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 Page 238-----------------------
維: (轉向法官)能允許我詢問李可夫嗎?被告李可夫,關於這一點, 您曾與格林科談過嗎? 李:我無法確切回憶,不過我不能排除這個事實。 維:就是說,您談過雅哥達參加的事情啦? 李:是的。 接著,維辛斯基詢問被告關於破壞活動的問題。 維:被告李可夫,您承認與格林科談過破壞活動的問題嗎? 李:我沒有進行過這樣的談話。我對此否認,這不單單是因為我想減輕 自己的罪過。我幹過許多比這嚴重得多的事情。 (13) 李可夫和布哈林在整個審訊期間,包括在接受公開審訊時,都採取了抽 象承認罪行而具體否認罪行的態度。他們承認組織了非法組織並給這個組織 規定了恐怖的方針。他們表示對本組織中所有人的恐怖活動和破壞活動負 責,但否認他們本人知道和參與某項具體活動。這是他們長期遭受高壓和包 括使用人質在內的精神、折磨的情況下,所能採取的現實主義態度。 3 月2 日的最後一名受審者是切爾諾夫。 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切爾諾夫1891年出生於科斯特羅馬省捷齊 諾村一個農民家庭。俄羅斯人。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機械數學系。1920年入黨。 1909—1918年,切爾諾夫是孟什維克黨黨員。1918—1920年是社會民主 黨國際主義者。1920—1923年是俄共 (布)伊萬諾夫—沃茲涅先斯克省委委 員。曾任該省省監察局局長、教育局局長、俄共 (布)省委書記、省執行委 員會主席。1923年 7 月被派到頓巴斯主持黨的工作。1925—1928年任烏克蘭 國內貿易人民委員。1930年調到蘇聯商業人民委員部工作。從 1934 年 4 月 任蘇聯農業人民委員。在黨的十七大上被選為聯共 (布)中央委員。1937年 10 月 30 日,因被作為“右派—托洛茨基反蘇集團”案案犯予以解職,隨即 被捕。聯共 (布)中央12月全會撤銷其中央委員資格並將其開除出黨。 切爾諾夫像史達林和米高揚一樣是教會學校的學生。他和被告沙蘭戈維 奇被指控的主要罪行是執行右派—托洛茨基集團破壞農業的任務。他們兩人 都曾經奉中央之命,強制推行農業集體化,給人們留下了可怕的印象。1929 —1930年,切爾諾夫到烏克蘭搞過糧食徵集工作。為了完成上級的命令,他 實際上是從農民的口中奪取糧食,並為此使用過暴力手段。後來他擔任蘇聯 農業人民委員。他雖然堅決地執行史達林的強制集體化政策,但在集體化過 程中看到農民寧肯大量宰殺牲畜吃掉也不願交給集體農莊的情況,曾對集體 化政策發過怨言。這樣的事被人反映到中央,成了他挨整的原因之一。沙蘭 戈維奇與他的情況類似,在擔任白俄羅斯中央書記期間,使用過暴力手段強 制推行農業集體化。 關於切爾諾夫對強制集體化不滿的說法並非誣告。切爾諾夫當上農業人 民委員後,確實主張改正強制集體化時期的一些極左的做法,對農民實行寬 松政策。1935年2 月,他在向全國先進農莊莊員第二次代表大會所作的報告 中談到了宅旁地的問題,主張正確對待自留地問題。他說: “這裡可能有兩 種極端的方式:一種是取消集體農莊莊員的宅旁地,另一種是給予莊員這樣 多的宅旁地,以致莊員要耕種它就要用去一半多的時間,這樣便使他不能在 集體農莊的社會化生產中踏實地勞動。兩種方式都是不正確的,有害的 必須尋求第三條路線,這條路線將首先有利於集體農莊的發展,同時又能滿 足農莊莊員的個人利益。” (14)當時,農村中推行的是全盤集體化政策,
----------------------- Page 239-----------------------
