大悟,看看桌上菜式,品相都很平常,並不像城裡酒樓那樣精美,覺得這話有理。若是那貧家子弟,又覺得香味誘人了。
這時候,進來的人越發多了,夥計們忙得腳不沾地,連板栗、葫蘆也帶著學堂里大一些的娃兒幫忙端菜。
眾人吃得高興萬分,早把來找茬的事拋到腦後,況且也挑不出錯來,又見後來的人那副找茬的模樣,忙好心地訴說原委,於是來人將找茬的事丟開,吃喝談笑不絕。
槐子四處轉悠一圈,笑問道:“諸位老爺就沒有要提醒在下的?若是先說了,也好過以後被人指責。”
那銀灰錦衣少年對他笑道:“張兄這不是讓我等為難麼。難不成我等心服無話,張兄反猶疑不信?然我等若是胡言亂語、雞蛋裡挑骨頭,豈不有失讀書人風範?其實在下還真有些擔憂:就怕日後會送不少銀兩給張兄。家父母見在下huā費增加,恐會見責。”
眾人轟然大笑起來。
鄰座一位粗服少年嬉笑道:“在下更苦。囊中羞澀,面對如此惠而不費之佳肴,難道要天天吃一文錢兩碟的菜蔬不成?”
嘴裡這麼說著,面上並無一絲畏縮自卑神色,顯見是個陽光少年。
槐子失笑起來,剛要答話,就見黃豆不知從哪鑽出來,站在桌邊望著那錦衣少年夸道:“老爺真厲害,說的我都聽不懂。”
“哈哈哈……”眾人剛停,聞言又是一陣大笑。
第五百六十八章 遭彈劾
錦衣少年哭笑不得地看著這小娃兒,問道:“這是……”
槐子忙道:“這是在下大內兄之子。黃豆,一邊玩去,莫要在這搗亂。”
錦衣少年聽說是青木的兒子,便笑著摸摸他頭,逗他道:“我剛說,要是我常在這吃飯,花的銀子多了,我爹娘要罵我呢。你說如何是好?”
黃豆聽了這話,看看桌上擺的滿滿當當的碟子,認真地對他說道:“那你每回就少點些菜。錢是要省著花,你爹娘掙錢不容易哩。你就不要吃飯了,飯貴,吃果子餅吧,那個一文錢一個,便宜。吃兩個果子餅,再吃兩碟子青菜就能飽了。總共才花三文錢。要是你覺得饞得慌,我教你個法子:你一邊吃青菜一邊看那些肉也是一樣的,這叫‘望梅止渴’。”
眾皆笑倒。
錦衣少年想是沒遇過這陣仗,指著黃豆結結巴巴道:“你……你……我……”
張槐也笑個不停,忙拉黃豆到身邊,囑咐他不許胡說,又歉意地對少年道:“小娃兒嘴巴沒個把門的,喜歡瞎說。”
黃豆不依道:“我可沒瞎說,過日子本來就是要節省麼。要是他花了許多錢,家去了他爹沒準要打他屁股。”
眾人繼續捧腹,竟是無法吃東西了。
隔壁粗服少年好容易停了笑,對錦衣少年道:“這是黃夫子的小弟子,你可不要小瞧了他。”他在黃老頭家見過黃豆的。
錦衣少年搖頭失笑,他同伴則拉了黃豆過去問話。
槐子對那粗服少年道:“若是特別為難,不妨去私塾教學。掙些銀兩。村里對家貧學子會另加照應的。”
那少年懊悔地說道:“在下來晚了,村里私塾早就找好了先生。張兄家不是也找了四個嘛!那文秀才還是我同窗。他前兒還跟我吹,說此次求學所費全不用操心了。”
槐子忙道:“我們兩家僱工和佃戶的娃兒不少,總共一百四十多個學生。資質參差不齊。年紀也有大有小,分兩班太多人了。我準備把他們分三班,再找兩個人來。不然太勞累文秀才他們四個了。說到底你們是來求學的,不是來教書的,不敢耽擱各位。”
那粗服少年聽了大喜,忙拜託張槐務必幫他留個位置。
說笑間,這些人見端菜的人中,有好些是半大的少年,看模樣不似夥計。便問張槐是怎麼回事。
張槐告訴他們,這就是張家私塾讀書的娃兒,他准許他們午時或晚間飯時來此幫忙,掙些跑腿錢。
眾皆詫異,甚至有人覺得此舉不妥。出言勸慰起來。因為這時候大家都對張鄭兩家有了好感,是以無人出惡言。
倒是那粗服少年,一看就是寒門士子,笑對眾人道:“張家又不是開善堂的,助他們上學讀書,難道還要養著他們不成?連我這樣的,還要教學掙束脩,他們如何就不能跑堂了?”
