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這時,張昌宗祭出了自己的法寶:“鳳閣舍人張說親耳聽到魏元忠等人私語謀逆,請陛下召來張說對質。”
這時,在宮外等候的遠不止張說一人。“張昌宗舉報魏元忠謀反案”轟動了整個朝廷,所有官員都在關注該案的進展。作為重要的證人,張說的話將直接決定魏元忠的命運。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決定著官員們會以一種怎樣的態度來看待這個朝廷。
張說略微整理了一下衣冠,準備和前來傳令的宦官一同進殿。耳邊又響起了同僚們的勸告。
“名聲和正義最為重要。鬼神不可欺騙,人不能靠依附奸邪小人而苟活於世!如果你因說真話而被流放,那會是無比的榮耀。如果你不幸遭遇不測,我自當面見陛下為你據理力爭,就是死也要陪你一起。今天努力去做,後世萬人景仰。一切就看你的了!”——同為鳳閣舍人的宋璟鼓勵說。
“公豈不聞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是殿中侍御史張廷珪的規勸。
“不要在歷史上留下惡名,連累你的子子孫孫都抬不起頭來!”——這是左史劉知幾的忠告。
伴著這些忠言,張說氣定神閒地走進了金殿。
一到殿門口,一種緊張壓抑的氣氛撲面而來。邁過門檻的瞬間,張說迅速掃視了殿內各人:武曌橫眉怒目,武顯等人一臉嚴肅,張昌宗和張易之俊秀的臉上則帶著一絲得意的微笑。
反應最大的當屬魏元忠。看到這個突然出現的“證人”,他帶著失望而又略帶恐懼的聲音喊道:“張說,你也要和張昌宗一起陷害元忠嗎?”
張說立定,同樣大聲地回斥道:“魏元忠你身為宰相,怎麼說話也像街頭的小人物一樣沒有水準?”
張昌宗等不及地一旁催促道:“別說廢話,趕快告訴皇上,魏元忠都說了什麼?”
張說微微一笑,從容不迫地奏報導:“陛下請看,當著陛下的面,張昌宗都這麼逼迫微臣,可以想像他在宮外是怎樣一種氣焰!站在這大殿之上,面對太子、相王和諸位重臣,臣不敢說謊,臣沒有聽到魏元忠說謀反的話,是張昌宗逼我來作偽證的!”
這話一出,全場譁然,張昌宗和張易之很快反應了過來,大叫:“張說和魏元忠狼狽為奸,一起謀反了!”
武曌也為這太過戲劇性的一幕而震驚了,她厲聲說道:“卿等慢慢說來!”
張說正視著二張,問道:“你說我和魏元忠謀反,有何證據?”
張昌宗得意地哼了一聲:“稟皇上,張說曾說魏元忠是伊尹、周公。伊尹當初放逐做君王的太甲,周公代理天子之位——這還不是謀反?”
張說幾乎要笑出聲來了:“陛下,張昌宗兄弟實乃不學無術。他們只聽過關於伊尹和周公故事的皮毛,卻根本不知道伊尹和周公是怎樣之人,做過怎樣之事。”
張昌宗怒了:“少廢話!你就說你有沒有說過?”
“說過。”
“那你就是和魏元忠一同謀逆!”
“陛下,當初魏元忠被拜為宰相,臣和同僚一起去他家祝賀。魏元忠提到自己沒有大功卻蒙皇上厚恩,心中慚愧,擔心不能勝任。而我就鼓勵他說,‘你身負伊尹和周公之重任,理當心懷天下,如今一個三品官職有什麼可慚愧的?’”
張氏兄弟氣得簡直要跳起來:“你口口聲聲說宰相之職沒什麼了不起,莫非你想篡位?”
“哈哈哈!伊尹、周公為臣至忠,古今仰慕。陛下用人為相,不學他們,還要學誰?我知道,今天只要我順了張昌宗的意,立刻就能位極人臣;而如果說真話或許要被滅族。但皇天后土,共鑒我心,只怕天理不容,魏元忠屈死之後陰魂不散,所以臣不敢冤枉他。”
一席話痛快淋漓地揭露了二張的真實面目,絲毫不留情面,令他們如坐針氈,卻無力反駁。
一旁觀戰的武顯、武旦等人顯然對案情已心中有數,只是礙於女皇的面子,不便開口。
既然無人能說,武曌只能親自出面:“張說真乃反覆小人!理當和魏元忠一併關押,待審明實情後再行處置!”
於是張說也失去了自由,但他只是被關押,並沒有受什麼皮肉之苦。
之後張說又數次接受訊問,而他的回答卻始終如一。
從常理推斷,一個人多次忤逆皇帝及其寵臣的意思,公開給他(她)們難堪,自然是要大禍臨頭的。但張說是個例外。
由此可見,此事並非如文字記載般簡單。
單從武曌的反應看,聽到張昌宗的誣告後她勃然大怒,逮捕魏元忠,顯得對張氏兄弟無比信賴。但她並不糊塗,否則魏元忠和張說早已喪命。所以,真正的情況應該是:病中的女皇心情本就不好,張昌宗的誣告又正中自己的心事,出離憤怒是可以理解的,於是暴怒之下魏元忠就成了炮灰。然而多年的政治生涯和人生閱歷還是很快讓她冷靜了下來,意識到自己聽信了一面之詞,可能導致好人蒙冤。所以她決定公開審理此案,而不是假手酷吏。此次無論如何,她要自己看到事實的真相。
張說和張昌宗的當庭辯論,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孰是孰非。可武曌為什麼還要怒斥張說“反覆無常”,並讓他一併下獄呢?
