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瑪格麗特輕輕地拍了拍他:“你怎麼了?這是什麼?”
林海顫抖著站起來,仰起頭深吸了幾口氣,輕聲說:“我們快點離開這裡吧。”他拉著瑪格麗特跑出了銀行,懷裡揣著那封爺爺留下的信。
在銀行外的馬路上,林海不知所措地張望著,他知道不能久留於此,自己已經在附近留下了氣味,諾查丹瑪斯很可能會找到這裡的。
林海在猶豫間攔下一輛計程車,拉著瑪格麗特坐進了車裡。計程車在雨中疾馳了半個多小時,最後停在了林海所在大學的後門。
但他並不是想回學校,因為帶著瑪格麗特實在太顯眼了,不可以讓老師和同學們看見她的。林海去了學校後門對面的那家咖啡館,在本書作者的前兩部小說里,都曾經說到過這個半地下室的咖啡館,許多重要的情節都在此交代。
林海選擇了一個最不起眼的角落坐下,即便有同學來到咖啡館裡,也很難發現他們的存在。他要了兩杯咖啡和一些點心,十六世紀的法國還沒有喝咖啡的習慣,所以瑪格麗特是皺著眉頭喝下第一杯的,她並不知道這種飲料早已為他們歐洲人喜愛上百年了。
匆匆吃一些點心作為午飯,然後讓服務生把桌子擦乾淨,林海緩緩地掏出了那封信。信封的封口依然很牢固,他小心翼翼地把信拆開,從信封里取出了一疊文稿紙。
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年,但保險箱使這些紙張還像新的一樣,藍色的鋼筆字跡清晰地顯現著,林海確定這是爺爺的筆跡。
究竟這封信里藏著什麼重要的信息,值得讓爺爺保存得如此秘密?林海又深深吸了一口氣,顫抖地讀起了這封遲到了十年的信——
林海吾孫:
當你讀到這封信的時候,爺爺早已經去世多年了,但爺爺會在另一個世界看著你,看著你在今天所經歷的一切。
昨天,爺爺看到了醫院的報告,知道自己活不久了,死神很快就會把爺爺帶走。對於死亡,我從來都不恐懼,但我恐懼的是其他一些事情,是從多年前一直隱藏至今的秘密,那些秘密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有些人到死都不會甘心。幾十年以來,我一直保守著秘密,絕不向任何人泄露半句,當我進入墳墓的那一刻,那些秘密將隨之永遠埋葬。
可我真的要永遠埋葬那些秘密嗎?對於世界上的其他人來說,這也許是不公平的,我沒有權利把秘密帶進墳墓。所以,我要在此把秘密記錄下來,我相信你一定有機會看到這封信的。
林海,爺爺從來沒有說起過自己的過去,你也不知道爺爺年輕時的經歷。其實,爺爺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曾經在法國留學過四年,那段經歷是刻骨銘心的。1932年,我從上海美專畢業,便踏上了去法國勤工儉學的輪船。剛到法國巴黎不久,我就幸運地考入了伏爾泰大學美術系,我是沒有背景的窮學生,只能白天在學校學習,晚上到酒館或咖啡店裡打工。
生活在巴黎的環境中,迫使我很快就學會了法語。我忽然發現自己對法國文學的喜愛,便經常到舊書攤上去買法國小說看。有時我也會去蒙特馬爾,在那裡經常會遇到畢卡索等人,但我學習的是古典主義的寫實油畫,並沒有被現代主義的畫家們所接受。我覺得我生錯了時代,我太喜歡十九世紀以前的大師們的作品了,便把心思放到了博物館裡,經常到羅浮宮去看古典主義的油畫。