眾皆怔住,無言以對。
槐子輕笑道:“其實。他們家大人都在張家做工,日子也並非不得過。所以讓他們來此處,也是為了跟諸位多接近。若能受些薰陶,不是更好?畢竟此處不同集市酒樓,真乃‘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此處跑堂,聽聽諸位的高論,那是他們難得的機緣。”
這番話說得眾人連連點頭,又覺得倍有面子,遂舒心不已。
槐子又招呼眾人吃菜,道若是吃飽了,出去湖邊田野轉一圈,然後回來再吃晚飯。
聽得眾人好笑,都說這麼吃太不像話了。
張槐笑道:“若不是此處辦了書院,便是上門相請,諸位也未必會來這山野之地。吃一頓飯算什麼。”
眾人聽了越發高興,錦衣少年乾脆拉他坐下說話,又將隔壁粗服少年拽過來,圍坐暢談。
青木也周旋在各席位之間,一刻不得閒。
因有客人要紅燒鯉魚,葫蘆一氣端上來五份,也給了錦衣少年這桌上放了一份。
他急忙叫道:“這個我們先點過了,剛才沒點,小哥可是記錯了?”
葫蘆含笑道:“沒記錯。這是旁人點了,一鍋燒出來,分了幾份,就分你們一份。不然放久了再端出來,味道就不鮮了。”
張槐忙對大家說:“先吃吧。正要跟大家說一件事。”
又讓葫蘆自去忙,他才道,“當初定菜單的時候,那些需要現做的菜,我們是不準備分小份的。因為若是有人只點一份,而旁人又沒點這個,量太少,做起來就不大方便了。若是做多些,剩下的等別人點了,再端給他,那味道必定會差許多。”
眾人忙問,為何又分了呢?
槐子笑道:“我們想著,大家都是讀書人,到時把這道理一說,必會體諒,幾人湊夠了份數再點。若真是單身一人過來,又趕上客人不多,那時再單獨為他做。為此,我們特地定做了許多小鍋,並配套的爐子。”
眾人嘆服不已。
那粗服少年道:“要我說,張兄不必如此講究,一律把菜先做好了,誰要就裝出來。幾文錢的生意,略差一些人也不好挑理。”
大家忙點頭稱是。
槐子笑道:“在這吃飯的多是書院的師生,只要大夥體諒些,這也不算什麼事。都先做好可不成,各樣菜不同哩。像這醃菜大腸、醃菜豬肚等,慢火久燜,方能入味,蘇爛咸香;各樣燉湯熬久些,味道也更香濃;可是爆炒黃鱔、紅燒鯉魚這些菜,最好現做現吃才細嫩慡滑,放久了就不是那個味兒了。”
眾人見他如此認真,十分高興,都道必為他傳揚此事,就算有人刻意刁難。他們也會為他辯駁。
錦衣少年笑道:“這菜又便宜又好,若是下塘集的人也趕來吃,張兄可就難得應付了。”
大家越聽眼睛越亮:對呀!若是傍晚坐在此處,看看小青山的落日餘暉,和農夫歸家、村郭炊煙裊裊的情景,聽聽雞鳴犬吠的鄉音,怕是能讓人心靜如水吧!這時讀書必能事半功倍。
周夫子捻著短須,欣慰地看著槐子,這半個弟子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他並非古板之人,已經明白張家此舉不會給書院帶來妨礙,只怕還是好事也不一定,因為書生們讀書之餘確實需要放鬆。書院環境也好,然久居其中,也會覺得平常。
這麼想著,就四顧詢問道:“爾等可有高見?若無,吾等便要放量朵頤,老朽早已飢腸轆轆矣。”
眾人大笑,連說無話,遂招呼夥計點菜,一時間棚子裡熱鬧無比。
先前覺得點多少吃多少讓人為難,如今大家都看過那小碟子,再不用擔心,於是挑喜歡的先上,吃完再要,就不會剩了。
青麥伺候的那一桌以銀灰錦袍少年為首,他顯然是個富家子弟,點了醬爆黃鱔、干煸泥鰍、五香田螺、紅燒鯉魚、肉燜干筍、醃菜大腸、木耳炒青椒、素炒莧菜、荷葉雞、荷葉鴨,然後一揮手道:“先吃著,吃完再點。”
青麥笑嘻嘻地去上菜了,轉眼將泥鰍、田螺、干筍、大腸、荷葉雞、荷葉鴨先端了上來,還帶了幾根細竹籤,說道:“還有幾個菜正在燒,就好了。這竹籤是挑田螺肉用的。”
有人問道:“這些菜為何上得這麼快?”
