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而且有一次,他還在給自己上司的一封信里出言不遜。事後,就連他自己都以為,這次又得受處分了。面對輿論的譴責,他一直保持沉默,既不解釋什麼,也不申辯什麼。當總部把本該傳達給他的命令傳達給了他的下屬,後來又沒徵求他的意見便擅自行動時,他也從不抱怨,從來沒有對哈勒克耿耿於懷,也沒有因此而給下屬“小鞋穿”。他沉默寡言,政治上總是不偏不倚,又不愛出風頭,這種性格都使一些人認為,他只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軍官而已,他之所以取得了兩次勝利只是偶然情況,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可他卻依舊故我。騎馬打仗,他從不帶手套,而且只穿便裝,像他這樣的軍官在素來披掛整齊,威風八面的將軍們中間顯得很怪,這和那個穿著皺皺巴巴的褲子的邋遢總統站在一群西裝革履、衣冠楚楚的外交官們中簡直是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恰恰就是格蘭特的這種無拘無束的性格吸引了總統,他抵住了所有對這位少將的攻擊,堅持說:“再等等看,再給他個機會。”
林肯和格蘭特有類似的生活和成長經歷,從很小他們就以從事體力勞動為生。
林肯十六歲的時候就被公認為是最優秀的伐木人;而格蘭特則在十歲時就隻身坐車前往四十英里之外的一座城市生活。然而,曾以力氣謀生的他們卻都更相信人類的智慧,不願僅僅依靠體力過活。他們與生俱來的那種樸實無華的品質是那麼根深蒂固,以致于格蘭特在西點軍校那幫自命不凡的紈絝子弟中整天耳孺目染也沒有改變。
他們兩人對自己的外表無意修飾,做事毫無規矩可言,生活也沒有計劃性,而且又都有些害怕女人;和他們的同行們相比,他們遭受偶然事件的打擊也太多了。是命運使他們一下子坐上了現在的職位,他們必須得發揮他們的重要作用。他們運用乾脆利落的處事方法在複雜的政治問題以及作戰問題的漩渦中各自做出了最為簡單有利的決定,因此,他們所發出的號召既清晰又果斷。
當然,他們二人也有不同,林肯在任何問題上都有節有度,而格蘭特面對酒精卻沒有節制。他之所以借酒消愁,是因為他那種拘謹消極的性格無法像林肯的性格一樣實現自我平衡,而這在青年時代就影響了他的前程,後來,當他滿負功勳時,又使他得不到認可。林肯無論在受教育程度,思考能力以及哲學造詣等方面都遠勝於他,林肯的頭腦當中潛藏著永不枯竭的力量,這使他一步步走出黑暗,踏上了輝煌的人生里程。從年輕時起,林肯便具有豐富的想像力,這也是格蘭特所缺乏的。
正是這種想像力使得林肯能夠準確無誤地判斷自己周圍的人。因此種種,格蘭特只有經過和林肯的私人交往才能慢慢認識到自己和他的相似之處,而林肯則遠遠地便能辨出他們倆共同的地方。在對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那年年初,林肯就從諸多的軍官當中提拔了格蘭特。
如果沒有林肯的判斷力,格蘭特永遠都不會成為民族的英雄和戰場上的贏家。 二、節節勝利
在開戰後的第三個年頭,確切地說就是在六三年的四月份,新任總司令才下令進軍至關重要的維克斯堡。倘若這戰爭只是南北雙方之間的決鬥,那麼南方可以說是已經勝券在握了,或者說,北方至多也就是憑著打持久戰,慢慢消耗南方的兵力,再憑藉自身的優勢力量,慢慢縮小南方的勢力範圍,方能賺些便宜。但對這場戰爭的成敗舉足輕重的乃是北方實行的南部封鎖。南方因此而無法從歐洲進口任何東西,包括原料和武器,同時它出口的途徑也被切斷了。最後,南方就只剩下一兩個港口,尚可以在北方的監視之外進出少量的商品,不過,只要密西西比河暢通無阻,它就還可以從德克薩斯州繞道墨西哥保證在歐洲的糧食來源。因此,對北方最為重要的也就是:奪取南方的那個倉庫和門戶——維克斯堡。
像當年攻占紐奧良時一樣,北方還得水陸並進,河道里要使用帶有加農炮的戰船。格蘭特十分大膽地截斷了城堡和北方聯繫的交通要道——就像當年波拿巴第一次進軍義大利時一樣。在多次戰役中他先後擊退了兩股敵軍,包圍了那座城市,切斷了它的糧食和補給品的供應,與此同時對它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最終迫使叛軍在美國獨立日那天開城投降,大約有三萬守軍放下武器束手就擒。緊接著,他又拿下了休德森城堡,從而為北方打通了密西西比河。兩年之後,當第一艘北方的輪船從聖路易斯開往紐奧良時,林肯深深地鬆了口氣,心潮澎湃中他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形勢正在好轉,這條母親河又可以暢通無阻了,瞧它,正歡快地奔流到大海的懷抱里去了!”