有一次,我去了有名的聖路易博物館,因為那裡收藏著一些法國宮廷畫,其中有一幅名叫《瑪格麗特》的油畫。已經過去將近六十年了,至今我也難以忘記那一剎那,當我看到那幅畫的第一眼,仿佛面對著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她的名字叫瑪格麗特!是的,我被這幅油畫深深地震撼了,那簡直就不是一幅畫,而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自四百多年前起就從沒熄滅過,讓一切看到她的人為之傾倒。
當時,我在油畫前傻了足足有幾十分鐘,仿佛畫裡有種魔力緊抓住我,一下子就把我的三魂六魄給勾走了。當我重新清醒過來時,才看清了下面的作品簡介,原來這幅畫裡的女子,是十六世紀末的法國王后瑪格麗特。我被畫中的人所深深吸引了,離開聖路易博物館後,我就立刻去伏爾泰大學的圖書館,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終於找到了幾本關於瑪格麗特的書,知道了歷史上瑪格麗特王后的一些情況。同時,我也發現了《紅與黑》這本書里也提到了瑪格麗特,特別是關於德·拉莫爾這個人。
此後的幾天裡,我眼前總是浮現起油畫裡瑪格麗特的影子,我發覺自己已經被這畫中人迷住了,我不能自已地又一次去了聖路易博物館。那天已經很晚了,我在《瑪格麗特》油畫前站了半個小時,等博物館關門把我趕出來時,夜色已經降臨了。我剛一走出博物館大門,就看到旁邊小巷裡閃過一個黑色人影,我下意識地朝前走了幾步,那人影竟向我走了過來。旁邊正好有一盞煤氣路燈,照亮了那個人影的臉龐,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那居然是個美麗的法國女郎。
雖然只是擦肩而過的一瞬,但我的心卻被她抓住了,因為她有一雙非常迷人的眼睛。當她從我身邊走過時,我們正好四目相交,她那大膽而冷峻的眼神讓我尷尬起來,只能向旁邊退了一步讓她過去。她披著長長的黑髮,身穿著一條黑色的長裙,在這陰冷無人的巴黎街道上,宛如從路易十四時代跑出來的幽靈。
那麼多年過去了,我至今仍無法準確描述當時的心情,我感覺無法控制自己了,情不自禁地跟在她身後,就像她的影子似的拐進了一條小巷。我已經在巴黎生活好幾年了,知道這樣的小巷治安很不好,晚上經常有強盜出沒打劫單身婦女。正在提心弔膽的時候,果然前面出現了兩條黑影,堵住了那女郎的去路。那兩個強盜開始對她動手動腳起來,我毫不猶豫地沖了上去,大喝一聲,打出一拳,重重地打在其中一個傢伙的臉上。兩個強盜被我嚇蒙了,立刻轉身逃走了。
那女郎看起來也嚇得不輕,雖然在黑暗中看不清她的臉,但我能感覺到她急促的呼吸聲。我問她住在哪裡,要不要我送她回家,她只是靦腆地點了點頭。我帶著她穿過了小巷,原來這裡是從博物館走到附近大街的必經之路,怪不得她要從這裡走。她報出了她住的地址,原來是一個旅館,我陪著她步行了幾十分鐘,回到了那家旅館的房間裡。
她說她叫瑪蒂爾德,來自法國南方的一座小城,她非常感謝我救了她。我忽然有些拘謹起來,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她說她第一次遇到中國人,所以盯著我看了很久。雖然她住在小旅館裡,但她的談吐卻非常優雅,很快就讓我為她而著迷了。不知不覺聊了很久,我才離開了她的房間。
那天晚上我沒有睡好,第二天早上便又去找她了。就這樣一來二去,我們很快就熟悉起來了,甚至有幾次她跑到伏爾泰大學來看我畫畫。我發覺我不可遏制地愛上了她,我忘記了我們倆種族與國籍間的差異,她也毫無保留地接受了我。她要我跟她回故鄉去走走,我立刻就答應了,與她一同啟程南下。
