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3日8時,常德全城淪陷。
從11月18日到12月3日,在數萬日軍的瘋狂進攻下,中國8000守軍浴血奮戰,除200餘人突圍外,其餘將士全部壯烈犧牲!
八千壯士血染古城(4)
八千壯士的鮮血,真正地染紅了滔滔沅江!
6天後,余程萬將軍率殘部,會合城外中國援軍從東門、小西門和北門殺進城內,一舉收復常德城。
此時,蔣介石正在德黑里參加中、美、英、蘇四巨頭國際會議。清晨,他拿起侍衛官昨晚送來的一份《紐約時報》的中譯稿,一行文字立即映入他的眼帘:
“《紐約時報》特約記者12月21日電:一隻烏鴉站在一間被轟毀的貨倉的一條焦樑上,帶著嚴肅而滿意的神情,望著這已經從地面上毀滅了去的常德!
這裡舉目儘是燒焦的圍牆,殘破的磚瓦與灰堆而已,然而在這些劫後余堆上面,城東門的中國旗又在一枝新的竹竿上面勝利地隨風飄揚,兩個武裝中國士兵很神氣地站上了新的崗位。
城外兩間西班牙修道院在中立的西班牙國旗掩護下幸而保存了,除此之外,要想在這個曾經有過16萬人口、6萬家的城裡尋一些未經摧殘的東西,實在是難乎其難。
雖然華軍曾經在城內做過一番清理工作,而街道和牆壁上卻還存在曾經有過慘烈戰鬥的戰痕——血痕、血衣、小爆炸彈、槍彈以及破碎的紙片等,有些地雷卻未曾爆炸。
墳地掘得太淺了。過道行人都得要把桔皮捂在鼻尖上以避死屍的腐臭。
……”
蔣介石突然閉上了眼睛。他不忍再讀下去了。他能想像到這場戰役的慘烈程度。他立起身來,向屋外的花園步去。
異域的清晨是那樣的和平、寧靜。幾隻小鳥在一株老樹上朝著他“喳喳”地叫。蔣介石沒有停住腳步,依然緩緩地向林間的一條小徑上走去……
八千壯士和無數中國平民的血跡漸漸乾涸了。
人們又陸續返回常德城。
1944年1月6日,譚學華率員工回到廣德醫院。
劫後餘生的常德居民,在斷牆殘亘的故土上又開始重建自己的家園。
這年2月,國民政府中央衛生署再派防疫人員至常德,調查戰後的常德鼠疫疫情。常德城裡的鼠類也沒能逃脫這場毀城的戰火。橫山中將焚城的命令,不僅燒毀了一座中國古城,也燒滅了惡魔石井四郎密切關注的常德鼠疫。防疫人員在常德城裡未再發現鼠疫。
從此,歷時兩年多的常德鼠疫未再流行。
可是,它奪走了多少無辜的中國人的生命?它造成了多少中國人從此心靈上永遠難以癒合的傷痕?
千古沅江仍在靜靜地北去。
無數的冤魂仍在八百里洞庭的上空呻吟。
滔滔的沅江永載人間的不盡血淚,流進洞庭、流進長江、流進大海、流進人類的記憶的汪洋……
並非尾聲:東京的控訴(1)
這是一本死亡名單,是侵華日軍731部隊在常德實施鼠疫細菌武器所殺的冤魂。他們曾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曾維繫一個個歡樂的家庭。可恨日本強盜害得他們無辜慘死,奪走了他們家庭幾代的歡顏,令多少鄉村處於悽惶恐怖之中,使常德人民及其生存環境一時期處在鼠疫細菌的嚴重侵害之下。
他們在地下冤屈了五十多年。他們曾無數次吶喊。在我們祖國日益強大的今天,他們終於有了伸冤之日。我們常德市細菌戰調查委員會抱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組織志願者對已發現的細菌戰疫點進行了清理,初步查明僅在鼎城區石公橋、周家店、許家橋、草坪、黃土店、韓公渡、牛牯陂、德山石門橋、武陵區東郊鄉三閭村、河伏鎮、蘆山伍家坪、漢壽縣聶家橋、桃源縣馬鬃嶺等疫點(疫點以自然村計在五十處以上)受細菌戰致死者4115人,倖存28人。(註:此處疫死者人數,系常德調查者最初清點的數據。至2002年,最終確定的首批疫死者名單共7643人,並為日本東京地方法院一審判決認定。但實際疫死者還遠非這個數字。——作者)
在這次清理工作中志願者黃岳峰、王傑遠、魯光躍、向道仁、向道同、龔文耀、熊善初、曾小白、方恆山、戴慧福、李建華、丁保成、高明順、徐萬智、曾昭輝、謝炳宏、李光府、李光孝、李安谷、朱明星、易孝信、高向東、梁在全、許文斌、丁德望等不辭辛勞,走村串戶調查登記,清點含冤死去的同胞,表現了高尚的正義感和高度的責任心,他們的共同願望就是要向日本政府討還公道,讓冤死的靈魂安息。
今後,我們將進一步深入調查侵華日軍731部隊細菌戰受害者情況,清點含冤去世的同胞,清算日本軍國主義的滔天罪行!我們將這本死亡名單呈給日本東京地方法院,讓這4115個冤魂和我們一起參加細菌戰訴訟……
——常德市侵華日軍731部隊細菌戰受害調查委員會
《侵華日軍731部隊鼠疫細菌戰常德疫死者名單(部分)--前言》
1998年12月26日
《常德日報》女記者劉雅玲是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國土。此刻,她坐在日本東京地方法院103號小法庭自己的席位上。
這一天是1998年7月13日。下午3時30分,法庭正式開庭。一場跨國訴訟在這裡拉開了帷幕。
從11月18日到12月3日,在數萬日軍的瘋狂進攻下,中國8000守軍浴血奮戰,除200餘人突圍外,其餘將士全部壯烈犧牲!
