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注釋與參考文獻(1)
埃利斯:《男與女》,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9年版。
埃倫賴特等:"疾病和錯亂——疾病的性別政治學",《女性與發展》,1993年。
愛森堡等:《了解女性》,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年版。
巴雷特:"關於馬克思主義女權運動理論概念的分析",《國外社會科學》,1983年第3期,第48-49頁。
鮑曉蘭:《西方女性主義研究評介》,三聯書店,1995年版。
倍倍爾:《婦女與社會主義》,中央編輯出版社,1995年版。
布魯瑪:《日本文化中的性角色》,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版。
程紹珍:"宋慶齡民主革命時期的女性解放思想",《鄭州大學學報》,1991年第5期,第80-84頁。
大成:"最早的民間女性社團女人社",《光明日報》,1993年9月26日。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弗里丹:《女性的奧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弗里丹:《非常女人》,北方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蓋格農:《性社會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格里爾:《女太監》,灕江出版社,1991年版。
國家統計局:《中國的女性與男性》,中國統計出版社,1995年版。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統計司:《中國1990年人口普查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1993年版。
哈斯等:《人與性》,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
海德:《女性心理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海斯:《危險的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韓志俊等:"我國近代史上三次女性文化教育運動探討",《唐都學刊》,1989年第3期,第71-76頁。
賈格爾等:"女性主義理論概覽",《國外社會學》,1989年第1期,第53-58頁。
凱查杜里安:《人類性學基礎》,農村讀物出版社,1989年。
況世英等:"應當重視女性智力的開發",《人才與現代化》,1988年第4期,第16-18頁。
拉里亞等:《人類性心理》,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
雷澤蒂等:"性別與健康",《女性與發展》,1993年。
李小江:《解讀女人》,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陸頌和:"'改變對女性的態度'方案",《中國女性報》,1986年9月5日。
倫伯特:"從女性的角度看女性健康:文獻的回顧",《女性與發展》,1993年。
馬凡:"女性解放豈能以男性標準為轉移?"《中國女性報》,1988年3月18日。
馬庚存:"民國初年新舊勢力較量中的女性運動",《青島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第44-49頁。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
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從經濟角度看美國勞動大軍中的女性",《經濟譯文》,1988年第2期,第13-16頁。
孟憲范:《改革大潮中的中國女性》,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米德:《性別與氣質》,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版。
牧原(編):《給女人討個說法》,華齡出版社,1995年版。
潘允康 (編):《中國城市婚姻與家庭》,山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錢明怡等(編):《女性心理與性別差異》,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塞威特茲等,《性犯罪研究》,武漢出版社,1988年。
沈智:"辛亥革命時期的女知識分子",《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1年第4期,第57-66頁。
斯坦能:《行動超越語言》,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斯坦能:《內在革命》,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宋兆麟:《共夫制與共妻制》,上海三聯書店,1990年。
蘇南:"保證比例僅僅是臨時政策",《中國女性報》,1988年3月14日。
坦娜希爾:《歷史中的性》,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
陶春芳等:《中國女性社會地位概觀》,中國女性出版社,1993年版。
王逢振(編):《性別政治》,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
王新田:"中國近代女學發展概說",《鎮江師專學報》,1990年第4期,第16-18頁。
王政:"美國女性健康運動的起因與發展",《中國女性與發展:地位、健康、就業》,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韋克斯:《性,不只是性愛》,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
沃格爾:"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女權理論",《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87年第5期,第61-64頁。
沃斯通克拉夫特:《為女權辯護》,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
沃特金斯(Watkins, S. A.):《女性主義》,廣州出版社,1998年版。
席露絲:"英國女性的生活和願望",《環球》,1981年第9期,第6-7頁。
曉黎:"美國職業女性的又一種磨難",《中國女性》,1981年第8期,第42-43頁。
注釋與參考文獻(2)
徐南:"女性成才的障礙及對策初探",《理論與現代化》,1991年第6期,第37-39頁。