青麥解釋道:“這些是先做好的。剩下的菜要現做才成。”
眾人這才明白。
待吃了一圈之後,人人眼光發亮,個個下箸如飛,連話也不及說了。
一頓猛吃過後,肚子裡好歹裝了些東西,眾人方才停了筷子,就聽黃夫子疑惑地問張槐:“菜餚味道如此之妙,莫非你們還請了名廚?”
那成本不是更大了?
槐子忙搖頭失笑道:“哪有這回事。都是僱工家的媳婦婆子做的,也算幫她們找了份工。”
當然,jú花為此專門緊急培訓過她們,這個就沒說出來了,櫻桃和劉嬸也在這幫忙,要連續指點她們一個月才敢放手。
見眾人不信,槐子就走到籬笆圍欄邊,手指著山邊不住移動,道:“那一片是我家的地,如今種了許多菜;山上的竹園也是我家的,出產竹筍,園子裡還養了雞;那池塘也是我家的,裡面養了魚,篙瓜也是塘邊長的;前邊的山都是我家的,山上種了木耳,出產蘑菇和橡子果兒;旁邊這一大塊水田也是我家的,養了泥鰍和黃鱔。”
他解釋道:“這裡用的各樣蔬菜都是現從地里摘回來的,不超過半個時辰,又嫩又鮮,味道自然不同;其他雞鴨魚肉也都新鮮,比如這荷葉雞、荷葉鴨和兔子都埋在火灰里,要吃現扒出來,比送去集上的肯定要好……”
他笑對眾人道:“說是酒家,也就跟家裡炒菜做飯一樣,那味兒比不上酒樓豐美,可另有一番滋味。諸位吃慣了精美的食物,自然覺得這些農家菜新奇。”
眾人恍然大悟,看看桌上菜式,品相都很平常,並不像城裡酒樓那樣精美,覺得這話有理。若是那貧家子弟,又覺得香味誘人了。
這時候,進來的人越發多了,夥計們忙得腳不沾地,連板栗、葫蘆也帶著學堂里大一些的娃兒幫忙端菜。
眾人吃得高興萬分,早把來找茬的事拋到腦後,況且也挑不出錯來,又見後來的人那副找茬的模樣,忙好心地訴說原委,於是來人將找茬的事丟開,吃喝談笑不絕。
槐子四處轉悠一圈,笑問道:“諸位老爺就沒有要提醒在下的?若是先說了,也好過以後被人指責。”
那銀灰錦衣少年對他笑道:“張兄這不是讓我等為難麼。難不成我等心服無話,張兄反猶疑不信?然我等若是胡言亂語、雞蛋裡挑骨頭,豈不有失讀書人風範?其實在下還真有些擔憂:就怕日後會送不少銀兩給張兄。家父母見在下huā費增加,恐會見責。”
眾人轟然大笑起來。
鄰座一位粗服少年嬉笑道:“在下更苦。囊中羞澀,面對如此惠而不費之佳肴,難道要天天吃一文錢兩碟的菜蔬不成?”
嘴裡這麼說著,面上並無一絲畏縮自卑神色,顯見是個陽光少年。
槐子失笑起來,剛要答話,就見黃豆不知從哪鑽出來,站在桌邊望著那錦衣少年夸道:“老爺真厲害,說的我都聽不懂。”
“哈哈哈……”眾人剛停,聞言又是一陣大笑。
第五百六十八章 遭彈劾
錦衣少年哭笑不得地看著這小娃兒,問道:“這是……”
槐子忙道:“這是在下大內兄之子。黃豆,一邊玩去,莫要在這搗亂。”
錦衣少年聽說是青木的兒子,便笑著摸摸他頭,逗他道:“我剛說,要是我常在這吃飯,花的銀子多了,我爹娘要罵我呢。你說如何是好?”