根本不留什麼宅旁地。比較富裕的農戶,甚至不大富裕但房屋住得較好或留 有較多一點家畜的農戶,都可能被劃入 “富農”的圈子。農民根本不敢要求 宅旁地。切爾諾夫作為人民委員,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受到了代表們 的歡迎。同時,他在私下談話中,還討論了 “驅趕”農民入社、流放本人參 加勞動的富農等錯誤做法。 瓦西里·福米奇·沙蘭戈維奇1897年3 月4 日出生於維連斯克省科恰內 村一個農民家庭。白俄羅斯人,受過初等教育。1917年 12月入黨。 1910—1917年,他是一名鉗工,在鐵路上任助理機械師。他參加過十月 革命和國內戰爭。1919 年 12 月,他受立陶宛和白俄羅斯共產黨 (布)中央 委員會的派遣,到波蘭軍隊占領的明斯克省從事地下工作。1920年被占領當 局逮捕後判處死刑,後改為 10 年苦役。1921 年被蘇聯政府交換回國。1921 —1923年,沙蘭戈維奇任白俄羅斯司法人民委員部副人民委員。1923—1926 年任白俄羅斯工會委員會責任書記,1926—1930年在西伯利亞擔任工會和黨 的領導工作,曾任伊爾庫茨克區黨委第一書記。1930—1934年任白俄羅斯黨 中央第二書記,黨的十七大後,任聯共 (布)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後兼任 中央監委哈薩克斯坦和哈爾科夫州特別委員。1937年 3 月 18 日擔任白俄羅 斯黨中央第一書記。僅4 個月後,即 1937年 7 月29 日,就被作為“右派— 托洛茨基反蘇集團”案案犯而予以撤職,隨即被捕。 把切爾諾夫和沙蘭戈維奇這樣的幹部整掉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排除 掉可能對中央政策有意見的異己勢力,二是讓他們充當中央錯誤的農業政策 的替罪羊,收到開脫罪責和轉嫁人民的不滿兩種效果。尋找替罪羊的方法是 不思改過的專制統治者通常使用的一種政治統治手段。在當時的蘇聯,這種 手段屢試不鮮。1928 年和 1930 年,公開審判的 “沙赫塔案件”和“工業黨 案件”就是嫁禍於人的鬧劇。在這兩次審判中,一批優秀的工程人員和著名 學者的所謂破壞,成了工業建設不景氣和問題成堆的原因。1932—1933年蘇 聯全國的經濟衰退和糧食緊缺,由此而產生的震驚全國的大饑荒,使全國餓 死至少二三百萬人,其主要原因就是史達林強制推行農業集體化的錯誤政 策,根本不是受黨的組織紀律約束而具體執行這一政策的人的錯誤。這是蘇 聯人民盡人皆知的。當時,蘇聯報刊把外國報刊關於大饑荒的報導一律憤怒 地斥之為誣衊,因為只有蘇聯才能使勞動人民充分享受勞動的成果。可是, 無論怎麼武斷的和大規模的宣傳,也無法使人民忘懷那忍飢挨餓的年月,忘 懷親人、鄰居和朋友成群地餓死的慘景,當然也無法使人民忘記引起饑荒的 原因。但是,莫斯科公開審判給了某些人一個推卸責任和挽回影響的機會。 如果說在第一次莫斯科公開審判時,他們還沒有想到利用這種機會的話,那 麼第二和第三次公開審判時他們想到了並充分地利用了這樣的機會。他們要 讓反對派領袖們親口承認這個罪責,具體敘述一下他們是怎樣大量毀滅糧 食、濫殺牲口、破壞工業和商業。然後,將他們的供詞赫然醒目地刊登在各 種報刊上,向人們灌輸,使人們相信。你們看,反對派領袖自己承認了,而 且很具體,難道這還不是真的嗎?可是,切爾諾夫和沙蘭戈維奇都不是老布 爾什維克,沒有參加過反對派,甚至可以說沒有資格參加反對派。他們是國 內戰爭結束後才入黨的,而且同史達林在列寧去世後提拔起來的多數幹部一 樣,積極參加過對反對派的圍剿。但是,這樣的情況並不能妨礙審判的組織 者把他們打成以反對派領袖為首的陰謀集團成員,雖然做起來有點牽強。他 們在秘密審訊中被治服了,在公開審判的法庭上,他們宣布自己實際上是布