八千壯士血染古城(4)
八千壯士的鮮血,真正地染紅了滔滔沅江!
6天後,余程萬將軍率殘部,會合城外中國援軍從東門、小西門和北門殺進城內,一舉收復常德城。
此時,蔣介石正在德黑里參加中、美、英、蘇四巨頭國際會議。清晨,他拿起侍衛官昨晚送來的一份《紐約時報》的中譯稿,一行文字立即映入他的眼帘:
“《紐約時報》特約記者12月21日電:一隻烏鴉站在一間被轟毀的貨倉的一條焦樑上,帶著嚴肅而滿意的神情,望著這已經從地面上毀滅了去的常德!
這裡舉目儘是燒焦的圍牆,殘破的磚瓦與灰堆而已,然而在這些劫後余堆上面,城東門的中國旗又在一枝新的竹竿上面勝利地隨風飄揚,兩個武裝中國士兵很神氣地站上了新的崗位。
城外兩間西班牙修道院在中立的西班牙國旗掩護下幸而保存了,除此之外,要想在這個曾經有過16萬人口、6萬家的城裡尋一些未經摧殘的東西,實在是難乎其難。
雖然華軍曾經在城內做過一番清理工作,而街道和牆壁上卻還存在曾經有過慘烈戰鬥的戰痕——血痕、血衣、小爆炸彈、槍彈以及破碎的紙片等,有些地雷卻未曾爆炸。
墳地掘得太淺了。過道行人都得要把桔皮捂在鼻尖上以避死屍的腐臭。
……”
蔣介石突然閉上了眼睛。他不忍再讀下去了。他能想像到這場戰役的慘烈程度。他立起身來,向屋外的花園步去。
異域的清晨是那樣的和平、寧靜。幾隻小鳥在一株老樹上朝著他“喳喳”地叫。蔣介石沒有停住腳步,依然緩緩地向林間的一條小徑上走去……
八千壯士和無數中國平民的血跡漸漸乾涸了。
人們又陸續返回常德城。
1944年1月6日,譚學華率員工回到廣德醫院。
劫後餘生的常德居民,在斷牆殘亘的故土上又開始重建自己的家園。
這年2月,國民政府中央衛生署再派防疫人員至常德,調查戰後的常德鼠疫疫情。常德城裡的鼠類也沒能逃脫這場毀城的戰火。橫山中將焚城的命令,不僅燒毀了一座中國古城,也燒滅了惡魔石井四郎密切關注的常德鼠疫。防疫人員在常德城裡未再發現鼠疫。
從此,歷時兩年多的常德鼠疫未再流行。
可是,它奪走了多少無辜的中國人的生命?它造成了多少中國人從此心靈上永遠難以癒合的傷痕?
千古沅江仍在靜靜地北去。
無數的冤魂仍在八百里洞庭的上空呻吟。
滔滔的沅江永載人間的不盡血淚,流進洞庭、流進長江、流進大海、流進人類的記憶的汪洋……
並非尾聲:東京的控訴(1)
這是一本死亡名單,是侵華日軍731部隊在常德實施鼠疫細菌武器所殺的冤魂。他們曾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曾維繫一個個歡樂的家庭。可恨日本強盜害得他們無辜慘死,奪走了他們家庭幾代的歡顏,令多少鄉村處於悽惶恐怖之中,使常德人民及其生存環境一時期處在鼠疫細菌的嚴重侵害之下。
他們在地下冤屈了五十多年。他們曾無數次吶喊。在我們祖國日益強大的今天,他們終於有了伸冤之日。我們常德市細菌戰調查委員會抱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組織志願者對已發現的細菌戰疫點進行了清理,初步查明僅在鼎城區石公橋、周家店、許家橋、草坪、黃土店、韓公渡、牛牯陂、德山石門橋、武陵區東郊鄉三閭村、河伏鎮、蘆山伍家坪、漢壽縣聶家橋、桃源縣馬鬃嶺等疫點(疫點以自然村計在五十處以上)受細菌戰致死者4115人,倖存28人。(註:此處疫死者人數,系常德調查者最初清點的數據。至2002年,最終確定的首批疫死者名單共7643人,並為日本東京地方法院一審判決認定。但實際疫死者還遠非這個數字。——作者)
在這次清理工作中志願者黃岳峰、王傑遠、魯光躍、向道仁、向道同、龔文耀、熊善初、曾小白、方恆山、戴慧福、李建華、丁保成、高明順、徐萬智、曾昭輝、謝炳宏、李光府、李光孝、李安谷、朱明星、易孝信、高向東、梁在全、許文斌、丁德望等不辭辛勞,走村串戶調查登記,清點含冤死去的同胞,表現了高尚的正義感和高度的責任心,他們的共同願望就是要向日本政府討還公道,讓冤死的靈魂安息。
今後,我們將進一步深入調查侵華日軍731部隊細菌戰受害者情況,清點含冤去世的同胞,清算日本軍國主義的滔天罪行!我們將這本死亡名單呈給日本東京地方法院,讓這4115個冤魂和我們一起參加細菌戰訴訟……
——常德市侵華日軍731部隊細菌戰受害調查委員會
《侵華日軍731部隊鼠疫細菌戰常德疫死者名單(部分)--前言》
1998年12月26日
《常德日報》女記者劉雅玲是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國土。此刻,她坐在日本東京地方法院103號小法庭自己的席位上。
這一天是1998年7月13日。下午3時30分,法庭正式開庭。一場跨國訴訟在這裡拉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