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四、新女性主義
在女性主義之後,在新的世紀,一種新女性主義悄然登場。新女性主義的最主要特徵就是非常務實,不擅理論,幾乎是非意識形態的。它只是就問題說問題,並不去涉及總體規劃和前景。它只講策略,不講戰略;只講具體,不講抽象;只講個人快樂,不講群體利益;只講妥協合作,不講鬥爭;只講實際,不講理論。如果一定要追究其理論背景,也許可以勉強追溯到後現代主義的去中心說、反對宏大敘事以及倡導局部理論的思潮。
以新女性主義者沃特(Natasha Walter)為例,她根本不提男權制和男性權力的理論,非常實際。她的女性主義歡迎女性也歡迎男性,歡迎保守派也歡迎左派社會主義者。她將政治與個人分開,害怕爭取政治平等要以個人的快樂為代價。她擔心在否定了消費資本主義的個人主義之後,女性主義會走向清教主義和對性的否定。她提出的五點行動計劃是:第一,工作世界的革命化;第二,創建全國育兒網絡;第三,鼓勵年輕男性分擔家務;第四,援助貧困女性;第五,援助面臨性暴力和家庭暴力的女性。(Dunphy, 129)
新女性主義接受家庭和異性戀,擁護權力。她們說:「你可以得到一切,但你不可以在同一時間得到一切。」它倡導女性要搞好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而不是像過去的女性主義那樣常常有意無意地把工作與家庭對立起來。
曾任全美女性組織領袖的弗里丹將當初女性走出家庭的主張定位於「第一階段」,提出了新女性主義的「第二階段」學說。她指出:女性在第一階段外出工作(她稱之為找回黑夜);在第二階段,女性須與男人一起找回白晝:堅決要求重新獲得對曾被稱為女性領域的家庭、孩子的人性支配;在工作、工會、公司、職業中加入男人的行列,獲得對工作的新的人性的支配。(弗里丹,2000年,第299頁)
弗里丹將女性主義的發展圖景描繪為走出家庭和回歸家庭這樣兩個階段。她說,現代美國女性主義的第一階段,家務勞動和住房僅僅被看成某種女性主義者想要從中解脫出來的東西。第二階段應該聚焦於家庭內部及寬泛的、實際上應該說是家庭概念之內的家政革命。(弗里丹,2000年,第335頁)
著名女性主義科學家凱勒(Keller)也批評女性主義事事都要講究政治正確性的作法,批評「衝突倫理」。她主張,不要總是要求人們「選對陣營」,而要注意到人們的差異。她認為,「我們不應當總是劃分正確與錯誤。在我看來,這種劃分是幻象多於真實,對於完成政治或學術的任務毫無補益。」(轉引自Hopkins, 301-302)
在新時期,女性主義應當怎麼辦?應當做什麼來改變現狀?新女性主義提出來要做的事情包括下列內容:
——揭露神話:神話之一是世界的男權制秩序一直如此,永遠如此。反駁是:男權制有幾千年歷史,但在它之前有90%的歷史是男女平等的歷史。神話之二是任何改革的努力註定無效,男權制是如此巨大而強有力的,誰的力量也影響不了它。反駁是: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個人力量雖然有限,但靠集體力量完全有可能改變現狀。
——做出打破制度中性別不平等的努力,包括正確性別平等機會立法;只有立法還不夠,還要開展積極的包括具體定額與具體目標的活動;增加對性別問題敏感度。
——探索其他同樣被歧視的族群或個人的經驗,比較它與女性處境的異同。例如比較反猶與憎女這兩種情況。
——平行思考,把強勢者擺在弱勢地位。例如嘗試說「四海之內皆姐妹」、「張瑪麗先生」、「我們天上的母」之類的話語。(斯坦能,第115頁)
——承認男權制的存在,關注男權制的問題,並且做點事來改變它:發出自己的聲音,寫信,發言。鼓勵女性寫作,為女性寫作,寫作女性的生存狀態和所思所想。
——爭取輿論的支持:對那些在公眾場所遇到的含有性別歧視內容的笑話說:我不認為這個有什麼可笑。
——敢於使人感到不舒服,敢於發問:為什麼所有的領導都是男人?
