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到底是不是這樣,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這種情況下,他發了誓,這個誓既不屬於宗教,也不屬於信仰,迷信,似乎是界於兩者之間的,總之,完全掩蓋了他內心的恐懼。他向自己,也向上帝保證,若是敵人再次被趕出馬里蘭州,他就發表他的那篇宣言,解放黑奴。那是林肯一生中所寫的惟—一篇充滿激情的宣言,如果說他平時總是話中帶刺,講幽默故事或是逗逗樂的話,那麼在這篇宣言裡他那天生的激情可以說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和他對符號的觀察,對夢境的解釋,對宿命論的信仰,以及夢中置身於仙境時所說的憂鬱絕望的話作一比較,我們就會知道,他和所有其他偉人一樣,在關鍵或是絕望的時刻總會在一片混亂里悄悄地理出些頭緒,定出自己的原則,並按照它的指引採取行動,無論他是面對上帝還是面對自己,或是向他所說得那樣同時面對二者立誓。他稱之為上帝或是基督的東西,無非是一個抽象的名字,一種聲音或是乾脆就是一片煙霧。
他那順從、遲疑的內心在期待中又一次充滿了不安。當年,他坐在斯普林菲爾德的家裡——雖然已經當選了總統,卻無權採取任何行動,那不就是兩年前的事嗎?
——而今,雖然身為陸海兩軍最高統帥,面對問題他卻依舊束手無策。只能望眼欲穿地等待著一場勝仗的到來,而後再去打開他那鎖住的抽屜。周圍發生的一切都促使他去把那解放奴隸的話傾吐出來,然而他的理智和他當初所立下的誓言卻迫使他不得不暫時保持沉默,儘管他已經為此斟詞酌句地準備好久了。
一些積極反對奴隸制的神職人員前來拜謁他,林肯對他們說:“等到時機成熟了,我想,我將盡全力履行我的義務,哪怕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我的先生們,我們是必須為此付出整個生命的!”據說,他說到最後一句話時黯然神傷,顯得有些疲憊,但臉上卻依舊掛著一絲微笑。另一天,有十幾個貴格會教徒衝到他這兒,大肆批評林肯的演說,搞得林肯有些不知所措,而不得不為自己辯護。當一個人說林肯違背了自己起初的信念時,林肯堅定地回答道:“這是應該的!因為我瞧不起那些今天不能比昨天變得更為聰明的人!”他又以一種莊稼漢式的口氣對另一個宗教狂說:“我的先生,僅僅通過命令是無法解放奴隸的。我們可以命令別人把小牛犢的尾巴也當成一條牛腿,但是牛犢是不可能因此而真正有了第五條腿的!”
有時候,他也會在自己的溫和中加上一點神秘和諷刺,對於這種風格,那些從芝加哥來的神職人員必是領略過的。針對他們的呈文,林肯作了書面回答,說他更傾向於一種與之相反的觀點:“……雙方的神父都確信自己懂得上帝的意圖。我卻覺得,在這種信念中,不是這個教派不對就是那個教派不對;或許在某些方面,雙方都是錯的。我希望我下面這段話不會被人視作是心存不敬的,那就是:如果上帝有可能在一些與我的職務息息相關的問題上把他的意志昭示於眾的話,那麼他最可能做的就是把他的旨意直接昭示給我。因為我並不願意自欺欺人,我的一個最迫切的願望便是去了解上帝對這件事的旨意。如果我真能了解到這一切,那我就一定會盡力把它付諸實施。不過,現在已經不是聖明顯靈的時代了,所以,你們也別告訴我去指望獲得某個直接的啟示。我必須得去研究與此事有關的種種具體事實,斷定什麼是可能的,弄清楚什麼東西比較明智。”
“目前這種狀況,一個解放黑人奴隸的宣言究竟能帶來什麼好處呢?我們不願發布一個全世界的人都認為根本不能付諸實施的文件,就像教皇針對卷星所談的空話一樣。現在我連在叛亂各州實施憲法都做不到,我的話又怎能使奴隸獲得自由?
國會最近頒布了一項法令,對逃到我們陣營里來的反叛奴隸主的奴隸們提供保護,有什麼理由認為我那《解放奴隸宣言》會比這項法令給奴隸們帶來更大的影響呢?
比如,在上次布爾河及布爾溪附近的戰鬥結束以後,一支從華盛頓派出的隊伍打著白旗前去掩埋死者,帶回傷員,而叛亂分子卻抓住那些趕來幫忙的黑人,把他們拖回去重新帶上了奴隸的枷鎖……我把它看成是實際的戰爭措施,是要看它對於平定叛亂是有利還是不利來做出決定。”
“如果我們把黑人武裝起來,我擔心,要不了幾個星期,這些武器就會落在叛亂者手裡;而實際上,我們迄今為止還遠沒有足夠的武器來裝備我們自己的白人軍隊哩!……在聯邦軍隊裡有五萬士兵來自邊界蓄奴州,如果由於你們所要求的那一宣言,他們投向叛亂者一方,那將產生一個嚴重的問題。……只要上帝向我昭示,我都將謹遵執行。我希望在同你們無拘無束地詳細討論你們觀點的過程中,我沒有傷害你們的感情。”
他就這樣無情地打破了這群神父們的幻想,就仿佛這裡所談及的問題涉及到了人類的幸福,仿佛是這群人戲劇性的登場使得他不得不這樣做,因為他們要求不要總是推測、預算,要做些實際點的事情。而林肯在講話中用上帝開頭又用上帝結尾,又讓神父們感到,在他寫信的過程中,上帝無時無處不在。在此之後,講台上,小冊子裡,報紙上,人們處處都在談論著這位冷酷心腸,不同情奴隸的總統,人們譴責他,說他為了避免使用公眾想要聽到的那個詞,用“黑人問題”代替了“奴隸制”
他那順從、遲疑的內心在期待中又一次充滿了不安。當年,他坐在斯普林菲爾德的家裡——雖然已經當選了總統,卻無權採取任何行動,那不就是兩年前的事嗎?
