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但是他卻被命運,或者說是某個未知者出乎意料地推到了生命的終點。這是任何小心都無法避免的。就是這種力量曾使他走出了森林,離開了他身邊的那些參天大樹,坐上了用樹幹綁成的木筏來到河上;使他從河道飄進了一個不知名的小店裡,生活在箱箱捆捆中間;再後來,讓他來到一間辦公室,去面對落滿灰塵的文件;不久後,又讓他漫遊了整個美麗、繁榮的伊利諾州從事法律事務,對了,還有赫爾頓,他的好同事,還有斯皮德(前不久,他還來找過林肯,依然沒有向他提任何要求)。是的,在那以後的歲月里,他們曾經共同鬥爭過,使萬達利亞大廳搖身一變成了斯普林菲爾德的議會大樓,嶄新又漂亮;而後,他又登上火車,到處走,走過每個州,走向每一個講台,走向聽眾,但卻始終都在步那個矮巨人的後塵一一那個精力充沛,八面玲瓏的道格拉斯,他現在在哪兒呢?老朋友貝克在哪兒呢?他那如花般含苞欲放的可愛的小兒子又在哪兒呢?
只有死神在角落裡窺視著他。如果歷史是公正的,它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嗎?
在勝利紀念日這天上帝檢查他的行為,他有過過分的要求嗎?在那狂風暴雨般的日子裡,他的要求不是少之又少嗎?他狂熱追求的兩種理想不都成為現實了嗎?在包廂里,他手中緊握著的星條旗,四年前被扯碎,而今終於又高高地飄揚了起來;他們驅車前來時,外面街道上白人們中間的黑人們用怎樣感激的目光望著他們的那輛馬車,只是黑人們沉默得有些讓人心痛。夢裡那艘船究竟要載他到何處去呢?那夢中從未到達過的彼岸到底是印第安納的森林,還是天堂呢?
刺客慢慢接近了包廂。那時已經將近十點鐘了。剛才,他先是在一個酒吧里灌了瓶威士忌,壯了壯膽,而後,便一直平靜地坐在戲院裡冷眼觀察,確認沒有人認得他。過了一陣子,他就溜到了包廂附近,包廂門口站著幾名軍官,阻止閒雜人等隨便人內,他向他們遞上了一張卡片,說總統正在等他的一個消息,就這樣稀里糊塗地被放了進去。走進裡面狹窄的走道後,他便飛快地用一小塊木板搭在中午在牆上挖好的一個小坑裡,把門頂住;又通過內門上的小孔再次目測了距離。他看到,總統正緊挨著門坐著,旁邊是他的妻子,再旁邊是一位年輕小姐,總統右邊坐著的則是一位他不認得的軍官。因為包廂就在舞台上方不遠處,所以事成之後,他只需要跳到那裡去,便可以順著那條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舞台出口逃走了。門口早有僕人牽著駿馬等候著他,他騎上馬,就可以逃之夭夭了!一切安排得可謂天衣無縫!
除此之外,他所需要的就只有布魯吐斯式的勇氣了!
就在他打開包廂內門的一剎那,他不顧下面可能有人回頭看到他的危險,把手槍抵在總統的後腦,呼的一聲扣動了扳機。聽到槍響,旁邊的那位軍官一下子從座位上跳了起來,撲向這個兇手,兇手馬上向他猛扎一刀,刺中了軍官的胳膊,在軍官一個踉蹌的時候,他飛腿上了包廂的圍杆,想跳上舞台,可不料,他腳上的馬刺被星條旗纏住了,他被這麼一絆,一時失去了控制,跌落在舞台上,摔斷了脛骨。
可他仍舊掙扎著爬起來,舞動著手中的匕首,像他平時在這個舞台上經常表演的那樣,衝著觀眾們大喊:“專制的魔王!”而後,便從兩個嚇蒙了的演員身邊擦身而過,奪路而逃。
“他殺死了總統!”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可一時間仿佛沒人聽懂他喊的是什麼。
瑪麗絕望地尖叫了一聲後,人們方才從恐懼中回過神來。演員們不知戲演到了哪裡,劇務忘記了落幕……只有包廂里的少校捂著受傷的胳膊轉身奔向門口,卻發現門被閂住了,而後用力才拉開了門。這時,醫生、軍官,嚇暈的女人都亂作了一團,最後,士兵闖了進來,想用刺刀逼著觀眾安靜下來,卻使得廳內更加混亂了。總統從椅子上跌落了下來,頭上滿是鮮血,早已失去了知覺。衛兵們把他抬了出去,誰也不知道,該抬到哪裡才好。對面一所房子的男主人出來問道,是不是有病人,人們點了點頭,於是,他打開門,總統便被抬到了這家人的床上。
與此同時,布思的同夥闖進了賽華德的家。手拿匕首,連傷四人,又在重傷的部長臉上連扎了幾刀,倉惶而逃。
對林肯來說,那張床實在太小了,他那麼高大,人們只能把他斜放在床上。整整九個小時。這個巨人和那顆致命的子彈作著殊死的搏鬥,他呼吸困難地挨到了第二天清晨。瑪麗就呆在隔壁的房間裡,各位部長都匆忙趕來探望。早上七點鐘,昏迷不醒的總統終於停止了呼吸,像朝聖者一樣,又像是個先知似的,在復活節這天,在一張陌生人的床上永遠地倒下了。
就像安葬一位舊時君王一樣,美國給這個人民的兒子舉行了國葬。在長途跋涉之後,他的棺木被運回了故鄉,所走的正是他四年前來華盛頓之前的返鄉路線。成千上萬的人們來到斯普林菲爾德的那個小小的公墓,在他的棺木人土之前,人們都默默地從他身邊走過,而後看著他消失在泥土之中,身邊躺著他的兩個兒子,也都靜靜的,和他一樣。
當林肯的靈樞被帶回故鄉的時候,朋友們和對手們都來為他送行了。全國上下布下了天羅地網,追緝刺客。人們按照一個醫生提供的線索,把布思圍在一個糧倉里,布思放火燒了那個糧倉,自己則被人開槍打死了。他的同伴有三個被判處了絞刑,一個逃到了歐洲。這時,南方也意識到他們失去的是個什麼樣的領袖了,有人甚至稱這次謀殺是“弒父”。
只有死神在角落裡窺視著他。如果歷史是公正的,它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嗎?