——公開選擇製造另一種途徑:要求男人分擔家務。
——改變男權制的價值觀和男性特權。
——支持男女同性戀者。
——反對種族主義。
——不怕做小事。
——與其他弱勢群體共同工作。
——不遵守他人的標準。(Johnson, 251)
中國的女性主義在全世界女性主義思想陣營中大約也應當被視為一種新女性主義。它的基本目標是爭取男女平等的最終實現。
從短期目標看,就是有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比如在我們的社會中比較差的女性參政問題;行政管理人員中女性偏少的問題;女童失學問題;大學女生比例偏低問題;女性就業機會偏低的問題;女性下崗失業比例偏高的問題;女性勞動報酬偏低的問題;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所反映出來的流產女嬰、殺害女嬰、遺棄女嬰問題;女童營養較差的問題;婚後男居制所帶來的男女不平等問題;男性不分擔家務勞動和女性工作家務雙重負擔問題;社會觀念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問題;各類傳媒中男權制思想殘餘問題等等。
從長期目標看,應當從爭取兩性的和諧發展,到性別界限的模糊化,最終使性別作為一個社會分層因素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使所有的個人都能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實現,從而不僅實現男女兩性的真正平等,而且實現所有個人在地位上的完全平等。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個性的差異,沒有一個人會因為自己的性別感到任何一點壓抑。
在女性主義之後,在新的世紀,一種新女性主義悄然登場。新女性主義的最主要特徵就是非常務實,不擅理論,幾乎是非意識形態的。它只是就問題說問題,並不去涉及總體規劃和前景。它只講策略,不講戰略;只講具體,不講抽象;只講個人快樂,不講群體利益;只講妥協合作,不講鬥爭;只講實際,不講理論。如果一定要追究其理論背景,也許可以勉強追溯到後現代主義的去中心說、反對宏大敘事以及倡導局部理論的思潮。
以新女性主義者沃特(Natasha Walter)為例,她根本不提男權制和男性權力的理論,非常實際。她的女性主義歡迎女性也歡迎男性,歡迎保守派也歡迎左派社會主義者。她將政治與個人分開,害怕爭取政治平等要以個人的快樂為代價。她擔心在否定了消費資本主義的個人主義之後,女性主義會走向清教主義和對性的否定。她提出的五點行動計劃是:第一,工作世界的革命化;第二,創建全國育兒網絡;第三,鼓勵年輕男性分擔家務;第四,援助貧困女性;第五,援助面臨性暴力和家庭暴力的女性。(Dunphy, 129)
新女性主義接受家庭和異性戀,擁護權力。她們說:「你可以得到一切,但你不可以在同一時間得到一切。」它倡導女性要搞好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而不是像過去的女性主義那樣常常有意無意地把工作與家庭對立起來。
曾任全美女性組織領袖的弗里丹將當初女性走出家庭的主張定位於「第一階段」,提出了新女性主義的「第二階段」學說。她指出:女性在第一階段外出工作(她稱之為找回黑夜);在第二階段,女性須與男人一起找回白晝:堅決要求重新獲得對曾被稱為女性領域的家庭、孩子的人性支配;在工作、工會、公司、職業中加入男人的行列,獲得對工作的新的人性的支配。(弗里丹,2000年,第299頁)
弗里丹將女性主義的發展圖景描繪為走出家庭和回歸家庭這樣兩個階段。她說,現代美國女性主義的第一階段,家務勞動和住房僅僅被看成某種女性主義者想要從中解脫出來的東西。第二階段應該聚焦於家庭內部及寬泛的、實際上應該說是家庭概念之內的家政革命。(弗里丹,2000年,第335頁)
著名女性主義科學家凱勒(Keller)也批評女性主義事事都要講究政治正確性的作法,批評「衝突倫理」。她主張,不要總是要求人們「選對陣營」,而要注意到人們的差異。她認為,「我們不應當總是劃分正確與錯誤。在我看來,這種劃分是幻象多於真實,對於完成政治或學術的任務毫無補益。」(轉引自Hopkins, 301-302)
在新時期,女性主義應當怎麼辦?應當做什麼來改變現狀?新女性主義提出來要做的事情包括下列內容:
——揭露神話:神話之一是世界的男權制秩序一直如此,永遠如此。反駁是:男權制有幾千年歷史,但在它之前有90%的歷史是男女平等的歷史。神話之二是任何改革的努力註定無效,男權制是如此巨大而強有力的,誰的力量也影響不了它。反駁是: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個人力量雖然有限,但靠集體力量完全有可能改變現狀。
——做出打破制度中性別不平等的努力,包括正確性別平等機會立法;只有立法還不夠,還要開展積極的包括具體定額與具體目標的活動;增加對性別問題敏感度。
——探索其他同樣被歧視的族群或個人的經驗,比較它與女性處境的異同。例如比較反猶與憎女這兩種情況。
——平行思考,把強勢者擺在弱勢地位。例如嘗試說「四海之內皆姐妹」、「張瑪麗先生」、「我們天上的母」之類的話語。(斯坦能,第115頁)
——承認男權制的存在,關注男權制的問題,並且做點事來改變它:發出自己的聲音,寫信,發言。鼓勵女性寫作,為女性寫作,寫作女性的生存狀態和所思所想。
——爭取輿論的支持:對那些在公眾場所遇到的含有性別歧視內容的笑話說:我不認為這個有什麼可笑。
——敢於使人感到不舒服,敢於發問:為什麼所有的領導都是男人?
——公開選擇製造另一種途徑:要求男人分擔家務。
——改變男權制的價值觀和男性特權。
——支持男女同性戀者。
——反對種族主義。
——不怕做小事。
——與其他弱勢群體共同工作。
——不遵守他人的標準。(Johnson, 251)
中國的女性主義在全世界女性主義思想陣營中大約也應當被視為一種新女性主義。它的基本目標是爭取男女平等的最終實現。
從短期目標看,就是有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比如在我們的社會中比較差的女性參政問題;行政管理人員中女性偏少的問題;女童失學問題;大學女生比例偏低問題;女性就業機會偏低的問題;女性下崗失業比例偏高的問題;女性勞動報酬偏低的問題;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所反映出來的流產女嬰、殺害女嬰、遺棄女嬰問題;女童營養較差的問題;婚後男居制所帶來的男女不平等問題;男性不分擔家務勞動和女性工作家務雙重負擔問題;社會觀念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問題;各類傳媒中男權制思想殘餘問題等等。
從長期目標看,應當從爭取兩性的和諧發展,到性別界限的模糊化,最終使性別作為一個社會分層因素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使所有的個人都能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實現,從而不僅實現男女兩性的真正平等,而且實現所有個人在地位上的完全平等。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個性的差異,沒有一個人會因為自己的性別感到任何一點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