同期,又有一個司令官在給北方的最後勝利拖後腿,他就是胡克,合眾國新的希望。自一月份以來,他就接替了一無戰績的伯恩塞德,當上了北方的總司令官。
可是,他做事過於魯莽,所以五月份,在錢瑟勒斯維爾一役中被打得落花流水。這次失敗使得李將軍日後有可能發起第三次進攻,當然也是最後一次。是的,李將軍又一次捲土重來了,他的人馬從馬里蘭州一直打到了賓夕法尼亞的邊境,北方人不禁大驚失色,起用麥克萊倫的呼聲越來越高漲,但由於胡克的堅決反對,林肯放棄了麥克萊倫,任命了米德作總司令。他是個瘦削,呆板的人,看上去像是個教書先生,除了紙上談兵之外,他一無所長。
林肯和格蘭特有類似的生活和成長經歷,從很小他們就以從事體力勞動為生。
林肯十六歲的時候就被公認為是最優秀的伐木人;而格蘭特則在十歲時就隻身坐車前往四十英里之外的一座城市生活。然而,曾以力氣謀生的他們卻都更相信人類的智慧,不願僅僅依靠體力過活。他們與生俱來的那種樸實無華的品質是那麼根深蒂固,以致于格蘭特在西點軍校那幫自命不凡的紈絝子弟中整天耳孺目染也沒有改變。
他們兩人對自己的外表無意修飾,做事毫無規矩可言,生活也沒有計劃性,而且又都有些害怕女人;和他們的同行們相比,他們遭受偶然事件的打擊也太多了。是命運使他們一下子坐上了現在的職位,他們必須得發揮他們的重要作用。他們運用乾脆利落的處事方法在複雜的政治問題以及作戰問題的漩渦中各自做出了最為簡單有利的決定,因此,他們所發出的號召既清晰又果斷。
當然,他們二人也有不同,林肯在任何問題上都有節有度,而格蘭特面對酒精卻沒有節制。他之所以借酒消愁,是因為他那種拘謹消極的性格無法像林肯的性格一樣實現自我平衡,而這在青年時代就影響了他的前程,後來,當他滿負功勳時,又使他得不到認可。林肯無論在受教育程度,思考能力以及哲學造詣等方面都遠勝於他,林肯的頭腦當中潛藏著永不枯竭的力量,這使他一步步走出黑暗,踏上了輝煌的人生里程。從年輕時起,林肯便具有豐富的想像力,這也是格蘭特所缺乏的。
正是這種想像力使得林肯能夠準確無誤地判斷自己周圍的人。因此種種,格蘭特只有經過和林肯的私人交往才能慢慢認識到自己和他的相似之處,而林肯則遠遠地便能辨出他們倆共同的地方。在對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那年年初,林肯就從諸多的軍官當中提拔了格蘭特。
如果沒有林肯的判斷力,格蘭特永遠都不會成為民族的英雄和戰場上的贏家。 二、節節勝利
在開戰後的第三個年頭,確切地說就是在六三年的四月份,新任總司令才下令進軍至關重要的維克斯堡。倘若這戰爭只是南北雙方之間的決鬥,那麼南方可以說是已經勝券在握了,或者說,北方至多也就是憑著打持久戰,慢慢消耗南方的兵力,再憑藉自身的優勢力量,慢慢縮小南方的勢力範圍,方能賺些便宜。但對這場戰爭的成敗舉足輕重的乃是北方實行的南部封鎖。南方因此而無法從歐洲進口任何東西,包括原料和武器,同時它出口的途徑也被切斷了。最後,南方就只剩下一兩個港口,尚可以在北方的監視之外進出少量的商品,不過,只要密西西比河暢通無阻,它就還可以從德克薩斯州繞道墨西哥保證在歐洲的糧食來源。因此,對北方最為重要的也就是:奪取南方的那個倉庫和門戶——維克斯堡。
像當年攻占紐奧良時一樣,北方還得水陸並進,河道里要使用帶有加農炮的戰船。格蘭特十分大膽地截斷了城堡和北方聯繫的交通要道——就像當年波拿巴第一次進軍義大利時一樣。在多次戰役中他先後擊退了兩股敵軍,包圍了那座城市,切斷了它的糧食和補給品的供應,與此同時對它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最終迫使叛軍在美國獨立日那天開城投降,大約有三萬守軍放下武器束手就擒。緊接著,他又拿下了休德森城堡,從而為北方打通了密西西比河。兩年之後,當第一艘北方的輪船從聖路易斯開往紐奧良時,林肯深深地鬆了口氣,心潮澎湃中他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形勢正在好轉,這條母親河又可以暢通無阻了,瞧它,正歡快地奔流到大海的懷抱里去了!”
同期,又有一個司令官在給北方的最後勝利拖後腿,他就是胡克,合眾國新的希望。自一月份以來,他就接替了一無戰績的伯恩塞德,當上了北方的總司令官。
可是,他做事過於魯莽,所以五月份,在錢瑟勒斯維爾一役中被打得落花流水。這次失敗使得李將軍日後有可能發起第三次進攻,當然也是最後一次。是的,李將軍又一次捲土重來了,他的人馬從馬里蘭州一直打到了賓夕法尼亞的邊境,北方人不禁大驚失色,起用麥克萊倫的呼聲越來越高漲,但由於胡克的堅決反對,林肯放棄了麥克萊倫,任命了米德作總司令。他是個瘦削,呆板的人,看上去像是個教書先生,除了紙上談兵之外,他一無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