埃利斯:《男與女》,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9年版。
埃倫賴特等:"疾病和錯亂——疾病的性別政治學",《女性與發展》,1993年。
愛森堡等:《了解女性》,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年版。
巴雷特:"關於馬克思主義女權運動理論概念的分析",《國外社會科學》,1983年第3期,第48-49頁。
鮑曉蘭:《西方女性主義研究評介》,三聯書店,1995年版。
倍倍爾:《婦女與社會主義》,中央編輯出版社,1995年版。
布魯瑪:《日本文化中的性角色》,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版。
程紹珍:"宋慶齡民主革命時期的女性解放思想",《鄭州大學學報》,1991年第5期,第80-84頁。
大成:"最早的民間女性社團女人社",《光明日報》,1993年9月26日。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弗里丹:《女性的奧秘》,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弗里丹:《非常女人》,北方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蓋格農:《性社會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格里爾:《女太監》,灕江出版社,1991年版。
國家統計局:《中國的女性與男性》,中國統計出版社,1995年版。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統計司:《中國1990年人口普查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1993年版。
哈斯等:《人與性》,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
海德:《女性心理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海斯:《危險的性》,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韓志俊等:"我國近代史上三次女性文化教育運動探討",《唐都學刊》,1989年第3期,第71-76頁。
賈格爾等:"女性主義理論概覽",《國外社會學》,1989年第1期,第53-58頁。
凱查杜里安:《人類性學基礎》,農村讀物出版社,1989年。
況世英等:"應當重視女性智力的開發",《人才與現代化》,1988年第4期,第16-18頁。
拉里亞等:《人類性心理》,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
雷澤蒂等:"性別與健康",《女性與發展》,1993年。
李小江:《解讀女人》,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陸頌和:"'改變對女性的態度'方案",《中國女性報》,1986年9月5日。
倫伯特:"從女性的角度看女性健康:文獻的回顧",《女性與發展》,1993年。
馬凡:"女性解放豈能以男性標準為轉移?"《中國女性報》,1988年3月18日。
馬庚存:"民國初年新舊勢力較量中的女性運動",《青島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第44-49頁。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
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從經濟角度看美國勞動大軍中的女性",《經濟譯文》,1988年第2期,第13-16頁。
孟憲范:《改革大潮中的中國女性》,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米德:《性別與氣質》,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版。
牧原(編):《給女人討個說法》,華齡出版社,1995年版。
潘允康 (編):《中國城市婚姻與家庭》,山東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錢明怡等(編):《女性心理與性別差異》,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塞威特茲等,《性犯罪研究》,武漢出版社,1988年。
沈智:"辛亥革命時期的女知識分子",《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1年第4期,第57-66頁。
斯坦能:《行動超越語言》,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斯坦能:《內在革命》,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宋兆麟:《共夫制與共妻制》,上海三聯書店,1990年。
蘇南:"保證比例僅僅是臨時政策",《中國女性報》,1988年3月14日。
坦娜希爾:《歷史中的性》,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
陶春芳等:《中國女性社會地位概觀》,中國女性出版社,1993年版。
王逢振(編):《性別政治》,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版。
王新田:"中國近代女學發展概說",《鎮江師專學報》,1990年第4期,第16-18頁。
王政:"美國女性健康運動的起因與發展",《中國女性與發展:地位、健康、就業》,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韋克斯:《性,不只是性愛》,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
沃格爾:"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女權理論",《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87年第5期,第61-64頁。
沃斯通克拉夫特:《為女權辯護》,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
沃特金斯(Watkins, S. A.):《女性主義》,廣州出版社,1998年版。
席露絲:"英國女性的生活和願望",《環球》,1981年第9期,第6-7頁。
曉黎:"美國職業女性的又一種磨難",《中國女性》,1981年第8期,第42-43頁。
注釋與參考文獻(2)
徐南:"女性成才的障礙及對策初探",《理論與現代化》,1991年第6期,第37-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