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突厥人走了,作為漢奸總頭目(至少名義上如此)的“南面可汗”閻知微倒了大霉。阿史那默啜將他交還給周軍,說是讓他繼續回朝為官。
這怎麼可能!無論是怒火萬丈的武曌還是飽受戰爭摧殘的老百姓都不可能答應。
閻知微被判五馬分屍,並處誅滅三族。
北方戰火,暫時告一段落。
卸下軍職的狄仁傑回到朝中繼續做他的宰相。此時的他可謂春風得意:身居高位,上得皇帝信任,下受同事敬仰。但一次與武曌的交談卻讓他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一次非正式會面,武曌問他如何看待“唾面自乾宰相”婁師德。
狄仁傑一向對婁師德沒什麼好感,覺得此人才能一般,不過會做人而已,於是很不客氣地答道:“如果說作為將領,他應該能守住邊疆。至於其他方面的才華,臣不甚了解。”
武曌微微點頭,又問道:“那麼依國老所見,婁師德是否有知人之明呢?”
這次狄仁傑的回答更加直接:“臣曾與師德同僚數年,不曾聽說他有知人之明!”
聽了這話,武曌又笑了:“朕啟用國老便是出自婁師德的推薦。雖然當時朕還不能肯定,但現在看來,師德還算是有知人之明吧!”
這下狄仁傑著實鬧了個大紅臉,女皇的話讓他無比慚愧。從此,狄仁傑更是時刻不忘反省,認真發掘別人的閃光點,不拘一格地為國家發現人才。
時任宰相之一的蘇味道文采出眾,但政務才能平庸。他曾經這樣總結自己的為官之道:“處事不宜明白,但模稜以持兩端可矣。”這便是成語“模稜兩可”的出處,而他也自此被戲稱為“蘇模稜”。
久視二年(公元701年)出了兩件非同尋常的事情。一是成州(甘肅省禮縣)報告,發現佛祖腳印;二是農曆三月洛陽突降大雪。
這兩件事皆被武曌視作“祥瑞”。為表示慶祝,武曌同年改年號為“大足”。
事實上,第一件事純屬人為。那是成州幾百名囚犯抱著碰運氣的想法進行的自救活動,趁放風之機在地上做了個五尺大的腳印,然後在半夜齊聲高呼。官員們自然要來看個究竟,事先通過氣的囚犯們眾口一詞:“天降神靈,身長三丈,遍體金色,稱我們都是被冤枉的,不過天子聖明,很快就會降旨赦免我們。”
官員們舉著火把湊近一看,果然有個巨大的腳印,不由將信將疑。不過既然神仙也夸皇帝聖明,這種事報上去定然有功無過。
果然武曌大喜,不僅改了年號,為了給神仙面子,居然還真下旨赦免了那幾百名囚犯。
再說三月降雪。雖是自然現象,卻也被某些人視作了天兆。在朝中,蘇味道的“瑞雪”說遭到了殿中侍御史王求禮的強烈反對,但他並不以為然,而是要求包括王求禮在內的官員們和他一起進宮道賀。
當大傢伙齊刷刷下跪道賀時,王求禮愣是站著沒動,同僚們連連使眼色他也好像沒看見。
武曌很好奇,王求禮你想說什麼就說吧。
王求禮又可憐又鄙夷地掃視了地上跪成一片的同僚後朗聲說道:“三月春暖花開,正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時節。此時天降大雪,必然會凍死莊稼,毀花傷草,破壞嚴重。說這是祥瑞根本就是信口開河!賀者皆諂諛之士也!”
這無疑是往大傢伙兒臉上使勁扇了幾個大耳刮子,帶頭的蘇味道臉上更是紅一陣白一陣。武曌知道王求禮說得在理,但也不想駁了這麼多人的面子,於是揮了揮手說:“朕累了,卿等且退吧。”
此後蘇味道開始逐漸淡出了政治舞台,但他的歷史痕跡卻並不絕於此。除了一些詩作外,他還在數百年後給中國文壇貢獻了三位傑出的後代:蘇洵、蘇軾和蘇轍。
經過這次事件,武曌發覺蘇味道不是為相之才,但光靠一個狄仁傑也不是辦法,得補充點新鮮血液。於是,她便問老狄:“朕要一好漢任使,有乎?”
“敢問陛下作何任使?”
“朕欲待以將相。”
狄仁傑也很直接:“陛下若求文章資歷,今之宰臣蘇味道足以為文吏。豈非思得奇才用之?”
武曌自然大喜:“此朕心也!”
“荊州長史張柬之。”
“張柬之?朕當年還是皇后時他便是李素節的倉曹參軍,曾向先帝上過奏章,倒是很有幾分膽識。不知今年多大?”
“七十有六。”
女皇難掩失望的神色:“比國老年紀還大,尚能飯否?”
“其人雖老,真宰相才也,之前能盡忠於素節,若用之,必盡節於國家。”沒幾日,遠在荊州的張柬之接到任命:遷為洛州司馬,即刻赴任。
千萬不要小看這次調動,雖只是個洛州司馬,卻直接統轄洛陽及周邊地區,級別上要遠高於其他州,基本類似首都軍區參謀長。
不過,此時的他還不是宰相。
不久武曌又要狄仁傑推薦人才。狄仁傑當頭一句:“臣之前所薦人選,陛下還沒任用。”
武曌一時沒想起來:“卿指何人?”
