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Page 252-----------------------

  維:生產出來的奶油總是質地優良嗎?還是您同樣也盡力把它搞成質量 低劣的呢? 澤:是這樣。 維:您的組織的成員,與奶油事務有關係的人,往奶油里放玻璃,有這 樣的事嗎? 澤:奶油里發現玻璃的事有過。 維:不是 “發現”,而是投進玻璃。您知道這二者的差別。是投進玻璃 嗎?有這樣的事沒有? 澤:有過向奶油中投放玻璃的事。 維:您的同夥,反對蘇聯政府和蘇聯人民的罪惡陰謀的同謀犯,往奶油 中投放釘子,有這樣的事情嗎? 澤:有過。 這種審訊情景就像中國老式學堂里手拿戒尺的威嚴的先生,威逼淘氣的 學生一樣。 維:什麼目的?是想讓它 “更可口”嗎? 澤:這很清楚。 維:請看,這就是破壞搗亂的組織。在這方面,您承認自己有罪嗎? 澤:我承認。 (34) 維辛斯基總算滿意了: “對你們這個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您敢負責 嗎?” “我敢。我敢為全部罪行負責。” 維辛斯基盯住不放: “為了割破我國人民的喉管和腸胃,故意往黃油中 扔釘子和玻璃碴,對此,您也敢負責嗎?” 澤連斯基順從地答道: “敢負責。” 以推翻政府復辟資本主義為宗旨的反革命陰謀集團居然像市井無賴報私 仇那樣,往奶油中放玻璃碴,並且把它作為復辟資本主義的手段。不知當時 的法庭上有沒有人相信這樣的供詞。但是,這不能妨礙慣於自欺欺人的維辛 斯基作出冠冕堂皇的總結髮言: “在我們這樣物產豐富的國家裡,不會也不 可能出現這種曾經出現過的食品短缺的狀況。現在清楚了,為什麼我國某個 地區會在供應上運轉不靈,為什麼我們這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會突然在食品上 缺東少西。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原來就是這些叛徒!” (35)

  ----------------------- Page 253-----------------------

  3.布哈林在法庭上 被告的口供不算定性材料。憑被告口供辦事是中世 紀的司法原則。 ——布哈林 經過對 “右派—托洛茨基反蘇中心”的諸多要犯的審訊後,該中心的首 犯布哈林終於站出來接受正式審訊。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布哈林 1888年出生於莫斯科一個教師家庭。俄羅 斯人,莫斯科大學學生。1906年入黨。 布哈林 17歲時參加了俄國1905年革命,曾多次被捕和流放。關於青年 革命家布哈林的活動和影響,可以從臭名昭著的沙俄奸細馬利諾夫斯基的密 報中看出: “尼古拉——他就是有名的大學生布哈林。”接著,密報中說, 布哈林的講演在多羅戈米洛夫 (莫斯科的一個分區——注)的工人和革命知 識分子中受到極大的歡迎。 (36)1911年,布哈林從流放地阿爾漢格爾斯克 逃到國外,在列寧的手下工作。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布)第六次代表大會 上被選為中央委員。當時,列寧介紹他到 《真理報》等布爾什維克刊物工作, 從此開始了他的受到列寧重視和支持的理論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被 奧地利警察逮捕,以 “俄國間諜”罪名關在米爾克要塞。後來,他在奧社會 民主黨幫助下出獄到瑞士,進行了反對護國派的鬥爭。1915年,他到了瑞典, 因反帝鬥爭被遣送到挪威。俄國二月革命時,他在美國。回國後,在 1917 年 7—8 月召開的黨的六大上被選為中央委員,參加了大會宣言的制定。大會 採納了他提出的關於列寧不出席臨時政府法庭的決議。 十月革命爆發時,布哈林是莫斯科起義的一位領導人。1917 年 12 月擔 任 《真理報》的編輯。1918年,布哈林在不間斷地進行世界革命的理論指導 下,領導了黨內 “左派共產主義者”團體,其中包括布勃諾夫、捷爾任斯基、 克列斯廷斯基等人。他們還激烈地反對布列斯特和談,提出了一些被列寧稱 之為 “奇談與怪論”的觀點。他們說,“為了國際革命的利益,我們認為, 作好可能喪失目前完全流於形式的蘇維埃政權的準備是合適的。” (37)但 他們後來改正了自己的錯誤觀點。1919年黨的八大後,布哈林成為中央政治 局候補委員。1920年,他發表了 《過渡時期的經濟》一書,受到了列寧的贊 賞。1924年他成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布哈林長期擔任共產國際執委會的領導人,為國際共產主義事業做了大 量的工作。他是布爾什維克黨內一位最傑出的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 經濟學家。1929年,他被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在同一年出版的蘇聯百科全 書中,他被稱為 “聯共的領袖和理論家之一,聯共中央和政治局的委員 共產國際執委會委員”。這一年,他被史達林等打成了 “右傾反對派”的首 領,相繼被撤銷了 《真理報》編輯和政治局委員的職務,從此被排除於黨和 國家的政治生活之外。後來,在黨的十七大上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34年 2 月任 《消息報》責任編輯。1935年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參加了憲法起 草委員會。 193 了年2 月27 日布哈林被捕後,對他的偵訊一直沒有停止過。為了使 他作出令人滿意的供認,內務部的偵查員們使用了各種摧殘意志的手段。一 開始,沒有對他進行拷打和折磨,而是採用勸說、欺騙和訛詐的手段。布哈 林對此不屑一顧。布哈林經受了三個月的連續審訊,沒有作出一個字的供認。

  ----------------------- Page 254-----------------------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