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楚人占據中原,漸漸忘了自己的南方出身,稱更北為"胡",更南為"越",史稱"北方胡,南方越"。那自己是什麼呢?是"漢"。當然,"漢人"這一稱呼要到後朝才得以使用,漢時的漢人仍叫秦人,此名傳到西方,遂有今日之通行於國際上的中國國名--"秦"(China),而組成"秦國"(中國)的主體民族卻是"漢族"。秦漢秦漢,其中包含多少南人北人的興衰演義?

  漢人成蠻子,胡人變漢人

  兩漢逾四百年,分裂成三國。北方是魏國,南方是蜀國和吳國。吳蜀之間有許多過節:陪了夫人又折兵,大意失荊州,火燒連營三百里等等,卻仍同屬於"南聯盟",共同對抗北方的勁敵,否則三足鼎立之勢必然坍塌。蜀國開發西南,吳國經營江東,為中國的民族大撤退預備了富足的餘地。

  衣冠南渡以後,百分之八十的北人移居南方,剩下百分之二十的北人與大批湧入的胡人雜居。經過這番民族大遷徙,南北人的結構發生很大變化。大致是:南人為漢人,包括原來的南人與北人;北人為胡人,摻雜少數殘留的原北方漢人。原先的北人到了南方,自以為帶來了先進的文明(要不怎麼叫"衣冠南渡"!),一派正宗嫡傳的嘴臉,到後來才漸漸融入南方,成為真正的南人。而殘留北方與胡人雜居的少數北人,則艱難得多,他們是亡國奴,人數既少,地位亦低,任務還挺艱巨:要保留漢人的文化傳統,進一步還要去漢化輪番入侵、人數眾多的胡人。

  到了南北朝,南人稱北人為"索虜",北人則稱南人為"島夷"。索虜者,頭上結辮子的化外之奴也。島夷者,澤國水鄉的烏合之眾也。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北方的索虜們經過仔細一番漢化,終於脫胎換骨成為漢人,征服了南方的島夷,建立統一的隋唐王朝。

  安史之亂及黃巢之亂,又有大批北人逃亡南方。此次南遷雖不比衣冠南渡,卻也動靜可觀。北方再次由外來民族建立多個王朝,"五代"中有三個為沙陀人的朝代。南方則占去"十國"中除北漢外的九國。最後仍由北人逐次征服南方諸國,建立宋朝。宋代也是大量北人移居南方,至北宋滅亡之際,這一民族遷徙達到高潮,從而使南人北人的比例達成了大幅逆轉。漢時北人比南人為8:2,南宋時則反過來為2:8弱。(葛劍雄等《中國移民史》,福建1997年)若考慮到北方歷朝都有大批胡人內遷和入侵,如漢時的匈奴,兩晉南北朝時的羌、氐、鮮卑,唐時的突厥、沙陀,宋時的契丹、女真,可以認為,傳統中國的北方已經完成民族大換血。由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以來活躍在中原歷史舞台的"中國人",基本上換成了一批一批來自更北方的"外族人"。

  這一大換血,至南宋初已歷時至少八百多年,還將延續二百餘年至元末。加入中國的外來民族是分期分批來的,無論出自什麼原因,--是入境隨俗,還是嚮慕中華文化,抑或是為了殖民統治的需要,--都被分期分批地漢化,變成了或正在變成北方漢人。他們原來的民族,幾乎都已消失或正在消失(除了留在關外的女真人)。換血是漢人從血緣上逐次被稀釋,最後比例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不等於數學意義上的"換得一個也不剩"。而此時的南人,也不會都是純粹的漢人,因為逐次遷來的北人中,可能已帶有胡人的血統,甚至本身就是被漢化的胡人,只不過也可以忽略不計而已。因為分期分批,所以換掉的只是血緣,民族文化卻被傳承下來。先被漢化的胡人,又擔起漢化下一撥胡人的任務。當然,漢化從來都不是單向的,胡人文化也極大地影響了漢人文化,使之稱為胡漢混合型文化亦不為過。如果沒有唐及北宋這兩大統一王朝的融合,南北間的文化分離會更加大。

  元朝時,蒙古人從法律上確定了南人北人的分別和等級。北人是漢人,列為第三等;南人是南人,列為第四等,都排在蒙古人、色目人之後。不過要說明一點,當時的人稱"北人",是指更北方來的征服者蒙古人,而非本文討論的北人(漢人)。由北往南的次序是:北人(蒙古人)、漢人(金人)、南人(南宋人)。金朝先於南宋淪亡蒙古人之手四十五年,這大概就是魯迅說的北人比南人自覺優越的原因。其實這時的北人即"漢人",如前所述大都是漢化的胡人,包括前遼的契丹人、前金的女真人。而所謂南人,反倒是較為原本的漢人。北人不但早於南人被外族征服,接著又隨同外族一道征服南人,更重要的是,他們大多自己也曾是外族征服者,及征服者的後代。

  這時來中國的西方人著作中,我們看到北方被統稱為"契丹",南方被統稱為"蠻子"(Manji)。因為他們實在難以分清,北方的眾多民族是怎樣交融匯合,南方的土著與客家又如何雜然並存。在他們眼裡看來,中國由兩種人組成,一是北方的契丹,一是南方的蠻子。這種叫法,持續到清初還被沿用。

  南腔北調

  北人南遷,從來是中國人口流動的主要傾向。而南人北遷,一般要由政府強制實行,或入侵者強行"掠民",亦即服從於權力和暴力。如明朝永樂初,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曾攜大量南人到北方定居,北京城中竟然長期流行說南京話。不過到這時,南人北人已大致定型,不再有根本性的變動,一直持續到現代。

  南人北人形成的歷史,支持學界的這樣一種說法:中華民族不是以血緣,而是以文化來劃分的。你加入進來,承認中國文化,你就是中國人;反之則不是中國人。而加入又有兩層意思,一是進入中國國土,或被劃入中國版圖,一是接受和融入中國文化。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指的漢族、漢文化和漢人,而不是泛泛的中華民族、中國人和中國文化。本篇討論的南人北人,主要也是討論漢族,或者說是現在一般所定義的"漢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