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在這裡,指揮也是最新穎、最困難的問題。
必須與航空兵的機場保持不間斷的聯絡,看來,在行軍中,只能藉助於無線電、小型飛機①保持那樣的聯絡,同時用汽車再進行一次。
①小型飛機是小功率或輕引擎飛機。由於各國力圖製造簡單、省錢的經濟型飛機,這種飛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出現。後來,小型飛機,如yT—1、yT—2等,在蘇聯普遍被當作教練機使用。——原編者注
必須在地面兵力與空軍之間、地面首長與空中的空軍兵力之間保持不問斷的聯絡——顯然,這裡只能通過無線電保障指揮。組織首長、坦克、炮兵和步兵之間的聯絡時,將使用一切通信工具。與戰鬥中的坦克聯絡,通過無線電和戰鬥車輛(小坦克、裝甲車)進行。
必須建立有司令部負責人員參加的大範圍首長觀察站網,對全正面和全縱深的軍隊行動進行觀察。如果沒有安裝了收發無線電台的專用觀察飛機,這很可能無法做到。首長的特種戰鬥車輛帶聯絡員與各坦克梯隊一起前進,也可提供幫助。……
三、戰役問題
(一)新兵器(航空兵、機械化和摩托化兵團、現代化騎兵、空降兵等)及其質量和數量上的發展,將按新的思維提出戰爭初期的問題和確定現代戰役的特點。
(二)戰爭初期。敵對雙方將努力藉助於隱蔽動員方法,儘可能早、儘可能快地調集有助於進入敵國領土、破壞敵人在邊境地區的動員和軍隊集中的兵力兵器。
為此,將使用全部戰鬥航空兵、摩托化部隊和騎兵集團。……
準確確定初期戰役的特點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而且應該勾畫出各個戰役階段。
航空兵實施空中行動和空投空降兵,與從內部實施的破壞活動相結合,可在400—600公里縱深阻礙鐵路輸送,重創敵空軍和海軍,摧毀對敵軍進行補給的最重要的軍事倉庫和基地。
大兵力的摩托機械化部隊與騎兵集團和航空兵協同,並在邊境交戰頭幾日得到步兵部隊的支援,可突人敵國領土。
突入集群的基本目的是:
1.消滅掩護部隊;
2.在邊境地區破壞動員和擊潰新組建的部隊;
3.繳獲和摧毀敵人建立的戰爭儲備,扼守在任務中被指示為大縱深進入敵國土基本目標之一的、具有戰役意義的地區;
4.迫使敵人將展開地區向後方大縱深轉移。
突人集群的突人縱深取決於:突人前的兵力對比,與大型水障礙的距離,各地區的工事構築程度,補給計算數據……
但是必須考慮到,突人集群只可以造成一系列危機,對掩護集團軍造成一系列損失,但不可能解決結束戰爭的問題或使敵人主力遭到決定性的失敗。這是戰役集中結束後的戰役後續階段的任務。
(三)集中問題。初期集中的情況取決於兩個基本因素:
1.航空兵,視其數量和質量狀況;
2.將強大突擊力和火力與高度快速性結合起來的摩托機械化兵團現有數。
這些因素對工農紅軍初期集中過程的影響如下:
敵航空兵通過空中行動和機降空降兵群,可在約600—800公里縱深(莫斯科、哈爾科夫一線)積極阻礙運輸過程,迫我沿鐵路實施機動繞過受破壞地段,或改變運輸方向和集中地區。
大兵力摩托機械化部隊與騎兵協同,可用地面行動干擾工農紅軍的運輸和集中過程。
在我國邊境有水障礙(第聶伯河、斯盧奇河)和許多築壘地域的條件下,工農紅軍的鐵路運輸和展開受地面軍隊行動破壞的危險性不大。如果築壘地域平時有守備部隊駐守並建立對坦克防禦,這種危險性可以排除。
對鐵路運輸計劃、同時也是對第一次戰役的展開計劃的基本和惟一的威脅,將來自敵航空兵。
因此,集中過程的計劃、指揮和保障,具有與世界大戰時期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導致:
1.鐵路運輸計劃應該靈活,保證能夠在一個鐵路運輸方向的運行遭破壞的情況下改變運輸方向,繞開被破壞地段;
2.按新思維提出修復被破壞鐵路段所需的器材儲備和放置地點問題。這些器材在平時就應集中在鐵路樞紐站和其他可能遭敵人襲擊的地點(鐵路橋、鐵路塹、卸載站附近)。
擁有平時就做好相應部署的強大的航空支隊、防空兵器、強大的機械化集群和騎兵部隊,是能夠不間斷地完成集中計劃的基本保障。
應該對基本方向的集中過程實施集中指揮。因此,統帥部應負責:
1.指揮鐵路機動;
2.通過改變部隊裝載的地點和時間(在方面軍首長指揮區域外)巧妙應付;
3.機動鐵路修復器材儲備;
4.改變集中和展開地區;
5.通過在各方面軍間重新分配兵力而改變部署。
(四)現代戰役的特點。現代戰役將由若干寬正面、大縱深的戰鬥行動構成。
現代戰役的縱深將取決於敵人戰役配置的縱深,後者將達到100—120公里,其中包括在汽車運輸幫助下機動的預備隊、部署了航空兵(含重型航空兵)的機場、存有戰鬥器材儲備的鐵路分配站等。
當前要突破那樣的配置會有很大困難,要耗費很多時間。這是因為:
必須與航空兵的機場保持不間斷的聯絡,看來,在行軍中,只能藉助於無線電、小型飛機①保持那樣的聯絡,同時用汽車再進行一次。
①小型飛機是小功率或輕引擎飛機。由於各國力圖製造簡單、省錢的經濟型飛機,這種飛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開始出現。後來,小型飛機,如yT—1、yT—2等,在蘇聯普遍被當作教練機使用。——原編者注
必須在地面兵力與空軍之間、地面首長與空中的空軍兵力之間保持不問斷的聯絡——顯然,這裡只能通過無線電保障指揮。組織首長、坦克、炮兵和步兵之間的聯絡時,將使用一切通信工具。與戰鬥中的坦克聯絡,通過無線電和戰鬥車輛(小坦克、裝甲車)進行。
必須建立有司令部負責人員參加的大範圍首長觀察站網,對全正面和全縱深的軍隊行動進行觀察。如果沒有安裝了收發無線電台的專用觀察飛機,這很可能無法做到。首長的特種戰鬥車輛帶聯絡員與各坦克梯隊一起前進,也可提供幫助。……
三、戰役問題
(一)新兵器(航空兵、機械化和摩托化兵團、現代化騎兵、空降兵等)及其質量和數量上的發展,將按新的思維提出戰爭初期的問題和確定現代戰役的特點。
(二)戰爭初期。敵對雙方將努力藉助於隱蔽動員方法,儘可能早、儘可能快地調集有助於進入敵國領土、破壞敵人在邊境地區的動員和軍隊集中的兵力兵器。
為此,將使用全部戰鬥航空兵、摩托化部隊和騎兵集團。……
準確確定初期戰役的特點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而且應該勾畫出各個戰役階段。
航空兵實施空中行動和空投空降兵,與從內部實施的破壞活動相結合,可在400—600公里縱深阻礙鐵路輸送,重創敵空軍和海軍,摧毀對敵軍進行補給的最重要的軍事倉庫和基地。
大兵力的摩托機械化部隊與騎兵集團和航空兵協同,並在邊境交戰頭幾日得到步兵部隊的支援,可突人敵國領土。
突入集群的基本目的是:
1.消滅掩護部隊;
2.在邊境地區破壞動員和擊潰新組建的部隊;
3.繳獲和摧毀敵人建立的戰爭儲備,扼守在任務中被指示為大縱深進入敵國土基本目標之一的、具有戰役意義的地區;
4.迫使敵人將展開地區向後方大縱深轉移。
突人集群的突人縱深取決於:突人前的兵力對比,與大型水障礙的距離,各地區的工事構築程度,補給計算數據……
但是必須考慮到,突人集群只可以造成一系列危機,對掩護集團軍造成一系列損失,但不可能解決結束戰爭的問題或使敵人主力遭到決定性的失敗。這是戰役集中結束後的戰役後續階段的任務。
(三)集中問題。初期集中的情況取決於兩個基本因素:
1.航空兵,視其數量和質量狀況;
2.將強大突擊力和火力與高度快速性結合起來的摩托機械化兵團現有數。
這些因素對工農紅軍初期集中過程的影響如下:
敵航空兵通過空中行動和機降空降兵群,可在約600—800公里縱深(莫斯科、哈爾科夫一線)積極阻礙運輸過程,迫我沿鐵路實施機動繞過受破壞地段,或改變運輸方向和集中地區。
大兵力摩托機械化部隊與騎兵協同,可用地面行動干擾工農紅軍的運輸和集中過程。
在我國邊境有水障礙(第聶伯河、斯盧奇河)和許多築壘地域的條件下,工農紅軍的鐵路運輸和展開受地面軍隊行動破壞的危險性不大。如果築壘地域平時有守備部隊駐守並建立對坦克防禦,這種危險性可以排除。
對鐵路運輸計劃、同時也是對第一次戰役的展開計劃的基本和惟一的威脅,將來自敵航空兵。
因此,集中過程的計劃、指揮和保障,具有與世界大戰時期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導致:
1.鐵路運輸計劃應該靈活,保證能夠在一個鐵路運輸方向的運行遭破壞的情況下改變運輸方向,繞開被破壞地段;
2.按新思維提出修復被破壞鐵路段所需的器材儲備和放置地點問題。這些器材在平時就應集中在鐵路樞紐站和其他可能遭敵人襲擊的地點(鐵路橋、鐵路塹、卸載站附近)。
擁有平時就做好相應部署的強大的航空支隊、防空兵器、強大的機械化集群和騎兵部隊,是能夠不間斷地完成集中計劃的基本保障。
應該對基本方向的集中過程實施集中指揮。因此,統帥部應負責:
1.指揮鐵路機動;
2.通過改變部隊裝載的地點和時間(在方面軍首長指揮區域外)巧妙應付;
3.機動鐵路修復器材儲備;
4.改變集中和展開地區;
5.通過在各方面軍間重新分配兵力而改變部署。
(四)現代戰役的特點。現代戰役將由若干寬正面、大縱深的戰鬥行動構成。
現代戰役的縱深將取決於敵人戰役配置的縱深,後者將達到100—120公里,其中包括在汽車運輸幫助下機動的預備隊、部署了航空兵(含重型航空兵)的機場、存有戰鬥器材儲備的鐵路分配站等。
當前要突破那樣的配置會有很大困難,要耗費很多時間。這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