在勝利紀念日這天上帝檢查他的行為,他有過過分的要求嗎?在那狂風暴雨般的日子裡,他的要求不是少之又少嗎?他狂熱追求的兩種理想不都成為現實了嗎?在包廂里,他手中緊握著的星條旗,四年前被扯碎,而今終於又高高地飄揚了起來;他們驅車前來時,外面街道上白人們中間的黑人們用怎樣感激的目光望著他們的那輛馬車,只是黑人們沉默得有些讓人心痛。夢裡那艘船究竟要載他到何處去呢?那夢中從未到達過的彼岸到底是印第安納的森林,還是天堂呢?
刺客慢慢接近了包廂。那時已經將近十點鐘了。剛才,他先是在一個酒吧里灌了瓶威士忌,壯了壯膽,而後,便一直平靜地坐在戲院裡冷眼觀察,確認沒有人認得他。過了一陣子,他就溜到了包廂附近,包廂門口站著幾名軍官,阻止閒雜人等隨便人內,他向他們遞上了一張卡片,說總統正在等他的一個消息,就這樣稀里糊塗地被放了進去。走進裡面狹窄的走道後,他便飛快地用一小塊木板搭在中午在牆上挖好的一個小坑裡,把門頂住;又通過內門上的小孔再次目測了距離。他看到,總統正緊挨著門坐著,旁邊是他的妻子,再旁邊是一位年輕小姐,總統右邊坐著的則是一位他不認得的軍官。因為包廂就在舞台上方不遠處,所以事成之後,他只需要跳到那裡去,便可以順著那條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舞台出口逃走了。門口早有僕人牽著駿馬等候著他,他騎上馬,就可以逃之夭夭了!一切安排得可謂天衣無縫!
除此之外,他所需要的就只有布魯吐斯式的勇氣了!
就在他打開包廂內門的一剎那,他不顧下面可能有人回頭看到他的危險,把手槍抵在總統的後腦,呼的一聲扣動了扳機。聽到槍響,旁邊的那位軍官一下子從座位上跳了起來,撲向這個兇手,兇手馬上向他猛扎一刀,刺中了軍官的胳膊,在軍官一個踉蹌的時候,他飛腿上了包廂的圍杆,想跳上舞台,可不料,他腳上的馬刺被星條旗纏住了,他被這麼一絆,一時失去了控制,跌落在舞台上,摔斷了脛骨。
可他仍舊掙扎著爬起來,舞動著手中的匕首,像他平時在這個舞台上經常表演的那樣,衝著觀眾們大喊:“專制的魔王!”而後,便從兩個嚇蒙了的演員身邊擦身而過,奪路而逃。
“他殺死了總統!”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可一時間仿佛沒人聽懂他喊的是什麼。
瑪麗絕望地尖叫了一聲後,人們方才從恐懼中回過神來。演員們不知戲演到了哪裡,劇務忘記了落幕……只有包廂里的少校捂著受傷的胳膊轉身奔向門口,卻發現門被閂住了,而後用力才拉開了門。這時,醫生、軍官,嚇暈的女人都亂作了一團,最後,士兵闖了進來,想用刺刀逼著觀眾安靜下來,卻使得廳內更加混亂了。總統從椅子上跌落了下來,頭上滿是鮮血,早已失去了知覺。衛兵們把他抬了出去,誰也不知道,該抬到哪裡才好。對面一所房子的男主人出來問道,是不是有病人,人們點了點頭,於是,他打開門,總統便被抬到了這家人的床上。
與此同時,布思的同夥闖進了賽華德的家。手拿匕首,連傷四人,又在重傷的部長臉上連扎了幾刀,倉惶而逃。
對林肯來說,那張床實在太小了,他那麼高大,人們只能把他斜放在床上。整整九個小時。這個巨人和那顆致命的子彈作著殊死的搏鬥,他呼吸困難地挨到了第二天清晨。瑪麗就呆在隔壁的房間裡,各位部長都匆忙趕來探望。早上七點鐘,昏迷不醒的總統終於停止了呼吸,像朝聖者一樣,又像是個先知似的,在復活節這天,在一張陌生人的床上永遠地倒下了。
就像安葬一位舊時君王一樣,美國給這個人民的兒子舉行了國葬。在長途跋涉之後,他的棺木被運回了故鄉,所走的正是他四年前來華盛頓之前的返鄉路線。成千上萬的人們來到斯普林菲爾德的那個小小的公墓,在他的棺木人土之前,人們都默默地從他身邊走過,而後看著他消失在泥土之中,身邊躺著他的兩個兒子,也都靜靜的,和他一樣。
當林肯的靈樞被帶回故鄉的時候,朋友們和對手們都來為他送行了。全國上下布下了天羅地網,追緝刺客。人們按照一個醫生提供的線索,把布思圍在一個糧倉里,布思放火燒了那個糧倉,自己則被人開槍打死了。他的同伴有三個被判處了絞刑,一個逃到了歐洲。這時,南方也意識到他們失去的是個什麼樣的領袖了,有人甚至稱這次謀殺是“弒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