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蘭州軍區管道工程指揮部面臨的現狀極為嚴峻:

  康縣段山大溝深,落下的問題最多,康縣縣城三公里穿城沒著手展開,崔家埡隧道大塌方整治不見效應,馬鞍橋等隧道沒有被覆,趙家山三公里管溝沒有開挖,14次穿河沒搞一寸;武山榆龍路賠款不到位大棚無法拆除,成縣拋沙鎮老百姓不同意遷墳……

  土石方工程必須趕在管道下溝前完成。

  指揮部,施工單位,春節期間不能休息。

  由此,指揮部制定出“4.30”土石方工程目標:決戰康縣,打通甘陝。

  新世紀

  第一個春節

  遠古的民間傳說里,年,是一種兇猛的怪獸,每到新春來臨就出來吃人,所以,老百姓就有“過年關”的說法,預先儲備好糧食蔬菜,躲在家裡不敢出門。後來,老百姓發現,“年”這種怪獸怕紅顏色,怕聲響,怕火光,於是,大家就在門上貼紅紙,放鞭炮……久而久之,這種猛獸便銷聲匿跡了,年的意思也完全改變了。先是倉頡造字,“年”成了象形字,如,甲骨文里是果實豐收的形象,金文里是一束成熟的谷穗。後來,“年”成了舉家團圓的日子,成了幸福美滿的象徵,守歲,拜年,是其具體的表現形式。守歲,最主要的是全家團圓吃年夜飯,其次,於天明時分,全家出門,繞街市一圈而返,北方人管叫“迎喜神”,長江流域稱做“出天方”。拜年,家拜是家中小輩向長輩拜年;出拜,是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串門互拜;團拜,是集體走訪拜年,道一年辛苦,說新春吉祥。

  2001年春節是最為珍貴的日子,是世紀新舊年的交替。生活在這一天的人們,牢牢掌握著這個期盼已久的日子,團圓,歡慶,洋洋喜氣充塞著天地人間。而,戰鬥在蘭成渝管線上的官兵,卻在這一個日子經歷著磨難和艱險,為新世紀的新年增加了一份凝重的賀禮,也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豐富的履歷。

  西參接到指揮部“所有施工部隊春節期間不能停工”的通知,於年三十上到二郎溝看望民兵分隊,返回到杏樹樑時,為躲避迎面而來的牛車,搭乘的摩托車一頭扎到了一米多深的路溝,人被拋到路中間,扎紮實實拜了個早年……

  臘月二十四,指揮部武生副部長領著材料員胡建軍送平板車到康縣,冒風寒走了五天五夜到鹽官,與機四隊肖慶友會合,帶上五個戰士、三台機械直奔陽壩,400公里,從年三十走到初四晚上。且不說冰雪山路難行,一路上過三座橋,橋橋皆是“天塹”:第一座水泥橋,養路段不讓過,只好買了木板鋪路;第二座銅錢壩橋,等到龍碧孝主任前來協調,先過橋,後付錢,才讓通行;第三座七米長的危橋,限載重八噸,一台機械就是20噸,沒辦法,只好用挖斗支撐路面,以減輕自身重量……

  正月初二,神威勁旅副政委張毅帶著收音機和圖書,上到大雪紛飛的關山看望五營官兵,盤旋山路又陡又窄,冰雪天氣徒步都艱難,不要說車子了。上熊子灣時,車子打了橫,甩了屁股,差五公分就下到了百米深的溝谷。若是如此,那可真叫拜年了。張毅背著慰問品徒步到山上,與官兵們過完了最後三天春節……

  守歲守得險亦苦,拜年拜得險亦苦。

  這就是我們的官兵,這就是他們擁有的世紀之年。

  勝利的日子,慶功的日子,董總說得很動情:“我們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沒有蘭州軍區年初定下的‘決戰康縣,打通甘陝’目標,就很難通過秦嶺,為了這個目標,今年春節,蘭州軍區管道工程指揮部全體官兵,包括大軍區的李司令劉政委在內都沒有休息,集中精力把甘陝段戰役打好,我們要向解放軍學習,向我們的先頭部隊學習。”

  消失在

  裁軍群里的那支兵團

  2001年4月30日23點35分。

  高有為面對八海的山,傾聽八海的河,任淚水涌到眼角,化作滾滾熱流……

  手下的兵在擁抱,在歡呼……

  高興吧,好好地高興,弟兄們!

  他啟動了馬達,冒雨殺向陽壩。他要在零點前趕到那兒,向小張部長報告八海段管溝挖通的消息。

  “4.30”將在他的報告聲中畫上圓滿的句號。

  為了這個句號,整整100天的拼搏啊……

  那是2001年1月21日,是臘月二十七的2點,他的電話響了,小張部長在電話里問他,“4.30”前能否完成分水嶺、牛頭山兩個管線段的管溝開挖……他拉開窗簾,透過朦朧的路燈,將剛點上的煙使勁一掐,站起身來走進了夜幕。

  這位原蘭州軍區後勤部所屬企業領導、現為甘肅省長城礦業集團公司的總經理,在百萬大裁軍的日子脫下了軍裝,帶著他的兵團走進了老百姓的行列,可一聽說是場硬仗,是為老部隊排憂解難,他的脈率加速了,帶上兩支隊伍,馱著鐵鍬洋鎬空壓機,從午夜的蘭州出發,爬冰臥雪一千里,於大年三十晚上,在沉寂的隴南打響了空壓機的轟隆聲……

  正待凱旋而歸,他又接到了突擊八海段三公里管溝的任務。

  這一天是3月18日,離“4.30”只有43天時間。

  八海是個什麼概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