黃豆聽了這話,看看桌上擺的滿滿當當的碟子,認真地對他說道:“那你每回就少點些菜。錢是要省著花,你爹娘掙錢不容易哩。你就不要吃飯了,飯貴,吃果子餅吧,那個一文錢一個,便宜。吃兩個果子餅,再吃兩碟子青菜就能飽了。總共才花三文錢。要是你覺得饞得慌,我教你個法子:你一邊吃青菜一邊看那些肉也是一樣的,這叫‘望梅止渴’。”
眾皆笑倒。
錦衣少年想是沒遇過這陣仗,指著黃豆結結巴巴道:“你……你……我……”
張槐也笑個不停,忙拉黃豆到身邊,囑咐他不許胡說,又歉意地對少年道:“小娃兒嘴巴沒個把門的,喜歡瞎說。”
黃豆不依道:“我可沒瞎說,過日子本來就是要節省麼。要是他花了許多錢,家去了他爹沒準要打他屁股。”
眾人繼續捧腹,竟是無法吃東西了。
隔壁粗服少年好容易停了笑,對錦衣少年道:“這是黃夫子的小弟子,你可不要小瞧了他。”他在黃老頭家見過黃豆的。
錦衣少年搖頭失笑,他同伴則拉了黃豆過去問話。
槐子對那粗服少年道:“若是特別為難,不妨去私塾教學。掙些銀兩。村里對家貧學子會另加照應的。”
那少年懊悔地說道:“在下來晚了,村里私塾早就找好了先生。張兄家不是也找了四個嘛!那文秀才還是我同窗。他前兒還跟我吹,說此次求學所費全不用操心了。”
槐子忙道:“我們兩家僱工和佃戶的娃兒不少,總共一百四十多個學生。資質參差不齊。年紀也有大有小,分兩班太多人了。我準備把他們分三班,再找兩個人來。不然太勞累文秀才他們四個了。說到底你們是來求學的,不是來教書的,不敢耽擱各位。”
那粗服少年聽了大喜,忙拜託張槐務必幫他留個位置。
說笑間,這些人見端菜的人中,有好些是半大的少年,看模樣不似夥計。便問張槐是怎麼回事。
張槐告訴他們,這就是張家私塾讀書的娃兒,他准許他們午時或晚間飯時來此幫忙,掙些跑腿錢。
眾皆詫異,甚至有人覺得此舉不妥。出言勸慰起來。因為這時候大家都對張鄭兩家有了好感,是以無人出惡言。
倒是那粗服少年,一看就是寒門士子,笑對眾人道:“張家又不是開善堂的,助他們上學讀書,難道還要養著他們不成?連我這樣的,還要教學掙束脩,他們如何就不能跑堂了?”
眾皆怔住,無言以對。
槐子輕笑道:“其實。他們家大人都在張家做工,日子也並非不得過。所以讓他們來此處,也是為了跟諸位多接近。若能受些薰陶,不是更好?畢竟此處不同集市酒樓,真乃‘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此處跑堂,聽聽諸位的高論,那是他們難得的機緣。”
這番話說得眾人連連點頭,又覺得倍有面子,遂舒心不已。
槐子又招呼眾人吃菜,道若是吃飽了,出去湖邊田野轉一圈,然後回來再吃晚飯。
聽得眾人好笑,都說這麼吃太不像話了。
張槐笑道:“若不是此處辦了書院,便是上門相請,諸位也未必會來這山野之地。吃一頓飯算什麼。”
眾人聽了越發高興,錦衣少年乾脆拉他坐下說話,又將隔壁粗服少年拽過來,圍坐暢談。
青木也周旋在各席位之間,一刻不得閒。
因有客人要紅燒鯉魚,葫蘆一氣端上來五份,也給了錦衣少年這桌上放了一份。
他急忙叫道:“這個我們先點過了,剛才沒點,小哥可是記錯了?”
葫蘆含笑道:“沒記錯。這是旁人點了,一鍋燒出來,分了幾份,就分你們一份。不然放久了再端出來,味道就不鮮了。”
張槐忙對大家說:“先吃吧。正要跟大家說一件事。”
又讓葫蘆自去忙,他才道,“當初定菜單的時候,那些需要現做的菜,我們是不準備分小份的。因為若是有人只點一份,而旁人又沒點這個,量太少,做起來就不大方便了。若是做多些,剩下的等別人點了,再端給他,那味道必定會差許多。”
眾人忙問,為何又分了呢?
槐子笑道:“我們想著,大家都是讀書人,到時把這道理一說,必會體諒,幾人湊夠了份數再點。若真是單身一人過來,又趕上客人不多,那時再單獨為他做。為此,我們特地定做了許多小鍋,並配套的爐子。”
眾人嘆服不已。
那粗服少年道:“要我說,張兄不必如此講究,一律把菜先做好了,誰要就裝出來。幾文錢的生意,略差一些人也不好挑理。”
大家忙點頭稱是。
槐子笑道:“在這吃飯的多是書院的師生,只要大夥體諒些,這也不算什麼事。都先做好可不成,各樣菜不同哩。像這醃菜大腸、醃菜豬肚等,慢火久燜,方能入味,蘇爛咸香;各樣燉湯熬久些,味道也更香濃;可是爆炒黃鱔、紅燒鯉魚這些菜,最好現做現吃才細嫩慡滑,放久了就不是那個味兒了。”
眾人見他如此認真,十分高興,都道必為他傳揚此事,就算有人刻意刁難。他們也會為他辯駁。
錦衣少年笑道:“這菜又便宜又好,若是下塘集的人也趕來吃,張兄可就難得應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