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在林肯的心目中,統領全軍的總司令一職非格蘭特莫屬。當初他在給格蘭特的信里就向他表示了信任;後來,他又對格蘭特的對頭們說:“我們缺不了他,因為他真正在為北方作戰。”當有人在林肯面前指責格蘭特嗜酒成性的時候,雖然林肯也很反感酗酒,但他卻借用了當年喬治二世在有人譴責他的將軍希爾夫時所作的回答,為格蘭特開脫:“那麼,您知道他喝什麼牌子的威士忌酒嗎?如果您知道,請務必告訴我,我得派人多買幾桶回來,分給其他將軍們喝!”

  在奪取了維克斯堡之後,格蘭特收到林肯這樣一封信:“我想,我們二人還尚未謀面。我寫這封信的目的是為了向您表示感謝,感謝您為國家立下的汗馬功勞。

  我還想另外多說幾句。在您最初到達維克斯堡附近的時候,我原以為您會指揮部隊越過山谷,但您卻沒有這麼做……當時,我真覺得這次遠征是凶多吉少了。我只能指望您在戰術上比我懂得多,是我的考慮不夠周全。當您轉而向北前進時,我也曾擔心這是個錯誤。但現在,我必須親口承認,您是正確的,是我錯了。您的非常忠實的亞。林肯。”

  這正是林肯的偉大之處。其實根本沒有人知道他想過什麼,懷疑過什麼,更沒有人故意刁難他,讓他坦白自己的想法,至少那個戰勝的將軍不會。但他卻因為自己曾經對這位將軍不信任而感到不安,感覺對不住他,應該補償他,向他表示歉意。

  正當格蘭特戰績輝煌之時,林肯覺得必須得解開自己心頭的這個結,向對方坦白。

  他根本不去考慮,倘若對方誤解了自己,很有可能會大大降低自己的威信。只是,他了解自己周圍的人,也知道,自己是在跟誰打交道。

  現在的林肯比以前更懂得如何評價別人,如何待人接物分而處之,這都說明了他對人性清晰的認識。他也知道,對別人過多的干涉和注意有時會對別人造成潛在的傷害。  三、智鬥法蘭狄甘

  “按照公民的意願辦事絕對不會出錯,無視他們的願望才會徒勞無功。所以,重視公民心愿的人會比那些只會炮製法律,獨裁獨斷的人辦事更為省力,因為使法律和決定得以實施的恰恰就是公眾的意志。”

  這是真正的美國式的基本思想。這個從西部荒林里走出來的人完全承認自己對公眾的依賴,而這也正是他進行艱苦奮鬥的力量源泉。隨著前線軍官之間相互傾軋的不斷收斂,隨著黨派紛爭的不斷減少,南北雙方的鬥爭達到了白熱化。無論是反戰的民主黨人還是戀戰的激進派人士都希望能趕快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在這一問題上,他們的不同之處只是,前者想通過達成普遍的妥協給它畫上個句號,而後者則是希望通過激烈的戰鬥來作個了斷。和以往的戰爭一樣,在這場戰爭中,戰時法規和徵募軍隊又一次成了反對黨拉幫結派低毀政府的藉口。

  林肯想把自己在戰爭時期的最高統帥權擴展到處理日常事務中去,然而在美國,這種事比歐洲的任何一個軍事國家都更難。即便是某位著名法學家能從大革命時代找到一個有利於林肯的先例,那麼我們也不難看出,那種權力的實施是難以得到保障的。國防部有權出於政治原因在國內抓人,但對這種越阻代庖之舉又作何解釋呢?

  這是一個政治問題。此外,什麼是真正的戰爭需要,什麼又是某個政黨心懷鬼胎的黨派措施呢?這又是一個政治問題。林肯簽署了議會提出的一項補償法案,同時提出申請,要求擴大自己的職權,原因是,按照一項舊有的法律,總統有權在某位部長突然去世或者病重時任命新的部長。

  戰爭後期,在處理某些事務時林肯十分嚴厲。這個曾經釋放了上百個逃兵的總統如今下令逮捕了幾百個煽動停火的謠言家。而這兩件事都給他帶來了麻煩,當年有人罵他是懦夫,而今人們斥他為暴君。

  但這個暴君的名聲卻越來越響亮了,因為人們了解了他維護合眾國的良苦用心,特別是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賽華德和斯坦頓共同頒布了一項法規,保護那些南方派來的臥底、代理人以及某些失敗論者免受侵襲,雖然這項法案和林肯意見相左,但他還是表示贊成。因為如果他想要把這場半數人都公開反對的戰爭進行到底,並且取得勝利的話,那他就必須這麼做。可就是現在,仍有人在長南方的志氣,滅自己的威風。就在不久前,整個國家,當然也包括南方的叛軍都聽到了某個議員在議會講台上的叫囂,他說他同情南方;總統的全部思想就是妄自尊大,而這種思想無疑會導致爭吵和殺戮。“我想,在座的各位以及所有其他人長期以來就都相信,南方是永遠都不會被打敗的,永遠不會!”

  這個議員名叫法蘭狄甘。此後不久,他就失去了在華盛頓的議席。不過,當時他在俄亥俄地區的勢力已經足以讓反對派對總司令違令不從了。於是,這位總司令宣布,凡是和叛軍勾結或是助紂為虐者,均將被作為叛國者或是間諜加以指控,並按軍法處置。在一次大型集會上,法蘭狄甘將矛頭直指林肯,並稱:總司令所發布的命令乃是大多數人所鄙視和不恥的一個競選陰謀。這種陰謀令所有熱愛自由的人無法忍受,而這正是“林肯國王”的傑作。這位演說者還聲稱,當時北方已經有五十萬人參加了秘密社團,其中的幾千人還佩戴著南方的標誌,而且這“千真萬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