維: (轉向法官)能允許我詢問李可夫嗎?被告李可夫,關於這一點, 您曾與格林科談過嗎? 李:我無法確切回憶,不過我不能排除這個事實。 維:就是說,您談過雅哥達參加的事情啦? 李:是的。 接著,維辛斯基詢問被告關於破壞活動的問題。 維:被告李可夫,您承認與格林科談過破壞活動的問題嗎? 李:我沒有進行過這樣的談話。我對此否認,這不單單是因為我想減輕 自己的罪過。我幹過許多比這嚴重得多的事情。 (13) 李可夫和布哈林在整個審訊期間,包括在接受公開審訊時,都採取了抽 象承認罪行而具體否認罪行的態度。他們承認組織了非法組織並給這個組織 規定了恐怖的方針。他們表示對本組織中所有人的恐怖活動和破壞活動負 責,但否認他們本人知道和參與某項具體活動。這是他們長期遭受高壓和包 括使用人質在內的精神、折磨的情況下,所能採取的現實主義態度。 3 月2 日的最後一名受審者是切爾諾夫。 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切爾諾夫1891年出生於科斯特羅馬省捷齊 諾村一個農民家庭。俄羅斯人。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機械數學系。1920年入黨。 1909—1918年,切爾諾夫是孟什維克黨黨員。1918—1920年是社會民主 黨國際主義者。1920—1923年是俄共 (布)伊萬諾夫—沃茲涅先斯克省委委 員。曾任該省省監察局局長、教育局局長、俄共 (布)省委書記、省執行委 員會主席。1923年 7 月被派到頓巴斯主持黨的工作。1925—1928年任烏克蘭 國內貿易人民委員。1930年調到蘇聯商業人民委員部工作。從 1934 年 4 月 任蘇聯農業人民委員。在黨的十七大上被選為聯共 (布)中央委員。1937年 10 月 30 日,因被作為“右派—托洛茨基反蘇集團”案案犯予以解職,隨即 被捕。聯共 (布)中央12月全會撤銷其中央委員資格並將其開除出黨。 切爾諾夫像史達林和米高揚一樣是教會學校的學生。他和被告沙蘭戈維 奇被指控的主要罪行是執行右派—托洛茨基集團破壞農業的任務。他們兩人 都曾經奉中央之命,強制推行農業集體化,給人們留下了可怕的印象。1929 —1930年,切爾諾夫到烏克蘭搞過糧食徵集工作。為了完成上級的命令,他 實際上是從農民的口中奪取糧食,並為此使用過暴力手段。後來他擔任蘇聯 農業人民委員。他雖然堅決地執行史達林的強制集體化政策,但在集體化過 程中看到農民寧肯大量宰殺牲畜吃掉也不願交給集體農莊的情況,曾對集體 化政策發過怨言。這樣的事被人反映到中央,成了他挨整的原因之一。沙蘭 戈維奇與他的情況類似,在擔任白俄羅斯中央書記期間,使用過暴力手段強 制推行農業集體化。 關於切爾諾夫對強制集體化不滿的說法並非誣告。切爾諾夫當上農業人 民委員後,確實主張改正強制集體化時期的一些極左的做法,對農民實行寬 松政策。1935年2 月,他在向全國先進農莊莊員第二次代表大會所作的報告 中談到了宅旁地的問題,主張正確對待自留地問題。他說: “這裡可能有兩 種極端的方式:一種是取消集體農莊莊員的宅旁地,另一種是給予莊員這樣 多的宅旁地,以致莊員要耕種它就要用去一半多的時間,這樣便使他不能在 集體農莊的社會化生產中踏實地勞動。兩種方式都是不正確的,有害的 必須尋求第三條路線,這條路線將首先有利於集體農莊的發展,同時又能滿 足農莊莊員的個人利益。” (14)當時,農村中推行的是全盤集體化政策,
----------------------- Page 239-----------------------