我們到了法國南方的那座小城,她家住在小城郊外的山谷里,一個非常偏僻的古老莊園。她的父親看起來是位貴族後代,非常熱忱地招待了我,似乎毫不介意我是個中國人。我這才知道這家人的姓氏——拉莫爾,這個姓讓我想起了《紅與黑》里的拉莫爾侯爵。我總覺得這家人看起來有些奇怪,似乎極少與外界接觸,甚至連說話的語音也帶有古法語的特點。
就在我來到那裡的第二天,便聽說聖路易博物館的宮廷畫到附近一座城市來展覽了。瑪蒂爾德把我帶到了那裡,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她帶著我悄悄來到展覽大廳後面,原來有一扇鐵門不知被誰打開了。我們闖進了展覽大廳,在黑暗中找到了《瑪格麗特》這幅油畫。我隨身攜帶著畫架、畫筆和顏料,在瑪蒂爾德的關照下,點起一盞幽暗的煤油燈,對著《瑪格麗特》臨摹了起來。
我不知道她為什麼要這麼做,但我深深地愛著她,她說的每一句話我都會照辦。在黑夜裡面對著《瑪格麗特》,那種感覺就好像是與四百年前的人對話,我全神貫注地臨摹著,似乎每一筆都帶有當年的印跡。這幅畫的臨摹難度非常大,一夜根本無法完成,到快接近天明時,瑪蒂爾德催促著我快點離去,沒有留下一絲外人闖入過的痕跡。
到了第二天夜裡,我們再次如法炮製,闖入展覽大廳臨摹《瑪格麗特》。就這樣持續了大約一個星期,我終於完成了一幅幾乎可以亂真的《瑪格麗特》,以至於我自己都難以分辨哪幅是真哪幅是假了。我把完成的臨摹畫交給了瑪蒂爾德的父親,他說要作進一步處理,讓畫上的顏料看起來更舊,和四百年前的畫沒有任何區別。
至此我已經隱隱明白了,原來他們要製造一幅贗品《瑪格麗特》,而我則成了他們的造假工具。幾天後,我臨摹的《瑪格麗特》不見了,而聖路易博物館的宮廷畫展也結束了,那些畫全都回到了巴黎,似乎並沒有出現任何差錯。這時瑪蒂爾德才拿出了《瑪格麗特》的真品,原來他們早已經偷梁換柱了,把我畫的贗品代替了真品。博物館方面完全被蒙在了鼓裡,現在巴黎展出的《瑪格麗特》,實際上是我畫的臨摹品。至於真正的四百年前的《瑪格麗特》,則留在了拉莫爾家族的莊園裡。
這讓我異常恐懼,拉莫爾家族居然都是竊賊!而我心愛的瑪蒂爾德根本是利用了我!正在我悲痛欲絕、走投無路之時,瑪蒂爾德來到了我的身邊,還偷偷帶來了那幅真正的《瑪格麗特》,她說她厭倦了家族裡死氣沉沉的生活,願意跟著我去天涯海角。她說話時的眼神讓我不得不相信,我高興得簡直要死去。於是,我們帶著真正的《瑪格麗特》離開了莊園,悄悄踏上了去馬賽的火車。
瑪蒂爾德不但帶走了《瑪格麗特》的真品,而且還偷走了拉莫爾家族的一卷祖傳的羊皮書,她說這裡面記錄了某個重大的秘密,將來可能會對我們有用。我知道拉莫爾家族很快就會追來的,只有快點逃離歐洲才行,而瑪蒂爾德也願意跟我私奔,到遙遠的中國去生活。我們把真正的《瑪格麗特》藏在一隻大畫夾里,就這樣通過海關,上了輪船,從馬賽港踏上了去東方的道路。
就這樣,我們兩個來到了上海。為了防止瑪蒂爾德的父親找過來,我們都改換了身份,隱姓埋名,斷絕了同家人的來往。我們珍藏著那幅油畫和羊皮書,度過了一段永世難忘的甜蜜生活。但一年以後抗戰爆發了,上海陷入了戰火之中。1937年9月的一天,瑪蒂爾德外出去買東西時,正好碰上日本飛機的轟炸,她就這樣永遠離開了我。當時我悲痛欲絕,真不知道該如何活下去才好,但我想到了油畫《瑪格麗特》,想到了那捲羊皮書,我必須為了它們而活下去。
