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3月28日,盼望中的電報終於來了。李宗仁電稱:“百川兄:和平使節定於月杪飛平,黨國大事,諸待我公前來商決,敬請迅速命駕,如需飛機,請即電示,以便迎迓。”閻錫山頓時轉怒為喜。次日,也就是3月29日下午,山西的高級軍政官員都接到通知,前往太原綏靖公署內的閻公館參加緊急會議。一反多日來萎靡不振,焦躁煩悶的狀態,閻錫山穿戴齊整,恢復了他一貫的穩重謙和,客氣地請大家入座。讓秘書長念了李宗仁的電報後,平和地問:“大家有什麼意見?”眾人心裡明白,嘴上自然不好說什麼,只能說些敷衍的話。閻錫山最後表態說:“這次到南京,大概會多住幾天,三天五天,十天八天,未必能回來,最低限度要等北平和談的結果。不過你們放心,太原一旦吃緊,一定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回來。”接著他宣布了離開期間由梁化之等五人負責的決定。不讓大家送行,只有梁化之和五姑娘相伴,匆匆忙忙到汾河西畔臨時修起的一個小機場,帶了八、九個隨從,登上飛機,在解放軍隆隆炮聲中,急匆匆灰溜溜向著南京飛去,從此離開了他經營38年之久的山西。
閻錫山一離太原,山西的軍政集團便進入分崩離析狀態。
北平的和平商談沒有成功的希望,太原的緊張形勢也就沒有緩解的跡象。身在南京的閻錫山四處活動,尋求國民黨中央的支持;同時通過與太原梁化之的專線聯繫,不停地給他們鼓氣,開出一張張空頭支票,宣稱中央答應派兵增援,美國的陳納德飛虎隊也即將飛往太原助戰等等,要他們堅守到底。而離開山西後,閻錫山也像賈寶玉丟失了項上的玉一樣,失魂落魄,心神難安。他曾經乞求陳納德用飛機送他回去,但太原的機場,包括他離開時用以起飛的臨時機場,都已在解放軍大炮的控制範圍之內,他想回也回不去了。在太原時想離開,離開之後又想回去。閻錫山感受到了窮途末路的窘迫,又體會到了走投無路的絕望。不管他口頭還說著什麼樣冠冕堂皇的話,遙望太原,他只能是百感交集地喟然長嘆。
短命院長 無可奈何花盡落
連日炮聲如雷,震耳欲聾,炮火似雨,駭魄驚心。屋外煙焰瀰漫,一片火海;室內昏黑死寂,萬念俱灰。大勢已去,巷戰不支。徐端赴難,敦厚殉城。軍民千萬,浴血街頭,同仁五百,成仁火中。妹雖女流,死志已決。目睹玉碎,豈敢瓦全?生既未能挽國家狂瀾於萬一,死後當遵命屍首不與共匪共見。臨電依依,不盡所言。今生已矣,一別永訣。來生再見,願非虛幻。妹今發電之刻尚在人間,大哥閱電之時,已成隔世。前樓火起,後山崩頹。死在眉睫,心轉平安。嗟呼,果上蒼之有召耶?痛哉,抑列祖之矜憫耶?
閻錫山在上海讀到這份絕命電,淚流滿面,悲痛莫名。閻慧卿,即閻錫山的五妹子,又稱“五姑娘”,在閻錫山的晚年曾是身邊一個特殊人物。她是閻錫山的叔父五個女兒中的老五,比閻錫山小27歲。閻錫山擔任山西都督後,她才在家鄉念了幾年小學,後又到太原上過一段時間學,未從事過什麼職業,基本上是一個家庭婦女。其第一個丈夫是日本留學生,病逝後,又嫁給梁延式,梁是清華畢業,也曾留學日本。但這個丈夫對他並無感情,直言宣稱“一個人要在事業上有點作為,沒靠山不行,我們是政治夫妻。”因此,“五姑娘”在家庭生活中是很不幸的。這也許是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照看大哥生活起居中的原因。“五姑娘”雖然是個家庭婦女,但為人精明,工於心計,善於察言觀色,因此,得到閻錫山的喜歡和寵愛。後來就成為照顧閻錫山日常生活的親人。抗戰時期,閻錫山在克難坡生活不太規律,常常在吃飯時思考問題,有時因思慮影響食慾,有時又因一時高興不免食多傷身。醫護人員便對他的飲食進行監視,設計出定量,既不讓多吃,也不讓少吃。但派侍從監視,常遭閻的訓斥謾罵;由夫人親自監視,仍然無法控制。於是,就請“五姑娘”出馬。“五姑娘”每到閻錫山吃飯時,就坐在炕桌前,自己並不吃,專門生法兒讓閻錫山進食。看到他不思飲食,就拿筷子嘗嘗,說多麼多麼好吃,同時講些開心的笑話,讓閻錫山能夠從鬱悶中解脫出來,正常用餐;而有時又見他吃得太多,便輕言細語地勸說少吃一些,勸不住,就率性將碗奪過來,命令副官將飯菜立即端走。閻錫山也只好聽由她的擺布。她還經常下廚,親自動手做些家鄉飯,讓閻錫山吃得高興痛快。此後的長時間裡,“五姑娘”每餐必監,監必認真,閻錫山的健康得益甚大。抗戰之後,閻的姨太太因心臟病突發猝然去世,“五姑娘”就擔負起了照看閻錫山日常生活的責任。除監視飲食外,每到閻錫山睡覺時,她還要親自為其捶背、掖被,直到閻錫山安然入睡,她才與侍衛長退出臥室。
正因為閻錫山與“五姑娘”有著如此特別親近的關係,在太原的軍政高官們都曾經通過觀察“五姑娘”的動向,猜測閻錫山的行動。當他離開太原時,曾一再表示,雖然三、五天,八、九天回不來,但一旦太原緊急,就會馬上回來,並特意將“五姑娘”留下。這使不少人以為,“五姑娘”既然沒走,他還會回來的。將一個並不懂政治的至親的堂妹,留在炮火連天的絕境,用以安定人心,閻錫山的算盤打得不可謂不精明。但“五姑娘”如此悲慘地死去,也喚起了他的一份親情。面對那份文謅謅的電報,想到“五姑娘”到死也還得胡裡胡塗充當一回工具,他該是什麼感想呢?