這時,在宮外等候的遠不止張說一人。“張昌宗舉報魏元忠謀反案”轟動了整個朝廷,所有官員都在關注該案的進展。作為重要的證人,張說的話將直接決定魏元忠的命運。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決定著官員們會以一種怎樣的態度來看待這個朝廷。
張說略微整理了一下衣冠,準備和前來傳令的宦官一同進殿。耳邊又響起了同僚們的勸告。
“名聲和正義最為重要。鬼神不可欺騙,人不能靠依附奸邪小人而苟活於世!如果你因說真話而被流放,那會是無比的榮耀。如果你不幸遭遇不測,我自當面見陛下為你據理力爭,就是死也要陪你一起。今天努力去做,後世萬人景仰。一切就看你的了!”——同為鳳閣舍人的宋璟鼓勵說。
“公豈不聞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是殿中侍御史張廷珪的規勸。
“不要在歷史上留下惡名,連累你的子子孫孫都抬不起頭來!”——這是左史劉知幾的忠告。
伴著這些忠言,張說氣定神閒地走進了金殿。
一到殿門口,一種緊張壓抑的氣氛撲面而來。邁過門檻的瞬間,張說迅速掃視了殿內各人:武曌橫眉怒目,武顯等人一臉嚴肅,張昌宗和張易之俊秀的臉上則帶著一絲得意的微笑。
反應最大的當屬魏元忠。看到這個突然出現的“證人”,他帶著失望而又略帶恐懼的聲音喊道:“張說,你也要和張昌宗一起陷害元忠嗎?”
張說立定,同樣大聲地回斥道:“魏元忠你身為宰相,怎麼說話也像街頭的小人物一樣沒有水準?”
張昌宗等不及地一旁催促道:“別說廢話,趕快告訴皇上,魏元忠都說了什麼?”
張說微微一笑,從容不迫地奏報導:“陛下請看,當著陛下的面,張昌宗都這麼逼迫微臣,可以想像他在宮外是怎樣一種氣焰!站在這大殿之上,面對太子、相王和諸位重臣,臣不敢說謊,臣沒有聽到魏元忠說謀反的話,是張昌宗逼我來作偽證的!”
這話一出,全場譁然,張昌宗和張易之很快反應了過來,大叫:“張說和魏元忠狼狽為奸,一起謀反了!”
武曌也為這太過戲劇性的一幕而震驚了,她厲聲說道:“卿等慢慢說來!”
張說正視著二張,問道:“你說我和魏元忠謀反,有何證據?”
張昌宗得意地哼了一聲:“稟皇上,張說曾說魏元忠是伊尹、周公。伊尹當初放逐做君王的太甲,周公代理天子之位——這還不是謀反?”
張說幾乎要笑出聲來了:“陛下,張昌宗兄弟實乃不學無術。他們只聽過關於伊尹和周公故事的皮毛,卻根本不知道伊尹和周公是怎樣之人,做過怎樣之事。”
張昌宗怒了:“少廢話!你就說你有沒有說過?”
“說過。”
“那你就是和魏元忠一同謀逆!”
“陛下,當初魏元忠被拜為宰相,臣和同僚一起去他家祝賀。魏元忠提到自己沒有大功卻蒙皇上厚恩,心中慚愧,擔心不能勝任。而我就鼓勵他說,‘你身負伊尹和周公之重任,理當心懷天下,如今一個三品官職有什麼可慚愧的?’”
張氏兄弟氣得簡直要跳起來:“你口口聲聲說宰相之職沒什麼了不起,莫非你想篡位?”
“哈哈哈!伊尹、周公為臣至忠,古今仰慕。陛下用人為相,不學他們,還要學誰?我知道,今天只要我順了張昌宗的意,立刻就能位極人臣;而如果說真話或許要被滅族。但皇天后土,共鑒我心,只怕天理不容,魏元忠屈死之後陰魂不散,所以臣不敢冤枉他。”
一席話痛快淋漓地揭露了二張的真實面目,絲毫不留情面,令他們如坐針氈,卻無力反駁。
一旁觀戰的武顯、武旦等人顯然對案情已心中有數,只是礙於女皇的面子,不便開口。
既然無人能說,武曌只能親自出面:“張說真乃反覆小人!理當和魏元忠一併關押,待審明實情後再行處置!”
於是張說也失去了自由,但他只是被關押,並沒有受什麼皮肉之苦。
之後張說又數次接受訊問,而他的回答卻始終如一。
從常理推斷,一個人多次忤逆皇帝及其寵臣的意思,公開給他(她)們難堪,自然是要大禍臨頭的。但張說是個例外。
由此可見,此事並非如文字記載般簡單。
單從武曌的反應看,聽到張昌宗的誣告後她勃然大怒,逮捕魏元忠,顯得對張氏兄弟無比信賴。但她並不糊塗,否則魏元忠和張說早已喪命。所以,真正的情況應該是:病中的女皇心情本就不好,張昌宗的誣告又正中自己的心事,出離憤怒是可以理解的,於是暴怒之下魏元忠就成了炮灰。然而多年的政治生涯和人生閱歷還是很快讓她冷靜了下來,意識到自己聽信了一面之詞,可能導致好人蒙冤。所以她決定公開審理此案,而不是假手酷吏。此次無論如何,她要自己看到事實的真相。
張說和張昌宗的當庭辯論,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孰是孰非。可武曌為什麼還要怒斥張說“反覆無常”,並讓他一併下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