林海顫抖著站起來,仰起頭深吸了幾口氣,輕聲說:“我們快點離開這裡吧。”他拉著瑪格麗特跑出了銀行,懷裡揣著那封爺爺留下的信。
在銀行外的馬路上,林海不知所措地張望著,他知道不能久留於此,自己已經在附近留下了氣味,諾查丹瑪斯很可能會找到這裡的。
林海在猶豫間攔下一輛計程車,拉著瑪格麗特坐進了車裡。計程車在雨中疾馳了半個多小時,最後停在了林海所在大學的後門。
但他並不是想回學校,因為帶著瑪格麗特實在太顯眼了,不可以讓老師和同學們看見她的。林海去了學校後門對面的那家咖啡館,在本書作者的前兩部小說里,都曾經說到過這個半地下室的咖啡館,許多重要的情節都在此交代。
林海選擇了一個最不起眼的角落坐下,即便有同學來到咖啡館裡,也很難發現他們的存在。他要了兩杯咖啡和一些點心,十六世紀的法國還沒有喝咖啡的習慣,所以瑪格麗特是皺著眉頭喝下第一杯的,她並不知道這種飲料早已為他們歐洲人喜愛上百年了。
匆匆吃一些點心作為午飯,然後讓服務生把桌子擦乾淨,林海緩緩地掏出了那封信。信封的封口依然很牢固,他小心翼翼地把信拆開,從信封里取出了一疊文稿紙。
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年,但保險箱使這些紙張還像新的一樣,藍色的鋼筆字跡清晰地顯現著,林海確定這是爺爺的筆跡。
究竟這封信里藏著什麼重要的信息,值得讓爺爺保存得如此秘密?林海又深深吸了一口氣,顫抖地讀起了這封遲到了十年的信——
林海吾孫:
當你讀到這封信的時候,爺爺早已經去世多年了,但爺爺會在另一個世界看著你,看著你在今天所經歷的一切。
昨天,爺爺看到了醫院的報告,知道自己活不久了,死神很快就會把爺爺帶走。對於死亡,我從來都不恐懼,但我恐懼的是其他一些事情,是從多年前一直隱藏至今的秘密,那些秘密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有些人到死都不會甘心。幾十年以來,我一直保守著秘密,絕不向任何人泄露半句,當我進入墳墓的那一刻,那些秘密將隨之永遠埋葬。
可我真的要永遠埋葬那些秘密嗎?對於世界上的其他人來說,這也許是不公平的,我沒有權利把秘密帶進墳墓。所以,我要在此把秘密記錄下來,我相信你一定有機會看到這封信的。
林海,爺爺從來沒有說起過自己的過去,你也不知道爺爺年輕時的經歷。其實,爺爺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曾經在法國留學過四年,那段經歷是刻骨銘心的。1932年,我從上海美專畢業,便踏上了去法國勤工儉學的輪船。剛到法國巴黎不久,我就幸運地考入了伏爾泰大學美術系,我是沒有背景的窮學生,只能白天在學校學習,晚上到酒館或咖啡店裡打工。
生活在巴黎的環境中,迫使我很快就學會了法語。我忽然發現自己對法國文學的喜愛,便經常到舊書攤上去買法國小說看。有時我也會去蒙特馬爾,在那裡經常會遇到畢卡索等人,但我學習的是古典主義的寫實油畫,並沒有被現代主義的畫家們所接受。我覺得我生錯了時代,我太喜歡十九世紀以前的大師們的作品了,便把心思放到了博物館裡,經常到羅浮宮去看古典主義的油畫。
