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這位北方新任的司令官和南方的李將軍兩軍對壘的時候,他們二人以及整個美國都感覺到了,戰爭的結果不久就會水落石出,因為,此時此刻,只要南方再取得一次勝利,那歐洲諸國馬上就會相繼承認南部同盟的合法地位,而北方反戰的民主黨人也會因此而獲得人民的擁護。

  可就在戰役打響後的第三天,也就是格蘭特在另一個戰場上獲勝的同時,米德也打了個勝仗。六三年七月初,在葛底斯堡戰役和維克斯堡戰役中,北方均大敗南方。如果這時北方乘勝追擊的話,原本可以給這次南北戰爭畫上一個句號了。北方形勢相對樂觀,華盛頓也已經不再腹背受敵、發發可危了;而南方卻只剩下了大西洋沿岸地區。北方對它的封鎖是徹底的。此外,傑克遜將軍的陣亡也加重了南方的危機。南方之所以又支撐了將近兩年,是因為北方一度作戰不利,自誤時機;同時,那也和李將軍聲震四方不無關係。

  自從林肯重用格蘭特以後,他便不再親自指揮戰鬥了。當初他研究戰略戰術也不是想要獨攬大權,惟我獨尊,而是為孤立無援的情勢所逼,不得已而為之。當時,他在向各路將領提出自己的意見時也總是加上這麼一句話,“……這並不是命令。”

  其實,如果從一開始北方將領就能認識到他的遠見卓識,接受他的意見,可能戰爭的進程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當初,他就提醒胡克,讓他立即渡河作戰,因為如果軍隊被困在河上,那它就會像一頭公牛半跨在籬笆上被狗群撕咬一樣,前不能用角,後不能用蹄。而後,他又寫信給胡克說:“如果李軍的先行部隊到達了馬丁斯堡,而後續部隊還落在弗雷德里克斯堡和錢瑟勒斯維爾之間的話,那我想,這個龐然大物一定有哪個部位非常薄弱。能不能想辦法把它攔腰截斷?”可是,他這種農民似的想法,那個自負的胡克將軍根本沒放在眼裡,結果弄得戰場失利。後來,外界紛紛評論說,那位作戰專家的作法令人不敢恭維,而恰恰“外行總統”的看法是正確的。

  如果說,林肯高估了胡克的能力的話,那他可沒看錯胡克這個人,而後者的性格為人降低了他的能力。早在林肯任命他為波托馬克軍團的總司令時,就曾給他寫過一封信,信中頗有些疑慮之意。這信根本不像是要對他委以重任,反倒像是給一個與此不相干的將軍寫的一樣:“我必須得告訴您,在某些事情上我對您不盡滿意。

  我相信您是一個英勇善戰的軍人,這當然非常讓我高興。同時我相信您,沒有把政治和您的職業混在一起,我想您這樣做也是對的。您的自信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可貴品質。您有雄心有抱負,這在適當的範圍內也可以說是益大於弊。但是,我聽說,在伯恩賽德將軍指揮兵團期間,您曾極力和他作對,表現得野心勃勃,不可一世,我認為這種舉動,無論對國家還是對您那位可敬的同仁都十分不公平。”

  “另外還有可靠的消息說,最近您曾揚言,軍隊和政府都需要一個獨裁者。對此,我不想再追究什麼,而且幾乎把它拋在腦後了,所以現在我才會說服自己任命您為司令官。只有打勝仗的將軍才能扶植起獨裁者。我現在對您的要求就是,在戰場上立功,而我也甘願為此冒一下獨裁統治的危險……此外,我很擔心您過去向部隊灌輸的那種挑司令官毛病、對司令官不信任的思想,現在會轉而對您自己不利。

  不過,我將盡全力幫您剎住這股風氣。一旦軍隊裡有這種風氣盛行,那麼不管是您還是拿破崙再世,都別想打什麼勝仗。您現在一定不能草率從事。請您精神抖擻,小心謹慎地去前線一展身手吧!”

  這是林肯的一種新的寫信風格,近來在和各位將軍、政府官員、軍兵和請願者們的周旋中他曾多次使用。他這不再是求教、諮詢或是建議的口吻,而是一個上了年紀、經驗豐富的人的權威口氣:一種“人民之父”的口氣。雖然他清楚人無完人,自己也不例外,但也知道,自己乃是一國的領袖,所以他態度嚴厲。當然,在這種強勁的和弦之中也不難聽出幽默的銀鈴在叮噹作響,信中使用了頗多諷刺,他雖然對很多人非常失望,但他依舊與人為善,這裡的諷刺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戰爭局勢一直是陰晴不定,這深深牽動著林肯的心,讓他寢食難安。就在他寫了這封信的幾個月之後,胡克就在一次會戰中大敗。林肯深受打擊。一個目擊者描繪了他當時的情況:“三點多鐘時,他走了進來。我永遠都忘不了他那絕望的神情。

  他手裡拿著一封電報,原本就有些泛黃的臉色如今變得煞白,就和他身後的牆紙差不多,人們說,那是種”法蘭西灰白“。他用顫抖的聲音說:”請給我念一下。從戰地發回來的消息,現在軍隊正從河的南側撤退,可能已經葬身河底了!“當這個人大聲朗讀的時候,”林肯的表情像個幽靈似的,更加讓人生憐了。他雙手交叉在背後,急躁地踱著步子,嘴裡嘟噥著:“我的上帝呀!讓我怎麼向全國父老交待呀?

  ‘而且他馬上派人準備船隻,他要親自和哈勒克去一趟戰地軍營。”

  不久,當米德又打了勝仗,成為國內民眾眼中的英雄時,林肯又給他寫了封信,詢問他能否委派失意的前任胡克將軍在他的指揮之下統率一個軍團。寫這封信時,總統的態度十分謹慎:“你可以在回信中開誠布公地談你的看法、我向你保證,絕不會把你的來信或是信中的內容讓任何其他人知道,讓你難堪的。我是想在決定他的問題之前先了解一下你的意見。你無需為了讓我高興而違背你完成事業的宗旨,作什麼違心的答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