——而今,雖然身為陸海兩軍最高統帥,面對問題他卻依舊束手無策。只能望眼欲穿地等待著一場勝仗的到來,而後再去打開他那鎖住的抽屜。周圍發生的一切都促使他去把那解放奴隸的話傾吐出來,然而他的理智和他當初所立下的誓言卻迫使他不得不暫時保持沉默,儘管他已經為此斟詞酌句地準備好久了。
一些積極反對奴隸制的神職人員前來拜謁他,林肯對他們說:“等到時機成熟了,我想,我將盡全力履行我的義務,哪怕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我的先生們,我們是必須為此付出整個生命的!”據說,他說到最後一句話時黯然神傷,顯得有些疲憊,但臉上卻依舊掛著一絲微笑。另一天,有十幾個貴格會教徒衝到他這兒,大肆批評林肯的演說,搞得林肯有些不知所措,而不得不為自己辯護。當一個人說林肯違背了自己起初的信念時,林肯堅定地回答道:“這是應該的!因為我瞧不起那些今天不能比昨天變得更為聰明的人!”他又以一種莊稼漢式的口氣對另一個宗教狂說:“我的先生,僅僅通過命令是無法解放奴隸的。我們可以命令別人把小牛犢的尾巴也當成一條牛腿,但是牛犢是不可能因此而真正有了第五條腿的!”
有時候,他也會在自己的溫和中加上一點神秘和諷刺,對於這種風格,那些從芝加哥來的神職人員必是領略過的。針對他們的呈文,林肯作了書面回答,說他更傾向於一種與之相反的觀點:“……雙方的神父都確信自己懂得上帝的意圖。我卻覺得,在這種信念中,不是這個教派不對就是那個教派不對;或許在某些方面,雙方都是錯的。我希望我下面這段話不會被人視作是心存不敬的,那就是:如果上帝有可能在一些與我的職務息息相關的問題上把他的意志昭示於眾的話,那麼他最可能做的就是把他的旨意直接昭示給我。因為我並不願意自欺欺人,我的一個最迫切的願望便是去了解上帝對這件事的旨意。如果我真能了解到這一切,那我就一定會盡力把它付諸實施。不過,現在已經不是聖明顯靈的時代了,所以,你們也別告訴我去指望獲得某個直接的啟示。我必須得去研究與此事有關的種種具體事實,斷定什麼是可能的,弄清楚什麼東西比較明智。”
“目前這種狀況,一個解放黑人奴隸的宣言究竟能帶來什麼好處呢?我們不願發布一個全世界的人都認為根本不能付諸實施的文件,就像教皇針對卷星所談的空話一樣。現在我連在叛亂各州實施憲法都做不到,我的話又怎能使奴隸獲得自由?
國會最近頒布了一項法令,對逃到我們陣營里來的反叛奴隸主的奴隸們提供保護,有什麼理由認為我那《解放奴隸宣言》會比這項法令給奴隸們帶來更大的影響呢?
比如,在上次布爾河及布爾溪附近的戰鬥結束以後,一支從華盛頓派出的隊伍打著白旗前去掩埋死者,帶回傷員,而叛亂分子卻抓住那些趕來幫忙的黑人,把他們拖回去重新帶上了奴隸的枷鎖……我把它看成是實際的戰爭措施,是要看它對於平定叛亂是有利還是不利來做出決定。”
“如果我們把黑人武裝起來,我擔心,要不了幾個星期,這些武器就會落在叛亂者手裡;而實際上,我們迄今為止還遠沒有足夠的武器來裝備我們自己的白人軍隊哩!……在聯邦軍隊裡有五萬士兵來自邊界蓄奴州,如果由於你們所要求的那一宣言,他們投向叛亂者一方,那將產生一個嚴重的問題。……只要上帝向我昭示,我都將謹遵執行。我希望在同你們無拘無束地詳細討論你們觀點的過程中,我沒有傷害你們的感情。”
他就這樣無情地打破了這群神父們的幻想,就仿佛這裡所談及的問題涉及到了人類的幸福,仿佛是這群人戲劇性的登場使得他不得不這樣做,因為他們要求不要總是推測、預算,要做些實際點的事情。而林肯在講話中用上帝開頭又用上帝結尾,又讓神父們感到,在他寫信的過程中,上帝無時無處不在。在此之後,講台上,小冊子裡,報紙上,人們處處都在談論著這位冷酷心腸,不同情奴隸的總統,人們譴責他,說他為了避免使用公眾想要聽到的那個詞,用“黑人問題”代替了“奴隸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