有一次,我去了有名的聖路易博物館,因為那裡收藏著一些法國宮廷畫,其中有一幅名叫《瑪格麗特》的油畫。已經過去將近六十年了,至今我也難以忘記那一剎那,當我看到那幅畫的第一眼,仿佛面對著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她的名字叫瑪格麗特!是的,我被這幅油畫深深地震撼了,那簡直就不是一幅畫,而是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自四百多年前起就從沒熄滅過,讓一切看到她的人為之傾倒。
當時,我在油畫前傻了足足有幾十分鐘,仿佛畫裡有種魔力緊抓住我,一下子就把我的三魂六魄給勾走了。當我重新清醒過來時,才看清了下面的作品簡介,原來這幅畫裡的女子,是十六世紀末的法國王后瑪格麗特。我被畫中的人所深深吸引了,離開聖路易博物館後,我就立刻去伏爾泰大學的圖書館,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終於找到了幾本關於瑪格麗特的書,知道了歷史上瑪格麗特王后的一些情況。同時,我也發現了《紅與黑》這本書里也提到了瑪格麗特,特別是關於德·拉莫爾這個人。
此後的幾天裡,我眼前總是浮現起油畫裡瑪格麗特的影子,我發覺自己已經被這畫中人迷住了,我不能自已地又一次去了聖路易博物館。那天已經很晚了,我在《瑪格麗特》油畫前站了半個小時,等博物館關門把我趕出來時,夜色已經降臨了。我剛一走出博物館大門,就看到旁邊小巷裡閃過一個黑色人影,我下意識地朝前走了幾步,那人影竟向我走了過來。旁邊正好有一盞煤氣路燈,照亮了那個人影的臉龐,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那居然是個美麗的法國女郎。
雖然只是擦肩而過的一瞬,但我的心卻被她抓住了,因為她有一雙非常迷人的眼睛。當她從我身邊走過時,我們正好四目相交,她那大膽而冷峻的眼神讓我尷尬起來,只能向旁邊退了一步讓她過去。她披著長長的黑髮,身穿著一條黑色的長裙,在這陰冷無人的巴黎街道上,宛如從路易十四時代跑出來的幽靈。
那麼多年過去了,我至今仍無法準確描述當時的心情,我感覺無法控制自己了,情不自禁地跟在她身後,就像她的影子似的拐進了一條小巷。我已經在巴黎生活好幾年了,知道這樣的小巷治安很不好,晚上經常有強盜出沒打劫單身婦女。正在提心弔膽的時候,果然前面出現了兩條黑影,堵住了那女郎的去路。那兩個強盜開始對她動手動腳起來,我毫不猶豫地沖了上去,大喝一聲,打出一拳,重重地打在其中一個傢伙的臉上。兩個強盜被我嚇蒙了,立刻轉身逃走了。
那女郎看起來也嚇得不輕,雖然在黑暗中看不清她的臉,但我能感覺到她急促的呼吸聲。我問她住在哪裡,要不要我送她回家,她只是靦腆地點了點頭。我帶著她穿過了小巷,原來這裡是從博物館走到附近大街的必經之路,怪不得她要從這裡走。她報出了她住的地址,原來是一個旅館,我陪著她步行了幾十分鐘,回到了那家旅館的房間裡。
她說她叫瑪蒂爾德,來自法國南方的一座小城,她非常感謝我救了她。我忽然有些拘謹起來,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她說她第一次遇到中國人,所以盯著我看了很久。雖然她住在小旅館裡,但她的談吐卻非常優雅,很快就讓我為她而著迷了。不知不覺聊了很久,我才離開了她的房間。
那天晚上我沒有睡好,第二天早上便又去找她了。就這樣一來二去,我們很快就熟悉起來了,甚至有幾次她跑到伏爾泰大學來看我畫畫。我發覺我不可遏制地愛上了她,我忘記了我們倆種族與國籍間的差異,她也毫無保留地接受了我。她要我跟她回故鄉去走走,我立刻就答應了,與她一同啟程南下。