閻錫山一離太原,山西的軍政集團便進入分崩離析狀態。
北平的和平商談沒有成功的希望,太原的緊張形勢也就沒有緩解的跡象。身在南京的閻錫山四處活動,尋求國民黨中央的支持;同時通過與太原梁化之的專線聯繫,不停地給他們鼓氣,開出一張張空頭支票,宣稱中央答應派兵增援,美國的陳納德飛虎隊也即將飛往太原助戰等等,要他們堅守到底。而離開山西後,閻錫山也像賈寶玉丟失了項上的玉一樣,失魂落魄,心神難安。他曾經乞求陳納德用飛機送他回去,但太原的機場,包括他離開時用以起飛的臨時機場,都已在解放軍大炮的控制範圍之內,他想回也回不去了。在太原時想離開,離開之後又想回去。閻錫山感受到了窮途末路的窘迫,又體會到了走投無路的絕望。不管他口頭還說著什麼樣冠冕堂皇的話,遙望太原,他只能是百感交集地喟然長嘆。
短命院長 無可奈何花盡落
連日炮聲如雷,震耳欲聾,炮火似雨,駭魄驚心。屋外煙焰瀰漫,一片火海;室內昏黑死寂,萬念俱灰。大勢已去,巷戰不支。徐端赴難,敦厚殉城。軍民千萬,浴血街頭,同仁五百,成仁火中。妹雖女流,死志已決。目睹玉碎,豈敢瓦全?生既未能挽國家狂瀾於萬一,死後當遵命屍首不與共匪共見。臨電依依,不盡所言。今生已矣,一別永訣。來生再見,願非虛幻。妹今發電之刻尚在人間,大哥閱電之時,已成隔世。前樓火起,後山崩頹。死在眉睫,心轉平安。嗟呼,果上蒼之有召耶?痛哉,抑列祖之矜憫耶?
閻錫山在上海讀到這份絕命電,淚流滿面,悲痛莫名。閻慧卿,即閻錫山的五妹子,又稱“五姑娘”,在閻錫山的晚年曾是身邊一個特殊人物。她是閻錫山的叔父五個女兒中的老五,比閻錫山小27歲。閻錫山擔任山西都督後,她才在家鄉念了幾年小學,後又到太原上過一段時間學,未從事過什麼職業,基本上是一個家庭婦女。其第一個丈夫是日本留學生,病逝後,又嫁給梁延式,梁是清華畢業,也曾留學日本。但這個丈夫對他並無感情,直言宣稱“一個人要在事業上有點作為,沒靠山不行,我們是政治夫妻。”因此,“五姑娘”在家庭生活中是很不幸的。這也許是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照看大哥生活起居中的原因。“五姑娘”雖然是個家庭婦女,但為人精明,工於心計,善於察言觀色,因此,得到閻錫山的喜歡和寵愛。後來就成為照顧閻錫山日常生活的親人。抗戰時期,閻錫山在克難坡生活不太規律,常常在吃飯時思考問題,有時因思慮影響食慾,有時又因一時高興不免食多傷身。醫護人員便對他的飲食進行監視,設計出定量,既不讓多吃,也不讓少吃。但派侍從監視,常遭閻的訓斥謾罵;由夫人親自監視,仍然無法控制。於是,就請“五姑娘”出馬。“五姑娘”每到閻錫山吃飯時,就坐在炕桌前,自己並不吃,專門生法兒讓閻錫山進食。看到他不思飲食,就拿筷子嘗嘗,說多麼多麼好吃,同時講些開心的笑話,讓閻錫山能夠從鬱悶中解脫出來,正常用餐;而有時又見他吃得太多,便輕言細語地勸說少吃一些,勸不住,就率性將碗奪過來,命令副官將飯菜立即端走。閻錫山也只好聽由她的擺布。她還經常下廚,親自動手做些家鄉飯,讓閻錫山吃得高興痛快。此後的長時間裡,“五姑娘”每餐必監,監必認真,閻錫山的健康得益甚大。抗戰之後,閻的姨太太因心臟病突發猝然去世,“五姑娘”就擔負起了照看閻錫山日常生活的責任。除監視飲食外,每到閻錫山睡覺時,她還要親自為其捶背、掖被,直到閻錫山安然入睡,她才與侍衛長退出臥室。
正因為閻錫山與“五姑娘”有著如此特別親近的關係,在太原的軍政高官們都曾經通過觀察“五姑娘”的動向,猜測閻錫山的行動。當他離開太原時,曾一再表示,雖然三、五天,八、九天回不來,但一旦太原緊急,就會馬上回來,並特意將“五姑娘”留下。這使不少人以為,“五姑娘”既然沒走,他還會回來的。將一個並不懂政治的至親的堂妹,留在炮火連天的絕境,用以安定人心,閻錫山的算盤打得不可謂不精明。但“五姑娘”如此悲慘地死去,也喚起了他的一份親情。面對那份文謅謅的電報,想到“五姑娘”到死也還得胡裡胡塗充當一回工具,他該是什麼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