根本不留什麼宅旁地。比較富裕的農戶,甚至不大富裕但房屋住得較好或留 有較多一點家畜的農戶,都可能被劃入 “富農”的圈子。農民根本不敢要求 宅旁地。切爾諾夫作為人民委員,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受到了代表們 的歡迎。同時,他在私下談話中,還討論了 “驅趕”農民入社、流放本人參 加勞動的富農等錯誤做法。 瓦西里·福米奇·沙蘭戈維奇1897年3 月4 日出生於維連斯克省科恰內 村一個農民家庭。白俄羅斯人,受過初等教育。1917年 12月入黨。 1910—1917年,他是一名鉗工,在鐵路上任助理機械師。他參加過十月 革命和國內戰爭。1919 年 12 月,他受立陶宛和白俄羅斯共產黨 (布)中央 委員會的派遣,到波蘭軍隊占領的明斯克省從事地下工作。1920年被占領當 局逮捕後判處死刑,後改為 10 年苦役。1921 年被蘇聯政府交換回國。1921 —1923年,沙蘭戈維奇任白俄羅斯司法人民委員部副人民委員。1923—1926 年任白俄羅斯工會委員會責任書記,1926—1930年在西伯利亞擔任工會和黨 的領導工作,曾任伊爾庫茨克區黨委第一書記。1930—1934年任白俄羅斯黨 中央第二書記,黨的十七大後,任聯共 (布)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後兼任 中央監委哈薩克斯坦和哈爾科夫州特別委員。1937年 3 月 18 日擔任白俄羅 斯黨中央第一書記。僅4 個月後,即 1937年 7 月29 日,就被作為“右派— 托洛茨基反蘇集團”案案犯而予以撤職,隨即被捕。 把切爾諾夫和沙蘭戈維奇這樣的幹部整掉可以達到兩個目的,一是排除 掉可能對中央政策有意見的異己勢力,二是讓他們充當中央錯誤的農業政策 的替罪羊,收到開脫罪責和轉嫁人民的不滿兩種效果。尋找替罪羊的方法是 不思改過的專制統治者通常使用的一種政治統治手段。在當時的蘇聯,這種 手段屢試不鮮。1928 年和 1930 年,公開審判的 “沙赫塔案件”和“工業黨 案件”就是嫁禍於人的鬧劇。在這兩次審判中,一批優秀的工程人員和著名 學者的所謂破壞,成了工業建設不景氣和問題成堆的原因。1932—1933年蘇 聯全國的經濟衰退和糧食緊缺,由此而產生的震驚全國的大饑荒,使全國餓 死至少二三百萬人,其主要原因就是史達林強制推行農業集體化的錯誤政 策,根本不是受黨的組織紀律約束而具體執行這一政策的人的錯誤。這是蘇 聯人民盡人皆知的。當時,蘇聯報刊把外國報刊關於大饑荒的報導一律憤怒 地斥之為誣衊,因為只有蘇聯才能使勞動人民充分享受勞動的成果。可是, 無論怎麼武斷的和大規模的宣傳,也無法使人民忘懷那忍飢挨餓的年月,忘 懷親人、鄰居和朋友成群地餓死的慘景,當然也無法使人民忘記引起饑荒的 原因。但是,莫斯科公開審判給了某些人一個推卸責任和挽回影響的機會。 如果說在第一次莫斯科公開審判時,他們還沒有想到利用這種機會的話,那 麼第二和第三次公開審判時他們想到了並充分地利用了這樣的機會。他們要 讓反對派領袖們親口承認這個罪責,具體敘述一下他們是怎樣大量毀滅糧 食、濫殺牲口、破壞工業和商業。然後,將他們的供詞赫然醒目地刊登在各 種報刊上,向人們灌輸,使人們相信。你們看,反對派領袖自己承認了,而 且很具體,難道這還不是真的嗎?可是,切爾諾夫和沙蘭戈維奇都不是老布 爾什維克,沒有參加過反對派,甚至可以說沒有資格參加反對派。他們是國 內戰爭結束後才入黨的,而且同史達林在列寧去世後提拔起來的多數幹部一 樣,積極參加過對反對派的圍剿。但是,這樣的情況並不能妨礙審判的組織 者把他們打成以反對派領袖為首的陰謀集團成員,雖然做起來有點牽強。他 們在秘密審訊中被治服了,在公開審判的法庭上,他們宣布自己實際上是布