我們到了法國南方的那座小城,她家住在小城郊外的山谷里,一個非常偏僻的古老莊園。她的父親看起來是位貴族後代,非常熱忱地招待了我,似乎毫不介意我是個中國人。我這才知道這家人的姓氏——拉莫爾,這個姓讓我想起了《紅與黑》里的拉莫爾侯爵。我總覺得這家人看起來有些奇怪,似乎極少與外界接觸,甚至連說話的語音也帶有古法語的特點。
就在我來到那裡的第二天,便聽說聖路易博物館的宮廷畫到附近一座城市來展覽了。瑪蒂爾德把我帶到了那裡,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她帶著我悄悄來到展覽大廳後面,原來有一扇鐵門不知被誰打開了。我們闖進了展覽大廳,在黑暗中找到了《瑪格麗特》這幅油畫。我隨身攜帶著畫架、畫筆和顏料,在瑪蒂爾德的關照下,點起一盞幽暗的煤油燈,對著《瑪格麗特》臨摹了起來。
我不知道她為什麼要這麼做,但我深深地愛著她,她說的每一句話我都會照辦。在黑夜裡面對著《瑪格麗特》,那種感覺就好像是與四百年前的人對話,我全神貫注地臨摹著,似乎每一筆都帶有當年的印跡。這幅畫的臨摹難度非常大,一夜根本無法完成,到快接近天明時,瑪蒂爾德催促著我快點離去,沒有留下一絲外人闖入過的痕跡。
到了第二天夜裡,我們再次如法炮製,闖入展覽大廳臨摹《瑪格麗特》。就這樣持續了大約一個星期,我終於完成了一幅幾乎可以亂真的《瑪格麗特》,以至於我自己都難以分辨哪幅是真哪幅是假了。我把完成的臨摹畫交給了瑪蒂爾德的父親,他說要作進一步處理,讓畫上的顏料看起來更舊,和四百年前的畫沒有任何區別。
至此我已經隱隱明白了,原來他們要製造一幅贗品《瑪格麗特》,而我則成了他們的造假工具。幾天後,我臨摹的《瑪格麗特》不見了,而聖路易博物館的宮廷畫展也結束了,那些畫全都回到了巴黎,似乎並沒有出現任何差錯。這時瑪蒂爾德才拿出了《瑪格麗特》的真品,原來他們早已經偷梁換柱了,把我畫的贗品代替了真品。博物館方面完全被蒙在了鼓裡,現在巴黎展出的《瑪格麗特》,實際上是我畫的臨摹品。至於真正的四百年前的《瑪格麗特》,則留在了拉莫爾家族的莊園裡。
這讓我異常恐懼,拉莫爾家族居然都是竊賊!而我心愛的瑪蒂爾德根本是利用了我!正在我悲痛欲絕、走投無路之時,瑪蒂爾德來到了我的身邊,還偷偷帶來了那幅真正的《瑪格麗特》,她說她厭倦了家族裡死氣沉沉的生活,願意跟著我去天涯海角。她說話時的眼神讓我不得不相信,我高興得簡直要死去。於是,我們帶著真正的《瑪格麗特》離開了莊園,悄悄踏上了去馬賽的火車。
瑪蒂爾德不但帶走了《瑪格麗特》的真品,而且還偷走了拉莫爾家族的一卷祖傳的羊皮書,她說這裡面記錄了某個重大的秘密,將來可能會對我們有用。我知道拉莫爾家族很快就會追來的,只有快點逃離歐洲才行,而瑪蒂爾德也願意跟我私奔,到遙遠的中國去生活。我們把真正的《瑪格麗特》藏在一隻大畫夾里,就這樣通過海關,上了輪船,從馬賽港踏上了去東方的道路。
就這樣,我們兩個來到了上海。為了防止瑪蒂爾德的父親找過來,我們都改換了身份,隱姓埋名,斷絕了同家人的來往。我們珍藏著那幅油畫和羊皮書,度過了一段永世難忘的甜蜜生活。但一年以後抗戰爆發了,上海陷入了戰火之中。1937年9月的一天,瑪蒂爾德外出去買東西時,正好碰上日本飛機的轟炸,她就這樣永遠離開了我。當時我悲痛欲絕,真不知道該如何活下去才好,但我想到了油畫《瑪格麗特》,想到了那捲羊皮書,我必須為了它們而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