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美國政府之所以要起草和提出1941年11月26日692那樣一份如此不妥協的照會,其真正的動機似乎是決心駁斥這樣的指責,非難美國在姑息日本和準備製造一個“遠東慕尼黑事件”,由於中國人大喊大叫,這種謠言在華盛頓正甚囂塵上。赫爾對中國人的這種宣傳公開表示憤怒,反映了他對這件事感到焦慮的程度。這些謠傳使得日美談判無法再保守秘密;11月27日,赫爾向新聞界大略介紹了這方面的情況。

  赫爾說,美國起草這些建議的目的,在於使談判能繼續進行下去,從而贏得時間,不管有無暫行解決辦法,這些建議總是要提出去的。他還說,如果日本接受這些建議,就有可能使之成為解決全面問題的基礎。赫爾的這些話說明了,他認為日本仍有可能繼續進行談判,而且即使到了緊要關頭,也不敢打仗,儘管美國截獲的從東京發給日本使節的指示,證明了相反的情況。邱吉爾坦率地承認,他不認為日本會如此喪失理性,竟向美國發動進攻,羅斯福在內心裡似乎也有同樣的想法。的確,在美英兩國政府內部,或者在接近兩國政府的人們中間,有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看法;顯然,這並不是沒有理由的。這些會談畢竟是日本人提議的;他們進行會談,已有大半年的時間;他們儘管不時進行威脅,但是總不把路走絕。他們的確很想避免同美國交戰,同時也表示願意作出許多讓步,以求達成和解。如果美國意識到兩國之間實力懸殊——日本一定也意識到這一點——從而堅不讓步的話, 日本會不會更屈服呢?日本的主和派人士把日本軍事當局的力量說得比實際情況還虛弱,同時又把日本的厭戰693心理以及由於侵華戰爭引起的經濟負擔說得言過其實, 他們也許助長了國外期待日本繼續讓步的心理,這樣反而損害了他們自己的事業。中國的宣傳正在為著同一目標而努力:由於日本人未能迫使中國接受他們提出的媾和條件,因此,日本的軍事力量這時就被嚴重地低估了。

  在東京,召開了一次聯絡會議來討論美國的建議。出席會議的人,一致認為,美國的條件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東鄉外相在國際軍事法庭受審時把那次會議上人們的看法概述如下:

  我們當時感到,美國對達成一項協議以和平解決爭端,顯然不抱任何希望,也毫無誠意,因為我們明白,美國人當然更明白,這個文件是要求日本完全屈從於美國的主張, 以作為和平的代價。這時,美國不僅要日本放棄幾年來不惜犧牲而換來的一切利益,並且還要它放棄作為遠東的一個強國所擁有的國際地位。在我們看來,放棄這些東西等於是使國家自趨滅亡。對付這種挑戰和保衛我們自己,唯一的辦法只有戰爭。

  不過,聯絡會議議決,在決定進行戰爭之前,應該先交重臣(幾位前任首相)會議討論,然後再由正式的御前會議批准。

  11月28日,東鄉通知野村和來棲,不能接受美國的條件;他又說:“我將在兩三天內發給你們關於帝國政府意見的正式記錄……這個記錄表明,談判事實上將破裂。”同時,他還要這兩位日本使節注意,不可讓對方看出這個苗頭。他還告訴他們說,海相已經駁斥了他們試圖在最後一分鐘打開僵局的建議,認為這種做法完全不恰694當。與此同時,在東京也仍有一批人正在絕望掙扎,作出最後的努力,企圖制止迫在眉睫的大禍,這些人之中有米內、近衛和天皇本人。在近衛內閣臨近垮台之前舉行的幾次討論中,這位親王曾建議,即使談判失敗,日本最好還是保持和平,忍受經濟制裁,並通過大力開發本國擁有的資源來抵銷經濟制裁帶來的影響。內閣企劃廳長官鈴木在日本經濟狀況的考察報告中斷言,就其他一切物資來說,日本尚能應付過去,唯有石油真正是個問題。

  至於石油,根據鈴木估計,在合成石油工業方面,如果投資二十億日元予以擴建,到1943年底,日本可以年產石油五十萬噸,到1944年底可以年產四百萬噸,也就是說,這將超過日本占領荷屬東印度以後有可能獲得的數量。但是,東條反對這個論點,並認為,如果讓當時的狀況再繼續下去,日本的經濟將逐漸惡化。在11月29日的重臣會議上,近衛又提出了他的主張,但是東條又給了他同樣的回答。東條堅持說,日本必須進行戰爭,才能突破已經包圍著自己的封鎖線和得到它所需要的供應,特別是石油。有可能,東條心目中主要考慮的不是經濟方面的問題,而是如鈴木向近衛所說的那樣,要保持軍方的威望。但是,後來太平洋戰爭期間的事實證明,鈴木對未來的合成石油生產的估計完全不切合實際。這不僅是資金問題。日本還須依靠德國供應必要的設備和技術指導,而日本同德國的交通線這時已被切斷。而且,它也沒有多餘的煤和鐵來滿足需要。

  在幾位前任首相舉行的會議上,東條表示有信心——的確不無根據——日本很快就會橫掃東南亞,從而獲得所需要的石油及其他戰略物資。他認為,到那時日本就可同對方達成和解,使日本保留它的一部分既得695利益,即使不是全部既得利益。重臣們並沒有全部被說服,但是他們缺乏必要的內幕消息來駁斥東條和最高指揮部的說法。因此,他們就不得不同意開戰的決議。可是,11月30日,天皇召見東條,告訴他,據高松親王說, 海軍方面希望避免戰爭。東條知道,海相和海軍軍令部長對聯絡會議的決議都已表示同意,因此他懇請天皇就此問題同他們兩人商議。他還直言不諱地稟明天皇,這個決議不容改變。當天晚上,掌璽大臣木戶通知東條, 天皇已同意翌日即 12月1日召開御前會議。這次會議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會上,天皇一言未發。正象東條在戰後所說的那樣,要天皇去反對內閣和最高指揮部的一致建議,這在歷史上還從無前例。但是,嚴格根據法律來說,天皇還是擁有絕對的權力,可以宣告和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