“張柬之。”
武曌恍然大悟:“已經用了啊,朕讓他當了洛州司馬。”
這怎麼可能!無論是怒火萬丈的武曌還是飽受戰爭摧殘的老百姓都不可能答應。
閻知微被判五馬分屍,並處誅滅三族。
北方戰火,暫時告一段落。
卸下軍職的狄仁傑回到朝中繼續做他的宰相。此時的他可謂春風得意:身居高位,上得皇帝信任,下受同事敬仰。但一次與武曌的交談卻讓他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一次非正式會面,武曌問他如何看待“唾面自乾宰相”婁師德。
狄仁傑一向對婁師德沒什麼好感,覺得此人才能一般,不過會做人而已,於是很不客氣地答道:“如果說作為將領,他應該能守住邊疆。至於其他方面的才華,臣不甚了解。”
武曌微微點頭,又問道:“那麼依國老所見,婁師德是否有知人之明呢?”
這次狄仁傑的回答更加直接:“臣曾與師德同僚數年,不曾聽說他有知人之明!”
聽了這話,武曌又笑了:“朕啟用國老便是出自婁師德的推薦。雖然當時朕還不能肯定,但現在看來,師德還算是有知人之明吧!”
這下狄仁傑著實鬧了個大紅臉,女皇的話讓他無比慚愧。從此,狄仁傑更是時刻不忘反省,認真發掘別人的閃光點,不拘一格地為國家發現人才。
時任宰相之一的蘇味道文采出眾,但政務才能平庸。他曾經這樣總結自己的為官之道:“處事不宜明白,但模稜以持兩端可矣。”這便是成語“模稜兩可”的出處,而他也自此被戲稱為“蘇模稜”。
久視二年(公元701年)出了兩件非同尋常的事情。一是成州(甘肅省禮縣)報告,發現佛祖腳印;二是農曆三月洛陽突降大雪。
這兩件事皆被武曌視作“祥瑞”。為表示慶祝,武曌同年改年號為“大足”。
事實上,第一件事純屬人為。那是成州幾百名囚犯抱著碰運氣的想法進行的自救活動,趁放風之機在地上做了個五尺大的腳印,然後在半夜齊聲高呼。官員們自然要來看個究竟,事先通過氣的囚犯們眾口一詞:“天降神靈,身長三丈,遍體金色,稱我們都是被冤枉的,不過天子聖明,很快就會降旨赦免我們。”
官員們舉著火把湊近一看,果然有個巨大的腳印,不由將信將疑。不過既然神仙也夸皇帝聖明,這種事報上去定然有功無過。
果然武曌大喜,不僅改了年號,為了給神仙面子,居然還真下旨赦免了那幾百名囚犯。
再說三月降雪。雖是自然現象,卻也被某些人視作了天兆。在朝中,蘇味道的“瑞雪”說遭到了殿中侍御史王求禮的強烈反對,但他並不以為然,而是要求包括王求禮在內的官員們和他一起進宮道賀。
當大傢伙齊刷刷下跪道賀時,王求禮愣是站著沒動,同僚們連連使眼色他也好像沒看見。
武曌很好奇,王求禮你想說什麼就說吧。
王求禮又可憐又鄙夷地掃視了地上跪成一片的同僚後朗聲說道:“三月春暖花開,正是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時節。此時天降大雪,必然會凍死莊稼,毀花傷草,破壞嚴重。說這是祥瑞根本就是信口開河!賀者皆諂諛之士也!”
這無疑是往大傢伙兒臉上使勁扇了幾個大耳刮子,帶頭的蘇味道臉上更是紅一陣白一陣。武曌知道王求禮說得在理,但也不想駁了這麼多人的面子,於是揮了揮手說:“朕累了,卿等且退吧。”
此後蘇味道開始逐漸淡出了政治舞台,但他的歷史痕跡卻並不絕於此。除了一些詩作外,他還在數百年後給中國文壇貢獻了三位傑出的後代:蘇洵、蘇軾和蘇轍。
經過這次事件,武曌發覺蘇味道不是為相之才,但光靠一個狄仁傑也不是辦法,得補充點新鮮血液。於是,她便問老狄:“朕要一好漢任使,有乎?”
“敢問陛下作何任使?”
“朕欲待以將相。”
狄仁傑也很直接:“陛下若求文章資歷,今之宰臣蘇味道足以為文吏。豈非思得奇才用之?”
武曌自然大喜:“此朕心也!”
“荊州長史張柬之。”
“張柬之?朕當年還是皇后時他便是李素節的倉曹參軍,曾向先帝上過奏章,倒是很有幾分膽識。不知今年多大?”
“七十有六。”
女皇難掩失望的神色:“比國老年紀還大,尚能飯否?”
“其人雖老,真宰相才也,之前能盡忠於素節,若用之,必盡節於國家。”沒幾日,遠在荊州的張柬之接到任命:遷為洛州司馬,即刻赴任。
千萬不要小看這次調動,雖只是個洛州司馬,卻直接統轄洛陽及周邊地區,級別上要遠高於其他州,基本類似首都軍區參謀長。
不過,此時的他還不是宰相。
不久武曌又要狄仁傑推薦人才。狄仁傑當頭一句:“臣之前所薦人選,陛下還沒任用。”
武曌一時沒想起來:“卿指何人?”
“張柬之。”
武曌恍然大悟:“已經用了啊,朕讓他當了洛州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